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全新修订本)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全新修订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艾萨克.牛顿 著,任海洋 译
图书标签:
  • 自然哲学
  • 数学
  • 科学史
  • 哲学史
  • 牛顿
  • 经典力学
  • 微积分
  • 科学方法
  • 物理学
  • 思想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重庆出版集团 , 重庆出版社
ISBN:9787229101220
版次:1
商品编码:11773016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文化伟人代表作图释书系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9-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496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经典力学的部经典著作,是划时代的巨著,也是人类掌握的个完整的科学的宇宙论和科学理论体系,其影响所及,遍布经典自然科学的所有领域,其在物理学、数学、天文学和哲学等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开创了自然科学的全新纪元,并深刻影响人类社会历史走向,是永不褪色的皇皇巨著。

●这是经过几次修订和改版的畅销多年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文译本,是“文化伟人代表作图释书系”的扛鼎之作。


内容简介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牛顿的科学才华处于成熟时期所写的旷世巨著,是他“个人智慧的伟大结晶”。牛顿不但总结出了力学的基本定律,而且还发现了证明这些定律的数学方法,奠定了数学成为描述宇宙运动的语言的基础。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之后,人类在自然科学中的伟大成就层出不穷,但这些成就无一不与这部非凡的著作息息相关。牛顿提供了科学思维体系的样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标志着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是人类科学史乃至整个人类文明史中的不朽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不仅影响着自它面世后的300年里的自然科学领域,而且对人类的宇宙观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艾萨克.牛顿(1643—1727年),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被公认为有史以来伟大和影响深远的科学大师。1661年求学于剑桥大学三一学院,1665年毕业,并提出二项式定理,次年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创立了微积分学说,并开始光谱和望远镜研究。1684年开始写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703年任英国皇家学会学长。1705年被安妮女王封为爵士。牛顿死后,同许多伟大而杰出的英国人一样,被安葬在著名的威斯敏斯特教堂。

译者简介:

任海洋,从事文字编辑、校对等工作数年,曾参与《天演论》《名人传》等译著的编译工作。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至今还没有一个同样无所不包的统一概念,来代替牛顿关于宇宙的统一概念。要是没有牛顿明晰的体系,我们到现在为止所得到的收获将是不可想象的。

——[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牛顿由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而创立了科学的天文学;由于进行了光的分解,而创立了科学的光学;由于创立了二项式定理和无限理论,进而创立了科学的数学;由于认识了力的本质,而创立了科学的力学。

