有机合成实验室手册(原著第22版) [Organikun]

有机合成实验室手册(原著第22版) [Organikun]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德] 克劳泽·施韦特利克 等 著,万均,温永红,陈玉,赵亮 译
图书标签:
  • 有机化学
  • 有机合成
  • 实验指导
  • 实验室手册
  • 化学
  • 高等教育
  • 大学教材
  • Organikun
  • 合成化学
  • 实验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078438
版次:1
商品编码:10145711
包装:精装
外文名称:Organikun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有机合成实验室手册(原著第22版)》主要介绍有机化学基本原理,有机合成实验技术,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及鉴定,有机化学文献,实验报告的写作方法,常用试剂。溶剂及辅助试剂的性质,纯化和制备,重要化学品的毒性。
  内容丰富,取材新颖,数据翔实,是有机化学。生物有机化学、金属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及材料化学等领域本科生,研究生及研究人员不可或缺的一本工具书。

内页插图

目录

A 实验技术简介1
A.1 有机实验操作的手段和方法1
A.1.1 玻璃及玻璃接头的类型1
A.1.2 容器类型2
A.1.3 冷凝管类型3
A.1.4 有机化学反应标准装置4
A.1.5 搅拌和振摇6
A.1.5.1 搅拌器类型6
A.1.5.2 搅拌套管和密封类型7
A.1.5.3 电动机的使用8
A.1.5.4 振摇8
A.1.6 气体的计量和导入9
A.1.7 加热和降温11
A.1.7.1 热源、传热和热浴11
A.1.7.2 易燃液体的加热12
A.1.7.3 制冷剂使用13
A.1.8 带压操作13
A.1.8.1 Carius管13
A.1.8.2 高压釜的使用14
A.1.8.3 压力钢瓶15
A.1.9 真空操作16
A.1.9.1 获得真空16
A.1.9.2 真空度的测量17
A.1.9.3 真空操作18
A.1.10 干燥19
A.1.10.1 气体的干燥19
A.1.10.2 液体的干燥20
A.1.10.3 固体的干燥20
A.1.10.4 常用干燥剂21
A.1.11 微量实验操作22
A.2 分离方法24
A.2.1 过滤和离心分离24
A.2.2 结晶26
A.2.2.1 溶剂的选择26
A.2.2.2 重结晶步骤27
A.2.2.3 熔化物的结晶27
A.2.3 蒸馏和精馏28
A.2.3.1 压力与沸点的关系28
A.2.3.2 简单蒸馏29
A.2.3.3 精馏34
A.2.3.4 水蒸气蒸馏40
A.2.4 升华43
A.2.5 萃取和分液43
A.2.5.1 固体的提取44
A.2.5.2 液体的萃取45
A.2.5.3 多效分配46
A.2.6 吸附48
A.2.6.1 溶液脱色49
A.2.7 色谱50
A.2.7.1 薄层色谱50
A.2.7.2 吸附柱液相色谱53
A.2.7.3 高压液相色谱54
A.2.7.4 气相色谱55
A.3 有机化合物物理性质的测定57
A.3.1 熔点57
A.3.1.1 毛细管法测熔点57
A.3.1.2 显微熔点仪测定熔点59
A.3.2 沸点60
A.3.3 折光法60
A.3.4 旋光测定61
A.3.5 光谱62
A.3.5.1 紫外和可见光谱63
A.3.5.2 红外光谱67
A.3.6 核磁共振波谱73
A.3.6.1 1HNMR75
A.3.6.2 13CNMR78
A.3.7 质谱82
A.3.8 借助光谱法进行结构表征的注意事项85
A.3.9 伦琴射线法进行结构分析85
A.4 化学药品的储存、危险废品的销毁86
A.4.1 化学药品的储存86
A.4.2 废弃物及其销毁87
A.5 基本仪器88
A.6 参考文献89

B 有机化学文献及实验报告的写作方法93
B.1 原始文献93
B.1.1 期刊文献93
B.1.2 专利文献94
B.2 评述文献94
B.3 参考文献95
B.3.1 Beilstein有机化学手册95
B.3.2 索引源97
B.3.3 快速索引服务97
B.4 表格97
B.5 命名方法98
B.6 检索过程99
B.6.1 对限定化合物的检索99
B.6.1.1 完整的文献检索99
B.6.1.2 检索便利制备方法100
B.6.2 化合物分类的检索100
B.6.3 计算机辅助检索100
B.6.3.1 化合物和合成方法检索100
B.6.3.2 结构检索100
B.6.3.3 反应检索100
B.7 实验报告写作方法100
B.8 参考文献101

