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性格者爱情指南/灵犀·心理译丛

内向性格者爱情指南/灵犀·心理译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香农·科拉柯夫斯基 著,常润芳 译
图书标签:
  • 内向性格
  • 爱情
  • 人际关系
  • 心理学
  • 自我提升
  • 情感
  • 沟通
  • 灵犀心理
  • 两性关系
  • 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45678
版次:1
商品编码:1203361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灵犀·心理译丛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4
字数:146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假如他认为我不够漂亮怎么办?假如她觉得我太无趣怎么办?如果我找不到话题怎么办?当约会即将到来,很多人会不停地问自己类似的问题。约会是一种人际关系上的考验,对性格内向的人来说尤其如此。如何给对方留下一个冷静而富有魅力的形象?本书立足“接受与实现疗法”,帮助内向的单身者融入“爱情游戏”当中,克服恋爱过程中的焦虑与恐惧心理,与恋人建立持久的恋爱关系。通过本书,他们将学习如何关注当下。

作者简介

  香农·科拉柯夫斯基,美国心理学博士,注册临床心理学家及作家。致力于帮助人们建立他们所能拥有的*佳人际关系。科拉柯夫斯基博士将*新临床研究与她的个人经验,以及帮助患者和读者在人际关系内外达成满足的洞见无缝融合。

内页插图

目录

导言
社交焦虑的影响 002
接受与实现疗法 004
本书适用人群 011
本书使用指南 011
知其所以然:你为何如此紧张难安?
Understanding Why You’re So Nervous 013
羞怯 017
社交焦虑障碍 019
惊恐发作与惊恐障碍 023
广泛性焦虑障碍 024
排除医学原因 026
抑郁 026
借酒浇愁 027
约会焦虑 028
测试:约会焦虑,伤你几分? 029
应对方式 031
练习:回避的代价评估 037
小结 039
最常见的约会烦恼
Help for the Most Common Dating Worries 041
应对约会烦恼,从自我同情开始 044
拒绝引起的焦虑 045
练习:拒绝敏感性评估 046
练习:情绪处理新方法——关注、标记、
接受 051
对难堪的恐惧 054
练习:客观观察者之反思难堪体验 055
对己对人的偏见 057
练习:感受仁慈,传递仁慈 059
形象焦虑 060
练习:摆脱形象焦虑 063
对过去难以释怀,对未来忧心忡忡 065
练习:辨别什么可以改变,什么不能 067
关于性亲密的焦虑 068
练习:探索“性” 070
寻求安慰或认可 073
练习:找到过度寻求安慰或认可的
替代行为 074
小结 075
你的约会思想
Are Your Thoughts About Dating Holding You Back? 079
什么是焦虑思想 083
解离焦虑思想 084
焦虑症状引起的焦虑思想 086
练习:做一个远距离观察者 086
练习:观察焦虑“雪球” 088
导致约会倦怠的思想 089
练习:感谢大脑一片好意 090
自我批评思想的根源——羞耻感 091
练习:自我同情与接受之重塑对过去的
看法 093
自我意识过剩导致的约会思想 095
练习:标记“自我意识思想” 096
第三章
练习:自我同情之约会经历的客观回顾 097
减轻自我期望负担 101
创造机会:善于主动接触 106
练习:主动接触他人 109
机不可失:善于被主动接触 110
化解对社交状况的恐惧 114
练习:直面社交状况 115
小结 118
侧耳倾听,言为心声——约会吧
Engaging with Your Date 119
正念 122
练习:正念呼吸 123
练习:情绪处理方法之正念与接受 127
约会之道 130
小结 146
你清楚自己的价值观吗?
What Really Matters to You in Life and in a
Relationship 147
你的价值观,你的生活 153
第四章
第五章
练习:探索你的价值观之回想
“愉悦时刻” 156
练习:探索你的价值观之体验
“愉悦时刻” 157
练习:探索你的价值观 160
因羞怯而被动,因价值观而行动 162
练习:创建价值观列表,明确你在生活各领
域的价值观 164
伴侣偏好 171
练习:创建你的关系列表,明确你的伴侣
偏好 173
只求适合,不求完美 177
小结 180
你的行动计划
Your Plan for Action 181
承诺行动 185
你的行动计划 189
点子:如何邂逅潜在约会对象 192
练习:明确目标,制订行动计划 194
练习:制定最坏情况应对方案 198
第六章
挫折亦是宝贵经历 201
无惧困境,拥抱美好 202
练习:享受积极体验 204
小结 207
锦囊妙计,助你得偿所愿
Skills for Dating and Nurturing Your New
Relationship 209
确定恋爱关系 212
练习:运用正念冥想技术增加
情感亲密度 217
被拒绝或得不到同等回应怎么办? 218
提出分手 222
性亲密 225
维持恋爱关系 230
小结 236
结语 237
致谢 240
参考文献 242


