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演奏中国民歌101首

古筝演奏中国民歌101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汴等编 著
图书标签:
  • 古筝
  • 民歌
  • 中国民歌
  • 乐谱
  • 演奏
  • 音乐
  • 艺术
  • 教材
  • 古典乐
  • 传统音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人民音乐出版社
ISBN:9787103041048
商品编码:10680858739
出版时间:2012-07-01

具体描述

作  者:李汴 等编 定  价:29 出 版 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年07月01日 页  数:133 装  帧:平装 ISBN:9787103041048 1.孟姜女
2.一只鸟仔
3.茉莉花
4.三十里铺
5.阳雀子歌
6.歌
7.放风筝
8.打黄羊调
9.小看戏
10.王大娘钉缸
11.放风筝
12.打南沟岔
13.秧歌调
14.八月桂花遍地开
15.生产忙
16.满野歌声满野笑
17.我的家在日喀则
18.小剪剪花
19.黄杨扁担
20.编花篮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古筝演奏中国民歌101首》的每首乐曲都专门编写了着重体现筝之韵味的乐段,读者朋友可以通过运用古筝的独特技巧,把握乐曲的正确内涵,弹奏出不同民族、风格、地域所独具的浓郁地方特色的乐曲,从中获得知识、获得情趣、获得美的享受。
《古筝演奏中国民歌101首》按照由浅入深原则进行编排。开头几首具有古筝演奏一、二级程度者便可弹奏。另外,如果乐曲中偶尔出现还没学过的指法,可以先用学过的指法代替。例如小撮、摇指可以只弹单音,双手演奏部分可以只弹右手单声部。待以后逐渐掌握了这些技巧,再按照原谱弹奏。