C 基本原理102
C.1 有机化学反应的分类102
C.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03
C.3 有机化学反应中的时间因素104
C.3.1 连续反应105
C.3.2 竞争反应106
C.3.3 溶剂对反应性的影响107
C.3.4 催化剂107
C.4 酸碱反应108
C.5 取代基对电子密度分布和有机分子反应性能的影响110
C.5.1 取代基的极性效应110
C.5.1.1 诱导效应110
C.5.1.2 中介效应110
C.5.2 极性取代基对有机化合物反应性能的影响,Hammett方程112
C.5.3 立体效应114
C.6 化学反应的微扰理论处理114
C.7 立体异构体116
C.7.1 构象116
C.7.2 顺反异构体117
C.7.3 手性和立体异构体118
C.7.3.1 对映异构体118
C.7.3.2 非对映异构体119
C.7.3.3 手性化合物的合成119
C.8 合成规划121
C.8.1 反向(逆向)合成121
C.8.2 保护基团122
C.9 参考文献123

D 有机制备127
D.1 自由基取代反应128
D.1.1 自由基的生成和稳定性129
D.1.2 自由基的反应及寿命,自由基链式反应131
D.1.3 自由基取代的反应性及其选择性133
D.1.4 自由基卤代反应136
D.1.4.1 氯代反应136
D.1.4.2 溴代反应139
D.1.5 生成过氧化物142
D.1.6 其它自由基取代反应144
D.1.7 参考文献146
D.2 饱和碳原子上的亲核取代反应147
D.2.1 一般过程和反应机理147
D.2.1.1 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1)149
D.2.1.2 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2)150
D.2.2 亲核取代反应的影响因素150
D.2.2.1 底物RX的反应性150
D.2.2.2 试剂的亲核性153
D.2.3 双功能亲核试剂的立体选择性155
D.2.4 阴离子亲核试剂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的条件156
D.2.4.1 反应进行的可能性156
D.2.4.2 相转移催化剂156
D.2.5 醇和醚的亲核取代反应156
D.2.5.1 无机酸根作用下醇羟基的取代反应157
D.2.5.2 醇的醚化和醚的分解161
D.2.6 卤代烷、硫酸酯和烷基磺酸酯的亲核取代反应162
D.2.6.1 水解反应162
D.2.6.2 由醇盐或酚盐合成醚165
D.2.6.3 羧酸酯的合成168
D.2.6.4 氨及胺的烷基化反应169
D.2.6.5 含磷化合物的烷基化171
D.2.6.6 含硫化合物的烷基化反应172
D.2.6.7 由Finkelstein反应合成卤代烷175
D.2.6.8 亲核取代反应制备硝基烷176
D.2.6.9 烷基氰化物的制备(Kolbe腈合成)177
D.2.7 取代硅烷的亲核取代180
D.2.8 参考文献181
D.3 形成C—C不饱和键的消除反应182
D.3.1 离子型α,β-消除反应182
D.3.1.1 取代和消除作为竞争反应,离子型消除反应的机理183
D.3.1.2 分子数和空间效应对消除取向的影响186
D.3.1.3 立体电子效应和消除取向,消除反应的立体化学188
D.3.1.4 醇失水(脱水)及醚失醇191
D.3.1.5 卤代烃脱卤化氢194
D.3.1.6 季铵碱消除三烷基胺(霍夫曼消除)197
D.3.2 热顺式消除199
D.3.3 α,α-消除反应201
D.3.4 参考文献202
D.4 非活化C—C多重键的加成反应204
D.4.1 烯烃和炔烃的亲电加成反应205
D.4.1.1 亲电加成反应机理205
D.4.1.2 亲电加成反应的立体因素207
D.4.1.3 质子酸及水与烯烃、炔烃的加成反应208
D.4.1.4 卤素和次卤酸的加成反应211
D.4.1.5 汞化213
D.4.1.6 环氧化和羟基化反应214
D.4.1.7 臭氧分解反应218
D.4.1.8 硼氢化反应218
D.4.1.9 阳离子聚合反应220
D.4.2 亲核加成反应221
D.4.2.1 烯烃的阴离子聚合反应221
D.4.2.2 炔烃的亲核加成反应222
D.4.3 自由基加成反应225
D.4.4 环加成230
D.4.4.1 [1+2]环加成231
D.4.4.2 [2+2]环加成232
