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與盡心篇》聆聽當世智者,遊乎經史子集,以平常心講平常事;體味古聖先哲,盡心知性知天,迴歸儒學之本真。
  《孟子與盡心篇》為南懷瑾先生講述《孟子》最後一篇《盡心篇》的整理稿。《盡心篇》是《孟子》的完結篇,被南懷瑾先生視為孟子整個學術思想的中心,是孟子“在講完外用之道以後,講傳心的心法”,故尤加重視。全篇以“盡心”點題,以“修身立命”總領全篇,闡述瞭“良知良能”、“仁民愛物”、“民貴君輕”等一係列在孟子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概念和內涵,並進一步闡釋瞭孔子“鄉願德賊”之說等。
南懷瑾,先生齣身於世代書香門第,自幼飽讀詩書,遍覽經史子集,對國學鑽研精深,體認深刻,於中華傳統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詣,更兼通諸子百傢、詩詞麯賦、天文曆法、醫學養生等等,對西方文化亦有深刻體認,在中西文化界均為人敬重,堪稱“一代宗師”。
盡心章句上
十六字心傳
盡心動心知性忍性
佛法儒化儒學佛化
孟子教修身
什麼是正命
你想得樂嗎
誰有慚愧心
賢君賢士最平凡
先窮後達的那個人
有我無我
凡民與豪傑的區彆
誰是好領導
人性的良知良能
人的等彆
君子有三樂
養老與全民福利
傳統農業稅的問題
孔子登山孟子觀水
王與賊自利與利他
關於"子莫執中"
成功與成名不同
王道與霸道
曆史記錄的果報
屍位素餐
居仁由義之道
環境的影響君子的愛心
兩個故事三個論點
孟子的教學方法
何謂尊師重道
進步快退步更快
關於服喪
盡心章句下
聖賢事業
曆史難讀
且看剃頭者人亦剃其頭
民為貴的真義
三個觀念三個層次
百世之師--聖人
誰人背後無人說
路是走齣來的
馮婦的遭遇
窮理盡性以至於命
巧妙的教育方法
財聚人散
小有纔的危險
穿窬之心偷巧偷心
君子行法以俟命
說大人則藐之
狂獧的錶現
鄉原的錶現
孟子的感慨
  十六字心傳
  現在我們討論《孟子》最後一章《盡心》,這是孟子整個學術思想的中心,也就是後世所謂的孔孟心傳,是構成中國文化中心思想之一。這一貫的中心思想,絕對是中國的,是遠從五韆年前,一直流傳到現在的,沒有絲毫外來的學說思想成分。所以後世特彆提齣,中國聖人之道就是“內聖外王”之道的心傳。曆史上有根據的記載,是在《尚書大禹謨》上,其中有帝舜傳給大禹的十六個字:“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在一兩韆年之後,到瞭唐宋的階段,就有所謂的“傳心法要”;這是佛學進入中國之前的一韆多年,儒道兩傢還沒有分開時的思想。當時聖人之所以為聖人,就是因為得道;那時所謂道的中心,就是“心法”。
  這十六字的心傳,含義非常廣泛。我國的文字,在古代非常簡練,一個字一個音就是一個句子,代錶瞭一個觀念。外國文字,則往往是用好幾個音拼成一個字或一個詞句,錶達一個觀念。這隻是語言、文字的錶達方式不同,而不是好壞優劣的差異。
  中國古代人讀書,八歲開始讀書識字,這樣叫做“小學”,就是認字。例如“人”字,古文中怎樣寫?為什麼要這樣寫?代錶什麼觀念?如何讀音?有時候,一個字代錶瞭幾種觀念,也有幾種不同的讀音。所以中國的文字,任何學者、文豪,能認識二三韆字以上的,已經是不得瞭啦!普通認得一兩韆字就夠用瞭。外國文字則不然,每一新的事物,創造一音、形皆不同的新字,所以現在外文的單字,以數十萬計。過去“小學”的基本功課,是先認識單字的內涵,其中有所謂“六書”的意義。什麼叫六書呢?就是“象形、指事、形聲、會意、轉注、假藉”,這六種是中國傳統文字內涵的重點。現在讀書,已經不先研讀“小學”六書瞭,不從文字所代錶的思想、觀念的含義打基礎,對於小學的教學,完全不再下基本功夫瞭。
  “人心惟危”的“惟”字,在這裏是一個介詞,它的作用,隻是把“人心”與“危”上下兩個詞連接起來,而本身這個“惟”字,並不含其他意義。例如我們平時說話:“青的嗯……山脈”,這個拖長的“嗯……”並不具意義。至於下麵的“危”字,是“危險”的意思,也有“正”的意思,如常說的“正襟危坐”的“危”,意思就是端正。而危險與端正,看起來好像相反,其實是一樣的,端端正正地站在高處,是相當危險的。也因為如此,外國人認起中國字來,會覺得麻煩,但真正依六書的方法,以“小學”功夫去研究中國字的人,越研究越有趣。如上一代章太炎這類的大師們,就具備瞭這種基礎功夫,鑽進去就不肯退齣來。現代人寫的文章,不通的很多,連多音字都不懂,都用錯瞭。
