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图解经典97-图解瘟疫论 |
| 作者: | (明)吴有性 |
| 市场价: | 68.00元 |
| ISBN号: | 9787561348383 |
| 出版社: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类型: | 图书 |
| 主编推荐 | |
| 购买紫图任何图书,可加买:《李居明虎年运程》或:《神之雫1》任一本,即可抽奖赢大礼!推荐购买::图解伤寒论(白话全译图解本)——回归中医的根本(图解经典60):图解瑜伽经:图解黄帝内经素问:中国养生第一经(白话全译图解本):2010中国自助游(第十版:全新升级)更资深·更贴切·更有趣:2010年中国古镇游:第九版(全新升级):我的川菜生活(四川卷):完全图解野外求生宝典 紫图书馆“图解经典”系列第97本,以现代手法诠释汉易集大成之作。 甲流爆发至今日,世界已有40万甲流患者,死亡6250例,我国内地不完全统计有69160例患者,死亡53例。如何预防甲流,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医卫组织的头等大事。纵观世界温疫爆发史,自西汉以来,中国历史上爆发过大小数百次的瘟疫,但从未有过西方大范围的死亡状况。归根到底,中医的预防治疗功不可没。甲流在中医病学中被认为是温病的一种,虽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却是可以预防,可以治愈的。 《温疫论》为明代中医学家吴又可所著,是我国温病学的集大成作,书中集合了历代名医疫病防治的思想精华,系统地论述了温病产生的原因、治疗方法,并针对性的提出了一套适合中国人体质特点的治疗方案,在近千年的温病治疗中被广泛应用,成效显著,是真正历经实践检验的治疗之道。 揭秘疫病的产生周期和途径,看清现代“超级病毒”。 一剂达原饮,一碗桂枝汤,简单方剂加减变化,轻松提高免疫力,有效预防流感等疫病。 通俗易懂的白话文,精彩实用的专家评介,让不懂医学的你也能读懂这本传世经典。 |
| 内容简介 | |
| 《温疫论》为明代著名温病学家吴有性所著,是我国第一部传染病学专著,对中医温病派的形成、发展影响深远。全书分为上下两卷,共86篇,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温病产生的原因、症状、治疗及调养方法,书中汇集了历代多为中医名家疫病防治的思想精华。《温疫论》奠定了温病在外感热病中的理论基础和临床规范,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对温病从伤寒中分离出来并形成温病学派有不可磨灭的推动作用。 |
| 其他内容 | |
| 插图: 第一章 温病初期的原因与症状 1 原病:邪气是引发传染病的根本原因 疫气:染息疫病的原因 【原文】病疫之由,昔以为非其时有其气,春应温而反大寒,夏应热而反大凉,秋应凉而反大热,冬应寒而反大温,得非时之气,长幼之病相似以为疫。余论则不然。夫寒热温凉,乃四时之常,因风雨阴晴,稍为损益。假令秋热必多晴,春寒因多雨,较之,亦天地之常事,未必多疫也。伤寒与中暑,感天地之常气,疫者感天地之猁气,在岁有多寡;在方隅有厚薄;在四时有盛衰。此气之来,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 【译文】患疫病的原因,过去认为是由于四季天气的变化过于激烈,超出了那个季节应当有的变化范围造成的,比如春天的气候应当温暖,却反而很寒冷;夏天的气候应当暑热,却反而很凉爽;秋天的气候应当寒凉,却反而非常热;冬天的气候应当寒冷,却反而很温暖。人们受到反常气候的影响,不论老少患病的表现都相似,就把这种病叫做疫病。我的观点却不是这样,气候的寒热温凉,是四季的正常现象,由于刮风下雨、阴天日晒,稍微影响气候的变化。假如秋天的气候偏热,必定是由于晴天过多;春天的气候过于寒冷,其原因即是多雨。比较起来,也是自然界常有的事情,不一定造成疫病的流行。伤寒和中暑的病证,是感受寒邪和被暑热所伤,都是被自然界的正常气候伤害,而患疫病却是被自然界特殊的“戾气”伤害的结果。疫病在一年之中,发病情况有多有少;在四方的病情,有轻有重;在四季的分布,患病率有的多有的少。这一类疫病流行的时候,不管男女老少,体质的强弱,只要接触了这种疫气,就会发病。 |
我对《图解经典97-图解瘟疫论》这个书名,充满了期待和好奇。首先,“图解”这个词,让我觉得这本书一定会非常生动形象。我设想,它会用大量的插图来解释《瘟疫论》中的核心内容,比如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各种证型的表现特征,以及方剂的配伍原理等等。我特别希望看到书中能有清晰的图示,展示人体在感染瘟疫后的变化,或者不同证型下,脏腑功能的紊乱情况。其次,“经典97”这个数字,也让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非凡。它可能代表着97个最重要的论点,或者是97个经过验证的经典方剂,又或者是97个名家的学术思想。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以一种系统的方式,梳理和呈现《瘟疫论》的精华,并且能够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意义。我希望它不仅能让我了解《瘟疫论》的理论,更能帮助我理解在面对类似疾病时,古人的智慧是如何体现在临床实践中的。