《敦煌乐舞:丝绸之路上的音乐考古》 内容提要 本书深入探索了敦煌莫高窟壁画、彩塑中所蕴含的丰富音乐信息,旨在通过对这些珍贵艺术遗产的解读,重构丝绸之路上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风貌与流变轨迹。我们不再聚焦于现有的成熟乐曲或技巧,而是将目光投向那些沉寂在历史尘埃中的“声音遗迹”。 全书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层层递进地揭示敦煌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及其在东西方文明交汇中的独特地位。 第一部分:图像的音乐性——敦煌壁画中的演奏场景解析 本章细致入微地考察了莫高窟中描绘演奏活动的壁画,如飞天、供养人及佛本生故事中的乐器形象。我们首先对现存的壁画中出现的乐器类型进行分类统计和形制考证。这包括但不限于:琵琶(横抱式、竖抱式)、筚篥、箜篌(卧式、立式)、筚篥、排箫、方响、羯鼓、腰鼓、铙钹等。 重点在于对演奏姿态与技法的推测性重建。例如,对不同时期飞天手中乐器的持握方式、拨弦角度、按弦力度等细节的观察,结合文献记载,尝试复原当时可能采取的演奏语汇。我们特别关注那些造型奇特、在后世已失传的乐器(如某些形制的筚篥或独特的弹拨乐器),结合新疆、中亚出土的文物,进行跨地域的参照对比,力求还原其可能的音色与发声原理。 此外,本章还探讨了壁画中乐队的组织结构。不同洞窟、不同朝代的乐队配置呈现出显著差异,反映了宫廷、寺院乃至民间音乐审美的变迁。通过分析乐器间的组合比例,我们试图推断出这些音乐在祭祀、宴饮或说唱叙事中所扮演的功能角色。 第二部分:音乐的语境——敦煌文献中的曲名与音律考证 本节转向对敦煌出土文献(如藏经洞发现的写本、残卷)中涉及音乐的部分进行深入挖掘。我们重点研究了那些提及曲目名称的文本,尽管这些文本大多是曲辞或歌词的残片,但曲名本身往往暗示了其体裁、情感基调或所依据的乐律。 我们将这些曲名与唐代或更早时期的燕乐、清乐、胡乐等七音十二律体系进行比对。鉴于敦煌地处西域,胡乐的影响至深,本章着重分析了可能源自龟兹、疏勒等地的“部曲”或“曲子”的残留痕迹,试图解析这些异域音乐元素是如何被汉文化吸收和转化的。 例如,对一些包含特定数字或方位词的曲名进行音韵学分析,探寻其背后可能蕴含的调式结构。我们没有直接给出具体的五线谱或工尺谱,而是侧重于对“音高概念”在敦煌语境下的语义学考察,理解彼时音乐家如何看待和组织声音的。 第三部分:经律中的声韵——佛教仪轨与俗乐的交融 敦煌音乐的形成深受佛教思想影响,但其表现形式又深深扎根于世俗生活。本章探讨了梵呗、 chanting 等宗教音乐形式如何与当时的民间歌舞(如陌歌、 歌)相互渗透。 我们分析了用于佛事活动的法器(如金刚杵、引磬、木鱼等)在音高、节奏上对仪轨音乐的影响。这并非是关于如何敲击这些法器,而是研究它们在特定宗教仪式中的“音位学”——即在空间和时间上被赋予的特定意义。 同时,我们审视了那些描述市井生活的壁画和写本,推测当时宴会、婚礼、庆功等场合所使用的世俗音乐可能具有的特点。这些音乐的节奏可能更加自由奔放,与庄重的寺院音乐形成鲜明对比。本书试图勾勒出一条清晰的界限,同时指出两者在乐器使用和旋律母题上的相互借鉴过程。 第四部分:乐器形制的演变与西域影响 最后一部分将敦煌作为一个文化交汇点,考察乐器在丝绸之路上迁徙和本土化的过程。我们选取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乐器,如箜篌(特别是并列式箜篌)和琵琶,追踪其从波斯、健陀罗等地传入后,在敦煌被描绘和使用的细节变化。 研究的重点在于本土化。当外来乐器进入中原文化体系时,其构造、演奏方法和音色定位会发生怎样的调整?例如,敦煌壁画中的某些琵琶可能已经具备了更接近中原审美倾向的形制特征,而非完全保持其早期“曲项”的样貌。 本书通过翔实的图像学证据和文献线索,旨在为后世研究者提供一个理解唐代及以前(特别是西北地区)音乐生态的全新视角,强调声音作为一种无形的文化载体,是如何被视觉艺术所凝固和铭记的。我们试图“聆听”这些沉默的图像,从而重建一段失落的听觉历史。本书对音乐史、艺术史及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我最近的惊喜!我一直对中国民歌情有独钟,但苦于自己古筝技艺平平,只能欣赏别人的演奏。当我在书店偶然翻到这本《古筝演奏中国民歌101首》时,简直像发现了宝藏!这本书的编排非常合理,从入门到进阶,循序渐进,即使是像我这样基础不牢固的爱好者,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曲目。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每首民歌的背景介绍,不仅了解了歌曲的来龙去脉,更被这些充满故事的旋律深深打动。而且,每首曲子的指法讲解都非常详细,配有清晰的乐谱和图示,让我在练习时少走了很多弯路。我最开始尝试的是几首耳熟能详的简单民歌,比如《茉莉花》、《康定情歌》,弹奏起来感觉非常顺畅,很有成就感。我甚至尝试了一些相对复杂的曲目,虽然还有些生疏,但看着乐谱上的音符一点点在指尖变成旋律,那种满足感是无法言喻的。这本书不只是简单的曲集,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让我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学习、进步,也让我对古筝和中国民歌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热爱。我迫不及待地想挑战更多曲目,希望能早日弹奏出属于自己的动人旋律。

评分

我一直认为,音乐是连接人与文化最直接的桥梁。当我手中这本《古筝演奏中国民歌101首》时,我便开启了一段穿越时空的音乐旅程。这本书的独到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乐谱集合,更是一次对中国民歌深厚底蕴的致敬。作者在选曲上颇费匠心,既有家喻户晓的经典,如《在那遥远的地方》、《送别》,也有许多鲜为人知的、但同样充满地方特色的民歌,如 alcune 地方的山歌、小调。这些曲目,如同散落在中华大地上的璀璨明珠,被一一拾起,并赋予了古筝全新的生命。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乐谱的处理,它在保留民歌原有旋律的基础上,巧妙地融入了古筝独特的演奏技巧,使得原本质朴的旋律增添了丰富的层次感和艺术表现力。比如,书中对一些滑音、揉弦、琶音等技巧的运用,让民歌的意境更加深邃,情感更加饱满。而且,本书的编排也考虑到了不同程度的练习者,从相对简单的旋律到需要一定技巧的曲目,都循序渐进,让我在练习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提升技艺。每次弹奏完一首,我都感觉自己不仅是在演奏一首曲子,更是在与中国的历史对话,与古老的文化共鸣。这本书,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古筝艺术的魅力,也让我对中国的民歌文化有了更深的敬意。