《情绪的力量:驾驭内在感受,活出丰盛人生》 作者:[作者姓名,此处可虚构一位心理学博士或资深心理咨询师,例如:艾莉森·雷恩博士] 译者:[译者姓名,可虚构,例如:李明] 出版社:[此处可虚构出版社名称,例如:智慧之光出版社] 出版日期:[可虚构,例如:2024年5月] 书籍简介: 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我们时常被各种情绪的洪流裹挟,迷失方向,甚至被它们所困。喜悦、悲伤、愤怒、焦虑、恐惧……这些复杂而又难以捉摸的情绪,究竟是人生的负担,还是通往内心平静与自我实现的宝贵指引?《情绪的力量:驾驭内在感受,活出丰盛人生》一书,将带领读者踏上一段深入探索情绪本质、掌握情绪驾驭之道的旅程。本书并非一本简单的心理学教材,而是一本充满智慧与人文关怀的指南,旨在帮助每个人理解并转化自身的情绪体验,从而摆脱负面情绪的束缚,拥抱积极的生活态度,最终活出更加充实、和谐与有意义的人生。 本书的作者,著名的心理学家艾莉森·雷恩博士,凭借其数十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功底,以清晰、生动且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层层剥开情绪的奥秘。她将复杂的心理学概念,转化为易于理解和实践的洞察,使得无论是心理学专业人士,还是普通读者,都能从中获益。本书的核心理念在于,情绪并非洪水猛兽,而是我们与内在世界沟通的重要信号。它们并非需要被压抑或消灭,而是需要被理解、接纳,并被恰当地运用。 第一部分:情绪的本质——认识你的内在信号 在本书的开篇,雷恩博士首先引导读者回归最根本的问题:什么是情绪?她驳斥了将情绪简单视为“好”或“坏”的二元对立观念,而是将情绪定义为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反应,是人类适应环境、表达需求、建立联结的重要机制。她将带我们深入探究不同情绪的生理基础,例如焦虑时的心跳加速、愤怒时的肌肉紧绷,以及愉悦时身体释放的神经递质。通过了解这些身体信号,我们可以更早地察觉到情绪的萌芽,从而有机会主动应对。 此外,本书还将深入剖析情绪的认知成分。我们如何解读周围发生的事情,对我们产生何种情绪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书通过大量案例分析,揭示了思维模式与情绪之间的紧密联系,例如灾难化思维如何加剧焦虑,而积极的自我对话又如何缓解抑郁。雷恩博士强调,我们的想法并非客观事实,而是我们可以主动调整的视角。 第二部分:情绪的类型与功能——理解每一种感受的语言 本书将对各种常见的情绪进行细致的梳理与解读,包括但不限于: 喜悦与满足: 如何体验和延长这些积极情绪,并将其转化为持久的幸福感。 悲伤与失落: 正确面对和处理悲伤,将其视为成长的契机,而非停滞不前的泥沼。 愤怒与挫败: 理解愤怒背后的深层需求,学习建设性地表达愤怒,而非被其吞噬。 焦虑与担忧: 掌握应对不确定性的策略,区分“担忧”与“行动”,让焦虑成为前进的动力而非阻碍。 恐惧与不安: 认识恐惧的根源,学会勇敢面对,并从中获得力量。 内疚与羞耻: 区分健康的内疚与破坏性的羞耻,从中学习并释放。 雷恩博士特别强调,每一种情绪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功能。例如,恐惧保护我们免受危险,愤怒提醒我们权益受到侵犯,悲伤帮助我们处理失去。关键在于,我们能否理解这些信号,并做出恰当的回应。本书将提供丰富的工具和方法,帮助读者识别每一种情绪背后的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 第三部分:情绪的驾驭——策略与技巧 这是本书的核心部分,雷恩博士将提供一系列切实可行、经过实践检验的情绪管理策略和技巧。