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全國高等院校“十二五”規劃教材:新編豬生産學(動物醫學 動物科學專業)》是動物科學、畜牧獸醫及相關專業的一門必修專業課。與其他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共同組成該類專業的課程體係,學生通過學習可以掌握豬生産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培養學生解決豬生産中主要問題的基本技能。
《全國高等院校“十二五”規劃教材:新編豬生産學(動物醫學 動物科學專業)》在總結我國豬生産經驗和科學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引入瞭近年來國內外部分先進技術。主要講述現代養豬生産條件下提高養豬生産水平的基本理論和技術。主要內容包括養豬生産概述、豬的生物學特性與行為特點、豬優良品種資源及雜交利用、豬的飼料生産及應用、豬場建設及環境控製、種豬生産技術、仔豬生産技術、生長肥育豬生産技術、規模化養豬生産技術、豬場生物安全等章節。
《全國高等院校“十二五”規劃教材:新編豬生産學(動物醫學 動物科學專業)》從養豬生産實際需要齣發,按照養豬生産環節和生産規律安排編寫,既符閤生産要求,也符閤學生對豬生産的認識和學習要求,科學引導學生將學過的相關知識與本教材的內容相聯係。教材力求內容科學,層次清楚,結構閤理,錶達深入淺齣,文字簡練規範,圖錶簡潔清晰,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和前瞻性。
教材加大瞭實訓能力內容,體現以就業為導嚮,以技能培養為主綫的教育方針,緊密結閤現代豬生産實際。注重教學實驗實習的實際性與可操作性。同時,在每個單元的最後都列齣數量適當、難度適宜.聯係生産實際、具有綜閤性和啓發性的復習思考題。在教學過程中,應結閤當地養豬業發展情況,針對崗位技能需要進行講授,以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綜閤技能。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養豬生産概述
第一節 養豬業的重要意義
第二節 中國養豬生産概況
第三節 世界養豬生産概況
第四節 中國養豬業的發展展望
第二章 豬的生物學特性與行為特點
第一節 豬的生物學特性
第二節 豬的主要行為特性
第三節 豬的生物學特性在工廠化生産中的應用
第三章 豬優良品種資源及利用
第一節 豬的經濟類型
第二節 中國優良地方豬種
第三節 引入優良品種資源
第四節 中國培育優良品種資源
第五節 豬的優良雜交組閤及利用
第四章 豬的飼料配製及應用
第一節 豬的常用飼料分類
第二節 配閤飼料的配製
第三節 配閤飼料質量控製
第五章 豬場建設及環境控製
第一節 環境因素對豬的影響
第二節 豬場規劃與建設
第三節 豬捨建築及設施配置
第四節 豬捨環境控製
第六章 種豬生産技術
第一節 後備豬生産技術
第二節 種公豬生産技術
第三節 妊娠母豬生産技術
第四節 哺乳母豬生産技術
第五節 空懷母豬生産技術
第六節 種豬繁殖障礙及防治
第七章 仔豬生産技術
第一節 哺乳仔豬生産技術
第二節 斷奶仔豬生産技術
第八章 生長肥育豬生産技術
第一節 生長肥育豬的生長發育規律
第二節 影響生長肥育的主要因素
第三節 提高肥育豬生産力的技術措施
第四節 綠色有機肉豬生産技術
第九章 規模化養豬生産技術
第一節 養豬場經營方嚮和規模的確定
第二節 規模化養豬生産工藝概述
第三節 規模化養豬經營管理
第十章 豬場生物安全
第一節 豬場生物安全體係建設
第二節 豬應激與預防技術
第三節 福利養豬技術
實訓指導
實訓一 養豬生産實地調查
實訓二 豬的品種識彆
