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務部古物陳列所書畫目錄(套裝共5冊)

內務部古物陳列所書畫目錄(套裝共5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何煜,謝剛國,吳瀛 著
圖書標籤:
  • 古畫
  • 書畫
  • 文物
  • 藝術
  • 內務府
  • 清宮
  • 目錄
  • 古物
  • 珍品
  • 收藏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上海辭書齣版社
ISBN:9787532636327
版次:1
商品編碼:11018155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2-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822
套裝數量:5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民國成立後,民國政府接管瞭紫禁城以外區域,根據《清室優待條件》,遜清皇室暫居紫禁城。原先由清宮內務府管理的宮內各類文物,陸續轉交民國政府內務部管理。
   內務部是第1座國立博物館、第1座宮廷博物館、第1座藝術博物館。
   《內務部古物陳列所書畫目錄總目》是民國政府早期所掌握的"國有"書畫藝術品的總賬簿,資料性強,內容極為珍貴。該書讀者對象為書畫藝術品投資者、中國美術史研究者,以及相關的研究機構、學術機構。此次齣版可視為民國版之《石渠寶笈》,彌足珍貴,是我國書畫國寶流傳有緒的重大見證,其意義與價值不可估量。學界將之與《盛京故宮書畫錄》對照比較,假以時日詳加研究,或可祛世之所疑。

內容簡介

   民國成立後,民國政府接管瞭紫禁城以外區域,根據《清室優待條件》,遜清皇室暫居紫禁城。原先由清宮內務府管理的宮內各類文物,陸續轉交民國政府內務部管理。1913年12月24日頒布的《古物陳列所章程》中規定“古物陳列所掌握關於古物保管事項,隸屬於內務部”。
   1914年由德國的羅剋格公司設計施工,將武英殿、敬思殿改建為陳列室,同年10月11日,古物陳列所正式成立並對外開放。它是中國第1座國立博物館、中國第1座宮廷博物館、中國第1座藝術博物館。在故宮博物院成立之前,由內務部所轄的古物陳列所成為理所當然的中國國傢博物館。
   1919年古物陳列所首先完成書畫目錄,至1925年基本全部完成。1927年古物陳列所成立鑒定委員會,分書畫、陶瓷、金石、雜玩四組,延聘羅振玉、蕭愻、徐鴻寶、福開森、徐寶琳、容庚、陳承修、慶寬、馬衡、陳時利、陳漢弟、邵長光、郭葆昌、寶熙、陳瀏、顔世清、王國維、王禔、袁勵準等19人(人員後來有所調整)為鑒定委員。大約二十世紀30年代,古物陳列所開設古畫研究室,於非闇、黃賓虹等人均曾在其中供職。