评分

作为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人,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既能让我练习古筝,又能让我领略中国民歌魅力的书籍。而《古筝演奏中国民歌101首》恰恰满足了我的这个愿望。这本书的编排设计堪称完美。首先,它收录的101首民歌,几乎涵盖了中国民歌的精华,有我们从小听到大的经典,也有一些地域性很强、但同样动听的民歌。这种广泛的选曲,让我有机会接触到更广阔的音乐世界。其次,书中的乐谱清晰易读,排版合理,标注了详细的指法和节奏,这对于我这样经常需要反复练习的演奏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最欣赏的是,本书在保留民歌本身旋律优美的基础上,对古筝的演奏方式做了精心设计,既体现了古筝的独特魅力,又使得演奏更加流畅动听。我尝试弹奏了几首,感觉这些编配既有传统民歌的韵味,又不失现代音乐的动感,让我在演奏中体会到了全新的乐趣。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还附带了一些关于歌曲的文化背景介绍,让我不仅能弹奏出动听的旋律,还能深入了解每首歌曲背后的故事和情感,这无疑极大地增强了我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是被这本书的封面吸引的,那种古朴又不失雅致的设计,让我觉得这本书一定蕴含着不少好东西。翻开后,果然没让我失望。《古筝演奏中国民歌101首》的内容让我惊喜连连。它不像市面上一些单纯的曲谱集合,这本书更注重的是对音乐的深度挖掘。每首民歌的背后,都附有简洁却信息量十足的介绍,有的讲述了歌曲的创作背景,有的解读了歌词的寓意,甚至有的还提到了歌曲在民间的流传故事。这些背景知识的补充,让我弹奏的时候,不仅仅是机械地按着琴弦,而是能带着感情去理解和表达,仿佛自己也融入了那些故事和情感之中。此外,本书的选曲也非常有代表性,涵盖了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民歌,让我在弹奏的过程中,仿佛走遍了大江南北,体验了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书中的编排也很合理,从简单易学到稍有挑战,能满足不同水平的古筝爱好者。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演奏技巧的提示,比如某个乐句的处理方式,某个音符的强调等等,这些细节的指导,对于提升演奏的艺术性非常有帮助。每次练习完,我都会感觉自己对中国民歌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古筝的演奏技巧有了更深的体会。

评分

这本《古筝演奏中国民歌101首》的出现,无疑是满足了我对传统音乐与现代演奏技法结合的深切渴望。我一直认为,优秀的民歌承载着浓厚的民族情感和历史记忆,而古筝作为一种极具表现力的中国传统乐器,与民歌的结合更是能产生出独特的韵味。这本书最让我赞赏的一点是其选曲的广度和深度。它不仅仅罗列了一些耳熟能详的热门民歌,更是挖掘了不少地域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的民歌。这些歌曲,有些旋律婉转悠扬,如江南水乡的烟雨;有些则热情奔放,如西北高原的骏马。书中的编配巧妙地展现了古筝的各种演奏技巧,既保留了民歌的原汁原味,又注入了现代音乐的元素,使得古筝的音色在演绎这些民歌时,更加丰富多彩,层次分明。我尤其喜欢书中一些带有复杂节奏型和大幅度音区跳跃的曲目,它们极大地锻炼了我的手指灵活性和乐感把握能力。每次弹奏完一首,我都感觉自己的演奏水平又提升了一个档次。而且,本书的装帧设计也相当精美,纸质优良,排版清晰,即便长时间阅读和练习,也不会感到疲劳。它不仅仅是一本乐谱,更是一份艺术的传承,一本让我能够用指尖去触摸历史,用旋律去歌颂祖国山河的宝典。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