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大学全鉴(第2版)(典藏版)
定价:38元
作者:[春秋] 曾参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518001507
字数:
页码:320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标识:A210
编辑推荐
《大学全鉴(第2版)(典藏版)》详细地归纳了先秦儒家的伦理、道德和思想,系统地讲述了儒家安身立命的原则和方法,对现代人做人、做事、立业等均有深刻的启迪意义。《大学全鉴(第2版)(典藏版)》以《大学》中的至理名言为导言,从处世经验和人生励志的角度出发,阐发蕴藏其中的智慧,并以历史中的经典案例加以印证,帮助读者深刻理解《大学》这一传世经典中所包含的智慧。
内容提要
《大学全鉴(第2版)(典藏版)》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两千多年来无数仁人志士由此登堂入室以窥儒家之学。《大学全鉴(第2版)(典藏版)》详细地归纳了先秦儒家的伦理、道德和思想,系统地讲述了儒家安身立命的原则和方法,对现代人做人、做事、立业等均有深刻的启迪意义。《大学全鉴(第2版)(典藏版)》以《大学》中的至理名言为导言,从处世经验和人生励志的角度出发,阐发蕴藏其中的智慧,并以历史中的经典案例加以印证,帮助读者深刻理解《大学》这一传世经典中所包含的智慧。
目录
一、大学经论章:初学入德之门
《大学》全文分经、传两部分。经,原本只是《礼记》中的一篇,宋代大儒程颢认为是“孔子遗书,初学入德之门”,通俗地讲,就是一个人初入社会立身处世的必修入门课。其中,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阐明了大学思想的根本所在;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三纲领的具体体现,同时也包含了儒家学派的方法论,极具实用价值。
大学核心之道——明德、亲民、至善
“知止”才能有所得
懂得“本末”“终始”“先后”是学习大学之道的关键
明德天下,先治其国
欲治国,先齐家
欲齐家,先修身
欲修身,先正心
欲正心,先诚意
欲诚意,先致知
认识明确以后才有自己的真知灼见
探究事物原理就能认识明确
忠实诚信源于对事物的认识
意念诚实才能心思端正
心思端正,而后才有身心的修养
有了品德的修养才能治理好家族
家庭和睦,而后才能治理好邦国
治理好国家才能使天下太平
从天子到庶人,都要以修身为根本
基础打不好,做其他事就不可能成功
以尊重换取尊重
二、康诰盘铭、邦畿章:将美好的品德发扬光大
康诰盘铭、邦畿章是《大学》之“传”的开篇两章,主要就“经”中的“三纲目”——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从“德”的角度做了进一步阐述。不管历史如何演变,不管社会背景如何变迁,有一些东西是永远不会变的,比如道德的标杆。“德”是立世的根本,守住自己道德的底线,“止于至善”,可以说是每一个人不容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显明美德,源于自我
修养身心,君子当“无所不用其极”
美德盖天下而“惟民所止”
身为国君就要做到仁政
身为人臣就要做到恭敬
身为儿女就要尽孝道
身为父母就要做到慈爱
与人交往要做到坚守信义
道德至善,民而能服
贤贤亲亲,民之不忘
三、听讼、格物致知章:凡事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在听讼、格物致知章中,《大学》从审理诉讼说起,把“格物致知”的重要性阐述得淋漓尽致。要解决问题,首先要知道问题出在哪里,知道导致问题的根源,然后“对症下药”,这样才能彻底地把问题解决。而要做到这些,就一定要把握事物的本质,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有一个彻底的认识。这就是“格物致知”。
审理诉讼一定要公平公正
让不法之徒不得“尽其辞”
认识的彻底才是“知”的*境界
四、诚意章:君子当“慎其独”而“不自欺”
“诚”,自古以来就是做人的至高境界。宋朝大儒朱熹针对这一章的内容,说“诚意”是“自修之首”、“进德之基”。《大学》认为,“诚意”做人的关键是“慎独”、“不自欺”。“慎独”是儒家学说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一个人在独处时*容易对自己放松戒备,从而把自己*真实的本性表现出来,如果在这时仍然能够做到像往常一样严格要求自己,表里如一,这样就算真正达到“诚意”的境界了。
诚意的关键在于不自欺
诚于中,形于外
时刻*有“十目所视,十手所指”
以德润身,心广体胖
