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配本草/中医经典文库》编著者)严洁、施雯、洪炜。 本书分十卷,共收药物647种,以《本草纲目》分类法分为二十五部。每味药物之下首先简述该药配伍禁忌,有得、使、畏、恶、忌、伏、制、反、杀等,次列药物性味,归经、主治,而重点阐述药物的配伍,及其主治病症。在论述配伍中,作者又依据相配药物的不同作用层次,将药物配伍分为得、配、佐、使、合、和、同、君等类别。这些配伍分类在**看来,虽有繁琐之嫌,但从中可见作者对药物配伍应用研究的精与深。继承这些药物配伍组合方面。的经验和成果,对指导临床用药、提高疗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书中有的药物配伍组合,通过**的临床实践证明是科学和**的。如卷二草部载荆芥配生石膏,治风热头痛。卷四草部载石韦配滑石,治淋痛。卷七木部载厚朴配杏仁,治哮喘等,都在**的临床上行之有效。
《得配本草/中医经典文库》编著者严洁、施雯 、洪炜。
《得配本草/中医经典文库》主要论述药物配伍 在临床中的运用,分十卷,共收药物647种,以《本 草纲目》分类法分为二十五部。每味药物之下首先简 述该药配伍禁忌,次列药物性味、归经、主治等。
该书是一部研究和学习**临床配伍应用的重要 参考书,可供中医临床医师、**研究人员及初学中 医**者参考阅读。
卷一
水部十四种
立春雨水 露水 冬霜 腊雪水 夏冰 甘澜水
逆流水 井泉水 地浆 百沸汤 阴阳水 □水
磨刀水 □丝汤
火部二种
艾火 灯花
土部九种
黄土 东壁土 胡燕窠土 蚯蚓泥 乌爹泥 伏龙
肝 乌古瓦 墨 百草霜
金部十七种
金薄 银薄 自然铜 铜绿 铅 铅霜 铅粉 黄
丹 密陀僧 铁落 针砂 铁锈 铁浆 铁刀刃
铁锯 铁斧 铁钥匙
石部玉石类三种
云母 白石英 紫石英
石部石类二十五种
丹砂 水银 轻粉 银朱 雄黄 雌黄 石膏 滑
石 赤石脂 炉甘石 井泉石 无名异 石钟乳
石灰 浮石 阳起石 磁石 代赭石 禹余粮 空
青 砒石 礞石 花乳石 羊肝石 石蟹
石部卤石类十五种
食盐 青盐 凝水石 太乙玄精石 朴消 芒消
风化消 玄明粉 消石 硇砂 蓬砂 石硫黄 矾
石 绿矾 胆矾
卷二
草部山草类五十种
甘草 黄芪 人参 参须 参芦 上党参 上党参
膏 北沙参 荠□ 桔梗 黄精 萎蕤 知母 肉
苁蓉 锁阳 天麻 冬白术 白术膏 苍术 狗脊
贯众 巴戟天 远志 小草 淫羊藿 仙茅 玄
参 地榆 丹参 紫参 紫草 白头翁 白及 三
七 川黄连 胡黄连 黄芩 秦艽 柴胡 前胡
防风 子 独活 羌活 升麻 苦参 白鲜皮 延
胡索 川贝母 土贝母 山慈菇 白茅根 龙胆草
细辛 白薇 白前
草部芳草类三十种
当归 芎□ 抚芎□ 蛇床子 藁本 白芷 白芍
药 赤芍药 牡丹皮 木香 甘松香 山柰 高良
姜 红豆蔻 草豆蔻 白豆蔻 缩砂密 益智仁
荜茇 肉豆蔻 补骨脂 姜黄 片子姜黄 郁金
蓬莪茂 荆三棱 莎草香附子 藿香 薰草 兰草
泽兰 香薷 薄荷 紫苏 梗 子 荆芥
卷三
草部 隰草类七十一种
菊花 苗 根叶 苦薏 □艹闾子 艾 茵陈蒿
青蒿 益母草 茺蔚子 薇衔 夏枯草 刘寄奴
子 旋覆花 青葙子 鸡冠花 红花 子 胭脂
大蓟 小蓟 叶 川续断 漏芦 苎麻 根 大青
小青 胡芦巴 马蔺子 恶实 根 苍耳子 根
茎叶 天名精 鹤虱 □莶草 青箬 苇茎 芦根
甘蕉根 麻黄 根节 木贼 龙须草 灯心草
生地 熟地黄 怀牛膝 川牛膝 土牛膝 紫菀
麦门冬 □草 根 淡竹叶 葵子 蜀葵花 灯笼
草 败酱 款冬花 决明子 地肤子 叶 瞿麦
王不留行 长春花 葶苈子 车前子 根叶 凤颈
草 根 苗叶 旱莲草 连翘 根 蓝叶 蓝淀
青黛 蓼实 苗叶 □蓄 沙苑蒺藜 白蒺藜 谷
精草 海金沙 紫花地丁
草部毒草类二十七种
大黄 商陆 狼毒 艹闾茹 大戟 泽漆 甘遂 千
金子 蓖麻子 常山 蜀漆 藜芦 附子 川乌头
侧子 天雄 草乌头 白附子 南星 半夏 蚤
休 射干 玉簪 凤仙花 急性子 芜花 荛花
卷四
草部蔓草类三十七种
菟丝子 五味子 覆盆子 叶 使君子 木鳖子
番木鳖 马兜铃 独行根 预知子 牵牛子 凌霄
花 蔷薇根 营实 月季花 栝楼 天花粉 茎叶
