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研究》为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德育处、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联合编写的关于如何面对中小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著作。从理论到现状调查,对生命教育的实施提出建议,并提供了一系列的活动案例,给老师以详细的活动教学建议。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生命教育理论概述
一、生命教育思想的历史进程
二、生命教育的概念与内涵
三、生命教育的内容构架
四、生命教育的若干重要问题
第二章 发达国家和地罩生命教育概况
一、发达国家生命教育概况
二、港台地区生命教育概况
三、发达国家和地区生命教育的启示
第三章 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一、调查综述
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三、上海市中小学教师对生命教育认识的调查报告
四、上海市中小学生家长对生命教育认识的调查报告
第四章 生命教育实施建议
一、学科教学实施生命教育的建议
二、专题教育中实施生命教育的建议
三、课外活动中实施生命教育的建议
四、学校实施生命教育的环境建设
五、实施生命教育中家校合作与家庭教育指导的建议
六、整合社区资源开展生命教育的建议
第五章 生命教育教学参考及活动案例
案例1:生命教育课堂教学参考案例
案例2:珍爱生命掌握自救本领
案例3:关注,为了学生更好地成长
案例4:性教育:“解惑”从教师开始
案例5:学以致用火场救人见义智为同学赞叹
案例6:在青少年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
案例7:“青春e路飞扬”
案例8:用生命照亮世界用爱心装点和谐
案例9:点亮青春的火焰
案例10:生命安全教育
案例11:阳光校园金色年华
案例12:密室日记
附录 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附件1:上海市中小学学科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指导意见
附件2:专题教育中实施生命教育的内容与要求
后记
精彩书摘
(五)小学生的生存技能
1.交通安全
在问到“如果上学快迟到了,在过马路时正好赶上红灯,你会怎样?”时,有80.1%的四年级和73.4%的五年级学生选择等绿灯亮了再过马路,有5.8%的四年级和7.2%的五年级学生选择旁边有人过就跟着过,有11.9%的四年级和18%的五年级学生选择车辆少,就小心地穿过马路,有1.8%的四年级和1.4%的五年级学生选择赶紧过马路。说明大多数小学生有安全意识和行为。
2.安全乘车
在问到“你认为怎样乘车是安全的?(可多选)”时,有81.4%的四年级和96.4%的五年级学生选择坐稳或握住扶手,有88.9%的四年级和88.5%的五年级学生选择等车停稳后再上下车,有77%的四年级和81.3%的五年级学生选择不可把身体的任何一个部分伸到车窗以外,有31%的四年级和4.3%的五年级学生选择其他。说明大部分小学生基本掌握了安全乘车的方法。
3.应对殴打、敲诈
在问到“假如一小学生曾遭两名大同学的殴打、敲诈,因为害怕他们报复,她隐瞒了实情。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时,有34.5%的四年级学生和30.2%的五年级学生选择记住其特征,以便报告有关部门,18.6%的四年级学生和10.1%的五年级学生选择通过老师或家长解决问题,15.9%的四年级学生和19.4%的五年级学生选择寻找机会逃跑,20.8%的四年级学生和29.5%的五年级学生选择听从、服从对方,6.6%的四年级学生和5%的五年级学生选择隐瞒实情,忍气吞声,2.7%的四年级学生和2.2%的五年级学生选择坚决反抗、以命相拼,0.9%的四年级学生和3.6%的五年级学生寻求机会报复他们。说明大多数小学生具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和合理的应对方式。有1/3的小学生主要选择记住其特征,以便报告有关部门,近1/5的小学生选择通过老师或家长解决问题和寻找机会逃跑,说明大部分小学生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较为机智合理的应对方法。但也有1/4的学生存在消极防护的倾向,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与思考。
前言/序言
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研究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评分
☆☆☆☆☆
教育工作者可以参考,一本教参书。
评分
☆☆☆☆☆
我仔细学习了,很有启发。
评分
☆☆☆☆☆
在我对茅侃侃还不了解的时候,我丝毫不怀疑他是北京孩子,因为一般来说北京孩子会比较贫,喜欢侃大山,然而又十分自谦毫无架子,喜欢用自己开涮,并不会给别人招惹任何麻烦,这一特质在茅侃侃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应该说茅侃侃这北京孩子非常适合搞IT,很多网络术语可谓是妙笔生花,很符合80后读者的口味。很难想象一本成功励志类的图书会被我看得像郭德纲的相声书一样,在地铁上都如饥似渴地手不释卷。
评分
☆☆☆☆☆
帮同事买的,适合教育工作者借鉴!
评分
☆☆☆☆☆
教育工作者可以参考,一本教参书。
评分
☆☆☆☆☆
非常有参考价值的书。。。。。。。。。。。。。。。。。。
评分
☆☆☆☆☆
给学校用的,给孩子看的,好评!
评分
☆☆☆☆☆
我仔细学习了,很有启发。
评分
☆☆☆☆☆
不过在读完这本书后我个人认为,侃侃的经历可以学习,可以思考,可以借鉴,但是不可以盲目复制,不得不说,茅侃侃这孩子还是很幸运的,当然前提是他很努力也很聪慧,但是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您光有人和也不行啊,况且人和还排在最后一位,侃侃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在个人努力的基础上还拥有特别适度的机遇,这可不是每个人都能赶上的,所以通读完《在那西天取经的路上》我认为聪明的人是要好好衡量自己是否具有茅侃侃的一切条件。总之,侃侃这本老幼皆宜的书您想怎么看都行,您把它当什么看都行,看完之后您准保意犹未尽,不过预知后事如何,只待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