   1913年由承德行宮運至北京的文物有119500餘件,1914年由瀋陽奉天行宮運至北京的文物有114600餘件。這些文物包括傢具、陳設、銅器、玉器、書畫、鍾錶、書籍、氈毯及其他雜物。《內務部古物陳列所書畫目錄》則收錄瞭承德、奉天兩處行宮的全部書畫目錄。內記載所錄書畫作者、名稱、尺寸、質地、內容、款識、題跋、印鑒、收藏印記,並以時代排序。古物陳列所所藏書畫國寶來源為上述兩處行宮,可能比不上後來的故宮博物院(指1925年成立的故宮博物院),但其數量、品質亦應較為可觀。
   賀履之《簣公論畫》中言及:“昨與諸君詣文華殿,觀清室大內之所藏矣,其大殿及東西兩內之所陳列,如唐岱、方琮、袁濤、金廷標等,內廷供奉之畫,彌望皆是,彼皆羈身畫院,濡染富貴習氣,故筆墨未免恒蹊,其宋元以來流傳之真跡,則有若惠崇、王詵、郭熙、馬遠、倪瓚、王濛、趙孟頫諸傢,均屬精妙之品,為近今所罕見,次則明清諸傢,如仇英、唐寅、董其昌、王翬、王原祁、惲格等作,亦屬可觀,然尚非其精者,諸君以倉卒之時間,馳馬看花,未必能一一領會”,這種觀摩性質的活動在當時較為普遍,另如北方畫壇領袖金城在世之時,曾從古物陳列所中藉齣大量宋元明清名傢真跡,以供湖社弟子臨摹。古物陳列所開放古代藏畫資源對民初中國畫畫風轉變有著重要的影響力。後人評價:“古物陳列所展示的曆代名作,畫傢可以觀看,可以臨摹,大大改變瞭畫傢看不到曆代名跡的狀況,對中國現代繪畫史産生瞭很大影響。現代中國畫從世紀初逐漸拋棄四王,改而追蹤宋元。從北方的金城到南方的吳湖帆、馮超然、張大韆、謝稚柳等等,都以模仿學習宋元為榮。這個風最初是從古物陳列所颳起來的。”而從這部《內務部古物陳列所書畫目錄》,我們可以從中大緻窺查齣這些畫傢們畫風取嚮的軌跡,瞭解在這個古畫研究室裏畫傢們到底臨摹瞭哪些重要作品。在這個古畫研究室裏,培養瞭田世光、俞緻貞、郭味蕖……
   《內務部古物陳列所書畫目錄》得以重新影印,因其見證瞭民國政府第1次嚮民眾公開國傢藏畫資源,此中的畫史意義頗為重大。《目錄》中的國寶書畫曆經清宮庋藏再經民國政府保管,其間流傳有緒。內容極其珍貴、資料極為豐富,《目錄》總纂者為何煜,時任教育部次長。主任編纂為謝剛國,謝氏為知名學者,曾列名“公車上書”;另一主任編纂為吳瀛,時任京都市政都辦公署坐辦(相當於市府秘書長)。編纂處其他成員俱為知名書畫傢。試想以副部長之尊統籌總領茲事,足見當時民國政府的重視程度。《目錄》被視為“民國之石渠”,所錄字畫內容皆為官方斟酌審定,因而深信此次影印重版有功於畫史、有助於學界,定當為書畫研究者、書畫收藏者所推重。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冊:
原序
在事姓氏
凡例
內務部古物陳列所書畫總目
第一捲 書冊
第二捲 書捲
第三捲 書軸書屏橫幅楹聯附

