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就是多

少就是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泰] 童格拉.奈娜 著,璟玟 译
图书标签:
  • 极简主义
  • 生活美学
  • 设计
  • 收纳
  • 整理
  • 家居
  • 生活方式
  • 减法生活
  • 实用技巧
  • 品质生活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重庆出版集团 , 重庆出版社
ISBN:9787229078782
版次:1
商品编码:11494676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4-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6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你却发现生活毫无目标,内心空虚。42个让你复杂人生简单过的方法,帮你找回美好的人生!
手机、微博……占据了你大部分时间的东西,却让你感觉好像失去的比拥有的还多?抛开那些科技产品吧,认真生活,感受让心灵富足、生命充实的简约生活!
从现在开始,安排好属于自己的每一分每一秒,让自己感受生命的精彩!

内容简介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每个人每天都有24小时,就看你怎么分配了。有许多人认为好的生活就是有更多的钱、有更高的物质享受,其实事实并非如此。这宝贵的24小时,你不应该全部都用来忙着工作去赚钱,而是应该学会适当地分出时间来陪伴家人、朋友,或是做一些对社会有益的事情。
“少就是多”的意思是当你放弃用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去追求物质生活时,你就可以把这部分精力和时间用来陪伴家人或是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尽管你的物质享受或许会变少,但是你的心灵满足感却能极大的提升,这也正是“少就是多”的真正含义。

作者简介

童格拉?奈娜,女,职业作家、插画师。出版作品有《少就是多》《出发吧!你的梦想一定会实现》《只挑简单的做,你的人生当然只能这样》《我的名字叫机会》等。

内页插图

目录

编者的话——003
作者的话——005
Chapter 1——001
为自己找出空闲时间!
Chapter 2——006
你留给彼此的时间
是不是变少了?
Chapter 3——013
勇于改变,梦想将不只是梦想
Chapter 4——019
抛开那些束缚吧!
生活会轻松点
Chapter 5——029
减少工作时间,增加工作效率
Chapter 6——035
改善周遭的环境
使它更美丽
Chapter 7——045
抛开对人生不重要的东西
Chapter 8——054
不需要豪华炫丽,
也可以很动人美丽
Chapter 9——059
从不必要的压力下挣脱吧!
Chapter 10——065
把没有意义的琐事,
抛到脑后吧!
Chapter 11——071
和压力说Bye Bye
Chapter 12——075
学习做自己,
别只会期待或被期待
Chapter 13——079
专心在一件事情上,
直到它成功
Chapter 14——082
谁是老大?是你?
还是手机?
Chapter 15——085
远离媒体,才不会被洗脑
Chapter 16——089
偶尔也要出去走走
Chapter 17——091
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Chapter 18——092
拥有清楚的目标,
并且时常确认它
Chapter 19——094
善用属于自己的二十四小时
Chapter 20——096
学会说“不”!
Chapter 21——099
人生需要不断学习新事物
Chapter 22——100
凡事刚刚好就好
Chapter 23——102
减少参与社交活动的次数
Chapter 24——104
抛开生活中用不着的负担
Chapter 25——107
负担减少了,
生活品质就会增加
Chapter 26——109
今日事,今日毕
Chapter 27——111
给每个东西一个适当的位置
Chapter 28——112
想一想,
这东西真的有那么必要吗?
Chapter 29——114
手工制作的东西会更有意义!
Chapter 30——117
不要因为“拒绝”别人而感到内疚
Chapter 31——121
别让其他人偷走你的时间
Chapter 32——124
善用科技,
而不是依赖科技
Chapter 33——127
列举每个月所需的支出
Chapter 34——133
别太固执己见,
要常常动脑思考!
Chapter 35——135
找出并发挥自己的智慧与能力
Chapter 36——137
偶尔也要学会放下
Chapter 37——140
生命不是Q&A;,
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
Chapter 38——141
谨慎发言,
但要实话实说
Chapter 39——143
如果相处得不快乐,
那就分开吧!
Chapter 40——145
无论事情变与不变,
都要接受它
Chapter 41——147
当自己人生的主人
Chapter 42——150
简单的生活

