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哲学导论》是分析教育哲学的代表性名著,于1957年首次出版,此后多次重印。作者写作此书有两个目的:一个是使此书成为教育哲学的入门书,简单指出哲学与教育理论之间最显著的联系;另一个是为没有接触过哲学的大学和师范学院的学生提供有关哲学思想的简介。因此,本书不仅谈到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还论述了教育哲学的某些基本方法,其中重点对许多教育概念、术语及有关问题提供了充分的、语言文献学意义上的解释。
丹尼尔·约翰·奥康纳(Daniel John O'Connor,1914—2012),英国语言分析哲学家、教育思想家。1914年出生于美国西雅图,毕业于温布尔登学院。1933年进入英国教育部工作,后以在职身份进入伦敦大学伯克贝克学院,获古典文学博士学位。1947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师从逻辑实证主义大家鲁道夫·卡尔纳普。历任英国北斯塔福德郡大学、利物浦大学和埃克塞特大学的哲学教授。主要著作有《教育哲学导论》、《自由意志》以及《真理符合论》等。
第一章 哲学与教育
第二章 哲学的本质
第三章 价值判断的辩护
第四章 理论与解释
第五章 何为教育理论?
第六章 关于道德与宗教
文献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
这本《教育哲学导论》真是让人耳目一新,它没有陷入那些空泛的、高高在上的理论探讨,而是扎扎实实地从我们日常的教育实践中抽丝剥茧,探究其背后的哲学根基。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穿梭于柏拉图的理想国与杜威的实用主义之间。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注重逻辑的严谨性与观点的清晰度,尤其是在阐述教育目的与知识本质的关系时,他没有简单地将它们对立起来,而是构建了一个动态的、相互依存的理解框架。这种处理方式极大地拓宽了我的思维边界。我过去常觉得哲学是抽象的迷宫,但这本书巧妙地将那些晦涩的术语包裹在具体的教育案例之中,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触教育哲学的人也能迅速把握其精髓。尤其欣赏的是,作者对不同教育流派的批判性反思,他不仅介绍了它们的核心论点,更深入剖析了这些论点在当代社会背景下的局限性与潜力,这种平衡的视角让人在学习新知的同时,也能保持批判性的审视能力。全书的结构安排也十分合理,从宏观的价值体系建构,到微观的课程设计哲学,层层递进,为理解现代教育的复杂性提供了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石。
评分这本书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其百科全书式的广度与哲学思辨的深度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它不仅仅是关于教育的哲学,它更是关于如何作为一个人,如何在社会中定位自己的哲学。作者对教育的“社会功能”与“个体解放”这两种看似对立的观点进行了极其精妙的调和。我尤其喜欢它对“沉默的课程”(Hidden Curriculum)的批判性分析,这种分析超越了简单的制度批评,深入到文化观念层面,探讨了我们无意识中传递给下一代的价值体系。阅读过程中,我感觉作者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园丁,他没有急于修剪枝叶,而是深入土壤,去探究根系的健康状况。这种自下而上的建构方式,让整本书的论证体系非常坚固,难以被轻易推翻。它强迫你重新审视自己对“什么是好教育”的预设,并用一套更具包容性和前瞻性的哲学框架取而代之。对于任何严肃对待教育事业的人而言,这本书都是一份不可或缺的案头常备书,它会随着你的成长而不断焕发出新的意义。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层层递进的,一开始可能觉得框架庞大,但随着阅读的深入,你会发现作者对细节的把控达到了惊人的程度。我特别赞赏作者在处理当代教育热点问题时所展现出的历史纵深感。例如,当我们谈论个性化学习或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冲击时,这本书并没有停留在对新技术的兴奋或恐慌上,而是将其置于一个更宏大的历史脉络中进行审视——技术的进步如何影响了人类对“知识”定义的变迁?这种跨时代的对比分析,极大地提升了我们看待当前教育挑战的格局。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凝练,没有冗余的修饰,每一个段落都似乎承载着经过反复锤炼的观点。读到一些关键性的论断时,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反复咀嚼其含义,甚至需要结合自己过去的学习经历去印证。它不是那种读完可以合上就忘的书,它更像是需要在你的思想深处留下烙印,迫使你不断地与书中的观点进行内部辩论,从而深化自身的认知体系。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提供了一种“解毒剂”,治愈了我长期以来在教育问题上产生的某种“技术迷信”倾向。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我们似乎过于迷恋效率、数据和可量化的成果,却常常忽略了“人”本身的塑造与成长。这本书通过对教育本质的深刻追问,强迫我们停下来,思考“我们为什么要教育?”“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这些看似老生常谈,实则被现实挤压到角落的问题。作者的文风,用一种近乎诗意的笔触,探讨了真理、美与善在教育过程中的不可替代性。它不是一本枯燥的教科书,而更像是一次深入灵魂的对话。特别是关于“教育的伦理维度”那一章,让我反思了自己作为学习者或潜在的教育参与者,肩负的道德责任。它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提供了一套强有力的分析工具,帮助读者构建属于自己的、具有内在一致性的教育哲学立场。对于那些在职业倦怠中寻找方向的教育工作者,或者对教育改革感到迷茫的政策制定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剂清醒剂,提醒我们回归教育的初心与人文关怀。
评分坦白讲,这本书的难度是存在的,它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和耐心,但这种挑战绝对是值得的。它避开了对具体教学方法的罗列,转而专注于对教育现象背后的“是”与“应该”进行哲学层面的拷问。作者在探讨“自由与权威”在教育情境中的张力时,展现了极其细腻的洞察力。他没有简单地站在任何一方说话,而是展示了在追求学生自主性的同时,结构性约束的必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审慎的哲学思辨,找到一种富有张力的平衡点。这种对教育情境复杂性的坦诚接受,让这本书显得异常成熟和可靠。它不像一些流行的教育书籍那样急于提供“快速解决方案”,而是耐心引导读者理解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对于那些寻求深度理解而非表面技巧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座灯塔。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关于教育的理论,更重要的是如何以一种更具批判性、更富有人文关怀的视角去审视我们生活中的一切被“教育化”的活动。
评分好书好社好包装,值得精读
评分feichanghaodeshuzhideyikan!!!值得看啊!feichanghaodeshuzhideyikan!!!值得看啊!feichanghaodeshuzhideyikan!!!值得看啊!feichanghaodeshuzhideyikan!!!值得看啊!feichanghaodeshuzhideyikan!!!值得看啊!feichanghaodeshuzhideyikan!!!值得看啊!
评分还不错,京东速度很快。值得买
评分还不错,京东速度很快。值得买
评分经典
评分挺好的推荐大家买
评分feichanghaodeshuzhideyikan!!!值得看啊!feichanghaodeshuzhideyikan!!!值得看啊!feichanghaodeshuzhideyikan!!!值得看啊!feichanghaodeshuzhideyikan!!!值得看啊!feichanghaodeshuzhideyikan!!!值得看啊!feichanghaodeshuzhideyikan!!!值得看啊!
评分挺好的推荐大家买
评分还不错,京东速度很快。值得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