第二冊:
第四捲 畫冊
第五捲 畫捲

第三冊:
第六捲 畫軸一
第七捲 畫軸二畫屏橫幅畫對附

第四冊:
第八捲 書畫閤璧書畫冊書畫捲書畫軸附屏
第九捲 像冊
第十捲 像軸
第十一捲 書畫扇一
第十二捲 書畫扇二
第十三捲 書畫扇三
第十四捲 書畫扇四

第五冊:
附捲一 緙絲冊緙絲捲緙絲軸屏幅璧衣楹聯附
附捲二 刺綉冊刺綉捲刺綉軸屏聯附
附捲三 藏畫軸
補遺總目
補遺一 書冊書捲書幀楹聯附
補遺二 畫冊書畫捲書幀緙絲刺綉藏畫冊
勘誤錶

前言/序言


《內務部古物陳列所書畫目錄(套裝共5冊)》是一部為學術研究和文化遺産保護精心編纂的權威性圖錄。該目錄係統地收錄並整理瞭內務部古物陳列所珍藏的曆代書畫精品,是研究中國古代書畫藝術、瞭解曆史文化的重要文獻。 捲帙浩繁,體係嚴謹 此套目錄共分五冊,每冊內容均經過嚴格的學術審訂和分類編排,力求全麵展現陳列所所藏書畫的豐富性與藝術價值。整體而言,該目錄以朝代為基本脈絡,並輔以作者、類彆等多重維度進行細緻劃分,便於研究者按圖索驥。 第一冊:早期書畫珍品 本冊重點收錄瞭陳列所所藏的早期書畫作品,涵蓋瞭從上古至唐代的重要文獻與藝術品。其中,既有具有裏程碑意義的書法名帖,如臨摹的古代碑帖,展現瞭漢字演變的書法脈絡;也有初具規模的繪畫作品,如人物、山水、花鳥等題材的早期遺存。這些作品不僅是研究中國書畫藝術起源與發展的寶貴資料,更是承載著早期社會生活、宗教信仰與審美情趣的文化載體。本冊的編纂,旨在梳理並呈現中國書畫藝術的萌芽與早期發展形態,為理解後續藝術的演變奠定堅實基礎。 第二冊:唐宋風華 第二冊聚焦於中國書畫藝術的第一個高峰期——唐宋時期。唐代以其恢弘大氣、色彩斑斕的藝術風格著稱,本冊收錄的唐代書畫作品,充分體現瞭這一時期兼容並蓄、開放自信的時代精神。書法方麵,涵蓋瞭從繼承魏晉遺風的大傢,到開創一代新風的大傢之作,展現瞭楷、行、草、隸等多種書體的成熟與發展。繪畫方麵,無論是氣勢磅礴的山水畫,還是生動傳神的仕女畫、人物畫,都體現瞭唐代藝術的高度成就。 宋代則以其文人氣息濃厚、意境深遠的藝術特點而備受推崇。本冊收錄的宋代書畫,著重體現瞭宋代文人畫的興盛,山水畫的寫實與寫意並重,花鳥畫的細膩生動,以及書法上注重抒情寫意、追求個性錶達的特點。本冊內容,將帶領讀者領略盛唐的氣象萬韆與兩宋的雅緻風韻,是中國書畫史研究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第三冊:元明遺韻 本冊主要收錄瞭元代和明代時期的書畫作品。元代書畫在繼承宋代傳統的基礎上,融入瞭更多的遊牧民族的奔放氣質與文人雅士的閑適情懷。本冊中,元代山水畫的筆墨更加恣肆,意境更為遼闊;花鳥畫則顯露齣獨特的地域特色與生活氣息。書法方麵,元代書法傢們在繼承前代法帖的同時,也展現齣鮮明的個人風格。 明代是中國書畫史上的又一重要時期,本冊詳細介紹瞭明代各時期、各流派的書畫特色。明代繪畫,既有承襲元代遺風的大傢,也有開創新風的革新者,工筆與寫意繪畫均有傑齣錶現,題材也更為廣泛,如人物、山水、花鳥、界畫等,都達到瞭相當的高度。明代書法,在繼承帖學傳統的同時,也湧現齣碑學興起的跡象,行草書尤為發達,形成瞭多種書寫風格。本冊內容的呈現,將清晰勾勒齣元明時期書畫藝術的發展脈絡及其獨特的時代印記。 第四冊:清代藝術 第四冊將焦點聚集在清代書畫。清代藝術在中國古代藝術史上占據著重要地位,既有對前代傳統的繼承與發展,也吸收瞭西方藝術的影響,呈現齣多元化的發展趨勢。本冊收錄的清代書畫作品,涵蓋瞭宮廷繪畫、文人畫、市民繪畫等多個領域。 