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和核心價值觀是立國之本和興國之魂,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引領倫理學教學與研究,纔能真正建構起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的倫理學。倫理學擔綱著強基固本、鑄魂健魄的神聖使命,理應為建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學理支撐和道義支持。
作者簡介
王澤應,男,1956年11月生,湖南祁東人,哲學博士,現為湖南師範大學倫理學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倫理學會會刊《倫理學研究》副主編。兼任中國倫理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經濟倫理學會副會長,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倫理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等。在人民齣版社等齣版《20世紀中國馬剋思主義倫理思想研究》等學術專著20餘部,在《哲學研究》、《馬剋思主義研究》等發錶學術論文220餘篇。獨立主持國傢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一般項目3項,教育部重點課題2項。獲湖南省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一等奬等多項科研奬勵,湖南省教學成果一等奬和第五屆國傢級教學成果二等奬等多項教學奬勵。2002年5月獲湖南省首屆優秀青年社會科學專傢稱號,2008年入選中央馬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倫理學首席孥傢。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篇
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本質規定性及路徑選擇
二 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與公民道德建設的關係
三 論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的基本特徵
四 愛國主義與中華民族凝聚力
五 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內涵與價值
第二篇
一 20世紀中國馬剋思主義倫理思想發展研究
二 論中國馬剋思主義倫理思想的本質特徵
三 中國馬剋思主義倫理思想産生的必然性與發展的獨特性
四 20世紀中國馬剋思主義倫理思想的理論成果和曆史地位
五 馬剋思主義倫理思想中國化與倫理文化的偉大變遷
第三篇
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倫理思想的開拓創新
二 鄧小平倫理思想的獨特地位——紀念鄧小平誕辰100周年
三 “三個代錶”重要思想的倫理思想探論
四 科學發展觀:和諧社會的倫理基礎
五 科學發展觀倫理思想探論
第四篇
一 論馬剋思恩格斯義利學說的性質和基本特徵
二 社會主義義利觀的本質內涵與特徵
三 義利之辨與社會主義義利觀
四 論社會主義道義精神
五 先富與共富關係的倫理審視
六 效率與公平的含義及關係論
第五篇
一 倫理精神自信是文化自信的核心和根本
二 論誠信
三 毛澤東的人格尊嚴論及深遠影響——紀念毛澤東誕辰120周年
四 人的尊嚴的五重內涵及意義關聯
五 論敬業精神
第六篇
一 當代中國倫理學大發展大繁榮的契機和突破口
二 初論“馬工程”《淪理學》教材體係建設的綜閤創新
三 21世紀新倫理學的建構及其理論特質
四 論義利問題之為倫理學的基本問題
五 論道德與生活的關係及道德生活的本質特徵
跋
我對倫理學的學習與研究
精彩書摘
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當尊重普遍性和大眾性、民族性和繼承性、先進性和崇高性、建設性和規律性等基本要求,從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齣發,把馬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中國社會的具體實踐相結閤,全麵總結中國馬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建設與改革的理論,以中國馬剋思主義理論的最新成果為指導來建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是集曆史閤理性和現實閤理性的最佳選擇,也是我們建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必須遵循的思維路徑和價值選擇。
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當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堅持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麵發展的價值方針。堅持以人為本,全麵、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是我們黨從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傢事業發展全局齣發提齣的重大戰略思想,是我們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長期堅持的重要指導思想。科學發展觀總結瞭20多年來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成功經驗,吸取瞭世界上其他國傢在發展進程中的經驗教訓,揭示瞭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反映瞭我們黨對發展問題的新認識,是馬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實踐相結閤的理論成果。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以人為本,賦予人的全麵發展以新的含義。人的全麵發展是馬剋思提齣的關於未來社會發展的重要思想。馬剋思的全部理論和學說都是圍繞著如何使人擺脫剝削、壓迫和異化,實現人的自由、解放和發展來展開的,他把實現人的自由、解放和發展視為無産階級和人類奮鬥的理想和目標,實際上,這就是馬剋思主義的核心價值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必須以人的全麵發展為價值目標,維護好、實現好和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中,我們隻有始終圍繞著“以人為本”和人的全麵發展的核心價值觀,對支撐構建和諧社會階段價值理念進行理論創新,對和諧社會階段的製度體係進行創新,纔能真正實現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國傢的和諧共進。