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公文-公文写作大手笔练就之道+大手笔是怎样炼成的 实践篇+理论篇 套装共3册
定价:107
品味公文-公文写作大手笔练就之道 ISBN:9787550270497 定价:45.00
大手笔是怎样炼成的 实践篇 ISBN:9787535462961 定价:32.00
大手笔是怎样炼成的 理论篇 ISBN:9787535462954 定价:30.00
《大手笔是怎样炼成的 实践篇+理论篇 》
做官是一门技术活,公文写作更是一门技术活。 本套书就是这门技术活的集大成之作。
《品味公文-公文写作大手笔练就之道》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副校长,北京行政学院副院长,北京市秘书学会副会长王群多年公文写作真切体味。
★《品味公文:公文写作漫谈四十篇》全新修订升级版、公文写作技术活集大成之作。
★老书出版十六年来几经加印、售罄,位居老秘网、我是笔杆子-爱微帮等经典公文写作类书籍推荐榜首,近千回帖求书而不得。
《大手笔是怎样炼成的 实践篇+理论篇 》
本套书不是低层次地简单讲解公文格式的条条框框,而是集作者几十年的机关写作积累,归纳出丰富而实用的写作实战经验,是站在“大手笔”的高度教导如何写出有内容有价值的以文辅政的工作报告、调研报告、讲话稿等。
“理论篇”归纳了100个常见理论疑难问题,包括文秘工作者基本素养、领导讲话、调研文章、重要文件、工作总结等常用文稿的写作难题,给出了明确答案。“实践篇”则总结公文写作中应该注意的17个问题,采用“提示 实例 心得”的模式,加入大量有代表性的文稿实例,引导读者进行“实战演练”。
《品味公文-公文写作大手笔练就之道》
《品味公文》不是低层次地简单讲解公文格式的条条框框,而是集作者几十年的机关写作积累,归纳出丰富而实用的写作实战经验,是站在“大手笔”的高度教导如何写出有内容有价值的以文辅政的工作报告、调研报告、讲话稿等。
谢亦森,男,汉族,1955年1月出生,江西宁都人。197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2月参加工作,先后在秘书和秘书长的岗位上任职长达15年,并多年任地方主官的经历。现为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宜春市委书记。
谢亦森,赣南老俵,属羊儿郎。六年回乡知青,备偿农桑之艰辛;喜迎高考恢复,奋力学海之舟楫。沐党之恩宠,食民之俸禄,度“爬格”生涯凡十七载,任市县党政主官整十三年。笔耕岁月,书香春秋,甜酸苦辣,尽在心间。然“羊”性难移,喜附庸风雅,爱文学,迷音乐,繁忙公务之余,或吟诗抒怀,或抚琴谱歌,偶有涂鸦之作跻身文艺之殿堂,幸获音协、作协会员之桂冠。嗟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捉笔心系社稷,为官造福苍生,弄艺陶冶心灵,虽少有建树而竭尽绵薄,不亦乐乎!