D.4.4.3 [3+2]环加成(1,3-偶极加成)233
D.4.4.4 [4+2]环加成(Diels-Alder反应)233
D.4.5 金属和金属复合物催化的烯烃的反应236
D.4.5.1 烯烃和乙炔发生的同相催化反应236
D.4.5.2 异类催化氢化反应240
D.4.6 参考文献246
D.5 芳香族化合物的取代反应251
D.5.1 芳香族化合物的亲电取代反应251
D.5.1.1 芳香族化合物亲电取代反应的反应历程252
D.5.1.2 取代基对芳香烃反应活性的影响和定位作用253
D.5.1.3 硝化反应256
D.5.1.4 磺化反应259
D.5.1.5 卤化反应264
D.5.1.6 硫氰化反应268
D.5.1.7 傅-克烷基化反应269
D.5.1.8 羰基化合物对苯环的亲电取代反应272
D.5.1.9 亚硝化反应285
D.5.2 芳香亲核取代反应286
D.5.2.1 活化芳烃上的亲核取代反应286
D.5.2.2 未活化芳烃上的亲核取代反应290
D.5.3 金属引起的芳环上的取代反应291
D.5.3.1 芳烃的金属化292
D.5.3.2 芳基与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偶联295
D.5.3.3 Heck反应300
D.5.3.4 芳基-杂原子偶联302
D.5.4 参考文献303
D.6 氧化与脱氢307
D.6.1 通性307
D.6.2 甲基与亚甲基的氧化308
D.6.2.1 烷基芳烃氧化成芳香羧酸310
D.6.2.2 甲基芳烃氧化生成芳香醛312
D.6.2.3 羰基化合物中活化甲基和亚甲基的氧化314
D.6.3 伯醇、仲醇及醛的氧化317
D.6.3.1 伯醇氧化生成醛,仲醇氧化生成酮317
D.6.3.2 伯醇和醛氧化成羧酸321
D.6.4 氧化制备醌323
D.6.4.1 芳烃氧化制备醌323
D.6.4.2 取代芳烃氧化制备醌324
D.6.4.3 氧化偶联制备醌326
D.6.5 有C—C键断裂的氧化反应327
D.6.5.1 C—C多重键的氧化328
D.6.5.2 乙二醇的氧化断裂329
D.6.5.3 仲醇和酮的氧化断裂330
D.6.6 烃和氢化芳烃的脱氢331
D.6.7 参考文献333
D.7 羰基化合物的反应335
D.7.1 羰基化合物与杂原子亲核试剂的反应337
D.7.1.1 醛和酮与胺的反应341
D.7.1.2 醛酮与水和醇的反应346
D.7.1.3 醛和酮生成缩硫醛和亚硫酸加成物的反应350
D.7.1.4 羧酸和羧酸衍生物与含杂原子亲核试剂的反应350
D.7.1.5 腈的亲核加成373
D.7.1.6 特殊羰基化合物上的亲核加成376
D.7.1.7 羰基化合物的硫化379
D.7.2 羰基化合物与含碳亲核试剂的反应381
D.7.2.1 羰基化合物与CH酸类化合物的反应383
D.7.2.2 羰基化合物与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反应424
D.7.3 羰基化合物的还原431
D.7.3.1 羰基化合物通过H亲核试剂还原432
D.7.3.2 羰基化合物的催化氢化444
D.7.3.3 非贵金属和低化合价金属化合物对羰基化合物的还原448
D.7.4 插烯羰基化合物及其它插烯体系的反应452
D.7.4.1 插烯接受电子化合物——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反应454
D.7.4.2 插烯供电子化合物——烯醇化物、烯醇、烯醇醚、烯胺——的反应465
D.7.5 参考文献475
D.8 其它杂原子羰基化合物的反应481
D.8.1 硝基和亚硝基的还原483
D.8.2 亚硝酸的反应486
D.8.2.1 亚硝酸与氨基化合物的反应486
D.8.2.2 亚硝酸和醇的反应(酯化反应)489
D.8.2.3 亚硝酸和CH酸性化合物的反应489
D.8.3 重氮盐的反应490
D.8.3.1 煮沸和还原490
D.8.3.2 Sandmeyer反应493
D.8.3.3 偶氮与偶氮染料495
D.8.4 脂肪族重氮化合物的反应498
D.8.4.1 重氮烷的合成498
D.8.4.2 脂肪重氮化合物的反应499
D.8.5 磺酸衍生物的反应502
D.8.6 参考文献506
D.9 重排反应507
D.9.1 (1-2)-重排508
D.9.1.1 碳原子上的亲核(1-2)-重排510
D.9.1.2 氮原子上的重排514
D.9.1.3 氧原子上的重排520
D.9.2 (3,3)-重排521
D.9.3 参考文献524