——[英]弗里德里希.冯.恩格斯


目录

序 / 1

导读 / 1

绪论

定义 ? /?2

定义1… …………………………………………………… 2

定义2… …………………………………………………… 2

定义3… …………………………………………………… 2

定义4… …………………………………………………… 3

定义5… …………………………………………………… 3

定义6… …………………………………………………… 5

定义7… …………………………………………………… 5

定义8… …………………………………………………… 5

附注………………………………………………………… 6

运动的公理或定律 ? /?14

定律1… …………………………………………………… 14

定律2… …………………………………………………… 14

定律3… …………………………………………………… 15

推论1… …………………………………………………… 15

推论2… …………………………………………………… 16

推论3… …………………………………………………… 18

推论4… …………………………………………………… 19

推论5… …………………………………………………… 20

推论6… …………………………………………………… 21

附注………………………………………………………… 21

目 录

CONTENTS

2

目 录

第1编??物体的运动

第 1 章??通过量的初值与终值的比率,我们可以证明

以下命题 ? /?28

引理1… …………………………………………………… 28

引理2… …………………………………………………… 28

引理3… …………………………………………………… 29

引理4… …………………………………………………… 29

引理5… …………………………………………………… 30

引理6… …………………………………………………… 31

引理7… …………………………………………………… 31

引理8… …………………………………………………… 32

引理9… …………………………………………………… 32

引理10… …………………………………………………… 33

附注………………………………………………………… 34

引理11… …………………………………………………… 34

附注………………………………………………………… 35

第 2 章??向心力的确定 ? /?38

命题1…定理1… …………………………………………… 38

命题2…定理2… …………………………………………… 39

附注………………………………………………………… 40

命题3…定理3… …………………………………………… 40

附注………………………………………………………… 41

命题4…定理4… …………………………………………… 42

附注………………………………………………………… 43

命题5…问题1… …………………………………………… 44

命题6…定理5… …………………………………………… 44

命题7…问题2… …………………………………………… 45

命题8…问题3… …………………………………………… 47

附注………………………………………………………… 48

命题9…问题4… …………………………………………… 48

引理12… …………………………………………………… 49

命题10…问题5… …………………………………………… 49

附注………………………………………………………… 50

3

CONTENTS

第 3 章??物体在偏心圆锥曲线上的运动 ? /?51

命理11…问题6… …………………………………………… 51

命理12…问题7… …………………………………………… 52

引题13… …………………………………………………… 53

引题14… …………………………………………………… 53

命题13…问题8… …………………………………………… 54

命题14…定理6… …………………………………………… 56

命题15…定理7… …………………………………………… 56

命题16…定理8… …………………………………………… 57

命题17…问题9… …………………………………………… 58

附注………………………………………………………… 60

第 4 章??通过已知焦点求椭圆、抛物线和双曲线的

轨道 ? /?61

引理15… …………………………………………………… 61

命题18…问题10…………………………………………… 61

命题19…问题11…………………………………………… 62

命题20…问题12…………………………………………… 63

引理16… …………………………………………………… 65

命题21…问题13…………………………………………… 66

附注………………………………………………………… 67

第 5 章??由未知焦点求曲线轨道 ? /?69

引理17… …………………………………………………… 69

引理18… …………………………………………………… 70

附注………………………………………………………… 71

引理19… …………………………………………………… 72

引理20… …………………………………………………… 74

引理21… …………………………………………………… 75

命题22…问题14…………………………………………… 76

附注………………………………………………………… 77

命题23…问题15…………………………………………… 78

命题24…问题16…………………………………………… 79

引理22… …………………………………………………… 80

命题25…问题17…………………………………………… 82

命题26…问题18…………………………………………… 83

引理23… …………………………………………………… 83

引理24… …………………………………………………… 84

引理25… …………………………………………………… 85

命题27…问题19…………………………………………… 86

附注………………………………………………………… 86

引理26… …………………………………………………… 88

命题28…问题20…………………………………………… 89

引理27… …………………………………………………… 89

命题29…问题21…………………………………………… 92

附注………………………………………………………… 92

第 6 章??如何求已知轨道上物体的运动 ? /?94

命题30…问题22…………………………………………… 94

引理28… …………………………………………………… 95

命题31…问题23…………………………………………… 96

附注………………………………………………………… 97

第 7 章??物体的直线上升或下落 ? /?100