實訓三 豬場建築布局的設計
實訓四 運用試差法配製妊娠母豬飼料配方
實訓五 配閤飼料廠參觀調查
實訓六 分析課——提高母豬單産效益的措施
實訓七 豬的發情鑒定與輸精技術
實訓八 觀看配種、分娩、仔豬哺育等生産環節的影像資料
實訓九 豬的接産技術
實訓十 仔豬開食補料操作
實訓十一 豬屠宰測定
實訓十二 養豬場生産成本核算
附錄
豬的飼養標準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綠色畜産品是綠色食品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際市場上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因此,開拓和占領國內外巨大的綠色食品市場將成為中國農業發展的戰略選擇。我國是養豬大國,人世後豬肉産品具有價格優勢,齣口量將會增大。因此,我們應把握這一機遇,生産綠色豬肉,實現養豬業的可持續發展。
(一)實現養豬産業化,大力發展綠色養豬業
隨著我國加入WTO和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實現,食品質量標準、管理標準都要與國際接軌。我國的豬肉産品能否保持市場的占有量,能否大量齣口,關鍵取決於其中藥物殘留及相關衛生指標是否符閤國際標準。多年來,我們對畜産品中的藥物殘留重視不夠,缺乏監督、檢測及管理,導緻畜産品外銷不暢,我國齣口肉類僅占全國肉類總産量的1%左右。因此,要提高畜産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必須加強質量控製,確保安全。
近年來,為瞭促進畜禽生長和預防傳染病,生産者長期大量使用抗生素,隨之産生如耐藥性、藥物殘留等危害人體健康的一係列問題。飼料中過量重金屬等有害物質通過傢畜排泄物沉積到土壤或水域中,威脅人類的生存環境。抗生素作為畜禽生長促進劑的使用將會受到越來越嚴格的限製,例如,歐盟在1995年有11種藥物飼料添加劑可用於畜禽生産,到瞭1999年7月,就隻有肥粒黴素、班伯黴素、莫能菌素和鹽黴素4種被允許使用。目前,一些産品如益生素、酸化劑、酶、中草藥添加劑等能減少或替代抗生素的使用量,它們將在未來生産安全豬肉方麵起到重要作用。飼料與飼料添加劑行業必須不斷開發和應用低毒、低殘留、高效的添加劑替代抗生素及其他閤成藥品。
應用先進科學技術,利用我國豐富的優良基因資源,提高養豬生産效率,生産優質豬肉,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必須從飼養到餐桌全過程采取綜閤措施,切實做好豬肉安全質量的管理,確保生産安全豬肉,進一步全麵達到無公害的要求,在此基礎上嚮“綠色”豬肉或有機豬肉目標邁步。
實現養豬産業化是發展綠色養豬業的保障。大中型養豬企業,在進行集約化經營,走産業化之路的同時,進一步深化“公司+農戶”的運行模式。依靠公司的技術力量對農戶進行技術培訓,與符閤生産規範與技術要求的農戶簽定飼養閤同,公司要不定期地對農戶生産的過程進行全麵檢查,加強對終端産品的危害控製分析。同時,要培育精深加工企業,形成以加工業為龍頭,帶動韆傢萬戶實現産加銷一條龍的綠色産業鏈,以質量和價格優勢參與市場競爭。
(二)發揮區域和資源優勢
我國地域遼闊,應當充分發揮各地的區域優勢與特色,科學規劃養豬産業,積極開發飼料資源。我國西部、東北等區域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資源優勢,要在保護環境的前提下,利用先進技術,閤理開發利用綠色飼料資源,發展綠色養豬業。在畜牧業發展相對滯後地區的畜牧部門應明確結構,調整思路,要根據城鄉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和區內外的市場需求,依靠科技進步,大力發展優質畜産品,提高畜産品的質量和檔次;從各地的自然資源特點和經濟發展情況齣發,發揮區域優勢,調整生産布局,提高競爭能力。農區要在穩定發展糧食轉化的同時,廣闢多種非糧食飼料來源,大力發展農區養豬業,逐步形成養豬主産區。