王群,1948年10月生,江苏苏州人。曾任北京市委办公厅副巡视员、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副校长、北京行政学院副院长、北京行政学院成人教育学院院长,兼任北京市秘书学会副会长、北京市委讲师团客座教授。对于秘书工作特别是公文写作有较深研究,在刊物上发表过数十篇文章,多次在全国性公文写作研修班上讲学。
主要著作有《品味公文》《中华秘书全书》《机关应用文写作大全》《信息工作》等。
《大手笔是怎样炼成的 理论篇》
第一章从基本问题谈起
1 什么叫“大手笔” 怎样才能成为“大手笔”
2 文字基础好就一定能写好机关文稿吗
3 什么叫“知识恐慌” 文字秘书为什么要有“知识恐慌”感
4 文字秘书应掌握哪些基本知识
5 文学和音乐知识对机关文稿的写作有何帮助
6 文字秘书怎样才能成为“通才” 怎样处理“通”与“专”的关系
7 积累资料有何意义 怎样积累资料
8 思维能力与写作能力之间有什么联系 文字秘书应具备怎样的思维能力
9 文字秘书应怎样从实践中汲取营养
10 文字秘书怎样做到“以文辅政”
11 初学写作者怎样才能尽快上“路”
12 什么叫“悟性” 怎样才能有较强的“悟性”
13 为什么说从事机关文秘工作需要有强烈的奉献精神
……
《大手笔是怎样炼成的 实践篇》
前言:一位老秘书的“未了情”
开篇:功夫在“诗”外
从文字游戏的泥沼里跳出来吧!“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当领导”的感觉很豪迈,强“心”健“体”是根本,否则你的作品永远摆脱不了被“枪毙”的尴尬。
第一篇:一切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
笔下有风起云涌,笔下有春华秋实。记住:写文稿就是展思路、亮观点,就是提任务、定措施,就是要解决实际问题,舍此,再漂亮的文字也一文不值。
第二篇:确立主题:寻找最美的“眼睛”
一位浪漫派诗人这样形容一位女士:“啊,夫人,您的眼睛能够点亮我的烟斗!”当你为谋篇布局而苦思冥想的时候,找到这样一双动人的“眼睛”了吗?
第三篇:打破结构的“枷锁”
千篇一律的“提高认识 任务措施 加强领导”的结构模式像餐餐吃肥猪肉一样令人腻烦作呕。我们只能当“模式”的俘虏吗?“三段”未尝不可用,跳出“三段”天地宽。
第四篇:标题,要说爱你不容易
一位领导同志是这样诱导秘书的:“你只需下功夫把标题搞精彩、搞漂亮就可以了,一般的文字叙述只要没有反动口号就行!”这话虽然带点幽默,但也一语道破了标题的极端重要性。
第五篇:在陈旧和雷同中“突围”
也许你正在为从事过无数次的“重复劳动”而搜肠刮肚,也许你正在为毫无新意的“无效劳动”而懊恼沮丧,秀才们,拿起错位与创新的武器,在陈旧和雷同的围困中杀出一条血路吧!
……
《品味公文-公文写作大手笔练就之道》
写在前面
1. 公文以简为美
2. 写作的三阶段
3. 文以识为高
4. 字语为意役
5.“有竹”与“无竹”之辨
6. 文似观山不喜平
7. 公文主题辨析
8. 角度的选择
9. 化陈腐为神奇
10. 详写与略写
11. 虚写与实写
12. 用材与谋篇
13. 切忌“观点 事例”
14. 综合的技巧
15. 硬接硬转
16. 层、段的组合
17. 正确运用“章断条连”
18. 公文语言ABC
19. 公文写作须咬文嚼字
20. 有关“有关”
……
说实话,一开始我对“公文写作秘笈”这类标题的书都有点警惕,总怕里面充斥着陈旧过时的套话和模板,读起来味同嚼蜡。然而,《大手笔是怎样炼成的》系列彻底颠覆了我的刻板印象。它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教你的不是“怎么写一个合格的公文”,而是“怎么写一个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公文”。这种思维的转变至关重要。举个例子,书中关于“危机公关类通知的措辞艺术”那几章,简直是神来之笔。它不仅仅是教你“要稳妥”,而是深入剖析了不同受众群体(如上级、平行单位、媒体)对信息的敏感点和接受度,并针对性地提供了从“定调、铺垫、核心信息发布、后续跟进”的完整心理学应用路径。这种将写作上升到“传播学”和“心理学”高度的分析方法,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我感觉自己以前的文稿就像是拿着一把钝刀在做精细活,而现在,这套书像是一整套顶级的外科手术刀具套装,让我终于能精准地切入问题核心,让文字的每一个笔触都带有明确的目的性,而不是单纯的文字堆砌。