五、正心章:修身以保持内心的中正为要
正心章,在原作中,朱熹称为“传之七章,释正心修身”。正心与修身之间有着密不可分、千丝万缕的关系。心不正,则修身就无从谈起。因此修身的关键问题就在于如何才能保持内心的中正。关于这一问题,正心章从五个方面给出了指导答案,并且每一条都能切中要害,一语中的。
有所愤怒,心不能正
有所恐惧,心不能正
贪好安逸享乐,心不能正
有所忧患,心不能正
心不在焉,一切就无从谈起
六、齐家章:完善自我,才有整个家庭的和睦
家,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没有一“家”之和睦,就没有一国之安宁,齐家,任重而道远。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不是危言耸听、夸大其词,事实确实如此,家,并不好治理。《大学》说“齐家必先修身”,所以,齐家之前,首先要做到自我完善,不断提升自己。只有自己的修养和道德情操达到一定水平了,才可肩负起一家之重担,才能使整个家庭走向和睦幸福。
对自己的亲人不能过于偏爱
对厌恶的人不能存有偏见
面对自己所敬畏的人往往会做出错误的行为
哀矜过度就会做出错误的判断
骄傲懒惰的人不一定一无是处
看人要长处、短处兼顾
对于自己的子女不可一味溺爱
七、治国章:家事,国事,事事相通
《大学》认为,一个人只有先把自己的家治好,才有资格和能力去治理国家。很多治家的理念,比如: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兄弟和睦、邻里融洽等,同样适用于治国。家事、国事,可以说事事相通。只要把这些理念灵活地运用到实践当中,那么治大国完全可以“若烹小鲜”。
治理不好家族就治理不好邦国
君子不出家门也可治国
孝顺父母的人具备侍奉国君的品德
尊敬兄长就如尊敬领导
对孩子慈爱的人足以承担造福百姓的重担
像保护孩子一样去保护人民
一国之命运系于一家和一人
一个人、一句话可以影响整个国家
以“仁”治国,民而从之
自己做到了再要求别人去做
兄弟和睦,可教化国民
八、平天下章:以人为本,仁德厚民
《大学》说:“国治而后天下平。”也就是说,天下太平是以治理好国家为基础的。在这一章中,为了达到“平天下”的目的,《大学》把治国之道进一步具体化了。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一言以蔽之,八个字:以人为本,仁德厚民。平天下,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只要对当事者时时把“人”和“德”这两样放在心里,对自己严格要求,并且懂得运用合适、有效的方法。
敬老恤孤,垂范以德
不要把自己厌恶的行为强加给别人
爱民所爱,憎民所憎
小心谨慎,避免偏差
得道得国,失道失国
有德之人什么都会有的
美德是根,财富是梢
轻德重财,本末颠倒
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违背天理搜刮而来的财富终将会失去
唯有“天命”*难于把握
做人做事,以善为宝
流亡在外,以亲为宝
品德高尚,可堪以重用
把奸佞小人驱逐到“四夷”
能爱人、能恶人
遇贤才要及时重用
遇奸邪小人要及时清退
切不可做违背人性的事
得之于忠信,失之于骄泰
生财有大道
以财发身,还是以身发财?
上好仁,下必好义
未有好义,其事不终
财富放在国库里并非就是君王的
治理国家不要以利为利
任用小人于国不利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迟双明,笔名东篱子,男,1968年生,河北省邯郸市人。199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曾在邯郸钢铁公司任子弟中学教师、《邯钢报》编辑等,现任北京鸿图巨基公司总编。主要作品有:《首席执行官》、《诸葛亮日记》、《边读边悟〈菜根谭〉》、《听李叔同讲禅机得潇洒人生》、《读史有学问全集》等。
文摘
暂无
媒体推荐
暂无
我是一个实用主义者,选择书籍往往看重它能给我带来多少立竿见影的帮助。对于《大学全鉴(第2版)》,我最初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购入的,主要目标是想看看它对未来职业规划的建议是否靠谱。结果发现,它在这方面的处理非常成熟。它没有给出那种空洞的“努力就会成功”的口号,而是非常客观地分析了当前就业市场的结构性变化,以及不同学科背景的人才在未来十年可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特别是在提到“软技能”培养时,书中列举的案例非常鲜活,比如如何有效地进行公开演讲、如何组织团队协作等,这些都是课本上鲜少涉及但职场中至关重要的技能。我用了其中一个时间管理模型,切实地优化了我期末复习的效率,这直接体现在了我的成绩上,可见其内容的实操性之强。而且,作为第二版,它显然吸取了第一版读者的反馈,在内容的时效性上做了大量更新,确保所提及的案例和数据不会显得陈旧过时。这本书读起来更像是一次与行业前沿的深度对话。