……
前言/序言
《新編豬生産學》(動物醫學、動物科學專業)教材簡介 一、 課程定位與目標 《新編豬生産學》作為全國高等院校“十二五”規劃教材,是動物醫學和動物科學專業的核心課程教材。本教材旨在為相關專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係統、全麵、深入的豬生産學知識體係。課程目標是培養學生掌握現代豬生産的理論基礎、關鍵技術和發展趨勢,使其能夠勝任豬的飼養管理、繁殖調控、疾病預防與控製、營養調配、環境控製、産品加工與質量安全等各個環節的工作。 學習本課程,學生將不僅理解豬的生理結構、遺傳特點、行為習性,更能掌握科學的育種方案、精準的飼養管理策略、高效的繁殖技術、綜閤的疫病防控措施,以及對豬場環境進行優化和管理。最終,學生應具備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豬生産實際問題、提升生産效率、保障産品質量、實現産業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二、 內容體係與特色 本教材在遵循國傢教育方針和教學改革精神的基礎上,緊密結閤當前中國乃至世界豬生産的最新發展動態和行業需求,構建瞭科學、完整、實用的內容體係。其結構清晰,邏輯嚴謹,由淺入深,易於理解和掌握。 1. 豬的生物學基礎 教材首先從豬的生物學基礎入手,詳細闡述瞭豬的起源與進化、品種資源及其分類,為後續的學習奠定理論基礎。在此基礎上,深入介紹瞭豬的解剖生理學,包括消化係統、呼吸係統、循環係統、神經係統、內分泌係統、生殖係統等,以及各係統的功能特點和相互關係。同時,教材也著重講解瞭豬的遺傳學與育種學基礎,包括遺傳規律、育種目標、選育方法、雜交優勢利用等,使學生理解如何通過科學育種提高豬的生産性能。 2. 豬的營養與飼養管理 這是教材的核心內容之一。教材詳細介紹瞭豬的營養需求,包括必需的營養素種類、生理功能、日糧配製原則以及不同生長階段、不同生産用途豬的營養標準。在此基礎上,教材係統講解瞭各種飼料原料的營養價值、飼料加工技術、飼料質量控製以及飼料添加劑的應用。 在飼養管理方麵,教材強調科學、精細化的管理理念。內容涵蓋瞭豬的飼養環境控製(溫度、濕度、通風、光照)、飼養模式(自由采食、限製采食)、飼喂設備與自動化飼喂技術、豬的日常管理(飲水、清潔、消毒)、以及不同類型豬(仔豬、育成豬、育肥豬、母豬、公豬)的飼養管理要點和策略。教材尤其關注仔豬的早期管理和斷奶應激的緩解,以及母豬的繁殖期管理和育肥豬的快速增重管理。 3. 豬的繁殖技術與調控 豬的繁殖是實現生産效益的關鍵。教材深入淺齣地講解瞭豬的生殖生理,包括雄性和雌性的生殖係統解剖生理、性周期、發情鑒定、配種技術、妊娠生理、分娩生理等。在此基礎上,教材詳細介紹瞭現代豬的繁殖技術,如人工授精技術、凍精使用技術、發情同期技術、超聲波妊娠診斷技術、助産技術等。同時,教材也關注生殖障礙的診斷與防治,以及如何通過科學管理提高母豬的配種受胎率、産仔數和斷奶窩重。 4. 豬的疫病防控與健康管理 豬場的健康是生産穩定和高效的基礎。教材將獸醫學的專業知識融入豬生産學,重點講解瞭豬的常見疾病,包括細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寄生蟲性疾病、中毒性疾病和免疫缺陷病。教材不僅詳細描述瞭各類疾病的病原、臨床癥狀、診斷方法和治療措施,更強調瞭預防為主、綜閤施策的疫病防控理念。 內容包括: 免疫學基礎在豬病防控中的應用:講解豬的免疫係統、疫苗的種類、免疫接種程序、免疫效果評定等。 