评分这套书的价值,绝不仅仅是提供了一堆可以复制粘贴的模板,它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对公文“内在逻辑”的解构。我个人认为,很多年轻干部写不好公文,不是词汇量不够,而是“结构迷失”。他们往往先写下了自己想说的话,然后才努力去往公文的格式里套。而这套书,特别是“理论篇”,则提供了一套反向工程的思维模型。它首先告诉你,一份高质量的公文,其“骨架”必须是如何搭建起来的——例如,如何通过“情况回顾”的精炼来反衬“主要成绩”的来之不易,或者如何通过“问题剖析”的深入来支撑“对策建议”的合理性。我对比了我自己过去写的几份述职报告,发现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逻辑链条”的紧密程度。这本书就像是给我提供了一份详细的“公文结构蓝图”,让我明白每一部分存在的意义,以及它必须承载的重量。读完后,我再看市里下发的任何重要文件,都能迅速将其拆解还原成作者所阐述的那些基本模块,这种“洞察力”的提升,比记住一百个优美词汇都管用。
评分这本《大手笔是怎样炼成的》系列读物,特别是其“实践篇”和“理论篇”的组合,对于我这样一个长期在政府部门摸爬滚打、深感文笔不足的基层工作者来说,简直是及时雨。我尤其欣赏它那种务实到骨子里的叙事方式。书里没有过多空泛的理论说教,而是大量穿插了作者多年积累的鲜活案例和“独家秘笈”。比如,在分析如何起草一份有说服力的调研报告时,作者并没有停留在“要深入一线”这种老生常谈的表述上,而是细致地拆解了如何构建一个层层递进、逻辑无懈可击的论证框架,甚至连一个关键数据的引用位置和措辞的微妙变化,都进行了详尽的对比分析。这种从宏观的指导思想到底层操作细节的全面覆盖,让我感觉手中的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份由经验丰富的老领导手把手传授的“工程图”。我已经开始尝试将书中学到的“结构优化法”应用到我们近期起草的年度工作总结中,初步反馈是,领导的批示明显从过去的“再斟酌一下”变成了“这个思路很好,可以推开”,这效率提升的背后,全靠这套书打下的坚实地基。我尤其期待“品味公文”那部分,希望能从中领悟到如何让文字不仅仅是完成任务,而是真正具备感染力和穿透力。
评分坦白讲,这套书的“品味公文”部分,是我最觉得惊喜的板块。在政府机关,很多时候我们过于强调“规范性”和“正确性”,导致文风趋于平庸、缺乏生气。而这本书没有回避这一点,反而鼓励我们在合规的前提下追求“文采”与“境界”。它不是教你写散文,而是教你如何在公文的框架内,注入恰到好处的“精气神”。例如,书中分析了一些历久弥新的重要讲话稿,指出其高明之处在于对宏大叙事和个体命运的精妙结合。它教我们如何找到一个可以承载地方特色或时代精神的“意象”,并巧妙地将其融入到公文的引言或结语中。这种对公文“审美价值”的挖掘,让我意识到,好的公文不应该只是一个行政指令的载体,它更应该是一次展现地方形象、彰显部门风采的绝佳机会。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看公文的眼光都提升了,不再满足于仅仅“过得去”,而是开始追求“传得开、留得住”的文字效果,这对于提升个人在单位的影响力是至关重要的。
评分作为一名需要频繁应对各类紧急和复杂文稿的工作人员,我发现这套书的实用性极强,尤其是在应对“突发情况下的高效反应”方面,它给出了非常实用的操作指南。它不像传统教材那样循规蹈矩,而是更像一套“工具箱”。实践篇中关于“多头会商文件”的起草技巧,以及如何在高压下快速确定主旨和协调各方利益冲突的表达方式,对我触动很大。我们部门前段时间接到一个跨部门的协调任务,涉及多个利益诉求方,光是前期的意见汇总和表达就耗费了大量时间。如果当时有这本书的指导,特别是关于“冲突管理性文本”的撰写章节,我相信整个流程会顺畅很多。它教你如何使用中立但坚定的语言,将复杂的博弈过程转化为清晰的、带有引导性的文本,从而让读者在阅读时自然而然地接受既定的方向。这种将写作视为一种高效“管理工具”的理念,是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财富,它让我不再视写文稿为一项负担,而视为一次掌控全局、推动工作的关键契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