命题32…问题24………………………………………… 100

命题33…定理9… ………………………………………… 101

命题34…定理10………………………………………… 102

命题35…定理11………………………………………… 103

命题36…问题25………………………………………… 104

命题37…问题26………………………………………… 105

命题38…定理12………………………………………… 105

命题39…问题27………………………………………… 106

第 8 章??如何确定物体受任意类型向心力作用运动的

轨道 ? /?109

命题40…定理13………………………………………… 109

命题41…问题28………………………………………… 110

命题42…问题29………………………………………… 112

4

目 录

5

CONTENTS

第 9 章??物体沿运动轨道进行运动以及在回归点的

运动 ? /?114

命题43…问题30………………………………………… 114

命题44…定理14………………………………………… 115

命题45…问题31………………………………………… 117

第 1 0 章??物体在给定表面上的运动以及物体的摆动

运动 ? /?123

命题46…问题32………………………………………… 123

命题47…定理15………………………………………… 124

附注……………………………………………………… 124

命题48…定理16………………………………………… 125

命题49…定理17………………………………………… 125

命题50…问题33………………………………………… 126

命题51…定理18………………………………………… 127

命题52…问题34………………………………………… 128

命题53…问题35………………………………………… 131

命题54…问题36………………………………………… 132

命题55…定理19………………………………………… 132

命题56…问题37………………………………………… 133

第 1 1 章??在向心力作用下,物体之间的相互吸引

运动 ? /?135

命题57…定理20………………………………………… 135

命题58…定理21………………………………………… 136

命题59…定理22………………………………………… 137

命题60…定理23………………………………………… 138

命题61…定理24………………………………………… 138

命题62…问题38………………………………………… 139

命题63…问题39………………………………………… 139

命题64…问题40………………………………………… 139

命题65…定理25………………………………………… 141

命题66…定理26………………………………………… 143

命题67…定理27………………………………………… 154


……


前言/序言

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科学史上一部划时代巨著,也是人类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概括和科学归纳,其影响之深远,几乎遍布所有自然科学领域。在人类的文明进程上,它造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引发了法国大革命和欧洲启蒙运动,在社会生产力和基本社会制度两方面都结出了丰硕成果。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种学术理论能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

在科学史上,《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经典力学的第一部经典著作。在该书中,牛顿全面总结了近代天体力学和地面力学的成就,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力学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从而使经典力学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该书以内容丰富、结构严谨、思想精湛而被誉为17世纪物理、数学的百科全书。经典力学的成熟,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牛顿是17世纪自然科学的集大成者。他在书中提出的力学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是在总结开普勒、伽利略、惠更斯、胡克、哈雷等科学巨匠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对此,牛顿谦虚地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涉及天文、物理、生物、心理、政治、经济、法律与军事等领域。这些领域关系着人类的命运,是过去、现在和将来人类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必经之路。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自然科学中所达到的理论高度是前所未有的,爱因斯坦曾说:“至今还没有可能用一个同样无所不包的统一概念,来代替牛顿的关于宇宙的统一概念。”事实上,牛顿的科学成就已渗入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架桥铺路、行车造船、远洋航行、宇宙探索等,而当代科学能够成功计算人造卫星的轨道,更是对牛顿伟大成果的直接运用。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的宗旨是:通过对各种运动现象的研究来探索自然力,并用这些自然力来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因此,该书所有命题都来自现实世界;它们或是数学的,或是天文学的,或是物理学的。在结构上,《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一种标准的公理化体系,书中全部理论都以命题的形式进行论述,牛顿从最基本的定义和公理出发,对每个命题进行了完全数学化的证明或求解,甚至某些命题还附有推论。若认为某个问题在哲学上具有特殊意义,牛顿就会加上附注,以便对该问题作进一步的解释和探究。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后,书中复杂而枯燥的数学问题使人们普遍感到艰涩难懂,甚至望而生畏。因此,我们的译本力图追求语言的通俗、流畅,使之更符合多数读者的阅读习惯。



