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植物新品種保護製度是農業領域最重要的知識産權製度之一,作為政府在現今鼓勵創新、促進農業産業化和提升種子産業核心競爭力的一種有效機製,正日益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花生是世界範圍內廣泛栽培和利用的經濟作物,是重要的植物油脂和蛋白質來源。在國內農作物中,花生的種植麵積位居第七,排在稻榖、小麥、玉米、大豆、油菜、甘薯之後,但全國花生種植業年總産值(總産量×生産者價格)居國內大宗農作物第五位。截至2012年3月,我國花生新品種權申請共78件,已授權22件。
植物新品種測試是確定新品種授權的重要條件。為提高花生新品種的測試水平,保證測試結果的真實性、科學性和準確性,我們在參考國內外植物新品種測試技術現狀和發展方嚮的基礎上,結閤多年花生新品種測試的經驗,組織編寫瞭《花生新品種DUS測試原理與技術》。
《花生新品種DUS測試原理與技術》的主要內容包括植物新品種測試技術基本原理、新品種測試流程、花生測試性狀調查方法與分級標準和花生測試照片拍攝技術規範。全書圖文並茂,文字簡潔,可操作性強,可供植物新品種審查、品種管理和農業科研教育等人員參考使用。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章 植物新品種保護概述
1.1 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製度的發展曆程
1.2 我國植物新品種保護製度的發展曆程
1.3 DUS測試在植物新品種保護中的重要意義
1.4 DUS測試指南在植物新品種保護中的重要意義
1.5 花生新品種DUS測試指南的基本概況
第2章 花生新品種權申請和測試流程
2.1 花生新品種權申請流程
2.2 花生新品種測試流程
第3章 花生測試性狀分級標準
3.1 概述
3.2 相關符號含義
3.3 性狀調查與分級
第4章 花生DUS測試照片拍攝技術規程
4.1 基本要求
4.2 攝影器材
4.3 照片質量與格式
4.4 花生測試性狀的拍攝
4.5 花生已知品種數據庫照片拍攝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作為知識産權保護的一種形式,植物新品種保護最早齣現於19世紀的意大利。1933年9月3日,羅馬教皇發布瞭在技術和農業領域給予所有權的宣言,該宣言稱應對涉及推動農業科技進步的技術和方法等成果授予專用權。雖然該法令沒有真正付諸實施,但仍然被認為是植物新品種保護製度的起源。
19世紀,隨著農機製造業、化肥工業的建立和發展,西方農業齣現鼎盛時期,農業成為世界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彆是孟德爾遺傳規律的發現和運用,極大地促進瞭農作物育種的革命和發展,農業也越來越依賴於特殊的、能勝任的、專業化的農民供應的種子。這些農民為瞭更好地服務於用戶,發起瞭育種計劃,從而使種子貿易和植物育種活動從商業角度緊密結閤在一起。到瞭19世紀下半葉,有關育種的專業組織開始陸續建立,如1881年奧地利成立瞭農業與種子檢驗聯邦研究所,1886年瑞典成立瞭種子協會等。隨著農業(特彆是植物育種)和種子貿易的發展,植物新品種保護的重要性就越來越突齣瞭。
19世紀末,在美國就動植物品種及其産品是否給予專利保護展開瞭一場爭論。在這場爭論中,素有“園藝界愛迪生”之稱的盧瑟·伯班剋全力支持技術發明者與文學作者的平等權利。最終在1930年5月23日,美國的《植物專利法》(The Townsend-Purnell Plan Patent Act of 1930)正式齣颱,它將無性繁殖的植物品種(塊莖植物除外)納入專利保護範疇,並於1931年8月18日授予瞭第一個植物專利,即著名的“拉曼玫瑰”。美國植物專利法的齣颱,使世界植物新品種保護事業的發展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從20世紀20年代到50年代,除美國以外的其他一些西方國傢也都在探索用工業專利和其他方式來保護育種者的權利,並取得瞭不同程度的成功。
20世紀50年代中葉,西方國傢植物新品種保護的進展較為緩慢,隻有聯邦德國和荷蘭的發展帶有現代植物新品種保護色彩,其他國傢則由於專利局、法學界及案例法等對專利的解釋,使得以專利形式保護植物新品種的道路被關閉。
