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語詞語疑難詳解

西班牙語詞語疑難詳解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趙士鈺 著
圖書標籤:
  • 西班牙語
  • 詞匯
  • 語法
  • 學習
  • 外語
  • 語言學
  • 疑難詞匯
  • 詳解
  • 詞典
  • 西班牙語學習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外語教學與研究齣版社
ISBN:9787560090412
版次:1
商品編碼:10214326
品牌:外研社
包裝:平裝
開本:大32開
齣版時間:2009-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67
正文語種:西班牙語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作者經十幾年積纍的教案為素材,總結和剖析瞭學習者在西班牙語詞語方麵的誤區和疑難同題
  解析詳盡並配有例句,有助於理解和應用
  按詞條拼音順序排列,方便查找
  是您學習西班牙語必不可少的圖書

作者簡介

  趙士鈺,1961—1964年外交部翻譯處任翻譯。
  1964—1996年北京外國語大學西班牙語係任教。在北外期間,1967—1968年參加中共中央馬恩歹Ⅱ斯著作編譯局組織的《毛澤東選集》一、二、三捲西班牙文版翻譯工作。
  1976—1977年參加《毛澤東選集》第五捲翻譯工作。
  1978—1981年參加北京外國語大學西班牙語係《新西漢詞典》組編篡該詞典的工作。
  1990年起被北京外國語大學西班牙語係聘任為西班牙語教授。
  個人主要著作和研究成果
  《漢語、西班牙語雙語比較》,外語教學與研究齣版社,1999年。
  《新編漢西翻譯教程》,外語教學與研究齣版社,1999年。
  《今日漢語》,外語教學與研究齣版社,2003年。譯作:《希臘藝術》,山東美術齣版社,2001年。
  譯作:《馬塞多尼奧·費爾南德斯》等8篇博爾赫斯寫的序言,收在《博爾赫斯全集》中,浙江文藝齣版社,1999年。
  譯作:《乾旱》、《閤同工》等6篇拉美短篇小說,收在《拉丁美洲短篇小說選》,北京人民文學齣版社,1981年。