评分说实话,我最初被《图解经典97-图解瘟疫论》这个书名吸引,是因为“瘟疫论”这几个字。近些年,全球范围内发生的几次公共卫生事件,让“瘟疫”这个词变得尤为敏感和沉重,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人类如何应对传染病的深刻反思。我一直对历史上的几次大瘟疫以及当时人们的应对措施感到好奇,而《瘟疫论》无疑是古代中国医学在这一领域的集大成之作。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以一种更具象、更易懂的方式,将《瘟疫论》的核心思想展现在我面前。我希望它能通过丰富的图示,让我清晰地了解到古人是如何认识和分类各种瘟疫的,他们的辨证论治思路是怎样的,以及他们采用了哪些具体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我甚至希望它能包含一些关于古代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比如卫生习惯、药物预防等。如果书中还能提到一些历史上著名的与瘟疫斗争的故事,那就更有意思了。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直观地感受中国古代医学的博大精深,以及古人在面对巨大挑战时的智慧与勇气。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实在太吸引人了,《图解经典97-图解瘟疫论》。光是“图解”两个字,就让人觉得这本书应该会以一种直观、易懂的方式来呈现深奥的医学理论,这对于我这种对中医概念不太感冒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医学典籍很感兴趣,但很多时候,那些晦涩的文字实在让人望而却步。这次看到《瘟疫论》被“图解”,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清晰的经络图、病症示意图,甚至是药物成分的化学结构图(当然,古代没有化学,这是我自己的想象)。我期待这本书能用生动的插画,将《瘟疫论》中关于各种传染性疾病的辨证论治、治疗方药,甚至是预防措施,都变得一目了然。不知道它会不会像现代的医学教材一样,配有大量的案例分析,让我们这些初学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如果它还能对古代的医学思想进行一些现代化的解读,解释一下为什么当时的理论在今天依然具有指导意义,那就更完美了。总之,我抱有极大的期待,希望它能成为我深入了解中医的一个绝佳起点。
评分《图解经典97-图解瘟疫论》这个书名,让我联想到了一系列充满想象的空间。首先,“图解”这个词,就意味着这本书不会是枯燥乏味的理论堆砌,而是充满了视觉化的呈现。我设想着,书中会有各种精美的插图,用最直观的方式解释《瘟疫论》中的概念,比如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要点,甚至是如何配伍药物。我尤其好奇,对于像“湿”、“热”、“毒”这样的中医概念,这本书会如何用图画来表达?会不会有生动的比喻,或者抽象的图形符号?其次,“经典97”这个数字,让我觉得这本书在内容的严谨性和深度上有所保证。它可能不仅仅是对《瘟疫论》的简单解读,而是提炼了其中最精华、最关键的部分,并且可能融合了97个不同角度的理解和阐释。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突破对中医望而生畏的心理,真正地理解《瘟疫论》的精髓,从而感受到中国传统医学的独特魅力。这本书,或许能成为我开启中医之门的钥匙。
评分我对《图解经典97-图解瘟疫论》这本书的最大好奇点在于它的“经典”部分。97,这个数字本身就带着一种神秘感,似乎暗示着这本书凝聚了97位名医的心血,或者包含了97个关键的医学论断。而且,《瘟疫论》这个主题,在历史上总是与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息息相关,它承载着古人对抗疾病的智慧结晶。我非常想知道,这本书究竟是如何“图解”这些经典内容的?是用文字描述,还是真的会有精美的插画?如果是插画,那画风又是怎样的?是传统的中国画风格,还是更现代的漫画风格?这对于我这种视觉型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我希望能从书中看到清晰的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图示,能看到各种证型的辨别要点在图上的标注,甚至能看到方剂的配伍原理被形象地解读出来。如果这本书能够触及到《瘟疫论》背后更深层次的哲学思想,比如古人对自然、生命、疾病的理解,那就更能引发我的思考了。我希望它不仅仅是一本医学科普读物,更能是一次跨越时空的医学智慧对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