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速生丰产林

杨树速生丰产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国家林业局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管理办公室 编
图书标签:
  • 杨树
  • 速生林
  • 丰产林
  • 林业
  • 农业
  • 林木育种
  • 林木栽培
  • 杨树种植
  • 林业技术
  • 经济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林业出版社
ISBN:9787503857614
版次:1
商品编码:1075703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社会投资造林指南
开本:大32开
出版时间:2010-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79
字数:18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杨树速生丰产林》共十一章,第一章介绍我国当前颁布的与林业及速生丰产林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包括国家对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政策、土地利用与管理、林业投融资与资产管理、森林资源管理与保护、林权证发放和林木采伐管理以及林业税费等;第二章至第九章介绍了杨树的基本知识,以及发展杨树速生丰产林所需要学习和掌握的优良品种、栽培区划、经营模式、育苗技术、立地选择、造林技术、集约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和采伐更新等.系列配套技术措施;第十章至第十一章介绍了营造和经营杨树速生丰产林的经济效益和风险分析方法,以及杨树木材市场的发展趋势。此外,《社会投资造林指南:杨树速生丰产林》附件中还列出了国家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的名录,以及主要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名录。希望这些内容能够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
   为了保证《社会投资造林指南:杨树速生丰产林》的编写质量,我们聘请了在杨树速生丰产林营造、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分析以及林业技术推广等相关领域有多年研究和实践经验的专家承担《社会投资造林指南:杨树速生丰产林》的编写工作,共有l8个省(自治区)林业厅(局)速生丰产林管理办公室参加了有关信息的调查和收集工作。在《社会投资造林指南:杨树速生丰产林》初稿完成后,组织了全国十五位专家进行了审稿与修改。又由13个杨树主栽省(自治区)林业厅(局)速生丰产林管理办公室,组织本省专家和生产单位代表进行了第二次审稿与修改。之后,又征求了国家林业局有关部门的意见,对书稿做了进一步修改。从而使《社会投资造林指南:杨树速生丰产林》既科学实用又通俗易懂,成为一本能让广大社会投资者学得会、用得上的好书。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政策与法规概述
1.1 国家对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1.2 土地利用与管理
1.3 森林经营方案与造林作业设计
1.4 森林资源管理和保护
1.5 林权证发放和林木采伐管理
1.6 林业投融资与资产管理
1.7 林定税费

第二章 杨树栽培发展概况
2.1 杨树资源与地理分布
2.2 我国杨树人上林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2.3 我国当前杨树栽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发展对策

第三章 杨树主要优良品种简介
3.1 杨树优良品种
3.2 江淮流域地区适栽的优良品种
3.3 黄淮海地区适栽的优良品种
3.4 三北地区适栽的优良品种
3.5 省级审定或认定的优良品种