E 有机化合物的鉴别527
E.1 官能团的初步试验和检验527
E.1.1 初步试验528
E.1.1.1 试样的外观528
E.1.1.2 物理常数的确定528
E.1.1.3 燃烧和焰色试验528
E.1.1.4 元素分析529
E.1.1.5 溶解度的测定530
E.1.2 官能团的鉴别531
E.1.2.1 不饱和化合物的鉴别532
E.1.2.2 芳香化合物的鉴别532
E.1.2.3 强还原性化合物的鉴别(与银氨溶液的反应)533
E.1.2.4 醛和酮的鉴别533
E.1.2.5 醇、酚、烯醇的鉴别533
E.1.2.6 碘仿试验(与次碘酸钠的反应)535
E.1.2.7 可碱性水解的化合物的鉴别535
E.1.2.8 胺的鉴别536
E.1.2.9 硝基和亚硝基化合物的鉴别536
E.1.2.10 可水解卤化物的鉴别537
E.1.2.11 硫醇和噻吩的鉴别537
E.2 衍生物和光谱538
E.2.1 氨基化合物的鉴定538
E.2.1.1 伯胺和仲胺538
E.2.1.2 叔胺542
E.2.1.3 氨基酸544
E.2.2 羰基化合物的鉴别545
E.2.2.1 醛和酮545
E.2.2.2 醌551
E.2.2.3 单糖552
E.2.2.4 缩醛553
E.2.2.5 羧酸553
E.2.2.6 酰胺和腈558
E.2.2.7 羧酸酯558
E.2.3 醚的鉴别559
E.2.3.1 用氢碘酸或者氢溴酸分解醚559
E.2.3.2 用氯化锌-3,5-二硝基苯甲酰氯分解醚559
E.2.4 含卤化合物的鉴别560
E.2.4.1 酰苯胺的制备560
E.2.4.2 S-烷基硫脲苦味酸盐的制备560
E.2.5 羟基化合物的鉴别563
E.2.5.1 伯和仲醇563
E.2.5.2 叔醇564
E.2.5.3 酚566
E.2.6 烃类化合物的鉴别568
E.2.6.1 烷烃和环烷烃568
E.2.6.2 芳香烃570
E.2.6.3 烯烃和炔烃571
E.2.7 硝基和亚硝基化合物的鉴定573
E.2.7.1 用锡-盐酸制备胺573
E.2.7.2 用水合肼-兰尼镍制备胺573
E.2.8 磺胺化合物的鉴别573
E.2.8.1 3,5-二硝基硫代苯甲酸酯的制备573
E.2.8.2 硫化2,5-二硝基苯的制备以及转化成砜的氧化反应573
E.2.8.3 物质的量的测定573
E.2.9 磺酸的鉴别574
E.2.9.1 S-苯甲基硫脲磺酸盐的制备574
E.2.9.2 磺酰胺的制备575
E.3 混合物的分离575
E.4 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和鉴别实例576
E.5 参考文献577