评分说实话,我拿到这本书时,第一反应是“太全了,会不会太杂?”毕竟,大学阶段的知识体系是庞大而精密的,想要一本书涵盖所有精华而不失深度,难度可想而知。然而,深入阅读后,我的顾虑烟消云散了。这本书的编辑团队显然下了大功夫去甄别和筛选信息。它没有盲目追求“大而全”,而是聚焦于那些构筑现代高等教育基石的核心概念和方法论。比如,它对科研思维的培养部分,讲解得极其到位,从如何提出一个有效的研究问题,到如何设计实验验证假设,步骤清晰,逻辑严密。我个人感觉,这部分内容对于研究生阶段的训练尤其宝贵。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大学精神”的探讨。在如今这个信息碎片化、功利化倾向明显的时代,这本书不忘提醒读者,大学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健全的人格,而不是仅仅为了找到一份高薪工作。这种人文情怀的融入,让这本书的价值超越了一本简单的工具书,更像是一部大学生活的“精神指南针”。它的语言风格是沉稳且富有洞察力的,像一位老教授在娓娓道来,字里行间透露着对知识的敬畏。
评分这本书的博大精深,让我不得不佩服编纂者的广博学识和严谨态度。我特别注意到其中关于学术规范和伦理道德的部分,这部分内容在许多同类书籍中往往被一笔带过,但在《大学全鉴》中却占据了相当比重,并且讲解得细致入微,从引用格式的细枝末节到学术不端的严重后果,都有详尽的阐述。这对于刚步入学术殿堂的新生来说,无疑是一剂及时的“预防针”。它教会我们,真正的学术成就,建立在诚信和严谨的基础之上。此外,书中对不同文化背景下大学教育模式的比较分析,也极大地拓宽了我的国际视野。它不仅仅介绍了欧美的经典模式,也涉及了亚洲一些新兴学术中心的特色,使得读者能够更全面地理解高等教育的全球图景。整体来看,这本书的语调是充满鼓励和引导的,它像一位睿智的向导,指引着每一个求知者在知识的海洋中找到自己的航向,而非简单地提供一张充满标记的地图。它的价值在于激发你主动去探索地图上未标注的区域。
评分这本厚重的《大学全鉴(第2版)(典藏版)》拿到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就让人对它寄予厚望。我记得刚上大学那会儿,面对五花八门的专业选择和陌生的校园环境,心里是既兴奋又迷茫的。那时候,如果能有一本这样的“百科全书”在手边,无疑能省去不少摸索的时间。这本书的编排方式很用心,它不是那种枯燥的条目罗列,而是将不同学科的入门知识、历史沿革,甚至是行业前景都做了系统性的梳理。我特别欣赏它在介绍经典理论时的那种深入浅出的笔法,比如它对某个哲学流派的阐释,不像教科书那样晦涩难懂,而是结合了现实案例进行分析,让人读起来津津有味。而且,作为“典藏版”,装帧设计也颇具质感,放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种对知识的尊重和对学术的致敬。翻阅其中关于跨学科学习的章节,我发现作者试图搭建一座桥梁,将看似孤立的知识点连接起来,这对于培养现代大学生的全局观至关重要。我身边不少朋友都说,这本书让他们在专业学习之余,开拓了更广阔的视野,不再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总而言之,它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你迷茫时提供指引,在你求知时提供地图。
评分翻开这本“典藏版”,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种温润的纸张触感和清晰的排版设计。我承认,我对书籍的物理形态有一定要求,而这本《大学全鉴》无疑是精品中的精品。它不仅仅是内容的载体,本身就是一件值得收藏的物品。在内容层面,我最感兴趣的是它对“批判性思维”的系统介绍。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如何辨别信息的真伪、如何跳出思维定势去观察世界,是每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必须掌握的能力。这本书没有将批判性思维抽象化,而是通过大量的逻辑谬误辨析和思辨训练题,手把手地教读者如何进行有效的质疑和论证。我常常在阅读某个章节时,会停下来,对照自己过去对某个概念的理解,进行反思和修正。这种“引导式学习”的体验,是我在很多其他学习材料中没有找到的。它鼓励的不是知识的接收,而是知识的重构。这种内在的驱动力,才是真正的高等教育价值所在,这本书做到了这一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