目錄

A
a sabiendas
abandonar
abdomen
aborigen
acabar
acomodado
aconsejar
acontecimiento
adecuado
adiestrar
adulto
aeródromo
aeropuerto
afectar
afeites
afilar
aflojar
afrontar
agenda
agitar
agónico
agonizante
agradar
agradecer
agreslon
aguardar
aguzar
ahorrar
ahorrativo
aire
al este/sur, oeste, norte/de
al igual que
alargar
alcohol
alegre
alguien
alguno
alistar
alternativa
alto adv.
amo
amolar
anócdota
anfitriSn
antes... que
antiguo
anunciar
afio, mes, semana
aSoranza
aparcar
aparentar
apartamento
apartarse
ápice
apretujar
……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好的,這是一份不包含《西班牙語詞語疑難詳解》內容的圖書簡介,力求詳細且自然: --- 《探尋古籍的秘密:中世紀手稿的裝幀與修復》 書籍簡介 本書深入剖析瞭中世紀時期,特彆是公元11世紀至15世紀間,歐洲各地修道院與宮廷圖書館中,羊皮紙和早期紙質手稿的製作、裝幀工藝及其在曆史長河中的流變與保護實踐。全書以嚴謹的學術態度和豐富的實物案例為基礎,旨在為古籍保護者、曆史文獻研究者以及對手工藝復原感興趣的讀者提供一份詳盡的指南。 第一部分:載體的選擇與準備——從羊皮到紙 在探討裝幀之前,我們必須追溯到承載文字的根本——書寫材料。本部分詳細描述瞭中世紀歐洲對不同載體的偏好與技術差異。 1. 羊皮紙的製作工藝: 羊皮紙(Vellum and Parchment)的製作是一個耗時長久且技術精密的流程。書中詳細解析瞭從選取特定年齡段的動物皮,到浸泡於石灰水、颳除毛發和肉渣、拉伸乾燥等一係列步驟。我們特彆關注瞭不同地區對羊皮處理的微妙差異,例如意大利北部和法蘭西地區在鞣製和打磨上的技術偏好,以及這些處理方式如何影響羊皮紙的韌性、顔色和最終的墨水吸收性。此外,本書還收錄瞭關於“受損羊皮紙”的案例研究,探討瞭在早期修復過程中,如何利用附加的箔片或蠟封來加固脆弱的邊緣。 2. 早期紙張的引入與適應: 隨著阿拉伯世界造紙技術的西傳,歐洲在13世紀開始逐漸使用紙張。然而,早期的歐洲紙張往往含有較多的亞麻縴維或碎布,其酸性較高,易於脆化。本書對比分析瞭羊皮紙與紙張在裝幀處理上的區彆:紙張需要更細緻的襯墊和粘閤劑,以應對其較低的物理強度。我們引用瞭現存的14世紀意大利佛羅倫薩圖書館記錄,展示瞭當時抄寫員和裝幀師是如何根據紙張的批次和質量來調整裝訂間距和封麵的選擇。 第二部分:結構藝術——裝幀的技術體係 中世紀的裝幀不僅僅是為瞭保護文本,更是身份、財富和知識地位的象徵。本部分將結構解構為若乾關鍵環節。 1. 書帖的製作與對裁: 文本通常是以小冊子(Gatherings或Quire)的形式匯集而成。我們詳述瞭“對裁”(Bisection)的技術——如何將一張大皮紙或紙張摺疊多次,確保文字的排版方嚮正確,以及抄寫員如何利用水漬綫和規矩綫來引導書寫。書中附有大量圖解,演示瞭不同時期(如羅馬式、哥特式)對書帖數量的偏好,例如,哥特式書籍傾嚮於使用較小的四開本或八開本。 2. 縫閤的藝術: 縫閤是決定書籍壽命的核心環節。書中詳細對比瞭係帶式裝訂(Limp Binding)和闆夾式硬殼裝訂(Case Binding)的演變。早期的係帶式裝訂多使用麻綫或羊腸綫,直接穿過書帖邊緣。而硬殼裝訂的齣現,標誌著技術上的重大飛躍,它涉及到“背脊(Spine)”的加固處理。我們分析瞭使用皮條或木條作為“肋骨”(Ribs)的結構,以及這些肋骨如何在封麵上被鏤空或凸顯,以增強封麵與書脊的結閤力。 3. 封麵材料與裝飾: 從簡樸的皮革包裹到奢華的寶石鑲嵌,封麵材料的選擇反映瞭書籍的用途。本章重點探討瞭: 軟木封與皮革: 詳細記錄瞭中世紀鞣製皮革(如山羊皮、牛皮)的配方,以及皮革上壓印(Blind Tooling)的圖案主題,從幾何紋樣到聖經場景的微縮浮雕。 金屬與寶石: 針對禮拜用書和皇室藏書,本書深入研究瞭銅、銀、金質飾件的應用。我們特彆分析瞭“寶石鑲嵌技術”中,如何使用天然礦石或人造玻璃來模仿珍稀寶石,以及這些金屬件如何通過“角釘”(Clasps)與書脊連接,以防止紙張受潮而拱起變形。 第三部分:保護與修復的曆史視角 古籍的修復史本身就是一部技術演變史。本書通過對多個知名圖書館(如梵蒂岡圖書館、英國圖書館)館藏的實際分析,探討瞭曆代修復師的“乾預哲學”。 1. 早期修補材料的辨識: 探討瞭早期(16世紀前)修復師使用的膠水、補丁和加固紙張的材料。許多古代的“修復”實際上是基於當時的材料限製進行的“加固”,例如使用動物膠、漿糊和不同色調的羊皮紙來填補破洞。我們揭示瞭如何利用紫外光和紅外掃描技術來區分原始文本層和後期的修補層。 2. 防蟲與防黴的傳統方法: 針對中世紀書籍常麵臨的書蟲和黴菌侵蝕,書中梳理瞭當時記錄的防護措施,包括在書脊中填充芳香植物(如薰衣草、迷迭香)的實踐,以及使用特定的油脂塗抹皮革封麵以保持其韌性的古老技術。 3. 側邊裝飾的保存: 許多中世紀手稿的側邊繪有華麗的裝飾性邊飾(Illuminated Margins)。本書專題討論瞭金箔的附著技術(如膠閤劑的配方和金粉的研磨)如何隨時間推移而剝落,以及現代修復中對“可逆性”原則的嚴格遵守與古代修復方法的衝突與融閤。 結論:時間的迴響 《探尋古籍的秘密》不僅是對技術的記錄,更是對古代工匠智慧的緻敬。每一道縫綫、每一塊皮革、每一個壓印,都承載著跨越韆年的信息。本書旨在提供一個多維度的視角,理解書籍作為物質實體,如何在時間的洪流中保持其完整性與美學價值。閱讀本書,如同親手觸摸那沉睡在曆史深處的智慧之書。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的“學術良心”。它沒有為瞭追求厚度而進行無效的注水,每一頁、每一個詞條的解析都緊扣“疑難”二字,直擊痛點。我過去一直對西班牙語中的某些錶達習慣感到睏惑,它們似乎違背瞭一般的邏輯,但這本書通過追溯其詞源和曆史語境,給齣瞭一種令人信服的解釋,讓我茅塞頓開。例如,對於一些動詞不定式的用法,書中提供的圖錶化解析極大地簡化瞭復雜的規則,使得記憶和應用變得直觀許多。我特彆喜歡它對“同源異義”詞匯的專門闆塊,這部分內容處理得極其精妙,通過對比拉丁語或古西班牙語的根源,解釋瞭為什麼兩個看似相關的詞匯在現代語言中會發展齣完全不同的含義。這種深層挖掘,遠非一般的詞典所能提供。總而言之,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參考書,更像是一部關於西班牙語思維方式的精煉解讀,它促使我不再隻是“翻譯”單詞,而是真正開始“思考”語言背後的邏輯。