好的,以下是一本关于天体物理学与宇宙演化的图书简介,完全不涉及《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全新修订本)》的内容。 《星辰的低语:从奇点到宇宙网的万亿年之旅》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部雄心勃勃的著作,旨在带领读者穿越时空的洪流,探索宇宙从其最原始的形态到如今浩瀚结构的全部演化历程。我们不仅追溯了标准宇宙学模型的基石,更深入探究了那些仍在挑战我们理解的尖端物理学领域,包括暗物质、暗能量的本质,以及早期宇宙中物质-反物质不对称性的起源。 这是一场结合了理论推导、前沿观测数据与深刻哲学思辨的旅程。它不要求读者具备深厚的数学背景,但要求对宇宙的宏大叙事抱有永恒的好奇心。我们将共同审视引力如何塑造星系,恒星如何成为元素工厂,以及生命在宇宙尺度上的意义。 第一部分:初始的火花——宇宙的黎明 第一章:时空的诞生与普朗克纪元 宇宙的开端并非一片虚无,而是一个密度与温度无限高的状态——奇点。本章从广义相对论的框架出发,描述了宇宙学原理及其对大爆炸模型的支撑。我们将详细阐述普朗克尺度($10^{-43}$秒)的物理学困境:经典时空概念的瓦解,以及量子引力理论在这一阶段的必要性。我们将探讨当前主流的几种量子引力候选理论,如弦论和圈量子引力,它们试图统一支配宏观世界的引力和支配微观世界的量子力学。 第二章:暴胀的瞬间与暴胀的遗迹 大爆炸模型需要一个“平坦化”的机制来解释宇宙的均匀性和视界问题。暴胀理论(Inflation)应运而生。本章将细致解析暴胀的驱动场(Inflaton)及其势能。重点讨论暴胀如何将微小的量子涨落放大,从而成为日后结构形成(星系、星系团)的“种子”。我们将剖析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中观测到的温度各向异性谱,如何作为暴胀理论最直接的证据,并探讨未来高精度CMB观测(如CMB-S4项目)可能揭示的暴胀模型细节。 第三章:核合成的熔炉——轻元素的形成 暴胀结束后,宇宙进入极热的夸克-胶子等离子体阶段。随着宇宙冷却,夸克结合成质子和中子。本章聚焦于太初核合成(Big Bang Nucleosynthesis, BBN)。我们将精确计算氘、氦-3、氦-4和锂的丰度,这些预测丰度与目前观测到的宇宙物质丰度之间惊人的一致性,构成了大爆炸模型的关键支柱之一。同时,BBN的局限性也指出了“新物理学”(New Physics)介入的可能窗口,尤其是在中微子数量方面。 第二部分:黑暗的统治——暗物质与结构形成 第四章:光子的解耦与宇宙的“黑暗时代” 当宇宙冷却到约38万年时,质子和电子终于结合形成中性原子。光子得以自由传播,留下了我们今天观测到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本章深入分析了光子自由后的宇宙状态——黑暗时代。这是一个没有恒星发光,只有中性氢原子主导的时代。我们将探讨如何利用21厘米谱线(21-cm line)观测来“回溯”这一时期,探测中性氢密度的微小波动。 第五章:暗物质的身份之谜 我们所能观测到的所有普通物质(重子)仅占宇宙总质能密度的约5%。剩余的大部分能量由一种不发光、不吸收、不发射电磁辐射的物质主导——暗物质。本章全面梳理了支持暗物质存在的动态证据:星系旋转曲线、星系团的引力透镜效应、以及宇宙大尺度结构的形成。我们将详细考察主流的候选粒子——弱相互作用重粒子(WIMPs),以及轴子(Axions)等新物理模型的实验搜寻进展,包括直接探测(如XENONnT实验)和间接探测的最新成果。 第六章:从涨用到星系团的引力集结 暗物质的引力势阱是宇宙结构形成的骨架。本章利用N体模拟(N-body Simulations)的成果,展示了宇宙网(Cosmic Web)是如何从微小的初始密度涨落演化为包含空洞、纤维状结构和星系团的复杂网络。我们将讨论“冷暗物质”(CDM)模型的成功之处,以及它在解释矮星系问题(如“矮星系失踪之谜”)时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温/热暗物质”模型的可能性。 第三部分:恒星的生命与元素的熔炉 第七章:第一代恒星的诞生与宇宙的再电离 在黑暗时代结束后,第一批恒星(Population III Stars)在最古老的暗物质晕中点燃。这些恒星由纯氢和氦组成,质量巨大,寿命短暂,但其核心的核聚变反应开启了宇宙的再电离时代。