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書名:人類的未來心靈導師剋裏希那穆提&量子物理學傢大衛博姆,20世紀兩位超級心智的犀利對談!深入探究人類生活的基本問題,層層化解恐懼痛苦的根本源頭。
定價:35元
作者:重慶齣版社
齣版社:重慶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9
ISBN:9787229080945
字數:148
頁碼:206
版次:
裝幀:精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標識:A112
編輯推薦
《人類的未來》對於剋裏希那穆提與大衛博姆這兩位心智的對談,你是否已期盼良久?麵對自身睏惑的心智以及當今世上的諸多亂象,對於人類將去往何方,你內心是否也有萬般疑問?
繼《*時空》之後,剋裏希那穆提與物理學傢大衛博姆又一次為讀者貢獻瞭思想的激情碰撞。兩位大師探討的議題至關重要,而大師之間的思想激蕩能讓讀者更深入地理解議題。讀者可以在《人類的未來》中親身體會這種溢滿身心直至爆發的巨大能量,進入隨之而來的一種無比寜靜而又清明的洞見,親曆那足以“改變腦細胞”的強烈洞察!
內容提要
《人類的未來》是剋裏希那穆提與量子物理學傢大衛博姆的對話集。後者與愛因斯坦共事多年,眾多諾貝爾奬獲得者對其贊譽有加。
 全書共分為兩個部分:“人類的未來”和“真理與事實”。
在*部分中,兩位大師以“人類的未來會怎樣”這一至關重要的問題為起點,用獨特的方式考察瞭心靈所受的製約、個體與集體的關係、意識的本質等人類生活的各種問題,深入探究瞭危及人類未來的破壞性洪流的源頭以及人類擺脫混亂心智狀態的可能性。
第二部分涉及真理、我們通過感官所感知的事實、展現在我們意識中的現實,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等問題。剋裏希那穆提與博姆探討瞭人類的意識是如何由各式各樣對於“我”或自我中心的誤解構成的;他也指齣意識所受的製約有多麼牢固。氏1975年在布洛剋伍德公園進行的演講及問答和1976年在薩能的演講結尾,進_步闡明之前所觸及的若乾話題。
全書旨在啓發人們擺脫“成為什麼”的心理時間的製約,並引領他們接近事實的真相,重新認識自我,直至化解恐懼和痛苦的根源。
目錄
 目錄
目錄
*部分人類的未來
引言002
與大衛博姆的對話(一)005
與大衛博姆的對話(二)039
第二部分真理與事實
與大衛博姆的對話072
現實、事實與真理072
洞察與真理083
真理的種子097
演講與對話105
正確的行動105
恐懼的問題120
對話一133
對話二152
痛苦;死亡的意義173
神聖、宗教與冥想185
問與答197
作者介紹
暫無
文摘
真理的種子
J剋裏希那穆提:如果真理的種子被種下,它就必定會起作用,它必定會生長,它必定會運作,它有自己的生命。
大衛博姆:也許曾有數百萬人讀過或者聽過你的講話,然而似乎他們中的大部分人並沒有聽懂。你覺得他們明白嗎?
剋:不會,但事情就在發生著,他們對此感到很焦急,他們問:“他這麼說是什麼意思?”種子在起作用,在生長,它沒有死。你也可以說些虛假的事情,那也會起作用。
博姆:是的,但現在我們在那兩者之間有一場鬥爭,我們無法預見這場鬥爭的結果,我們無法確定結果會如何。
剋:你在我的內心種下瞭這顆種子:“真理是無路之國。”同時也在我的意識中種下瞭另一顆種子:“有一條通往真理的道路,跟我來。”一個是虛假的,一個是真實的。它們都嵌入瞭我的意識,所以就發生瞭一場鬥爭。真實與虛假都在起作用,這導緻瞭更多的混亂、更多的不幸和大量的痛苦,如果我足夠敏感的話。如果我不逃避那種痛苦,那會怎麼樣?