F 主要试剂、溶剂及辅助试剂的性质、纯化和制备(试剂附录)578
参考文献596
G 危险物的性质(危险物附录)597
参考文献600

前言/序言

  修订的第21版发行以来,再次得到了学生以及广大学术界和工业界人士的高度评价和支持,使得四年后又亟需重新修订。本次修订将一些印刷错误予以清除,参考文献引用到最新文献,危险物品附录也按当前的法规进行了对应。
  《有机合成实验室手册》第1版发行至今已有42年了,希望新修订的第22版能得到读者一如既往的支持,欢迎批评指正,以及对补充新的重要有机合成制备方面指出有益的建议。通过与专业院所以及学生的这种联系,可使得本手册能继续更新以便于使用,并且不必放弃那些必须遵守和保留的方法上的基本原理。
  作者感谢所有为本书付出努力的人们,特别感谢 Ulrich Haug博士为危险物品相关数据更新所做的工作。
  最后,衷心感谢出版社工作人员,正因为他们的辛勤劳动以及对我们编撰本手册愿望和设想的理解,才使得本手册能够顺利出版。
现代分析化学原理与技术 概述 《现代分析化学原理与技术》是一部全面、深入的分析化学教材,旨在为学生和研究人员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用的实验技能。本书涵盖了化学分析的各个核心领域,从基础的化学计量学到复杂的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内容组织遵循逻辑清晰、循序渐进的原则。它不仅详细阐述了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还紧密结合了当前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的前沿进展,强调了数据处理、质量保证和方法验证的重要性。 核心内容模块 第一部分:分析化学基础 本部分为后续深入学习奠定基础,重点介绍了化学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数学处理方法。 1. 分析化学概论与化学计量学: 详细介绍了分析化学在科学研究、工业生产和环境监测中的核心地位。内容包括化学平衡、溶液的性质、有效数字和误差分析。重点讲解了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的来源、评估方法(如标准偏差、置信区间)以及数据处理的技术,确保读者能够科学、严谨地对待实验数据。 2. 经典化学分析技术: 深入探讨了基于化学反应的定量分析方法。 容量分析(滴定法): 全面覆盖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和络合滴定。详细讨论了指示剂的选择、滴定终点的确定,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滴定曲线的生成和解读。 重量分析: 阐述了沉淀、溶解和称量过程中的关键控制因素,如沉淀的纯度、晶型控制以及高温灼烧的技术要求。 第二部分:电化学分析 本部分专注于利用物质与电极间的电化学反应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3. 电化学基础与电位测量: 解释了能斯特方程在实际应用中的修正,并深入探讨了参比电极、指示电极的原理与选择。重点介绍了pH计、离子选择性电极(ISE)的结构、工作机制及其在复杂基体中的应用,包括液接电位的影响和校准。 4. 电化学的动态方法: 系统介绍了伏安法(Voltammetry)的原理,包括循环伏安法(CV)、溶出伏安法(SV)和极谱法。详细分析了电流-电位曲线的解析,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方法进行物质的定性鉴定和痕量检测。 5. 电化学传感器与生物传感器: 探讨了电化学传感器在实时监测和现场分析中的应用,讲解了安培电化学传感器、电导率法和电解分析的技术要点。 第三部分:光谱分析 光谱分析是现代分析化学的核心支柱,本部分内容详尽。 6.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 详细讲解了电磁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理论基础,包括吸收、透射和发射。深入阐述了朗伯-比尔定律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并介绍了分光光度计的结构、误差来源及定量分析的实用技巧。 7. 原子光谱技术: 覆盖了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和发射光谱法(AES/ICP-OES)。重点对比了火焰法和石墨炉法在灵敏度和基体效应控制上的差异。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的激发源原理、光学系统和多元素同时测定能力进行了深入介绍。 8. 质谱(MS)基础: 质谱被视为最强大的结构确证和痕量分析工具之一。本章从离子化源(如EI, ESI, MALDI)入手,讲解了质量分析器(如四极杆、飞行时间)的工作原理,并详细阐述了碎片离子图谱的解析方法,为有机化合物和生物分子结构鉴定提供坚实基础。 第四部分:分离科学 高效分离是准确分析的前提,本部分聚焦于现代分离技术。 9. 色谱理论基础: 阐述了色谱分离的理论基础,包括分配系数、塔板理论、保留时间和峰形分析。详细对比了气相色谱(GC)和液相色谱(LC)的适用范围和关键参数控制。 10. 高效液相色谱(HPLC): 这是应用最广泛的分离技术之一。内容涵盖了固定相与流动相的选择、分离模式(如反相、正相、离子交换、尺寸排阻),并详细讨论了梯度洗脱的设计与优化。 11. 超高效液相色谱(UHPLC)与色谱联用技术: 介绍了UHPLC在提升分离效率和缩短分析时间方面的优势。重点讲解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在复杂混合物分离、鉴定和痕量分析中的强大能力,包括选择离子监测(SIM)和多反应监测(MRM)的应用。 第五部分:其他先进技术与应用 12. 结构分析技术简介: 简要介绍了核磁共振波谱(NMR)和红外光谱(IR)在分子结构确证中的作用,强调了它们与分离技术结合的互补性。 13.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QA/QC): 强调了分析方法验证的重要性,包括准确度、精密度、线性范围、检测限(LOD)和定量限(LOQ)的评估。详细阐述了标准物质、空白样、加标回收等质量控制手段在日常实验室工作中的实施。 教材特色 本书的特点在于其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的完美结合。每一章的理论阐述后,均配有“实验案例分析”或“方法优化探讨”,帮助读者将抽象的原理转化为具体的实验操作能力。此外,本书大量引用了国际标准方法(如ISO、USP要求)中的分析流程,使其成为面向工业和科研领域人员的权威参考书。内容更新紧跟分析仪器微型化、高通量化和绿色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插图和图表设计真是太棒了!我一直认为,对于复杂的化学反应机理,仅仅依靠文字描述是远远不够的,清晰、精美的图示能够极大地帮助理解。从我初步翻阅的几页来看,它在绘制反应机理图时,线条流畅,结构清晰,关键的电子转移方向和中间产物都标注得非常明确,甚至连立体化学的表示也都相当到位。这让我能够迅速把握反应的精髓,而不是在文字的海洋中迷失方向。我尤其期待它能包含一些现代有机合成中常用的谱图解析示例,比如核磁共振谱(NMR)、质谱(MS)等,这对于我们鉴定产物、判断反应进程至关重要。如果它的图文结合能够一直保持这样的高水准,那么这本书无疑将成为我理解和记忆有机合成知识的得力助手。