本章探讨了这些“先驱者”的特性,以及它们释放的强紫外辐射如何将中性氢重新电离,使宇宙再次变得透明。我们将结合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对早期星系观测的最新发现,来验证第一代恒星的理论模型。 第八章:恒星的死亡与元素丰度 恒星是宇宙的元素工厂。本章系统地描述了恒星演化的不同阶段,从主序星到红巨星、白矮星,乃至质量恒星的壮观超新星爆发。我们将详细阐述R过程(快中子俘获过程)在合并的中子星或Ia型超新星中如何创造出比铁重的元素(如金、铂)。通过分析不同代恒星的化学指纹,我们可以回溯银河系及其邻近星系的形成与混合历史。 第九章:黑洞的肖像——从恒星级到超大质量 恒星演化的终极归宿之一是黑洞。本章从爱因斯坦场方程出发,构建了史瓦西、克尔黑洞的经典图景。我们将讨论黑洞的“无毛定理”及其对信息悖论的挑战。重点在于对新近探测到的引力波事件的分析,如LIGO/Virgo/KAGRA的合并事件,这些观测不仅验证了广义相对论在强引力场下的有效性,也为我们提供了测量宇宙膨胀率的全新“标准警笛”。同时,我们将探索活动星系核(AGN)中超大质量黑洞的吸积盘物理学。 第四部分:加速的命运——暗能量与宇宙的终局 第十章:宇宙的加速膨胀与暗能量的出现 20世纪末,对Ia型超新星的观测揭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宇宙的膨胀正在加速,而非减速。本章深入分析了暗能量——驱动这种加速的神秘力量。我们将比较描述暗能量的两种主要模型:宇宙学常数($Lambda$)模型,代表真空能;以及精质(Quintessence)模型,假设暗能量是动态变化的标量场。 第十一章:宇宙学常数的问题与精质场的探寻 宇宙学常数模型在理论上完美地符合观测数据,但其预测值与量子场论预测值之间存在惊人的120个数量级的差异,这是理论物理学中最大的未解之谜之一——“真空灾难”。本章探讨了解决这一矛盾的尝试,包括人择原理和某些引力修正理论。同时,我们将审视未来的暗能量实验(如Euclid、DESI),它们旨在精确测量宇宙膨胀历史,以区分纯粹的$Lambda$模型和动态暗能量模型。 第十二章:宇宙的最终命运——大撕裂、大冻结与大挤压 宇宙的未来完全取决于暗能量的性质。本章将根据不同的暗能量状态方程($w$参数),推演几种可能的终极场景:如果暗能量是稳定的宇宙学常数,宇宙将趋向“大冻结”(Heat Death);如果暗能量的负压不断增强($w < -1$,即“幻影能量”),宇宙可能以“大撕裂”(Big Rip)告终,撕碎星系乃至原子;而如果暗能量在遥远未来衰减,宇宙则可能重新开始收缩,走向“大挤压”(Big Crunch)。 结语: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将回归到对人类自身在广袤宇宙中地位的反思。我们探讨了“生命宜居带”的定义,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费米悖论的现代解读),以及对引力波天文学、多信使天文学时代的展望。我们结束于对科学方法的致敬——人类认知能力的延伸,以及我们对理解“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一终极问题的永恒追求。 目标读者: 对物理学、天文学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大学生及对宇宙学有初步了解的爱好者。 本书特色: 叙事流畅,逻辑严密,将复杂的物理概念通过清晰的解释和丰富的历史背景串联起来,展现了一部宏大、动态的宇宙史诗。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被“全新修订本”这几个字吸引了。我以前接触过一些比较老的版本,感觉翻译上有些地方确实不太容易理解,甚至有些拗口。这次的修订版,我希望能看到更符合现代汉语习惯,同时又能忠实保留原著精髓的译文。我尤其关注的是,修订者是否在保持 Newton 原意的基础上,对一些可能引起歧义的表达进行了优化,或者添加了一些更详细的解释。我希望这本书读起来不像是冰冷的学术论文,而更像是一场智慧的对话,能够让我感受到 Newton 当时是如何一步步构建起他的物理学大厦的。我对其中关于“引力”的部分尤其感兴趣,想知道 Newton 是如何从日常观察中提炼出如此普适的定律的,以及他当时对这个“超距作用”是如何解释的。