清代繪畫,特彆是山水畫,在繼承明代文人畫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齣現瞭多種風格流派,如“四王”的程式化,揚州畫派的野逸,以及海派的融閤創新。人物畫、花鳥畫也各有發展,宮廷畫院的精工細作與文人雅士的筆墨寫意形成鮮明對比。清代書法,在繼承帖學的基礎上,碑學也得到瞭長足發展,帖學大傢輩齣,碑學書法也逐漸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篆隸楷行草各體均有精彩之作。本冊內容,將全麵展現清代書畫藝術的輝煌成就及其藝術特質。 第五冊:近現代書畫與雜項 第五冊的內容則涵蓋瞭近現代時期(主要指清末至民國時期)以及一部分特殊的雜項書畫作品。近現代是中國社會變革劇烈的時期,書畫藝術也隨之呈現齣新的麵貌。本冊收錄的近現代書畫,既有延續傳統、在技法上有所突破的作品,也有受到西方藝術思潮影響、進行創新探索的佳作。這部分內容,對於理解中國書畫藝術如何在新時代背景下傳承與發展,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此外,本冊還可能收錄一部分具有特殊價值的雜項書畫,例如一些文人雅集的書畫扇麵、冊頁,或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書畫作品。這些作品雖不一定屬於主流的“大傢”之作,但往往能反映當時的社會風貌、生活情趣,或是某一地域的藝術特色,同樣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 價值與意義 《內務部古物陳列所書畫目錄》的價值體現在多個層麵: 學術研究價值: 該目錄為書畫史、美術史、文學史、社會史等領域的研究者提供瞭第一手、最權威的資料。通過對所收錄作品的風格、題材、款識、印章等進行深入研究,可以揭示曆代書畫藝術的發展演變規律,梳理藝術流派的形成與傳承,探究藝術傢生平及其創作背景。 文化遺産保護價值: 該目錄的編纂本身就是一項重要的文化遺産保護工作。它對內務部古物陳列所所藏的寶貴書畫文物進行瞭係統性的梳理、鑒定與著錄,為文物的永久保存、研究與傳承奠定瞭基礎。 藝術欣賞價值: 該目錄收錄的均為曆代書畫精品,其精美的復製品和詳細的介紹,能夠讓廣大藝術愛好者近距離地欣賞到中國古代書畫的獨特魅力,提高藝術鑒賞水平。 曆史文獻價值: 書畫作品往往承載著豐富的曆史信息,如當時的服飾、建築、風俗、人物等。通過對目錄中書畫作品的研究,可以更直觀地瞭解不同曆史時期的社會麵貌與文化風尚。 編纂特點 該目錄在編纂上,注重以下幾點: 嚴謹的學術考證: 對每件作品的作者、年代、真僞等都經過瞭嚴謹的學術考證,力求準確無誤。 高質量的圖像復製: 采用先進的印刷技術,對書畫作品進行高質量的圖像復製,最大程度地還原作品的原貌,便於讀者進行細緻的觀察與研究。 詳實的著錄信息: 除瞭作品的圖像,還提供瞭詳細的著錄信息,包括作品名稱、作者、尺寸、材質、收藏信息、款識、印章等,以及必要的學術注釋與研究背景。 清晰的分類體係: 采用科學閤理的分類方法,使目錄結構清晰,查找方便,便於研究者快速定位所需資料。 總而言之,《內務部古物陳列所書畫目錄(套裝共5冊)》是一部具有裏程碑意義的學術巨著,它以係統、嚴謹、全麵的方式,將內務部古物陳列所所藏的璀璨書畫瑰寶呈現於世,為中國古代書畫藝術的研究與傳播做齣瞭不可磨滅的貢獻,是案頭必備的權威參考。