博姆:如果你不逃避,會有什麼後果是很清楚的。然後你就會擁有看到真相的能量。
剋:沒錯。
博姆:但現在讓我們以確實會逃避的人為例,這樣的人似乎非常多。
剋:逃避,沒錯,數百萬人會逃離。但鬥爭依然在繼續。
博姆:是的,但那造成瞭混亂。
剋:那就是他們都正在做的事情。
博姆:是的,但我們不知道這樣做的後果。
剋:噢不,我們知道後果:獨裁、腐敗。
博姆:我知道,情況會變得更糟。但現在我們想把這一點說清楚。在麵對痛苦的幾個人身上,洞察真理的能量齣現瞭。而在大部分逃避痛苦的人身上,事情變得更糟瞭。
剋:而且他們統治著世界。
博姆:那麼擺脫這種狀況的齣路是什麼?
剋:他們說這個問題沒有答案,所以逃開吧。
博姆:那麼做也沒用。
剋:他們說你解決不瞭這個問題,所以遁入深山或者加入修道院,成為僧侶——解決不瞭任何事情。你所能做的隻有繼續大聲疾呼。
博姆:是的,然後我們不得不說我們不知道大聲疾呼會有什麼結果。
剋:如果你為瞭得到某個結果而呼籲,那就不是正確的呼籲。
博姆:是的,這就是現狀。
剋:你講齣來,指明白。如果沒人願意關注,那是他們的事情,你就那樣繼續講下去。現在我想說得更深入一些。你瞧,存在著一種奧秘,思想無法觸及。那麼,它有什麼意義?
博姆:奧秘的意義?我想你可以這樣來看:如果你探索思想的領域以及理性,等等,你現它沒有明確的基礎。於是你發現“真相(what is)”必定*瞭那些。“真相”就是那個奧秘。
剋:是的。
博姆:我是說,你無法生活在這個現實和思想的領域中,因為我們之前所說的一切。
剋:沒錯,當然不能。但我不介意,我沒有恐懼。
博姆:你不介意,因為你擁有心理上的安全。即使發生瞭什麼事情,也不會深刻地影響你。
剋:我活在現實的領域中,這就是我的生活。在那裏我有明確的意識,我在那個領域中鬥爭並且一直那樣生活。但我永遠無法觸及另一種東西。我不能說“我可以觸碰它”;當真正觸及它時,並沒有一個“我”在碰觸它。
你對我說:“有一種奧秘貫穿瞭所有領悟。”因為我睏在這裏,所以我希望得到那個。你說存在一種奧秘,因為它對你來說是一個事實,而不是一種臆想,不是一種迷信,也不是自欺。它對你來說是真實的。你的話給我留下瞭極其深刻的印象,因為你的誠懇。你嚮我指齣來,我想得到它,無論如何我必須得到它。此時你對我有什麼責任?
你明白這種處境嗎?你說語言無法觸及它,思想無法觸及它,沒有行動能夠觸及它,除瞭真理的行動:也許那會讓你體會到它。而我因為是一個不幸的人,所以想得到一點兒那種東西。但是你說
媒體推薦
暫無
這部著作無疑為那些渴望在紛繁的現代世界中尋找內心寜靜與深刻洞見的人們打開瞭一扇至關重要的門。我花費瞭大量時間沉浸其中,每一次翻閱都仿佛經曆瞭一次全新的精神洗禮。它不是那種提供現成答案的讀物,而更像是一麵棱鏡,摺射齣我們自身思維模式的局限與潛能。書中的某些章節,探討的關於觀察者與被觀察物之間關係的論述,那種細膩而又不失力量的筆觸,著實讓我停下瞭閱讀的腳步,陷入瞭長久的沉思。我感受到作者在引導我們審視那些根深蒂固的信念係統,它們是如何像無形的枷鎖一樣束縛著我們的心智,使我們無法真正地體驗“當下”的豐富性。這種對內在自由的呼喚,通過一種極為謙遜卻又無比堅定的方式錶達齣來,讓人無法抗拒地想要跟隨這條探索之路。尤其是在處理“限製”與“無限”的概念時,作者的措辭極為精妙,沒有流於空泛的說教,而是巧妙地將哲學思辨融入日常的體察之中,使得原本晦澀的議題變得觸手可及。對於長期被功利主義裹挾的現代人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劑清醒劑,提醒我們生命價值的真正所在。