評分

說實話,我拿到這本書時,內心是抱著一種略微挑剔的心態去審視它的。畢竟,市麵上關於西班牙語詞匯的書籍汗牛充棟,想要從中脫穎而齣,必須要有其獨到之處。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是其深度和廣度兼備的案例庫。它不僅僅停留在教科書式的解釋,而是大量引用瞭西班牙語文學作品、現代新聞報道甚至網絡俚語中的真實語境,這使得那些原本枯燥的語法點和詞匯辨析瞬間“活”瞭起來。比如,對於“ser”和“estar”這種永恒的難題,作者沒有采用老套的“本質與狀態”的簡單二分法,而是構建瞭一套基於“時間維度”和“情感投射”的復雜模型進行解釋,這對我這個已經學習瞭多年西語,卻總感覺無法徹底掌握其精髓的“老學生”來說,無疑是一次醍醐灌頂的體驗。我甚至發現瞭一些我之前在其他任何教材中都未曾見過的、非常小眾但極其實用的錶達方式。這種對細節的偏執,體現瞭作者深厚的語言功底和對教學藝術的深刻理解。如果非要說有什麼不足,也許是對於初學者的友好度略有下降,畢竟那些復雜的語境分析,對於剛剛接觸這門語言的人來說,可能需要反復消化。

評分

當我第一次翻開《西班牙語詞語疑難詳解》時,我幾乎是抱著一種“試試看”的心態,因為在我的學習生涯中,太多聲稱能“解決疑難”的書籍,最終都淪為瞭束之高閣的裝飾品。然而,這本書在內容編排上展現齣一種罕見的邏輯性。它的難度麯綫設計得非常平滑,從最基本的詞義混淆開始,逐步深入到那些涉及哲學層麵或曆史演變的詞匯變遷。我個人尤其推崇其對“非正式用語”和“專業術語”的收錄和區分。很多詞匯書往往隻關注正式書麵語,但這部作品卻非常現實地顧及到瞭學習者在日常交流中必然會遇到的那些“不那麼標準”的錶達。作者的處理方式非常明智,他明確指齣哪些詞匯在何種場閤下使用是得體或不得體的,避免瞭學習者因誤用而造成的社交尷尬。這種“風險提示”的設計,比單純的詞義解釋更具操作指導意義,體現瞭作者對真實世界語言使用場景的深刻洞察力。

評分

這本關於西班牙語詞匯疑難解析的書籍,我期待已久,但實際閱讀後,發現它在某些方麵超齣瞭我的預期,而在另一些方麵則顯得有些力不從心。首先,從排版和設計上來說,這本書的裝幀設計頗具匠心,封麵采用瞭一種沉穩的深藍色調,搭配燙金的字體,顯得既專業又不失典雅。內頁紙張質地優良,閱讀起來非常舒適,長時間盯著也不會覺得眼睛乾澀。尤其是對那些經常需要查閱、翻閱的詞條,這種紙張的耐用性也是一個加分項。內容組織上,作者顯然花費瞭不少心思進行分類和梳理,初學者可以很方便地找到基礎的、高頻齣現的易混淆詞組。然而,真正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其對“語境依賴性”的探討。作者沒有停留在單純的詞義羅列上,而是深入挖掘瞭某些詞匯在不同曆史時期、不同地區(如歐洲西班牙語與拉美西班牙語的差異)中的細微差彆,這種細緻入微的分析,對於希望達到流利、地道水平的學習者來說,無疑是極具價值的寶貴資料。我特彆欣賞其中關於那些“看似相同,實則南轅北轍”的近義詞的對比章節,它們的設計初衷顯然是幫助讀者避免那些尷尬的交流失誤。

評分

這本書的視角非常獨特,它不像一本傳統的語法工具書,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西班牙語導師,坐在你對麵,慢條斯理地為你撥開層層迷霧。我最喜歡它的地方在於,它大膽地挑戰瞭一些約定俗成的、但其實並不完全準確的“翻譯定論”。它會直接指齣某些常見詞典給齣的釋義是如何誤導瞭學習者,從而推薦一個更符閤當地人思維習慣的理解方式。這種“反教條主義”的學術態度,我非常欣賞。例如,書中對某些感嘆詞的解析,就非常到位——它解釋瞭為什麼在某些特定場閤使用A比使用B更具有衝擊力,而不僅僅是告訴我們“它們都可以錶示驚訝”。此外,作者在論述過程中,經常穿插一些關於西班牙語國傢文化背景的小插麯,這些文化信息與詞匯的演變緊密結閤,使得記憶不再是機械的重復,而變成瞭一種對文化脈絡的探索。總的來說,它成功地將“知識點”升級成瞭“文化體驗”,這種結閤在提升閱讀理解能力方麵,起到瞭意想不到的催化作用。

評分

從初學時期一直用,覺得還是有一些參考價值的。

評分

我們從小到大所讀的教科書目的也大於此。它讓獲得豐富的知識,獲得淵博的學識,也讓人們得到學位和工作,這些無足輕重的“副産品”。這一層的讀書隻是為瞭生活和學識。不可否認,知識的獲得也是十分重要,畢竟“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謅”嗎?

評分

Bienvenida:歡迎

評分

vu負心的人高v迴傢

評分

正版比書店便宜

評分

好。

評分

Espaňa:西班牙

評分

Díos mío:我的天哪

評分

él/ella:他,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