前言/序言


《少即是多》:一场关于简化生活的深度探索 在这个信息爆炸、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我们似乎被各种无休止的追求所裹挟。更多的工作、更多的收入、更多的社交、更多的收藏,仿佛“多”是衡量幸福和成功的唯一标尺。然而,当我们回首望去,那堆积如山的物品、那密密麻麻的日程、那填不满的欲望,是否真的带来了内心的宁静与真正的满足?《少即是多》这本书,正是一次对这种生活模式的审视,一次对“少”的力量的深刻挖掘,它并非提供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极简主义”模板,而是邀请读者踏上一段自我发现与实践的旅程,去重新定义“足够”,去探寻在简化中发现无限可能。 这本书首先打破了一个常见的误解:认为“少即是多”等同于刻板的禁欲主义或物质上的匮乏。恰恰相反,作者认为,真正的“少即是多”是一种智慧的取舍,一种有意识的选择。它不是要你丢弃所有不必要的物品,而是要你区分“必需”与“非必需”,拥抱那些真正能为你带来价值、让你感到快乐的事物,并优雅地告别那些消耗你精力、阻碍你前行的冗余。这是一种主动的创造,而非被动的剥离。 全书的基调是温暖而富有同情心的。作者理解在当今社会,要摆脱“多”的惯性是多么不容易。因此,她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许多普通人的故事,他们曾经深陷物质的泥沼,被“拥有”所困,最终通过实践“少即是多”的理念,找回了生活的掌控感,重拾了内心的平静。这些故事真实而充满力量,它们告诉你,改变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从点滴开始,循序渐进。 《少即是多》并非一本空洞的理论说教,它提供了大量实操性的方法论和思考框架。它会引导你审视自己的生活空间,从衣橱到书架,从厨房到储物柜,去思考每一件物品的意义和价值。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断舍离”,更是一次关于你人生取向的深刻反思。你拥有的,是否真正服务于你的目标和梦想?它们是在为你加分,还是在成为你的负担?书中提供的清单、提问式引导,能帮助你更清晰地梳理思绪,做出更明智的决定。 然而,“少即是多”的边界远不止于物质层面。这本书将触角延伸至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探讨了如何在数字时代“少即是多”,如何管理我们的电子设备、社交媒体和海量信息,避免被碎片化的信息洪流淹没。它教你如何拥抱“少即是多”的时间管理,如何拒绝不必要的社交活动和承诺,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真正重要的事情上,例如个人成长、家庭关系和内心体验。它还深入到思想层面,鼓励我们“少即是多”地学习,专注于深度理解而非浅尝辄止,培养专注力,提升思考的质量。 这本书的魅力还在于它强调了个性化和自主性。作者反复提及,没有一个统一的“少即是多”标准适用于所有人。每个人对“足够”的定义都不同,每个人的生活节奏和价值观也千差万别。因此,这本书更像是一本“使用手册”,它提供了工具和启发,最终的实践和调整,则需要读者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去摸索、去体验,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平衡点。这是一种赋能,让你成为自己生活的设计师,而不是被动的遵从者。 阅读《少即是多》的过程,就像是一次与内心对话的旅行。它促使我们停下脚步,审视我们内心深处真正的渴望。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吗?那些被我们视为“必需品”的东西,究竟是源自我们真实的需求,还是社会压力和消费主义的产物?通过不断地提问和实践,我们会逐渐剥离那些不属于我们的外在标签,回归到那个最本真的自己,发现原来,少即是多,而这份“少”所带来的,是更纯粹的自由,更充盈的内在,更深刻的快乐。 这本书并非承诺给你立竿见影的改变,它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朋友,陪伴你在这条通往简化的道路上,一步步前行。它可能会让你重新审视你的消费习惯,可能会让你在面对诱惑时有更多的觉察,可能会让你在安排日程时更加果断。但最重要的是,它会让你意识到,你的幸福,并不取决于你拥有多少,而在于你如何生活,在于你内心拥有的那份丰盈。 《少即是多》这本书,是一场对现代生活方式的温和但坚定的挑战。它不是要你脱离社会,而是要你更清醒地认识自己,更智慧地选择生活。它提醒我们,在这个看似追求“多”的时代,真正强大的力量,往往蕴藏在“少”之中。这份“少”,可以是你精炼的知识,是你真挚的情感,是你专注的时间,是你内心的平静。当我们学会拥抱“少”,我们会发现,那些被我们舍弃的,并非失去,而是为了迎接更珍贵的,更纯粹的美好。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并在生活中不断实践的书,它将引领你走向一个更轻盈、更自由、也更丰富的生命状态。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冲击,更多的是一种气质上的熏陶,而非知识点的简单叠加。它不像那些信息爆炸式的工具书,读完后你立刻就能列出待办清单;它更像是一杯陈年的威士忌,初尝时可能略显寡淡,但后劲十足,回味悠长。作者的文字风格极其冷静、疏离,仿佛他站在一个高处俯瞰众生,不带任何评判,只是客观地描绘事物运作的底层逻辑。我尤其对其中关于“冗余和浪费的价值”那一部分印象深刻。在当下这个追求效率最大化的社会语境下,这本书大胆地为那些看似无用的“闲置”和“过渡期”辩护,将其视为创新的温床和精神缓冲带。这种反直觉的论述,着实挑战了我长期以来被灌输的“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读完这一段,我仿佛被授予了一把“暂停键”,让我有机会审视自己生活中那些被匆忙略过的角落。我开始意识到,许多“不必要”的东西,恰恰是构筑个体独特性的基石。这本书的节奏感处理得极好,它不会强迫你一次性吸收所有内容,而是用一种近乎冥想的方式,让思想在留白处自行生长。对于长期处于信息超载状态的现代人来说,这简直是一份难得的“精神减压舱”。