生物安全體係的建立與維護:從人員、車輛、動物、環境等多個維度,係統闡述如何構建和執行有效的生物安全措施,防止疫病傳入、傳播和擴散。 常見病的流行病學與防控策略:針對藍耳病、豬瘟、口蹄疫、圓環病毒病、仔豬黃白痢、鏈球菌病、豬肺疫、附紅細胞體病等,提供詳細的流行病學分析和多維度防控方案。 消毒技術與應用:介紹各類消毒劑的特性、使用方法以及不同環境下的消毒程序。 獸藥的閤理使用與耐藥性問題:強調獸藥的規範使用,避免濫用,關注耐藥性問題。 豬場衛生管理與疾病監測:介紹豬場衛生標準,以及建立疾病監測體係的重要性。 5. 豬場工程與環境控製 現代豬場建設與管理對工程技術和環境控製提齣瞭更高的要求。教材介紹瞭豬場的選址原則、場區布局、建築結構設計(豬捨類型、材料選擇)、以及通風、采暖、降溫、照明等環境控製係統的設計與應用。同時,教材也關注豬場廢棄物處理與資源化利用,如糞汙處理技術(厭氧發酵、好氧處理)、沼氣利用、有機肥生産等,以實現豬場的綠色化、可持續發展。 6. 豬的福利與質量安全 隨著社會對動物福利和食品安全的關注度不斷提高,教材也專題性地介紹瞭豬的福利概念、福利評價標準以及如何在生産實踐中落實動物福利。在豬産品質量安全方麵,教材闡述瞭影響豬産品質量的因素,如飼養管理、疫病、獸藥殘留、環境汙染等,並介紹瞭提升豬肉品質、保障食品安全的措施和法規。 7. 豬生産的現代化與智能化 本教材緊跟科技發展前沿,加入瞭豬生産的現代化與智能化內容。包括: 智能化飼養管理係統:介紹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在豬場管理中的應用,如環境自動監測與調控、精準飼喂、個體識彆與健康監測、生産性能數據分析等。 基因技術在育種中的應用:如基因組選擇、基因編輯等技術在提高選育效率和培育優良品種方麵的潛力。 疫苗與藥物研發新進展:介紹新型疫苗、診斷技術以及生物製劑在豬病防控中的應用。 三、 教材特色與優勢 理論與實踐緊密結閤:教材內容既涵蓋瞭深厚的理論基礎,又融入瞭大量的實際生産案例和技術指導,便於學生學以緻用。 前沿性與時效性:內容緊跟國際國內豬生産的最新技術、理念和發展趨勢,確保知識的先進性。 體係完整與邏輯清晰:章節設置閤理,知識點層層遞進,結構體係完整,便於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框架。 圖文並茂與易於理解:大量采用圖片、圖錶、流程圖等輔助教學,增強瞭教材的可讀性和直觀性。 注重可持續發展與綠色生産:關注豬生産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協調發展,體現瞭現代農業的綠色發展理念。 服務於應用型人纔培養:教材內容聚焦於解決實際生産問題,培養學生的綜閤分析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創新能力,為社會輸送高素質的豬生産專業人纔。 四、 學習建議 建議學生在學習本教材時,不僅要紮實掌握書本上的理論知識,更要積極參與實踐教學環節,如參觀現代化豬場、參與模擬養殖實驗、閱讀相關學術文獻和行業報告等。通過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的結閤,纔能真正理解和掌握豬生産學的精髓,為未來從事相關領域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五、 結語 《新編豬生産學》教材,以其科學嚴謹的理論體係、豐富實用的技術內容、前沿先進的科技理念,必將成為動物醫學和動物科學專業師生學習和教學的寶貴資源。相信通過學習本教材,能夠培養齣更多適應新時代發展需求的豬生産專業人纔,為中國乃至全球的豬業發展做齣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