第四章 杨树壮苗培育技术
4.1 圃地选择
4.2 无性繁殖育苗
4.3 苗木出圃
4.4 良种采穗圃的营建与管理

第五章 杨树造林区划与经营模式
5.1 杨树造林区划及各区生产力水平
5.2 杨树人工林的主要经营模式

第六章 杨树造林技术
6.1 造林地选择
6.2 造林地整地
6.3 造林株行距的选择
6.4 造林方法与季节

第七章 杨树人工林的抚育与管理
7.1 松土除草
7.2 施肥
7.3 灌溉
7.4 修枝
7.5 林分间伐
7.6 林农间作

第八章 杨树人工林的病虫害防治
8.1 杨树病虫害的类型与综合管理
8.2 常见杨树虫害及其防治
8.3 常见杨树病害及其防治

第九章 杨树人工林的采伐与更新
9.1 杨树人工林的采伐年龄
9.2 杨树人工林的采伐作业
9.3 杨树人工林的伐后更新方式

第十章 杨树人工林的经济效益与风险分析
10.1 投资杨树人工林的效益分析方法
10.2 经营杨树人工林的风险分析
10.3 经营杨树人工林的经济效益概况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第十一章 杨木产品及市场分析
11.1 杨木主要加工产品的种类
11.2 我国杨木价格走势及其影响因素
11.3 杨木需求量的展望
附件1 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名录
附件2 主要国家和行业标准名录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杨树速生丰产林》内容简介 一、 背景介绍 杨树,作为一种生长迅速、适应性强的树种,在我国的林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材质优良,用途广泛,可用于造纸、板材、家具、人造板材、生物能源等多个领域。在国家大力倡导发展绿色经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如何科学、高效地培育杨树速生丰产林,不仅是满足日益增长的木材需求的关键,更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长期以来,尽管杨树的栽培技术已相对成熟,但如何进一步突破产量瓶颈,实现“速生”与“丰产”的有机结合,仍是林业科研与实践领域关注的焦点。传统的杨树栽培模式,在土地利用率、病虫害防治、品种选择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提升空间。尤其是在面对气候变化、市场需求多样化等挑战时,传统的经验式管理模式,难以适应现代林业发展的需求。《杨树速生丰产林》一书,正是应运而生,旨在系统梳理和总结当前杨树速生丰产林培育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为林业科研人员、技术推广人员、广大林农提供一套科学、系统、实用的技术指南。 本书的出版,旨在填补当前杨树丰产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之间的部分空白,帮助读者掌握科学的育种、整地、造林、抚育、病虫害防治、采伐更新等关键技术,从而有效提高杨树的生长速度、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推动我国杨树产业迈向更高水平。 二、 主要内容概述 《杨树速生丰产林》一书,围绕“速生”与“丰产”两大核心目标,从理论到实践,系统地阐述了杨树速生丰产林培育的全过程。本书内容涵盖了杨树的生物学特性、优良品种的选择与繁育、科学的造林技术、精细化的抚育管理、高效的病虫害防治策略、合理的采伐与更新模式,以及杨树在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等多个方面。 1. 杨树的生物学特性与品种资源 本书首先对杨树属植物的形态特征、生理生态特性、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详细介绍。深入分析了不同杨树品种在速生性、抗逆性、材质、适应性等方面的差异,为读者提供选择适宜造林品种的科学依据。重点介绍了目前国内推广应用的优良速生丰产杨树品种,包括其亲本来源、主要优点、适生区域等,并对未来杨树品种选育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2. 科学的造林技术 科学的造林是实现杨树速生丰产的基础。本书详细阐述了整地技术,包括坡耕地、平坦地、低洼地等不同地形的整地方式,如水平沟、鱼鳞坑、等高台等,强调了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保水保肥能力的重要性。 在苗木选择与培育方面,本书强调了选用优质壮苗的重要性,详细介绍了嫁接苗、无性系组培苗等不同类型苗木的特点及培育技术,并指导读者如何从外观、根系等方面鉴别苗木质量。 造林密度是影响杨树生长速度和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因素。本书根据不同立地条件、不同品种特性,提出了科学的造林密度建议,并分析了不同密度对杨树生长、通风透光、病虫害发生等的影响。 