“以人為本”和人的全麵發展,是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階段的靈魂。它科學地將馬剋思主義的經典理論與世界普世價值理念有機地結閤起來,並根植於中國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開闢瞭具有現代意義上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價值體係的通途。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當堅持和認同“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價值觀念,並將其視為核心價值觀的有機構成。和諧社會的建設需要確立和培育核心價值觀,這是我們建立和諧社會的理性基礎。鬍錦濤同誌提齣的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同“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聯係在一起的社會。民主法治,就是社會主義民主得到充分發揚,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貫徹落實,各方麵積極因素得到廣泛調動。公平正義,就是社會各方麵的利益關係得到妥善協調,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得到正確處理,社會公平和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誠信友愛,就是全社會互幫互助、誠實守信,全體人民平等友愛、融洽相處。充滿活力,就是能夠使一切有利於社會進步的創造願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持,創造纔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會組織機製健全,社會管理完善,社會秩序良好,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社會保持安定團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就是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
……
前言/序言
博導文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與倫理學 內容簡介 《博導文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與倫理學》是一部深入探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理論構建、實踐路徑及其在當代倫理學發展中的獨特地位與重要意義的學術著作。本書以馬剋思主義倫理學為基本立場,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為時代背景,係統梳理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形成過程、內涵要義,並從理論和實踐層麵,闡釋瞭其如何深刻地影響和塑造著當代中國的倫理麵貌,以及如何為構建更美好、更公正的社會提供堅實的價值支撐。 全書緊密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這一核心概念展開,力求在繼承馬剋思主義倫理思想精髓的基礎上,創新性地提齣和論證一係列新的理論觀點。作者深刻認識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並非抽象的哲學概念,而是根植於中國人民的偉大實踐、反映人民根本利益、引領社會發展方嚮的價值共識。因此,本書在研究方法上,既注重理論的深度與係統的嚴謹,又強調與現實的緊密結閤,力圖做到理論創新與實踐指導的有機統一。 第一部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理論溯源與內涵解析 本書開篇即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理論源頭進行追溯,深入剖析其在中國馬剋思主義發展史上的曆史地位。作者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提齣,是馬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的集中體現,是應對時代挑戰、凝聚民族力量、引領國傢發展的戰略選擇。 在此基礎上,本書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24個字——“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進行瞭係統、全麵的闡釋。作者並非簡單地對每個詞條進行定義,而是深入挖掘其蘊含的深刻哲理與時代意義。 價值導嚮與社會理想: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作為國傢層麵的價值目標,體現瞭中國人民對美好社會形態的共同追求。作者分析瞭“富強”不僅是物質的豐裕,更是國傢綜閤實力的提升;“民主”並非西方的形式主義,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自信;“文明”涵蓋瞭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協同發展;“和諧”則強調社會各階層、各群體之間的協調共生與共同繁榮。 個體權利與社會秩序: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為社會層麵的價值準則,是現代社會正常運行的基礎,也是保障人民權利的重要前提。本書深入探討瞭“自由”的邊界與限度,強調自由與責任的統一;“平等”的內涵,不僅包括機會平等,也關注結果的相對公平;“公正”的實現路徑,以及“法治”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係中的核心地位。 道德規範與人格養成: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作為公民個人層麵的價值倡導,是維係社會和諧、促進社會進步的道德基石。作者詳細分析瞭“愛國”作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與現代公民意識的結閤;“敬業”所蘊含的工匠精神與職業道德;“誠信”作為立身之本的現代意義;以及“友善”在構建和諧人際關係中的重要作用。 本書強調,這24個字並非孤立存在的概念,而是相互聯係、相互支撐的有機整體。它們共同構成瞭指引中國社會前進的價值羅盤,是凝聚全民族思想共識、匯聚強大精神力量的價值源泉。 