評分對於那些尋求一種真正具有顛覆性視角來看待“我是誰”以及“世界如何運作”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是不可多得的瑰寶。它的敘事節奏是內斂而深沉的,沒有浮誇的辭藻來吸引眼球,而是依靠其思想本身的重量來吸引和留住讀者。我尤其欣賞作者們在討論“局限性”時所展現齣的那種深切的悲憫與理解,他們似乎深刻地洞察瞭人類心智在自我防禦機製上的傾嚮,但同時又堅定地指嚮超越的可能性。閱讀的過程更像是一場與兩位思想巨匠的私密對話,他們循循善誘,但從不替你做決定,而是為你提供清晰的工具,讓你自己去拆解那些自我構建的圍牆。每讀完一個章節,我都會感到一種精神上的“清空”和“重置”,仿佛塵封已久的觀察窗口被擦拭一新,重新看到瞭事物的原始麵貌。這種持續的、內在的更新感,是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寶貴的迴報。
評分我必須承認,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極具挑戰性的,它要求讀者投入的不僅僅是注意力,更是心靈的全部誠意。初讀時,那些關於心智運作機製的描述,其深度和廣度,很容易讓人感到迷失,仿佛置身於一個由復雜概念構成的迷宮。然而,正是這種挑戰性,成就瞭它非凡的價值。它拒絕提供任何廉價的安慰或快速的解決方案,而是強迫我們直麵自身的睏惑與矛盾。特彆是當它觸及到人類集體意識中那些根深蒂固的衝突和分裂時,那種直指核心的洞察力,讓人不得不對當前社會狀態産生一種全新的、近乎痛楚的清晰感。它並非僅僅探討個人的解脫,更指嚮一種更宏大的和諧——一種源於個體認知徹底轉變後所能投射齣的世界圖景。這種宏大敘事與微觀個體體驗的完美融閤,使得這本書的重量感遠超一般的心靈指導類書籍,它更像是一份為後世準備的“人類心智使用說明書”,隻是這份說明書的語言需要我們用心去破譯。
評分讀完這本橫跨世紀的思想對話錄,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以一種近乎於音樂的韻律,將看似遙不可及的形而上學議題,編織成瞭可以被日常經驗感知的圖景。作者群對於“時間”這一概念的解構尤其令人拍案叫絕,他們沒有簡單地將時間視為綫性的度量衡,而是將其剖析為心靈結構的一部分,一種被我們習慣性地投射齣來的心理現象。這種處理方式,極大地拓寬瞭我對自身存在狀態的理解。我發現,許多睏擾我已久的焦慮感,其根源恰恰在於對未來不確定性的過度依附和對過去經驗的過度固著。書中對於“心智的局限性”的探討,如同外科手術般精確而溫柔,揭示瞭語言和邏輯的邊界,以及當我們試圖用這些工具去界定“整體”時所産生的偏差。它引導讀者放下對“成為什麼”的執著,轉而關注“本然存在”的狀態。這種對存在本質的深入挖掘,使得閱讀過程充滿瞭張力,仿佛不是在閱讀文字,而是在參與一場跨越時空的、關於“如何真正地活過”的嚴肅辯論。
評分這本書最引人入勝之處,在於它成功地架設瞭一座橋梁,連接瞭最深刻的內在探索與最前沿的科學觀察。我曾以為,探討人類意識的深度會完全局限於主觀感受的範疇,但作者們卻以一種令人信服的嚴謹性,將這種主觀體驗置於一個更廣闊的宇宙背景下進行考察。書中的某些論述,那種對“模式”與“非模式”之間動態關係的描繪,具有一種令人震撼的畫麵感。它讓我們意識到,我們所感知到的現實,可能隻是一個特定頻率下的震動,而我們固守的“自我”概念,或許隻是一個在特定能量場中形成的相對穩定的結構。這種將東方智慧的直覺性洞察與現代科學的探究方法相結閤的嘗試,是極其罕見的,並且完成得非常優雅。它有效地消解瞭許多傳統上被視為對立的領域——例如靈性與理性、科學與哲學,促使讀者以一種更加整閤的視角來審視世界萬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