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書名:論政治的本性(鳳凰文庫政治學前沿係列)
定價:32元
作者:尚塔爾·墨菲
齣版社:江蘇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年4月1日
ISBN:9787214132482
字數:
頁碼:183
版次:第1版
裝幀:平裝
開本:16
商品標識:
編輯推薦
暫無
內容提要
在21世紀的門坎上,抗爭性多元主義作為一種激進的政治範式,是墨菲可以輕鬆自如地拿在自己手中並架在自己眼前的一副廣角望遠鏡,藉助於它,不僅可以清晰透視眼下歐洲某些在社會學、政治理論和*等一係列領域中為後政治的時代精神提供支持的時髦學說,而且還能夠深度探查當代右翼民粹主義政黨之所以不斷取得成功的原因,而更重要的則是,它還能對21世紀睏擾人類的 政治難題——恐怖主義何以越打越多——提供一種優於新自由主義的理論闡釋。因此,說《論政治的本性》是作者尚塔爾·墨菲把她對“政治本性”的理解擴展性地應用到當代國際政治領域的一次非常成功的嘗試,這一點都不誇張。
目錄
譯者的話
導論
*章政治與政治性
第二章*互為對手的模式?
第三章後政治視野的當代挑戰鄖
第四章何種世界秩序:世界主義的還是多極的?
結論
附錄1後馬剋思主義:民主與認同
附錄2協商民主還是抗爭性多元主義?
附錄3羅蒂的實用主義政治
附錄4羅爾斯的多元主義的局限性
尚塔爾·墨菲作品名錄(2000—2013)
譯後記
作者介紹
作者:(英)尚塔爾·墨菲 譯者:周凡
塔爾·墨菲(Chantal Mouffe,1943— ),英國傑齣的政治哲學傢、後馬剋思主義理論傢。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政治和國際研究係政治理論教授,威斯敏斯特大學“民主研究中心(CSD)”高級研究員。學術興趣主要集中在:政治的本性,自治的命運,當代哲學的後本質主義趨嚮,政治自由主義,理性主義批判,政治的激情,女權主義,民主和公民身份的未來發展等。主要著作有:《霸權與社會主義戰略》(與拉剋勞閤著,1985)、《政治的迴歸》(1993)、《政治傢及其賭注——保衛多元民主》(1994)、《民主的悖論》(2000)、《維特根斯坦的遺産:實用主義與解構》(與人閤著,2001)等。
文摘
暫無
媒體推薦
暫無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那種厚重的質感和略帶磨砂的封麵處理,握在手裏就有一種知識沉甸甸的感覺。拿到手的時候,我立刻被它封麵上那種典雅又不失現代感的字體排版所吸引。特彆是那個“鳳凰文庫”的標識,在陽光下泛著低調的光澤,讓人聯想到學術殿堂裏那些經典著作的氣息。開捲前的這種儀式感,其實也是閱讀體驗的一部分,它預示著裏麵承載的內容絕非泛泛之談,而是經過精心打磨的、值得細細品味的文字。我特彆喜歡它內頁的紙張選擇,不反光,字跡清晰,即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這對於深入研讀政治學的前沿理論來說,是極其重要的硬件保障。從第一印象來說,這本書在物理形態上就成功地建立瞭一種權威性和可信度,讓讀者在翻開扉頁之前,就已經對即將開始的學術旅程充滿瞭敬意與期待。這種對細節的關注,往往是優秀齣版物的標誌。
評分與其他一些流行的政治讀物相比,這本書的學術嚴謹性達到瞭一個令人尊敬的高度。它沒有一味迎閤大眾對“聳人聽聞”政治秘辛的渴望,而是堅持用紮實的文獻梳理和理論推導來支撐自己的觀點。作者在處理那些具有高度爭議性的議題時,采取瞭一種近乎冷峻的客觀態度,清晰地標明瞭自身立場的同時,也充分展示瞭反方觀點的閤理性基礎。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腳注和引文處理上的規範性,每一次論斷都有據可查,這種對學術規範的尊重,極大地增強瞭文本的說服力。對於那些希望真正瞭解政治學研究是如何運作的讀者而言,這本書不僅是知識的來源,更是一本學習如何進行嚴謹學術寫作和批判性思考的優秀範本。它要求讀者摒棄浮躁,迴歸到對概念的精確界定和邏輯鏈條的仔細追蹤上來。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坦白地說,是需要一定耐心的“硬啃”過程,但一旦跨過瞭最初的認知門檻,隨之而來的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是無與倫比的。我記得在讀到關於“閤法性危機”的案例分析時,作者引用瞭幾個看似毫不相關的曆史事件進行交叉印證,最初覺得綫索有些散亂,但當他最終將這些碎片化的現象統一到一個宏大的理論模型下時,我忍不住拍案叫絕。這種將看似孤立的政治現象,置於一個統一的、更高級彆的分析框架中進行審視的能力,正是區分普通評論與深刻學術洞察的關鍵所在。它沒有提供廉價的即時答案,而是提供瞭一套分析世界的全新透鏡,讓我開始重新審視日常新聞中那些熟悉的政治口號和事件,試圖去穿透錶象,探究其深層次的結構性動因。這是一種智力上的挑戰,更是一種認知上的升級。
評分如果非要用一個比喻來形容閱讀這本書的感受,那可能更像是在攀登一座知識的冰川,過程是艱苦卓絕的,需要不斷地使用冰鎬固定支點,確認每一步的穩固性。但一旦到達頂峰,視野便瞬間開闊,之前所有睏惑的政治景觀都變得井然有序,邏輯清晰。我發現,讀完之後,我對於當前社會中那些關於“效率”與“公正”的永恒辯論,有瞭一種全新的、更加微妙的理解層次。它沒有直接告訴我哪個選項是對的,而是深刻揭示瞭在特定的製度環境下,這種看似簡單的二元對立是如何被建構起來的,以及打破這種建構的理論可能性。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提供一個現成的政治藥方,而在於提供瞭一套深刻的、具有穿透力的思維工具,讓讀者有能力自己去診斷和思考復雜世界的難題。它真正地拓寬瞭我的政治想象空間。
評分我花瞭整整一個周末的時間,試圖在浩瀚的學術海洋中捕捉這本書試圖構建的那個核心邏輯框架,感覺就像是在解一個精妙的迷宮。作者的論證過程如同精密的外科手術刀,抽絲剝繭,將許多傳統政治學理論中那些看似理所當然的假設一一進行瞭解構和重塑。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其對“權力邊界”的重新界定——它沒有簡單地停留在國傢層麵的權力分配上,而是深入到微觀的社會互動結構之中,探討瞭無形的信息流和文化規範如何構建起比法律條文更具約束力的“軟權力”。這種跨越宏觀與微觀視角的轉換,使得整個理論體係顯得異常飽滿和具有生命力。我嘗試用我自己的語言復述其中關於“共識機製的脆弱性”那一段,發現即使是轉述,也需要非常謹慎地把握作者的語境,生怕稍有偏差就偏離瞭其本意。這說明作者在構建理論時,已經做到瞭邏輯的嚴密性和概念的精確性,迫使讀者必須全神貫注地投入思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