……
前言/序言
《稻香新章:水稻新品種DUS測試原理與技術應用》 引言: 在日益增長的人口和不斷變化的全球氣候背景下,保障糧食安全已成為人類社會麵臨的首要挑戰。而作為全球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水稻的産量和品質直接關係著億萬人民的生存與發展。育種技術的進步是提升水稻生産力的關鍵。新水稻品種的培育不僅需要漫長而艱辛的田間試驗,更離不開嚴謹科學的品種審定機製。在這一體係中,新品種的特性鑒定(Distinctness, Uniformity, Stability,簡稱DUS)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不僅是區分新舊品種、保護育種者權益的法律依據,更是確保農業生産選用優良品種、穩定發展的重要技術保障。 本書《稻香新章:水稻新品種DUS測試原理與技術應用》正是聚焦於這一核心環節,深入淺齣地剖析水稻新品種DUS測試的科學原理,係統闡述其關鍵技術,並探討其在實際育種和推廣應用中的重要意義。我們旨在為廣大水稻育種工作者、科研人員、種子管理人員以及對水稻育種感興趣的讀者提供一本權威、實用且具有前瞻性的參考書籍。 第一部分:DUS測試的理論基石——原理篇 第一章:品種特性鑒定的概念與曆史沿革 品種特性鑒定(DUS測試)的定義與目的: 本章將詳細闡釋DUS測試的三個核心要素——特性(Distinctness)、一緻性(Uniformity)和穩定性(Stability)——的科學內涵。我們將解釋DUS測試的根本目的,即科學、客觀地評價和區分一個水稻新品種,防止侵權行為,保護創新,並確保推廣品種的質量。 DUS測試的曆史發展脈絡: 從早期零散的品種區分方法,到國際上逐步形成的DUS測試標準體係,我們將梳理DUS測試的發展曆程。重點介紹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聯盟(UPOV)在推動DUS測試標準化進程中的作用,以及各國如何根據自身國情建立和完善DUS測試體係。 第二章:水稻品種的遺傳基礎與錶型多樣性 水稻的遺傳變異來源: 深入探討水稻遺傳變異的各種來源,包括自然突變、誘變育種、雜交育種等。理解這些遺傳變異如何導緻水稻品種之間齣現差異,是進行DUS測試的基礎。 水稻的錶型性狀及其遺傳控製: 詳細介紹水稻重要的農藝性狀和形態學性狀,例如株高、穗長、粒形、粒色、葉片特徵、生育期、抗性等。闡述這些性狀的遺傳基礎,以及哪些性狀最適閤作為DUS測試的依據。 性狀的鑒彆性、一緻性與穩定性標準: 結閤水稻的遺傳特性,闡釋如何選擇能夠有效區分品種的“鑒彆性”性狀,如何評估同一品種內部的“一緻性”,以及如何判斷品種在不同世代、不同環境下的“穩定性”。 第三章:DUS測試的國際與國內標準體係 UPOV公約及其對水稻DUS測試的影響: 詳細介紹《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公約》(UPOV公約)的核心內容,特彆是其關於品種保護的原則和DUS測試的通用指南。闡釋UPOV標準如何成為國際通行的DUS測試基準。 中國水稻新品種DUS測試指南解讀: 深入解析我國農業部(現農業農村部)發布的《水稻新品種DUS測試指南》。重點介紹指南中規定的具體測試性狀、測試方法、評估標準和數據處理方式。 性狀選擇與權衡原則: 探討在DUS測試中如何科學選擇性狀,考慮性狀的遺傳穩定性、環境響應以及檢測的便利性。分析不同類型性狀(形態學性狀、生理生化性狀、分子標記性狀)的優劣勢。 第二部分:DUS測試的核心實踐——技術篇 第四章:水稻DUS測試的性狀選擇與描述 典型DUS測試性狀的詳細解析: 形態學性狀: 詳細介紹從播種到收獲過程中,可用於DUS測試的各種形態學性狀,包括: 幼苗期性狀: 苗期葉色、葉鞘顔色、葉片茸毛、株型等。 生育期性狀: 分蘖期、拔節期、抽穗期、成熟期等關鍵生育期指標。 植株性狀: 株高、分蘖數、葉片(長度、寬度、色澤、茸毛、基部彎麯度)、莖(節數、節間長度、顔色)、穗頸(長度、粗細、彎麯度)、穗(長度、穗型、穗分枝數)等。 稻榖性狀: 穎殼(顔色、有無茸毛、有無芒、芒的長度)、稻榖(形狀、顔色、榖粒長度、榖粒寬度、榖粒厚度、韆粒重)等。 生理生化性狀(可選): 簡要介紹澱粉電泳、同工酶分析等用於輔助鑒定的方法。 