王瓜根 子 葛根 葛花 天门冬 百部 何
首乌 萆□ 土获苓 白蔹 山豆根 黄药子 白
药子 威灵仙 茜草 汉防己 通草 木通 节钩
藤钩 络石 木莲 叶 藤 忍冬藤花 天仙藤
草部水草类七种
泽泻 蒲□ 蒲黄 水萍 海藻 海带 昆布
草部石草类十种
石菖蒲 石斛 钗斛 骨碎补 石韦 金星草 景
天 佛甲草 石胡荽 酢浆草
草部苔草类八种
苔衣 干苔 船底苔 垣衣 屋游 卷柏 桑钱
马勃
卷五
谷部麻麦稻粟类十九种
芝麻 秸 花 油 亚麻 大麻仁 小麦 浮小麦
麦夫皮小粉 麦苗 麦奴 大麦 养麦 糯米
米泔 粳米 陈米 秫米 高梁 根 薏苡仁 御
米 壳 阿芙蓉
谷部豆类七种
黑大豆 大豆黄卷 黑壳 赤小豆 绿豆 粉 芽
皮 豇豆 白□豆 花 叶 刀豆
谷部造酿类十三种
淡豆鼓 蒸饼 小麦曲 六神曲 红曲 谷芽 麦
芽 饴糖 醋 酒 烧酒 老酒糟 米皮糠
菜部荤辛类十四种
韭菜 韭黄 韭子 葱茎白 薤 葫 芸菩室 子
芥菜 子 白芥子 萝卜 子 生姜 干生姜 干
姜 炮姜 蒿菜 水芹 茴香 小茴香
菜部柔滑类十三种
菠菜 □菜 荠菜 根 繁缕 苋菜 子 马齿苋
蒲公英 芋艿 薯蓣 零余子 百会 白菜 竹
笋
菜部瓜菜类四种
茄 蒂 冬瓜 子 越瓜 丝瓜 子 藤根
菜部水菜类五种
菰 紫菜 石花菜 鹿角菜 海粉
菜部芝□类四种
木耳 香草 蘑菰草 地耳
卷六
果部五果类十六种
李根白皮 杏仁,巴旦杏仁 白梅 梅叶 梅花
乌梅 桃枭 桃仁 桃花 桃胶 桃叶 桃枝 桃
蠢 桃树根白皮 栗子 栗楔 毛毯 黑壳 大枣
红枣
果部山果类二十五种
梨 棠梨枝叶 海棠子 木瓜 枝叶 山楂 烘柿
柿干 柿霜 柿蒂 石榴皮 千叶石榴花 橘子
橘核 橘叶 陈皮 青皮 枸橼 金橘皮 枸橘
枳实 枳壳 批把 叶 杨梅 银杏 胡桃
果部夷果类八种
荔枝 壳核 花并根 龙眼核 橄榄 榧实
松子仁 槟榔 大腹皮 枳□子
果部味果类五种
蜀椒 子叶 胡椒 荜澄茄 吴茱萸 茗
果部瓜果类八种
甜瓜 甜瓜蒂 西瓜 瓜子仁 葡萄 根藤叶 猕
猴桃 甘蔗 砂糖 石蜜
果部水果类十三种
藕 藕节 藕皮 莲肉 莲薏 莲蕊须 莲花 莲
房 荷叶 荷叶蒂 石莲子 □ 芡实 荸荠
卷七
木部香木类二十五种
柏子仁 侧柏叶 松脂 松节 松花 杉木 肉桂
桂枝 辛夷 沉香 丁香 檀香 降真香 乌药
枫香脂 乳香 没药 血竭 安息香 苏合香
龙脑香 樟脑 阿魏 芦荟 胡桐泪
木部乔木类二十七种
川黄柏 厚朴 杜仲 椿白皮 荚 樗白皮 干漆
梓白皮 海桐皮 川楝子 土楝子 根白皮 槐
蕊 皮 子 叶 胶 □ 秦皮 合欢皮 皂角
子 刺 肥皂荚 核 没石子 诃黎勒 皮 水杨
枝叶 根 □ 柳枝 叶 赤柽柳枝叶 榆白皮
芜荑 苏方木 棕□ 乌柏根白皮 巴豆 大枫子
木部灌木类二十五种
桑根白皮 桑椹 桑叶 桑枝 桑霜 楮实子 树
汁 树皮 树叶 山栀 酸枣仁 蕤仁 山茱萸
金樱子 郁李仁 女贞子 叶 卫矛 南烛子 根
叶 五加皮 枸杞子 苗叶 地骨皮 黄荆根 荆
沥 蔓荆子 紫荆皮 木模根皮 花 芙蓉花 根
叶皮 山茶花 密蒙花
木部寓木类九种
白获苓 皮 赤获苓 获神 黄松节 琥珀 猪苓
雷丸 桑上寄生 柳上寄生
竹部六种
淡竹叶 淡竹茹 淡竹沥 天竹黄 竹根 竹衣
服帛部七种
故锦 丝锦 黄绢 白布 棉花子油 青布 裤裆
卷八
虫部卵生类二十种
蜂蜜 黄蜡 露蜂房 虫白蜡 五倍子 百药煎
桑螵蛸 白僵蚕 蚕茧 蚕退纸 雄蚕蛾 蚕砂
斑蝥 蜘蛛 壁钱 窠幕 全蝎 五谷虫 苍蝇
狗蝇
虫部化生类十一种
蛴螬 苍耳蠢虫 青蒿蠢虫 蝉蜕 蜣螂 蝼蛄
萤火 蠢鱼 鼠妇 庶虫虫 虻虫
虫部湿生类十一种
蟾蜍 蟾酥 蟾肝 蟾胆 田鸡 青蛙 蝌蚪 蜈
蚣 蚯蚓 粪 蜗牛 蛞蝓
鳞部龙类五种
龙骨 龙齿 鲮鲤 守宫 蛤蚧
鳞部蛇类五种
蛇蜕 蚺蛇胆 白花蛇 乌梢蛇 胆 公蛎蛇 皮
鳞部鱼类四种
鲤鱼 胆 鲻鱼 石首鱼鲞 鳔 首中石 鲫鱼
鳞部无鳞鱼类八种
乌鳢鱼 胆 鳗 鳝 头 海螵蛸 虾 鲍鱼 海
蛰 海参
介部龟鳖类三种
龟甲 肉 龟胶 鳖甲 肉 头 螃蟹
介部蚌蛤类十一种
牡蛎 蚌 壳粉 蚬 壳 真珠 石决明 蛤蜊壳
肉 魁蛤 贝子 淡菜 田赢 壳 蜗蠃 壳
卷九
禽部水禽类二种
鸭 野鸭
禽部原禽类十种
乌骨鸡 血 肝 肠 翮翎 鸡内金 鸡子 抱出