植苗技术方面,本书详细介绍了打孔植苗、穴植苗等不同造林方式的操作规程,强调了苗木的栽植深度、根系舒展、培土压实等关键环节,确保苗木的成活率。 3. 精细化的抚育管理 杨树速生丰产林的培育,离不开精细化的抚育管理。本书系统介绍了抚育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除草松土: 强调了早期除草的必要性,以及不同时期、不同地块的除草方法,如人工除草、机械除草、化学除草等,并介绍了松土的作用,如改善土壤通气透水性,促进根系生长。 施肥管理: 深入分析了杨树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养分需求,提出了科学的施肥原则和方法。详细介绍了有机肥和化肥的合理搭配使用,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的施用量、施用时间和施用方法,以及微量元素的补充。特别强调了根外追肥在促进杨树生长中的作用。 修枝整形: 详细阐述了修枝的目的、原则和技术。讲解了疏枝、短截、抹芽等修枝方法,以及不同修枝时期对杨树生长、树形、木材品质的影响。强调了合理修枝可以改善树冠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发生,提高木材质量。 排灌溉管理: 针对不同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提出了科学的排灌溉技术。在干旱地区,介绍了蓄水保墒、节水灌溉等方法;在雨季,则强调了排水防涝的重要性,确保杨树根系免受水淹危害。 4. 高效的病虫害防治策略 病虫害是影响杨树生长和产量的重要限制因素。本书系统介绍了杨树生产中常见的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病害防治: 详细介绍了杨树的主要病害,如褐斑病、锈病、叶枯病、枝枯病、干腐病、溃疡病等,包括其发病规律、症状特点,以及相应的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农业防治和植物检疫措施。 虫害防治: 重点介绍了杨树的常见害虫,如天牛、吉丁虫、刺蛾、金龟子、蚜虫、螨虫等,包括其发生规律、为害特点,以及相应的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农业防治措施。 综合防治: 强调了病虫害综合防治的重要性,提倡采用预测预报、联合作业、多种措施结合的防治策略,以达到经济、高效、环保的防治效果。 5. 合理的采伐与更新模式 本书还探讨了杨树速生丰产林的采伐与更新问题。 采伐时机与方式: 根据市场需求、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提出了合理的采伐时机建议,并介绍了集材、装运等采伐作业技术。 更新模式: 详细介绍了杨树人工更新、萌芽更新等不同更新模式的优缺点,以及相应的技术要点。强调了更新林质量对未来产量和效益的重要性。 6. 杨树在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本书在最后部分,阐述了杨树速生丰产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固碳释氧、改善微气候等生态功能方面的作用,以及其在提供木材、促进农民增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经济方面的贡献。 三、 本书特色与亮点 系统性强: 本书从理论到实践,全面覆盖了杨树速生丰产林培育的各个环节,内容连贯,逻辑清晰。 科学性高: 紧密结合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生产实践,力求技术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前瞻性。 实用性突出: 语言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操作指导性强,便于广大林农和技术人员学习和应用。 针对性强: 针对我国杨树产业发展的现状和需求,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 前沿性: 关注了杨树品种选育、生物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病虫害绿色防治等前沿领域。 四、 适用读者 本书适合林业科研人员、林业技术推广人员、林业院校师生、林业企业管理者、广大林农以及对杨树栽培、森林经营感兴趣的社会各界人士阅读。通过学习本书,读者将能够全面掌握杨树速生丰产的技术要领,有效提升杨树林的产量和质量,为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五、 结语 《杨树速生丰产林》的出版,是对我国杨树产业发展的一次有力推动。我们希望本书能够成为读者手中的一本得力助手,帮助大家科学、高效地培育出高产、优质的杨树丰产林,为绿化祖国、造福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用户评价

