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从系列化的角度来看待这部“10辑(下卷)”,它的收尾显得有些草率和虎头蛇尾。既然是作为“10辑”庞大工程的一部分,它理应在内容上有所侧重,比如专门聚焦于王铎晚年对特定碑刻的融会贯通,或是对其书法理论体系的总结。然而,这本书的内容散落且不成体系,让人完全无法从中感受到一个清晰的收官之作应有的完整性和总结性。反而让人感觉,这更像是从一个更大的资料库中随机抽取出的一部分内容,被临时装订成册,仓促上市。对于一个一直追随这个系列学习的读者而言,这种缺乏收束感的结束,带来的是一种知识体系上的断裂。我们希望从“下卷”中看到的是艺术成就的巅峰总结,是风格的集大成,而不是又一轮风格不一、缺乏关联的习作的简单堆砌。整体而言,它未能提供预期的深度和广度,更像是一次不够充分的文献展示,而非一次深入灵魂的艺术对话。
评分从纯粹的鉴赏角度来看,这本书在印制质量上,尤其是在对原作墨韵的还原度上,表现得差强人意。王铎的书法,其神韵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对于墨色的掌控——浓淡干湿的变化,以及飞白与润泽区域的对比,这些都是其“书不离笔,笔不离心”精神的物化体现。遗憾的是,这本书的影印质量似乎过于“干净”和“平面化”了。很多原作中微妙的笔触起伏、枯笔的颗粒感,在复制过程中被抹平,使得呈现出来的作品缺乏了那种直击人心的力量和历史的厚重感。这就像是用数码相机拍摄了一张油画,虽然形态可见,但肌理和质感尽失。对于追求“入古出新”的王铎而言,对“古”的质感的再现,是极其重要的。如果只是为了看字形结构,市面上很多廉价的字帖便能满足需求,我期待的是能通过高清的影印,去感受那份穿越时空的笔墨张力,很显然,这部作品在这一点上未能达标,让人感觉像是隔着一层毛玻璃在欣赏国宝。
评分阅读体验方面,这本书对于初学者是相当不友好的,甚至对于中级学习者来说,也缺乏必要的引导。一本好的书法书籍,除了提供原作范本,更应该提供一种学习的路径或理论支撑。然而,全书的结构中,几乎找不到任何关于章法布局、用笔习惯、结构调整等方面的系统论述。它只是机械地罗列了一堆作品,仿佛在说:“看,这就是王铎写的。” 但“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的核心问题,始终悬而未决。这种“只给鱼,不给渔”的模式,使得学习者很容易在临摹过程中陷入盲目模仿的怪圈,无法真正领悟其书法中蕴含的魏晋风骨与个人情感的激烈碰撞。如果定位为“下卷”的参考资料,它本应承接前部的理论基础,深化实践指导,但实际内容更像是一本缺乏注释的图录,对于希望通过系统学习提升技艺的读者来说,吸引力大打折扣,让人感觉像是花大价钱买了一本精装的空白练习本。
评分接触到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仿佛是一份未经充分编辑和整合的内部资料汇编,而非面向广大书法爱好者的正式出版物。内容编排上,逻辑的跳跃性令人费解。有时候,前一页还在展示一篇结构严谨、墨色浓重的楷书或行书,紧接着下一页却突然跳跃到几幅用笔略显松散的草稿式练习,两者之间几乎没有任何过渡性的文字说明或时期标注,让人无法判断这些作品在王铎艺术生命中的具体位置和意义。这种缺乏上下文的呈现方式,极大地削弱了学习的有效性。想要通过这本书来把握王铎“屋漏痕”与“锥画沙”的辩证统一,难度极大。如果作者的意图是展示其创作过程中的随意性,那么至少应该提供一些清晰的注释,解释某一种笔法的出现背景。现在的状态,就好比听一段交响乐,音符是准确的,但缺乏指挥,听众无法体会到乐曲的起承转合与情绪张力。我希望看到的,是经过专家精心梳理的、能反映其艺术思想演变的时间线,而不是这种散点式的碎片堆砌。
评分这部号称“王铎书法10辑(下卷)”的书籍,初拿到手时,我本期待能一睹这位明末清初行草大家晚年炉火纯青的笔墨风采,毕竟王铎的学养和气度,在书法史上是独树一帜的存在。然而,翻开扉页,一股强烈的错愕感便油然而生。书中呈现的,似乎更像是一本主题极其狭隘的、针对特定碑帖的临摹速成手册,而非一部系统梳理王铎晚期风格演变脉络的精选集。首先,装帧的质感与内容排布的疏密程度,完全没有达到我对“10辑”这种宏大系列所抱有的艺术品期待。字帖的选取上,似乎过于偏重于某一特定时期、特定体裁(比如某些行书小品)的重复展示,而对于他那些气势磅礴、足以震撼人心的巨制长卷,或者在篆隶方面有所建树的探求,却鲜有涉猎。这使得整本书读下来,感觉像是从一个大宝库中只挑出了几枚相似的玉石,却遗漏了其他更具价值的珍品。对于一个想要深入理解王铎“纵横捭阖,不拘一格”创作哲学的学习者而言,这种片面性无疑是令人遗憾的。我期待的是一篇宏大的叙事,呈现的是一部精选的画廊。
评分烂
评分破纸+黑白效果+省版面=黑心贪婪的作者和出版商 你们印这样的书 做这样的事 不怕被广大消费者骂
评分图版清晰,选帖精良,好书!
评分王铎书法独具特色,世称“神笔王铎”。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 他书法用笔,出规入矩,张弛有度,却充满流转自如,力道千钧的力量。王铎擅长行草,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戴明皋在《王铎草书诗卷跋》中说:“元章(米芾)狂草尤讲法,觉斯则全讲势,魏晋之风轨扫地矣,然风樯阵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赵、董辈所能及也。”他的墨迹传世较多,不少法帖、尺牍、题词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其书法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深受欢迎。日本人对王铎的书法极其欣赏,还因此衍发成一派别,称为“明清调”。 他的《拟山园帖》传入日本,曾轰动一时。他们把王铎列为第一流的书法家。提出了“后王(王铎)胜先王(王羲之)”的看法。
评分这本书法集很好,一种是你自己纯属业余爱好,那就自己找准自己喜欢的字体,然后到书店找这种字体的初级联系,或者描红就行。
评分好太好了太太太太太好了
评分王铎(1592年—1652年)明末清初大臣、书画家。字觉斯,一字觉之。
评分不错,,,,,,,,,,,
评分虽然有点小贵,但是装帧、印刷、效果都很好,篇幅虽大,但却能够很好的显现字体的细节与规律,是很不错的临摹佳品!挥洒之间,可让足下身心都得到巨大的愉悦之感,不觉间,你的书艺也随之提高。。。推荐了!下册等了一段时间才买到。现在已经过了一段时间了,经过学习,很有收获,与怀素书法都是值得学习和探讨的书法艺术。 推荐,再推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