第二部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與當代倫理學 本部分是本書的理論核心,深入闡釋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對當代倫理學研究的深刻影響與獨特貢獻。作者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不僅是一種價值導嚮,更是一種強大的倫理驅動力,為當代倫理學研究提供瞭全新的視角和豐富的素材。 重塑馬剋思主義倫理學: 在全球化和意識形態多元化的背景下,本書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構建,是對馬剋思主義倫理學在當代中國的發展與創新。它不是對傳統馬剋思主義倫理學的簡單繼承,而是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對其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使其煥發齣新的生機與活力。作者著重探討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如何體現瞭馬剋思主義關於人的全麵發展、曆史發展規律以及共産主義理想的深刻洞見。 迴應現實倫理睏境: 當代社會麵臨著諸多倫理挑戰,如功利主義的泛濫、個人主義的膨脹、社會信任的缺失等。本書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為解決這些現實倫理睏境提供瞭寶貴的思想資源和實踐方案。例如,通過強調“誠信”和“友善”,可以有效地彌閤社會裂痕,重塑社會信任;通過倡導“敬業”,可以抵製浮躁心態,迴歸實乾精神;通過弘揚“愛國”,可以增強民族凝聚力,激發社會活力。 構建中國特色倫理話語體係: 在全球倫理學研究領域,中國需要構建具有自身特色和國際影響力的倫理話語體係。本書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深入研究和推廣,是構建中國特色倫理話語體係的關鍵。它既吸收瞭人類文明的一切優秀道德成果,又根植於中國深厚的曆史文化傳統,體現瞭鮮明的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作者在此基礎上,探索瞭如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理念轉化為具有國際視野和話語吸引力的理論成果。 理論與實踐的張力: 本書並未停留在純粹的理論探討,而是高度重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實踐轉化。作者分析瞭如何在教育、宣傳、文化、社會治理等各個領域,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理念融入其中,使其真正內化於人們的頭腦,外化於人們的行為。這包括對教育體製改革、媒體傳播方式、基層組織建設等方麵的倫理思考。 第三部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在不同倫理分支中的應用 本書的另一大亮點在於,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理念貫穿於多個具體的倫理學分支研究之中,展現瞭其廣泛的適用性和深刻的實踐指導意義。 政治倫理: 作者深入分析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如何塑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倫理。例如,如何理解“民主”、“法治”在中國政治生活中的真正含義,如何構建以人民為中心的政治倫理,以及如何通過“愛國”來凝聚政治認同,鞏固國傢統一。 經濟倫理: 本書探討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在經濟領域的作用,強調“富強”與“公正”的協同,以及“敬業”、“誠信”在現代經濟活動中的重要性。作者認為,經濟發展不應僅僅追求利潤最大化,而應以人為本,促進社會整體福祉的提升。 社會倫理: 在社會交往層麵,本書詳細分析瞭“和諧”、“平等”、“友善”等價值如何在構建和諧社會、促進人際關係、化解社會矛盾中發揮作用。 科技倫理: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科技倫理問題日益凸顯。本書將“科學精神”、“創新”等理念融入科技倫理的探討,強調科技發展應服務於人民,並注重科技倫理的規範與引導。 環境倫理: 本書也關注到可持續發展與環境倫理問題,將“和諧”的理念延伸至人與自然的關係,倡導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 文化倫理: 作者深入研究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如何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融閤,如何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道德基因。 結論 《博導文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與倫理學》是一部具有高度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的學術力作。它不僅係統梳理和深入闡釋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豐富內涵,更深刻揭示瞭其與當代倫理學發展的內在聯係,並展示瞭其在各個倫理分支中的廣泛應用前景。本書的齣版,對於深化學界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認識,推動馬剋思主義倫理學在中國的創新發展,以及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倫理話語體係,都將産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本書的研究成果,對於廣大黨員乾部、理論工作者、教育工作者以及社會各界關注社會發展與價值構建的人士,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它將引導讀者深入思考,如何在個人生活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如何在社會實踐中弘揚和傳播這些價值,從而為建設一個更加美好、更加文明、更加公正的中國,貢獻智慧和力量。 本書作者以嚴謹的學術態度、深邃的思想洞察和宏闊的理論視野,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置於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宏偉畫捲中進行審視,並對其在倫理學領域的理論創新與實踐意義進行瞭深入挖掘,堪稱一部引領思想、啓迪智慧的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