  《尚書》裏說“人心惟危”,就是說人的心思變化多端,往往惡念多於善念,非常可怕。那麼如何把惡念變成善念,把邪念轉成正念,把壞的念頭轉成好的念頭呢?怎麼樣使“人心”變成“道心”呢?這一步學問的功夫是很微妙的,一般人很難自我反省觀察清楚。如果能夠觀察清楚,就是聖賢學問之道,也就是真正夠得上人之所以為人之道。所以道傢稱這種人為真人,《莊子》裏經常用到真人這個名詞;換言之,未得道的人,隻是一個人的空架子而已。
  人心轉過來就是“道心”。“道心”又是什麼樣子呢?“道心惟微”,微妙得很,看不見,摸不著,無形象,在在處處都是。舜傳給大禹修養道心的方法,就是“惟精惟一”,隻有專精。舜所說的這個心法,一直流傳下來,但並不像現在人說的要打坐,或佛傢說修戒、定、慧,以及道傢說煉氣、煉丹修道那個樣子。
  什麼叫做“惟精惟一”?發揮起來就夠多瞭。古人為瞭解釋這幾個字,就有十幾萬字的一本著作。簡單說來,就是專一,也就是佛傢所說的“製心一處,無事不辦”或“一心不亂”,乃至所說的戒、定、慧。這些都是專一來的,也都是修養的基本功夫。後來道傢常用“精”、“一”兩個字,不帶宗教的色彩。“精”、“一”就是修道的境界,把自己的思想、情感這種“人心”,轉化為“道心”;達到瞭精一的極點時,就可以體會到“道心”是什麼,也就是天人閤一之道。而這個“天”,是指形而上的本體與形而下的萬有本能。
  得瞭道以後,不能沒有“用”。倘使得瞭道,隻是兩腿一盤,坐在那裏打坐,紋風不動,那就是“惟坐惟腿”瞭。所以得道以後,還要起用,能夠做人做事,而在做人做事上,就要“允執厥中”,取其中道。怎麼樣纔算是“中道”呢?就是不著空不著有。這是一個大問題,在這裏無法詳細說明,隻能做一個初步的簡略介紹。
  中國流傳的道統文化,就是這十六字心傳,堯傳給舜,舜傳給禹。後世所說的,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一直到孔子的學生曾子、孔子的孫子子思,再到孟子,都是走這個道統的路綫。以後講思想學說,也都是這一方麵。但不要忘記,這個道統路綫,與世界其他各國民族文化是不同的。中國道統,是人道與形而上的天道閤一,叫做天人閤一,是入世與齣世的閤一,政教的閤一,不能分開。齣世是內聖之道,入世是外用,能正心、誠意、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有具體的事功貢獻於社會人類,這就是聖人之用。所以上古的聖人伏羲、神農、黃帝,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共祖,他們一路下來,都是走的“內聖外王”之道。
  到瞭周文王、武王以後,“內聖外王”分開瞭,內聖之道就是師道,是傳道的人,外用之道走入瞭君道。其實中國政治哲學思想,君道應該是“作之君,作之師,作之親”的;等於說君王同時是全民的領導人、也是教化之主,更是全民的大傢長,所以說是政教閤一的。
  ……
我拿到這本書後,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其譯文的處理方式。它沒有采取那種過於直白、犧牲韻味的現代白話翻譯,也沒有完全固守文言的古舊腔調,而是在力求貼近原意的基礎上,保持瞭一種典雅的文風。這種“信、達、雅”的平衡拿捏得恰到好處,使得那些原本晦澀難懂的古文段落,在現代讀者的眼前忽然變得鮮活起來,仿佛能聽到那位古代思想傢的聲音在耳邊迴蕩。特彆是一些涉及辯證法的論述,譯者似乎特彆下瞭功夫,用現代邏輯語言進行梳理,極大地降低瞭理解門檻。對比我之前讀過的幾個版本,這個版本的注釋係統也格外強大,它不僅僅解釋瞭生僻字詞,更對其中蘊含的曆史典故和時代背景進行瞭精準定位,讓每一個論點都有瞭堅實的文化基座。這種精細到位的處理,讓我感覺自己不是在被動接受知識,而是在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深度對話,對思想的理解也因此更為立體和深入。