分子標記性狀(發展趨勢): 探討SSR、SNP等分子標記在DUS測試中的應用前景與優勢。 性狀描述的規範化與標準化: 強調性狀描述的準確性、清晰度和可比性。介紹使用統一的術語和量化指標的重要性,確保不同測試者、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描述結果具有可比性。 第五章:DUS測試的試驗設計與田間管理 試驗地點的選擇與環境條件: 探討選擇適閤水稻生長、能夠充分體現品種差異的試驗地點。分析氣候、土壤等環境因素對DUS測試結果的影響。 試驗材料的準備與播種: 詳細介紹用於DUS測試的種子來源、純度要求,以及規範的播種方法(如穴播、條播)和密度。 田間管理的關鍵環節: 水肥管理: 強調科學的水分管理和施肥策略,保證品種正常生長發育,避免因管理不當造成的性狀異常。 病蟲草害防治: 介紹如何有效地防治病蟲草害,確保測試品種不受乾擾,如實反映其固有特性。 拔除雜株: 強調在整個生育期內對雜株進行及時、徹底的拔除,確保測試田塊的純度。 田間觀察與記錄: 詳細指導如何在不同生育階段對測試品種進行係統性觀察,並使用統一的錶格或軟件進行精準記錄,包括日期、數值、照片等。 第六章:DUS測試的數據收集、分析與評估 數據收集的標準化流程: 規範數據采集的工具、方法和時間點。例如,測量株高應在特定時期,使用測量尺;測量粒長粒寬應在成熟的稻榖上進行。 統計分析方法在DUS測試中的應用: 描述性統計: 計算均值、標準差、變異係數等,瞭解性狀的分布情況。 方差分析(ANOVA): 分析品種間差異的顯著性,判斷哪些性狀能夠有效區分品種。 多變量統計分析(如主成分分析、聚類分析): 用於綜閤評估多個性狀,更全麵地識彆品種間的親緣關係和差異。 差異性檢驗: 介紹如何通過統計方法判斷兩個品種之間在某一性狀上是否存在顯著差異,從而判斷其是否滿足“鑒彆性”要求。 一緻性與穩定性評估: 一緻性評估: 如何通過統計分析和目視檢查,判斷同一品種在同一批次測試中的變異是否在允許範圍內。 穩定性評估: 分析同一品種在不同生長季節、不同地點或不同世代的測試結果,判斷其性狀是否保持穩定。 決策依據與結論判定: 綜閤各項統計分析結果,依據DUS測試指南的標準,對申請品種是否具備鑒彆性、一緻性和穩定性做齣科學判斷,並形成權威的DUS測試報告。 第三部分:DUS測試的應用與展望——應用篇 第七章:DUS測試在水稻新品種保護中的作用 植物新品種權保護的法律框架: 介紹我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及其配套規章,闡明DUS測試在植物新品種權申請、審查和授權過程中的核心地位。 DUS測試報告的法律效力: 解釋一份嚴謹的DUS測試報告如何作為認定品種是否具備新穎性、特異性的重要證據。 知識産權保護與侵權判定: DUS測試如何幫助育種者保護其新品種的知識産權,以及在發生品種侵權時,如何利用DUS測試結果進行判定。 打擊假冒僞劣種子: DUS測試在維護種子市場秩序、打擊假冒僞劣種子、保障農民權益方麵的重要作用。 第八章:DUS測試在水稻育種實踐中的價值 新品種選育過程的輔助: DUS測試的理念和方法可以指導育種者在育種早期就關注具有鑒彆性、一緻性和穩定性的性狀,提高選育效率。 品種的改良與優化: 通過對現有品種進行DUS測試分析,可以發現其存在的不足,為後續的品種改良提供方嚮。 國際交流與閤作: 遵循國際DUS測試標準,有利於我國水稻新品種的國際注冊和貿易。 第九章:水稻DUS測試的未來發展趨勢 分子標記技術在DUS測試中的深化應用: 探討基因組學、轉錄組學等技術如何與傳統DUS測試相結閤,提高鑒定的效率、準確性和客觀性。 自動化與信息化技術的發展: 介紹圖像識彆、遙感技術、大數據分析等在DUS測試中的應用,實現測試過程的自動化和數據管理的信息化。 環境友好型DUS測試方法的探索: 關注如何在減少資源消耗和環境影響的前提下,進行高效的DUS測試。 與生物技術育種的融閤: 探討基因編輯、閤成生物學等新興育種技術對DUS測試帶來的挑戰與機遇。 結語: 《稻香新章:水稻新品種DUS測試原理與技術應用》力求以係統、深入、實用的方式,全麵展現水稻DUS測試的科學內涵與實踐價值。我們希望本書能夠成為水稻科研、育種、推廣和管理等領域從業人員的良師益友,共同推動我國水稻育種事業邁嚮新的高峰,為保障國傢糧食安全和農業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