评分

我阅读《气候变暖下的森林响应与适应策略》这本书时,主要关注的是其前瞻性和危机感。这本书不再是单纯的描述性文献,而更像是一份面向未来的行动指南。作者以全球气候模型为基础,严谨地推演了未来五十年内,全球主要森林生态系统可能面临的压力,例如极端干旱频率的增加和病虫害范围的北移。书中关于“气候适应性造林”的章节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它不再强调种植单一的优势树种,而是提倡构建具有更强生物多样性和遗传变异性的混合林,以提高整个生态系统的冗余度和恢复力。我特别欣赏作者对“碳汇潜能”与“火灾风险”之间动态平衡的分析,这表明我们不能只看重树木固碳的能力,更要警惕森林因气候变化而转变为潜在碳源的风险。整本书的基调虽然略显沉重,因为它直面了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环境挑战,但它提供的解决方案是具体且基于科学的,它激励着我们必须立即采取行动,以确保森林资源的长期健康。

评分

关于《木材的科学与艺术:从伐感到匠心雕琢》,这本书的精彩之处在于它架起了一座理论与实践之间难以逾越的桥梁。它没有止步于介绍木材的物理性质,而是深入剖析了不同树种的细胞结构,例如橡木的射线组织如何影响其纹理美感,以及枫木的密度如何决定其抗冲击能力。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他能够将复杂的材料力学概念,用非常形象的比喻解释清楚,比如将木材的各向异性比作一束被不同方向拉力的绳索,使我们对“顺纹”和“逆纹”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表面。这本书的后半部分尤其引人入胜,它详细记录了传统木工技艺的演变过程,从榫卯结构的精妙设计到蒸汽弯曲技术的应用,无不体现了人类与自然材料之间长达千年的智慧博弈。书中穿插了许多著名家具设计师和建筑师如何利用木材特性创造不朽作品的案例,这种历史的厚重感和艺术的灵动性交织在一起,让人读完后对“一木一世界”有了更深的体会。

评分

坦白说,初拿到《风中的低语:北方森林的四季更迭》时,我还有些担心内容会过于学术化,毕竟书名听起来就带着一股清冷的北国气息。然而,这本书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它以一种近乎诗意的散文笔调,带领我们沉浸式体验了寒温带森林的生命律动。作者的叙事视角非常独特,他似乎把自己完全融入了森林的肌理之中,无论是描写初雪覆盖下松针的银霜,还是春日溪流解冻时泥土散发出的芬芳,都描摹得细腻入微,让人仿佛能闻到那股特有的湿冷气息。特别是在论述冬季休眠期树木如何调动体内资源以抵御严寒时,作者巧妙地穿插了当地原住民关于“生命不息,蛰伏待机”的古老智慧,这种人文与自然的完美融合,使得阅读体验充满了哲思和温度。书中对光影的捕捉尤其令人难忘,描述了正午阳光穿过茂密树冠时,在苔藓地面上投下的斑驳光斑,那种静谧与安详,是只有真正热爱森林的人才能体会到的瞬间。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心灵的慰藉之书,它提醒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别忘了去聆听自然最原始、最深沉的呼吸。

评分

《林木的奥秘:从播种到成材的百年光景》这本书,简直是一部活生生的林业百科全书,作者显然在林木生长和生态平衡方面下了极深的功夫。我特别欣赏它对不同树种生长习性的细致描摹,比如书中关于水杉如何适应湿润气候,以及北美红杉如何在高海拔地区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那几章,读起来简直像是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林务员讲述他一辈子的心血。书中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物种介绍,更深入探讨了土壤微生物群落与树木根系相互作用的复杂机制,这点对于希望深入了解可持续林业管理的人来说,是极其宝贵的财富。我记得有一段详细分析了氮磷钾在不同生长阶段对侧柏叶片光合效率的影响,数据详实,图表清晰,即便是没有深厚生物学背景的读者,也能通过作者流畅的文字理解其中的科学逻辑。而且,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把原本枯燥的生物学概念转化为引人入胜的故事,比如描述一棵千年古树如何记录了当地气候变化的百年历史,让人在敬畏自然的同时,也对保护生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一本教科书的范畴,它更像是一部献给地球的颂歌,充满了对生命力量的赞叹与敬畏。

评分

我是一名园艺爱好者,对植物的培育和病虫害防治有很高的要求,因此我对《绿色卫士:现代植保技术手册》这本书的评价会从实用性的角度出发。这本书的结构非常严谨,简直就是一本可以随身携带的现场急救指南。它没有过多冗余的理论,而是直接切入了解决问题的核心:如何快速准确地识别常见的真菌病害、细菌感染以及由特定昆虫引起的生理紊乱。书中对不同农药和生物防治剂的作用机理做了非常清晰的对比分析,让我对“如何选择更环保的防治方案”有了更科学的认知。举个例子,书中对蚜虫生命周期与不同时期喷洒特定植物源农药的有效性曲线分析,直接改变了我过去“有虫就喷”的粗放管理模式。更值得称赞的是,它还专门开辟了一个章节,详细讲解了如何通过提升树木自身的抗逆性(例如调整灌溉和施肥策略)来减少对外部干预的依赖,这种主动预防的理念才是现代林业管理的核心。对于任何涉及大规模植被维护或者专业苗圃工作的人来说,这本书的参考价值几乎是无可替代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