卵壳 鸡矢白 白鹁鸽 卵 屎 雀并卵 头血
脑 白丁香 燕窝 燕粪 天鼠肉 天鼠粪 五灵
脂
禽部林禽类四种
斑鸠 伯劳毛 乌鸦 逐魂鸟
兽部畜类五十种
猪肉 猪脊髓 猪肺 猪脾 猪肚 猪肝 猪肾
猪心 猪心血 猪肠 猪胆 猪卵 猪胞 猪脂膏
猪胰 猪蹄 猪悬蹄甲 猪血 猪外肤 猪尾血
猪乳 狗 狗宝 羊肉 羊脊骨 羊头蹄 羊肾
羊肚 羊肝 羊脂 羊血 羊肺 羊屎 羊乳
牛肉 牛骨髓 牛乳 白水牛喉 牛角角思 牛胆
胆星 牛黄 霞天膏 黄明胶 白马悬蹄 白马尿
白马胫骨 白马头骨 驴尿 阿胶
兽部兽类三十三种
虎骨 虎肚 虎皮 虎睛 虎骨胶 象牙 象皮
象胆 犀牛角 熊胆 羚羊 山羊血 □羊角 鹿
茸 鹿角 鹿角霜 鹿角胶 鹿肾 麝香 猫头骨
猫睛 猫胞衣 猫毛 猫屎 兔头骨 望月砂
兔毫败笔 水獭肝 海狗肾 □鼠肉 □鼠胆 □
鼠脂膏 □鼠粪 □鼠肚 猬皮 猬肉 猬脂 猬
胆
卷十
人部十一种
血余 指甲 人牙 粪清 童便 人中白 秋石
人乳 妇人月水 紫河车 脐带
附 奇经药考
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深眷恋的人,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真正代表中医智慧的经典著作。市面上关于中医的书籍琳琅满目,但很多都经过了现代的解读和加工,总感觉少了点原汁原味的味道。然而,《得配本草/中医经典文库》这本书,却给了我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仿佛直接触碰到了古代中医的脉搏。它所呈现的,是经过无数代中医人沉淀下来的宝贵经验和理论精髓,没有过多的渲染和包装,只有朴实而深刻的医学道理。我尤其欣赏它在阐述方剂配伍时的严谨和辩证。它不仅仅教你认识药材,更重要的是教你如何运用这些药材,如何根据人体的不同体质和病症,巧妙地将它们组合起来,发挥出最大的疗效。这种“以人为本”的治疗理念,以及对自然和谐的追求,让我深深为之折服。每次阅读,都仿佛置身于一座古老的药庐,耳边回响着先贤们关于生命健康的谆谆教诲。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本启迪智慧的书,它让我对生命的理解更加深刻,对中医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它让我明白,真正的中医,讲究的是天人合一,是整体的观念,是辩证的思维。
评分作为一个对中医的“门外汉”,我常常觉得中医的理论体系庞大而复杂,难以入门。直到我读了《得配本草/中医经典文库》,才感觉找到了一个清晰的切入点。这本书没有用晦涩难懂的术语吓退我,而是以一种平易近人的方式,带领我一步步走进中医的世界。它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不仅仅是枯燥的知识罗列,而是充满了人文关怀。在介绍药材时,它常常会引用古代医家的经验和医案,让这些药材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鲜活的生命,承载着治愈疾病的希望。它让我明白了,中医的精髓,不仅仅在于药方的组合,更在于医者的仁心仁术,以及对生命规律的深刻洞察。这本书为我建立了一个初步的中医知识框架,让我能够开始辨识一些常见的药材,了解它们的基本功效,甚至能够对一些简单的养生方法有所体会。它点燃了我对中医的兴趣,让我愿意继续深入学习,去探索这个古老而迷人的医学宝库。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本古老的地图,指引着我探索身体健康的奥秘。我一直对中医养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市面上很多书籍都过于深奥难懂,要么就是过于浅显,无法真正触及中医的精髓。直到我翻开这本《得配本草/中医经典文库》,才感觉找到了知音。它不像某些教材那样枯燥乏味,而是以一种非常生动形象的方式,将复杂的药理知识娓娓道来。我特别喜欢它在介绍每味药材时,都会配有精美的插图,让人一目了然,仿佛真的能看到那些药材的形态,闻到它们的气息。