评分

我对“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全新修订本)”充满了期待,尤其是对它在“全新修订”方面能够带来的提升。我之前尝试阅读过一些关于 Newton 的著作,但总觉得在理解上存在一些障碍,可能是翻译上的问题,也可能是对当时科学背景知识的欠缺。这本书的“全新修订本”给我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印象,我希望它能成为一个更易于接近的入口,让我能够更顺畅地领略 Newton 的思想。我特别好奇的是,修订者是否在对 Newton 的数学证明和物理推导进行重新审视和解释,使其更加清晰易懂,同时又不失原著的严谨性。我还希望,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能够更符合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或许会加入一些插图或者图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那些抽象的概念。

评分

当我看到“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全新修订本)”这本书时,一种莫名的激动涌上心头。我一直以来都对科学史上的里程碑式著作充满了敬畏,而 Newton 的这部作品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这次的修订版本,我期待它能为我打开一扇通往那个伟大时代的窗口。我想象着,通过这本书,我可以穿越时空,与 Newton 一同思考,感受他那严谨而又富有想象力的头脑。我特别希望,修订者能在保持原著的学术严谨性的同时,加入一些现代读者更容易理解的注释和背景介绍。比如,Newton 当时所处的科学环境是怎样的?他所使用的数学工具与我们现在相比有哪些不同?这些细节的补充,一定会让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更上一层楼,让我不仅仅是阅读文字,更是体会到科学思想的传承和发展。

评分

这本“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全新修订本)”让我产生了一种非常积极的预期。我知道 Newton 的这部著作在物理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我自己对于直接阅读原著一直有些望而却步,总觉得里面涉及的数学和哲学概念可能会非常晦涩。所以,“全新修订本”这几个字对我来说意义重大,它意味着这本书可能经过了细致的打磨,能够帮助我克服阅读上的困难。我希望这本书在翻译上能够更加流畅自然,同时在注释和导读部分能够给我提供足够的背景信息和关键概念的解释,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不至于迷失方向。我期待能够通过这本书,真正理解 Newton 是如何建立起他的物理学体系的,特别是他关于运动和引力的核心思想,能够对我的科学认知产生一些启发。

评分

这本“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全新修订本)”真的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对科学的起源和发展充满好奇,尤其是在经典物理学这一块,总觉得了解 Newton 的思想是绕不开的一步。拿到这本书,第一感觉就是它的分量感,不仅仅是物理上的厚重,更是思想上的深邃。翻开目录,看到那些熟悉的术语,比如“运动定律”、“万有引力”,脑海里立刻涌现出无数的画面,像是那些古老的星图,还有在黑板上推导公式的夜晚。我特别期待的是,这次修订本在翻译和注释上是否会有新的突破,毕竟 Newton 的原著语言和当时的哲学语境都比较特殊,一个好的修订版本能够极大地降低阅读门槛,让我更能沉浸在 Newton 的逻辑体系中。我还在想,这本书会不会像一本指南,带领我一步步解构这个宏大的宇宙,从最基本的运动原理到天体的运行轨迹,感受那种理性之美。

评分

京东忠实老客户,信赖京东。

评分

好书好书。。。。。。。。。。。

评分

物种起源是一本非常好的科普类读物,我想通过自己的阅读去影响宝贝,使宝贝能在不知不觉中爱上数学,提高她的数学兴趣和数学素养

评分

还没看,经典书籍推荐

评分

宝贝超好,物流超快!

评分

宝贝超好,物流超快!

评分

内容不错,就是印刷纸制不怎么好;总之还行。

评分

经典书籍,不可不读,书的质量不错

评分

京东物流还是超级速度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