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原版】白手兴家──香港家族与社会 1841-1941 港版 郑宏泰 中华书局 社会研究

【中商原版】白手兴家──香港家族与社会 1841-1941 港版 郑宏泰 中华书局 社会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郑宏泰 著
图书标签:
  • 香港史
  • 家族史
  • 社会史
  • 中商原版
  • 郑宏泰
  • 中华书局
  • 近代史
  • 港版
  • 社会研究
  • 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华商务进口图书旗舰店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9888420230
商品编码:10604252763
出版时间:2016-07-11

具体描述

《白手興家──香港家族與社會 1841-1941》


作者:鄭宏泰

出版商: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丛书系列:商業/文化/社區:香港企業家傳記系列

出版時間:2016-07-11

I S B N:9789888420230

裝幀平裝

頁數:360


內容簡介

香 港開埠後,經過一個世紀的時間便由荒涼小漁村發展成國際大都會,此段歷史可謂波譎雲詭,充滿傳奇色彩,過去一直被形容為「神話」。本書作者嘗試在不同歷史 檔案或文獻中耙梳鈎沉,透過分析不同商業家族的起替興落,有系統地探索1841-1941年間,香港社會走過的曲折歷程。對於富家大族如何在香港開拓經濟 環境、參與社會建設甚至在政治、華洋問題上發揮着深遠的影響力,以及大家族之間的聯姻、合作、傳承如何維繫家族力量、如何與社會產生互動等,作者都作出深 刻的闡釋。


作者簡介

鄭 宏泰,現任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社會及政治研究中心聯席主任,香港大學香港人文社會研究所名譽助理教授。鄭博士在香港大學先後考獲工商管理學士、哲 學碩士及哲學博士學位,主要從事華人家族企業傳承、香港潮州人及米業、香港華人身份認同、香港股票市場、香港及澳門社會調查與分析等研究。





香港社会变迁的史诗:探寻城市起源与身份认同的交织 本书以宏大的历史视野,深入剖析了香港在1841年至1941年间,这个关键百年中社会结构的演变、经济基础的重塑以及多元文化共存的复杂图景。它并非仅仅记录了殖民统治下的物质发展,更着眼于社会内部的动力——那些驱动城市成型、塑造居民身份的无形力量。 第一部分:殖民地初期的社会重构与权力格局 (1841-1870s) 香港的诞生,是全球贸易网络重组的必然产物。开埠之初,一个以军事和贸易为核心的精英阶层迅速建立。本书详细考察了早期维多利亚城的规划,如何体现了殖民者的权力意志,并初步划分了华人与欧洲人的居住空间和社会功能。 重点关注早期华人社区的形成:他们并非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和适应者。大量的潮汕、广府移民涌入,带来了原乡的社会组织形式——会馆、公所和行业公会。这些组织在缺乏成熟法律体系的早期社会中,充当了非正式的社会管理机构,处理纠纷、提供互助,并在一定程度上制衡了殖民政府的权威。我们探讨了“买办”阶层的崛起,他们作为中英文化与经济活动的桥梁,如何积累财富并初步介入上层社会的话语权,尽管这种介入始终受到种族和政治地位的限制。 第二部分:经济转型与阶级固化的形成 (1880s-1910s) 随着转口贸易的成熟以及制造业的萌芽,香港的社会阶层开始分化。航运、金融、地产等核心产业的控制权,大部分仍牢牢掌握在英资洋行手中。然而,华人资本力量在特定领域开始崭露头角。 本书细致梳理了香港早期工业化的面貌,如船坞、烟草、纺织等行业中本土资本的投入。这种发展催生了新的城市工人阶层,他们面临着双重的剥削:来自本地华人工头和外来英资机构。社会福利体系的缺失,使得疾病、火灾和经济萧条成为悬在底层民众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我们通过对早期慈善组织和华人名绅捐助行为的分析,揭示了精英阶层在维持社会稳定、履行传统责任与迎合殖民体制之间的微妙平衡。 第三部分:身份认同的暧昧地带:文化冲突与本土意识的萌芽 (1910s-1941) 进入二十世纪,教育体系的逐步建立,特别是教会学校和官立学校的普及,对香港社会的文化景观产生了深远影响。一代接受了西方教育的华人精英开始出现,他们试图在“中国人”与“香港人”的身份之间寻找新的立足点。 本书探讨了语言和习俗的变迁。粤语和英语的混合使用,地方戏曲(如粤剧)在城市中的流行,以及对传统儒家伦理的重新诠释,都标志着香港本土文化的形成过程。我们比较了上海、广州等其他中国沿海城市与香港在文化适应性上的差异,认为香港的“非正式”殖民环境,反而为一种更具弹性和实用主义的文化模式提供了土壤。 此外,孙中山革命思潮在香港的影响,以及两次世界大战前夕民族主义情绪的涌动,对香港的政治生态产生了冲击。当地的知识分子和学生群体如何消化和本土化这些激进的思潮,是理解香港在战前政治气候中的关键。 第四部分:城市空间的社会学解读 城市空间不仅仅是建筑的集合,更是社会关系的载体。本书利用城市规划资料、人口普查记录和司法档案,重构了当时香港不同社区的生活图景:从中环的奢华洋房,到山顶的殖民禁地,再到九龙城寨那种“法外之地”的奇特生态。 我们特别关注了公共卫生与隔离政策如何成为社会控制的工具,尤其是在霍乱和鼠疫爆发期间,种族隔离的医疗实践如何加剧了社会矛盾。对居住条件的考察,揭示了密度对家庭结构、犯罪率和社会互动模式的深刻影响。 结论:百年回望与历史遗产 1941年的香港,在二战的炮火中迎来了第一个时代的终结。本书总结了殖民初期至战前这百年间,香港社会形成的几大核心特征:实用主义的经济伦理、多元文化的兼容并蓄(尽管充满张力)、以及一种始终处于边缘地位但又不可或缺的华人社会组织力量。这些遗产,为战后香港的腾飞奠定了独特的社会基础,也解释了其复杂身份认同的源头。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细致入微、摒弃宏大叙事偏见的香港社会史视角。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学术深度令人敬佩。郑宏泰教授的扎实功底在这部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他并非仅仅停留在描述“发生了什么”,而是深入挖掘了背后的驱动力——比如宗族关系、行会组织、以及与殖民政府的复杂互动如何塑造了这些“白手兴家”的故事。特别是在处理那些家族间的权力转移和内部矛盾时,作者展现出极高的敏感度和分析力,避免了将历史人物脸谱化的倾向。我尤其欣赏其对社会阶层流动的精妙刻画,它揭示了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如何转化为物质财富。全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当,学术性强而不晦涩,引人入胜,即便是对社会学理论不甚熟悉的读者,也能通过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细节被深深吸引。读完之后,对于理解现代香港的社会根基和商业精神,我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