而且,它不仅仅是罗列药材,更注重阐述药材的性味、归经、功效以及配伍的讲究,让我明白了为什么中医讲究“君臣佐使”,为什么不同的疾病需要用不同的药物组合来治疗。读这本书,就像和一位经验丰富的中医师面对面交流,他耐心地解答我的疑问,让我对中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更浓厚的喜爱。我甚至开始尝试根据书中的建议,在家中准备一些简单的药材,用于日常的保健和调理,感觉身体真的发生了积极的变化,精力更充沛了,睡眠也更好了。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医的大门,让我不再对中医望而却步,而是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评分对于我这样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养生保健的人来说,能够拥有一本既权威又实用的中医书籍,是多么幸运。《得配本草/中医经典文库》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为我揭示了人体与自然的奥秘。它没有那些故弄玄虚的理论,而是将古人的智慧化繁为简,以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我特别喜欢它关于“食疗”和“药膳”的篇章,将日常食材与药材巧妙地结合,让我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达到调理身体的目的。书中的药材介绍,不仅仅是列出它们的名字和功效,更重要的是讲解了它们的“得配”之道,也就是如何根据不同的体质和病情,选择最合适的药材进行组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辨证施治”的思想,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医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读这本书,不仅仅是在学习药材知识,更是在学习一种看待身体、看待健康的生活哲学。它让我开始更加关注自身的身体信号,更加懂得如何通过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来保持健康。
评分我一直认为,了解一门学问,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去接触它的源头。对于中医,我渴望的是那种未经太多“过滤”的原始智慧。《得配本草/中医经典文库》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这个愿望。它没有花哨的封面设计,也没有华丽的辞藻修饰,而是以一种极为朴素、内敛的方式,呈现了中医最核心的知识体系。翻开书页,我仿佛看到了历代名医在灯下研读古籍的身影,感受到了他们严谨治学的态度和对生命健康的执着追求。这本书最让我着迷的是它对药材性味、功效的细致描述。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告诉你某种药材能治什么病,而是深入剖析了它的寒热温凉、酸苦甘辛咸等不同味道,以及它所归属的经络,这些看似微小的差别,却构成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石。它让我明白,中医的治疗并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简单模式,而是要从整体出发,找到病根,然后对症下药。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理解中医深层逻辑的大门,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看到中医的博大精深之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