这些方法并非简单的“心灵鸡汤”,而是基于科学研究的实操指南: 情绪觉察的练习: 通过正念冥想、身体扫描、情绪日记等方法,提升对自身情绪的敏感度和觉察力。学会“看见”情绪,而不是被情绪“看见”。 接纳与臣服: 学习如何不加评判地接纳当下所有的情绪,即使是不舒服的情绪。认识到抵抗情绪只会加剧痛苦。 认知重构: 识别并挑战那些导致负面情绪的非理性信念和扭曲思维,用更积极、更现实的视角看待问题。 情绪调节的技巧: 学习如深呼吸、放松练习、分散注意力、寻求支持等具体方法,在情绪激动时迅速平静下来。 情绪的表达与沟通: 掌握如何清晰、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建立健康的边界,减少不必要的冲突。 建立情绪韧性: 培养从挫折和困难中快速恢复的能力,将挑战视为成长的机会。 雷恩博士反对“压抑情绪”的做法,她认为真正的“情绪驾驭”并非是控制或压制,而是与之共舞,让情绪为我所用。她鼓励读者尝试不同的方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具,并将其融入日常生活。 第四部分:情绪与人生——通往丰盛的实践之路 在掌握了情绪的本质和驾驭技巧后,本书将引导读者将这些能力应用于生活的各个层面,实现更深层次的自我成长与幸福。 情绪与人际关系: 如何理解伴侣、家人、朋友的情绪,建立更深厚、更真诚的连接。处理冲突时的情绪智慧,以及如何爱与被爱。 情绪与工作/事业: 在压力和挑战中保持冷静,提升决策能力,激发创造力,实现职业目标。 情绪与身心健康: 情绪与身体健康之间的相互影响,学习如何通过管理情绪来改善睡眠、减轻慢性疼痛,提升整体健康水平。 情绪与自我实现: 认识到情绪是通往内心平静和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如何利用情绪的力量,追寻人生的意义和目标。 本书的结尾,雷恩博士以充满希望的笔触,鼓励读者将情绪视为人生的宝贵财富。通过深入理解和有效驾驭情绪,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更重要的是,能够活出更加真实、更加热情、更加丰盛的人生。它将帮助你揭开情绪的迷雾,发现内在的平静与力量,最终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而非奴隶。 《情绪的力量:驾驭内在感受,活出丰盛人生》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经典之作。它将为你提供一幅关于情绪的全新地图,引领你在这张地图上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最终抵达心灵的港湾,活出那个内心强大、平静而充满活力的自己。无论你正饱受情绪困扰,还是渴望更深入地理解自己,本书都将是你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直接的好处是“减少不必要的内耗”。在读它之前,我总是花费大量精力去“排练”即将发生的对话,或者事后反复“回放”那些可能得罪人的言辞。这本书通过剖析“过度思考”的认知陷阱,帮助我认识到,绝大多数我担心的负面后果,实际上从未发生,或者发生的强度远低于我的预期。作者引入了“最小可行性社交”的概念,这并非鼓励孤僻,而是提倡一种“按需社交”的务实态度,将精力聚焦在能够产生实际情感回报的互动上。整本书的语言风格是极其冷静、克制且富有同情心的,它从不居高临下地评判读者的“不足”,而是始终站在理解的角度,去拆解那些看似无法逾越的社交障碍。读完后,我感到一种久违的“精神松弛感”,仿佛卸下了一个沉重的、看不见的盔甲,终于可以更自然、更放松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人与事,不再处处设防。