评分

这本《有机合成实验室手册》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的“实用性”达到了一个令人惊叹的高度。在我以往接触的同类书籍中,很多都会花费大量篇幅在理论的推导和历史的阐述上,这固然有其价值,但对于需要快速上手、解决实际问题的实验室工作者来说,往往不够直接。而我从这本书的排版和示例中感受到的是一种“拿来即用”的风格,例如,它似乎提供了大量的经典反应的标准化操作流程,并且标注了关键的注意事项和潜在的风险提示。我特别关注它在“实验安全”章节的详尽程度,因为这始终是实验室工作中最不容忽视的一环。如果它能在安全操作、试剂处理、废弃物处置等方面提供清晰、可操作的指导,那将大大降低实验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潜在危险。

评分

这本书在内容编排上的逻辑性是我最为看重的一点。作为一个在有机合成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研究者,我深知一个清晰、易于检索的结构是多么重要。从我大致翻阅的目录来看,它似乎将复杂的有机反应按照反应类型、官能团转化以及经典的命名反应等维度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这对于我在遇到特定合成问题时,能快速定位到相关信息非常有帮助。而且,我留意到它在介绍每个反应时,都会提供详细的机理图解和实验条件,这一点对于想要深入理解反应本质的读者来说至关重要。我非常期待它能够详细阐述一些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新型催化体系和绿色合成方法,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在实验设计上更高效、更环保。总而言之,如果它能做到像我预期的那样,拥有严谨且实用的内容组织,那将是一本值得反复参考的案头必备。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厚重而扎实,散发着一股经典学术著作的沉稳气息。封面设计简洁大方,虽然没有花哨的插图,但那种严谨的风格反而更能激发人深入学习的冲动。迫不及待地翻开,纸张的触感也很不错,不是那种容易泛黄的廉价纸,而是有一定厚度和韧性,能经受住实验室里反复翻阅的考验。我特别欣赏它在细节上的用心,比如书脊的处理,即使经常打开,也不会轻易出现折痕。我把它放在书架上,光是看着就觉得心情舒畅,仿佛预感到即将开启一段充实的知识探索之旅。尽管我还没来得及深入研读内容,但仅仅是这份厚重的手感和精致的印刷,就已经让我对它充满期待。我想,一本好的工具书,除了内容为王,外在的质感同样重要,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读者对知识的态度,让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愉悦和有仪式感。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新”。虽然我尚未深入阅读,但从它在目录和一些章节标题的表述中,我能感受到它在内容上可能已经融入了近年来有机合成领域的一些最新进展。例如,我注意到一些关于光催化、电化学合成、不对称催化以及流动化学等前沿领域的词汇,这让我对它充满了好奇。在当今科研日新月异的时代,一本能够紧跟学术前沿的书籍显得尤为宝贵。我希望它不仅仅是收录了最新的反应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能够对这些新技术的原理、优势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挑战进行深入的探讨。如果这本书真的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它将不仅仅是一本“手册”,更是一本能够引领我们思考和探索新方向的“指南”。