用戶評價

評分

說實話,我一開始對這種官方性質的“目錄”抱持著一絲保留,總覺得可能過於刻闆,更像是檔案記錄而非賞析指南。然而,翻開其中一捲關於明代書傢作品的索引部分後,我的看法徹底顛覆瞭。這裏的著錄方式,不僅僅是簡單羅列“作者、年代、尺寸”,更包含瞭對印鑒、題跋的細緻考證,甚至對紙絹材質的初步判斷都有所提及。這種詳盡的程度,對於做學術研究的人來說是如獲至寶,對於我這種想深入瞭解作品流傳脈絡的人來說,也提供瞭極佳的綫索。比如,其中對某幅作品上鑒藏印的拓印與比對,其精細程度讓人嘆為觀止,這遠超齣瞭普通圖錄的水準。雖然我還沒來得及去對比每一個著錄條目是否與實物完全吻閤,但從這種近乎苛求的撰寫態度中,可以感受到編纂團隊對“古物”二字的敬畏。這套書與其說是目錄,不如說是一部集閤瞭曆史考據、材料科學與藝術鑒賞的綜閤性工具書,每翻一頁都充滿瞭“原來如此”的驚喜。

評分

這套書的體量實在驚人,五冊的規格放在書架上非常壯觀,這讓我意識到,這絕不是一本可以輕鬆“速覽”的作品,它需要的是係統性的學習和長期的參考。我目前的工作性質需要我經常查閱不同時期、不同流派的書法風格演變,以往總需要翻閱散亂的單行本或電子資料。現在,有瞭這樣一個集中、權威的整理,無疑大大提高瞭我的效率。雖然我還沒有時間去逐一核對每一冊的“流傳鑒定”部分,但光是目錄本身所蘊含的脈絡清晰度,就足以讓人信服。它提供瞭一種結構化的知識體係,仿佛是為中國古代書畫的脈絡做瞭一次全麵的“CT掃描”。對於那些緻力於深入研究的學者或資深藏傢而言,這套書的價值毋庸置疑,它是一個堅實的基石,支撐起未來更多研究的展開和深入。

評分

這套書的排版設計確實很有大傢風範,但更讓我驚喜的是它在“圖像呈現”上的用心。以往很多大部頭的圖錄,為瞭追求“全景式”展示,常常把單張作品印得過小,細節失真,但這部陳列所的目錄,似乎在圖像質量上做齣瞭巨大的權衡。盡管我尚未看到高清的局部放大圖(那可能要等到後續的專業研究專著),但就其對整幅作品的還原度來說,已屬上乘。特彆是那些色彩斑駁、暈染微妙的宋代山水,即使在標準尺寸下,也能隱約感受到筆墨的乾濕濃淡變化。我尤其關注瞭關於捲軸裝裱修復記錄的那幾頁,雖然內容不多,但對於理解一件古代藝術品是如何曆經滄桑保存至今的過程,提供瞭極好的視角。這套書不僅僅是展示“畫”本身,更是展示瞭“物”的曆史,這種曆史感和物質性體驗,是純粹的綫上瀏覽無法替代的。

評分

我通常不太喜歡閱讀那種過於學術化、充滿晦澀術語的古籍整理本,總覺得有點望而生畏。但這部《內務部古物陳列所書畫目錄》卻在嚴謹和可讀性之間找到瞭一個微妙的平衡點。它的敘述語言雖然準確無誤,但在關鍵的“藝術評價”部分,偶爾會流露齣一些帶有時代烙印的、更偏嚮人文關懷的描述,這使得閱讀過程沒有那麼枯燥。比如,對幾幅文人墨戲的介紹,文字中透露齣一種對作者當時心境的揣摩,這種“代入感”很強。我甚至在某一冊中發現瞭一段關於某件藏品徵集過程的簡短記錄,雖然隻占瞭很小篇幅,但它讓人聯想到民國時期文化人的奔走呼號,那份對國寶流散的憂慮,是現代目錄中難得一見的“人味兒”。這套書,確實像是一個時代的縮影,而不僅僅是一堆冰冷的圖文記錄。

評分

這套書的裝幀真是考究,厚實的函套一看就價值不菲,裏麵的書脊設計也很有古典韻味,拿在手裏沉甸甸的,就知道裏麵收錄的內容必然是分量十足的。我特地找瞭一個周末,泡瞭一壺茶,打算細細品味第一冊的導言部分。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批珍貴藏品的遴選標準,簡直是一部濃縮的中國藝術史教科書,從魏晉風骨的勾勒到宋元氣韻的流淌,每一段文字都像是齣自一位資深研究者之手,嚴謹而不失文采。尤其對幾件鎮館之寶的初步敘述,那種對筆墨細節的洞察力,讓人忍不住想立刻翻到正文去核對圖像。雖然光看目錄和前言,對具體畫作的細節還無從下手,但那種學術的厚重感和對文物保護的敬畏之心,已經撲麵而來瞭。作為一名業餘愛好者,我感覺自己像是獲得瞭一張進入頂級博物館珍藏庫的“通行證”,期待後續對具體捲冊的深入探索,相信這五冊的係統梳理,會為我打開一個全新的古代書畫鑒賞世界。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