评分

这本书的整体氛围是沉静而富有韧性的。它并非一本“心灵鸡汤”式的安慰读物,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在混乱世界中保持内在稳定性的操作手册,但它用散文诗般的笔触来包装。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失败与不完美”时的态度。在许多强调“完美执行力”的读物中,犯错往往被视为需要立刻修正的巨大污点。但这本书却将“容许误差”视为系统稳健性的必要组成部分。它阐述了一个非常深刻的观点:过度追求零缺陷,反而会引入更高的系统脆弱性,因为任何微小的偏差都会被放大。书中对“预留缓冲地带”的论述,我感觉就像是给快节奏的生活安装了一个弹性减震器。这种对事物复杂性的深刻理解,使得整本书的论述充满了重量感和可信度。它没有提供快速的解决方案,而是提供了一种更长远的、更具适应性的生存策略。读完之后,我不再害怕那些计划外的“小插曲”,反而觉得它们是优化和迭代的宝贵信号。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组织,用“雕塑般精准”来形容或许并不为过。它没有使用任何花哨的修饰或堆砌的形容词,每一个词语似乎都经过了千锤百炼,恰到好处地卡在它应该在的位置上,不多一分,不少一厘。我阅读了很多关于极简主义和效率哲学的书籍,但很多时候,那些作者总是不自觉地滑入一种自我赞美的陷阱,将自己的生活方式描绘得高不可攀。然而,这本书的处理方式却非常谦逊和接地气。它没有建立一个“完美典范”,而是聚焦于“去除干扰源”这一核心动作。在介绍如何简化决策流程时,作者举了一个关于“选择困难症”的例子,他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用一系列递进式的提问,引导读者自己推导出那个最适合自己的阈值。这种“引导式教学”的风格,极大地增强了读者的参与感和代入感。它不是在告诉你答案,而是在教你如何提问。这本书的排版和用词都透露出一种对“清晰性”的极致追求,读起来非常顺畅,几乎没有遇到任何需要回溯理解的晦涩之处,这本身就是一种极高的写作功力体现。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设计简直是精妙绝伦,读起来就像是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大师在迷宫中穿行。作者并没有急于抛出宏大的理论,而是通过一系列看似不经意的生活片段和日常观察,逐步引导读者进入一种全新的思考模式。我特别欣赏它在论述复杂概念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克制与精准。很多时候,一句话就能抵得上其他著作的长篇大论,那种信息密度和提炼的纯度,让人读完后不得不停下来,反复咀嚼其中的意味。比如,书中关于“注意力分配”的那一章,它没有使用那些陈词滥调的口号,而是通过一个关于“收集老式钟表”的爱好者的叙事,不动声色地展示了专注的力量是如何将平凡转化为非凡的。这种叙事手法使得理论不再是冰冷的教条,而是有血有肉的经验总结。我感觉,与其说是在“学习”某种方法,不如说是在进行一场深层次的自我对话和认知重塑。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教会的不是“做什么”,而是“如何看世界”。读完后,我发现自己处理信息的方式、做决定的节奏都悄然发生了变化,少了一些焦虑的驱动,多了一份从容的洞察。对于那些厌倦了市面上那些浮夸、鼓吹“快速致富”或“立竿见影”技巧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剂清醒剂,它提供的是一种更持久、更内在的力量源泉。

评分

这本书最令人称道的一点,在于它对“价值衡量标准”的彻底颠覆。作者没有去讨论财富、地位这些外在的量化指标,而是着力于探讨“体验的深度”和“存在的密度”。阅读过程中,我不断被提醒去思考:我真正渴望的是拥有更多,还是想更深刻地体验已有的?书中提到一个概念,关于如何识别那些“高投入低回报”的社交关系和物质堆砌,它用一种近乎冷酷的理性分析了这些行为背后的心理陷阱。这种毫不留情的剖析,对习惯于社会性迎合的我来说,是一种强烈的冲击。它迫使我放下那些为了取悦他人而进行的无效努力,转而关注那些真正能带来内心丰盈的“非功利性活动”。这本书的结构如同一个精心构造的漏斗,从广阔的社会现象收束到个体最核心的需求,最终停留在“如何有意识地选择不做什么”的哲学层面。阅读体验非常高级,它不提供标签化的答案,而是为你提供了一把重新校准自己内心指南针的工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