评分

比较好的,內容实用,不错

评分

有机合成实验室手册(原著第22版)和描述的一样,好评!上周周六,闲来无事,上午上了一个上午网,想起好久没买书了,似乎我买书有点上瘾,一段时间不逛书店就周身不爽,难道男人逛书店就象女人逛商场似的上瘾于是下楼吃了碗面,这段时间非常冷,还下这雨,到书店主要目的是买一大堆书,上次专程去买却被告知缺货,这次应该可以买到了吧。可是到一楼的查询处问,小姐却说昨天刚到的一批又卖完了!晕!为什么不多进点货,于是上京东挑选书。好了,废话不说。好了,我现在来说说这本书的观感吧,一个人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腔调,不论说话还是写字。腔调一旦确立,就好比打架有了块趁手的板砖,怎么使怎么顺手,怎么拍怎么有劲,顺带着身体姿态也挥洒自如,打架简直成了舞蹈,兼有了美感和韵味。要论到写字,腔调甚至先于主题,它是一个人特有的形式,或者工具不这么说,不这么写,就会别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腔调有时候就是器,有时候又是事,对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来说,器就是事,事就是器。这本书,的确是用他特有的腔调表达了对腔调本身的赞美。|发货真是出乎意料的快,昨天下午订的货,第二天一早就收到了,赞一个,书质量很好,正版。独立包装,每一本有购物清单,让人放心。帮人家买的书,周五买的书,周天就收到了,快递很好也很快,包装很完整,跟同学一起买的两本,我们都很喜欢,谢谢!了解京东2013年3月30日晚间,京东商城正式将原域名360更换为,并同步推出名为的吉祥物形象,其首页也进行了一定程度改版。此外,用户在输入域名后,网页也自动跳转至。对于更换域名,京东方面表示,相对于原域名360,新切换的域名更符合中国用户语言习惯,简洁明了,使全球消费者都可以方便快捷地访问京东。同时,作为京东二字的拼音首字母拼写,也更易于和京东品牌产生联想,有利于京东品牌形象的传播和提升。京东在进步,京东越做越大。||||好了,现在给大家介绍两本本好书谢谢你离开我是张小娴在想念后时隔两年推出的新散文集。从拿到文稿到把它送到读者面前,几个月的时间,欣喜与不舍交杂。这是张小娴最美的散文。美在每个充满灵性的文字,美在细细道来的倾诉话语。美在作者书写时真实饱满的情绪,更美在打动人心的厚重情感。从装祯到设计前所未有的突破,每个精致跳动的文字,不再只是黑白配,而是有了鲜艳的色彩,首次全彩印刷,法国著名唯美派插画大师,亲绘插图。|两年的等待加最美的文字,就是你面前这本最值得期待的新作。洗脑术怎样有逻辑地说服他人全球最高端隐秘的心理学课程,彻底改变你思维逻辑的头脑风暴。白宫智囊团、美国、全球十大上市公司总裁都在秘密学习!当今世界最高明的思想控制与精神绑架,政治、宗教、信仰给我们的

评分

送货很快,书也很实用,不错

评分

可以

评分

京东就是给力,速度非常快

评分

很好,内容充实易懂。

评分

送货速度挺快的 支持京东

评分

有机合成实验室手册(原著第22版)

评分

谁来告诉我我花了七十多块买的辞典是不是正版啊……如果他是盗版的,那么别家盗版都卖十几块钱啊这让我情何以堪啊……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