評分讀完這本書後,我最大的感觸是,它提供瞭一種近乎“反潮流”的思考方式。在當下這個信息碎片化、即時滿足感至上的時代,這本書就像一劑清涼劑,讓人重新審視那些恒久不變的、關於人與自我、人與社會關係的根本性問題。它不提供現成的答案,而是提供瞭一套極其嚴謹的提問工具和思辨框架。我發現自己看待一些日常的道德睏境時,開始下意識地用書中的某些原則去審視,那種“抽離”齣來進行理性評估的感覺,讓人獲得瞭某種程度上的精神自由。它不是一本講“如何成功”的書,而是講“如何成為一個完整的人”的書。這種對內在世界的深入挖掘,遠比關注外部世界的喧囂更為重要。讀罷此書,我感覺自己的精神世界被深深地耕耘瞭一番,收獲的不是具體技巧,而是一種更堅韌、更具洞察力的心性。
評分說實話,這本書的閱讀過程更像是一場馬拉鬆,需要持續的精神投入,它不是那種可以隨便翻翻、尋找慰藉的消遣之作。其中很多論證的邏輯鏈條非常長,一個觀點往往需要層層遞進,步步為營,纔能最終抵達結論。我發現自己不得不頻繁地在章節之間來迴翻閱,以確保自己沒有遺漏任何一個細微的推導步驟。這種閱讀體驗的挑戰性,恰恰也是其價值所在——它強迫你的思維去適應那種古典的、高度凝練的錶達方式,訓練你的專注力。尤其是在那些探討人性與理想狀態的章節,作者的論述如同精密的鍾錶結構,每一個齒輪的咬閤都決定瞭最終的運行效果。我必須承認,有好幾次,我需要放下書本,在房間裏踱步思考,試圖在自己的生活經驗中找到與之對應的錨點,纔能真正領會其深意。這絕不是輕鬆的閱讀,但讀完後的那種精神上的充盈感,是任何通俗讀物都無法比擬的。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得很有心思,封麵的墨色渲染和燙金字體,透著一股沉穩的書捲氣,讓人一上手就覺得它不是那種輕飄飄的讀物。初翻時,我特彆留意瞭目錄的編排,結構清晰,層級分明,看得齣編者在梳理龐大文本時的嚴謹態度。它似乎將古籍的厚重感與現代閱讀的便利性做到瞭很好的平衡。尤其欣賞它在引用原文時,對不同版本的考據和注釋處理得非常細緻,不是那種敷衍瞭事的簡單羅列,而是真正做瞭功課,讓人在跟隨思辨的過程中,能感受到背後深厚的學術支撐。閱讀體驗上,字體大小和行距都非常舒適,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這對於我們這些習慣在周末沉浸書海的人來說,是個加分項。不過,話說迴來,初次接觸這種古奧的篇章,沒有一個詳盡的背景介紹或導讀,確實需要讀者具備一定的耐心去啃食開篇的晦澀部分,但一旦進入狀態,那種被智者引領的感覺便油然而生,讓人欲罷不能。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雖然典雅,但其實用性上略有遺憾。比如,書本的平攤度不太理想,特彆是靠近書脊內側的文字,經常需要用手按住纔能看清楚,這在閱讀需要頻繁對照和圈點的時候,確實造成瞭一些不便。如果能采用更優質的膠裝工藝,或者索性采用綫裝,會大大提升深度閱讀時的友好度。另外,雖然內容本身無可挑剔,但如果能在附錄部分增加一些思想流派的對比圖錶,或者主要概念的思維導圖,對於初學者來說,將是一個巨大的福音。我個人非常傾嚮於這種結構化的知識呈現方式,它可以幫助讀者快速建立起知識體係的框架,避免在浩瀚的文本中迷失方嚮。當前的排版雖然尊重瞭古典美學,但在現代信息獲取的效率需求麵前,稍微顯得有些保守瞭。不過,這或許也是作者或齣版方的一種堅持,即要求讀者投入時間去“慢”讀經典,而非“快”餐式地吸收。
評分點一盞油燈,
評分河水流淌得更緩慢瞭
評分齣一本買一本,大師著作,真的非常好
評分主要衝著南懷瑾老先生來的,輸的質量很不錯。
評分很不錯,優惠期買的,超值的,哈哈
評分孔孟之道,有著很深厚的內涵,值得人們去細細研究,好好利用,南師功德無量!
評分中國的習慣,齣傢人不喜歡嚮在傢人請教佛法,這是中國佛教很有趣的一個矛盾。我講矛盾是客氣話,應該說這種習慣是非常錯誤的。你們看中國禪宗,影響佛教比較大的著作,許多都是居士的作品,譬如禪宗最流行的《指月錄》,是瞿汝稷居士的作品。換一句話說,齣傢人沒有時間,光管修行就夠忙的瞭,佛教的弘揚卻靠居士。
評分河水流淌得更緩慢瞭
評分好書。直接買一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