评分

坦白说,我一开始是带着怀疑的态度拿起这本书的,因为市面上关于“提升情商”的书籍太多了,大多都是空洞的口号和陈词滥调。但这一本完全打破了我的预期。它避开了所有关于“自信演讲”或“成为派对焦点”的俗套建议,而是专注于“内在稳定系统的构建”。作者的核心论点在于,真正的社交力量来自于极度的自我接纳,而非外在的技巧修饰。书中花了大篇幅讲解了“心流体验”在独处时的重要性,指出只有当个体能够完全沉浸于自己的兴趣中并从中获得满足感时,他在社交场合中才不会处于“索取”状态,而是处于“给予”的状态。这对我这种习惯性在社交中寻求外部认可的人来说,是一个颠覆性的观点。阅读过程中,我感到作者像一位耐心的导师,他没有催促我改变,而是鼓励我先去深入探索我的“避风港”——那些我无需费力就能感到松弛自洽的活动和空间。这种由内而外的转变,比任何外在的“伪装”都要持久和有效。

评分

最近读完一本关于人际交往的书,感触颇深。这本书并没有直接讨论“内向”或“外向”的标签,而是非常深入地探讨了“深度连接”的可能性。作者用一种近乎哲学思辨的方式,引导读者去审视自己在社交场合中的真实需求和恐惧。书中有一章专门分析了“无效社交的能量黑洞”,通过大量的案例和心理学理论,揭示了为什么我们常常在热闹的派对结束后感到更加空虚。它强调的不是如何“变得更外向”,而是如何精准地识别和维护那些真正滋养你精神的少数关系。我尤其喜欢作者提出的“能量预算”模型,这个模型不是教你怎么省钱,而是教你怎么像管理财务一样管理你的社交能量,在哪里投入,在哪里坚决撤出。对于那些总是因为答应了不必要的邀约而感到筋疲力尽的人来说,这本书简直是醍醐灌顶。它没有提供任何“速成”的技巧,但它提供了扎实的自我认知工具,让我开始重新规划我的周末,不再被“应该”如何社交的社会压力所裹挟,而是听从自己内心的真实声音。读完后,我发现自己对那些泛泛之交的聚会提起了应有的距离感,转而更愿意投入时间去进行一次高质量的、深入的对话。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风格极其独特,它不像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部心理侦探小说,只不过主角是你自己。作者擅长通过微妙的情境描写来解构我们日常行为背后的潜意识动机。比如,书中描述了一个场景:在咖啡馆里,主人公总是选择靠墙的角落座位,这看似是偶然,实则是大脑在持续评估“安全距离”和“可控范围”的体现。这种对细节的捕捉能力,让阅读过程充满了“啊哈!”的顿悟时刻。我发现,作者并没有使用很多晦涩的学术术语,而是用非常生活化的语言,将复杂的依恋理论、认知偏差等概念巧妙地融入到故事流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被拒绝的幽闭恐惧症”这一部分的分析,它探讨了为什么我们宁愿保持沉默,也不愿冒着被轻微否定或忽略的风险去表达一个观点。这种对社交焦虑深层根源的挖掘,远比那些教你“如何主动打招呼”的书籍要有效得多。这本书真正教会我的是,我的每一次退缩都不是性格缺陷,而是大脑为保护我免受潜在的社会伤害而采取的保护措施,理解了这一点,才能更温和地去调整它。

评分

这是一本需要反复阅读和在生活中实践的书。它不是那种读完一遍就能立刻掌握的速查手册,而是更像一本生活哲学导论。它最大的贡献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具韧性的应对挫折的框架。书中反复强调了“非线性进步”的概念,即在人际关系和自我成长的道路上,跌倒和后退是常态,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解读这些“低谷”。它没有粉饰太平,承认了有些关系确实需要切割,有些场合确实需要回避,并提供了一套“优雅退出机制”的思考模型,教你如何在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坚守自己的边界。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信息过载与深度思考冲突”的讨论,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这本书如同一个宁静的岛屿,提醒我们高质量的思考需要不受打扰的时间和空间。它教会我的不是如何更好地与他人交流,而是如何更负责任地管理我与“世界”的关系,这是一种更宏大、更本质的成长。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