这本聚焦于香港早期家族社会变迁的著作,真是让人耳目一新。作者巧妙地将历史的宏大叙事与个体家族的微观命运交织在一起,呈现出一幅波澜壮阔的1841至1941年间的香港社会图景。阅读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那种在殖民地语境下,华人如何白手起家,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谋发展的坚韧与智慧。书中的案例分析细致入微,那些家族从最初的贸易伙伴、劳工,逐步积累资本、建立商业网络,直至在殖民地精英阶层中占据一席之地的历程,充满了戏剧性和启发性。它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简单罗列,更是一种对社会结构变迁的深刻洞察,尤其是在家族权力、文化认同和经济模式转型这几个维度上,作者的论述逻辑严密,论据扎实,读起来酣畅淋漓,仿佛亲身参与了那个风云激荡的百年历程。对于任何对香港社会史、商业发展史有兴趣的读者来说,这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案头必备之作。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本单纯的历史记录,它更像是一面透视镜,映照出早期华人移民群体在异域他乡的集体心态与生存哲学。那种在逆境中不断寻求突破、重视教育和家族声誉的传统精神,被作者刻画得入木三分。我发现自己常常陷入沉思,想象着那些先辈们如何在缺乏制度保障的早期社会中,仅凭信誉和人脉建立起庞大的商业帝国。书中的许多细节,比如信贷网络的构建、跨洋贸易的风险规避方式,都体现了极高的商业智慧。更重要的是,作者没有回避资本积累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伦理争议,而是以一种审慎的历史学家的态度去审视这些复杂的现象。这使得整部作品既有温度,又不失客观,为我们理解“香港精神”提供了一个坚实的百年基石。

评分

从阅读体验上讲,这本书的装帧和出版质量也值得称赞,那种沉甸甸的港版气息,拿在手里就有一种与历史对话的厚重感。内容方面,我认为它成功地打破了以往那种将香港历史简单地视为“英国殖民统治下的商业前哨”的刻板印象。它强调了华人社群自身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揭示了他们如何在既定的政治框架内,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经济和社会生态系统。例如,对于一些关键家族的案例分析,其详尽程度几乎可以媲美专业的家族史研究,清晰勾勒出其代际间的继承、扩张与调整策略。对于想要深入了解殖民地时期亚洲城市发展模式的学者而言,这本书提供了宝贵的、以华人视角切入的全新研究范式和实证基础。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它成功地将宏观的社会结构变迁与个体家族的微观决策紧密地联系起来。它展示了在面对社会剧变时,家族是如何调适其内部结构以适应外部环境的挑战——从传统父权制的强化到新式教育的引入,从纯粹的贸易导向到开始涉足工业和金融业的萌芽。作者的文字精准有力,虽然涉及大量社会学和历史学的专业术语,但整体叙事流畅,引人入胜,没有丝毫堆砌之感。它让我们意识到,香港今天的繁荣并非偶然,而是建立在过去一百年里,无数家族在机遇与挑战中,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精明的商业头脑打下的坚实基础。这本书无疑是研究近代华人社会商业伦理和家族治理的必读经典。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