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年画 赏年画

孝道年画 赏年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殷伟,殷斐然 著
图书标签:
  • 孝道
  • 年画
  • 传统文化
  • 民俗
  • 中国传统节日
  • 春节
  • 家庭教育
  • 礼仪
  • 文化艺术
  • 收藏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36904
版次:1
商品编码:1193947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34
字数:258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以元朝郭居敬编撰的“二十四孝”为主线,撷取了与之相关的年

内容简介

  本书从不同的角度撷取民间二十四孝经典年画中相关内容,加以发掘探析,进行创造性的诠释,以通俗的语言、生动的故事、精美的年画、详尽的注释,从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角度阐释孝道年画的特质和内涵,清晰地描绘出农耕时代人们的精神天地,展示了老百姓的心灵向往,表达了那个漫长的历史时代社会生活的缤纷全相。

作者简介

  殷伟,现任新加坡世界中华传统文化交流会执行会长,专攻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著作甚丰,颇有影响。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著有《中国琴史演义》《中国围棋史演义》《中国绘画演义》《中国书法史演义》《中国酒史演义》《中国茶史演义》《中国沐浴文化》《沐浴中的女性》《中国鱼文化》《图说中华五福文化丛书》《图说中华神祇文化丛书》等近60种。

  殷斐然,现任世界中华传统文化(新加坡)交流会出版社社长。

内页插图

目录

1. 孝感动天 / 002
2. 亲尝汤药 / 019
3. 啮指痛心 / 035
4. 单衣顺母 / 049
5. 负米养亲 / 062
6. 鹿乳奉亲 / 077
7. 戏彩娱亲 / 092
8. 刻木事亲 / 110
9. 卖身葬父 / 124
10. 为母埋儿 / 140
11. 涌泉跃鲤 / 153
12. 拾桑供母 / 165
13. 怀橘遗亲 / 179
14. 行佣供母 / 190
15. 扇枕温衾 / 201
16. 闻雷泣墓 / 212
17. 恣蚊饱血 / 224
18. 卧冰求鲤 / 236
19. 搤虎救父 / 249
20. 哭竹生笋 / 263
21. 尝粪忧心 / 276
22. 乳姑不怠 / 287
23. 弃官寻母 / 299
24. 涤亲溺器 / 310
参考书目 / 330
后记 / 332

前言/序言

  殷伟兄是我的大学学长,我们又先后移居岭南,且都从媒体做到文化,人生轨迹时有仿类,加上志趣投合,每见皆相谈恨短。
  殷兄一直埋首于故纸堆,尤其对民俗文化浸染甚深,著述颇丰。他前些年出版的有关“中国福文化”的系列著作,在民俗文化的梳理与归纳上建树极高,既是专家的研究工具,又是大众的阅读爱物。目下更奉出这套沉甸甸的《赏年画》,业内业外又有眼福了。
  对于“年画”,估计知其然者众,几乎无人会说没见过年画,甚至没贴过年画;但知其所以然者却寥寥耳,因为几乎绝大多数人都说不清年画的来历、沿革、流派,等等。当然,对于普通人不必苛责,食肉者未必精通牧畜之道。可是如果有人帮我们弄清了年画背后的故事,我们再去观画是否更加有趣?甚至以画观史是否倍有所得呢?
  如我这辈人,幼时正逢“移风易俗”年代,自然既难见到殷兄搜集到的那些珍贵的“桃符、金鸡、神虎、福娃”,也未曾见“关公、钟馗、张天师、秦叔宝”,不要说年画,有些年却连年也不让过了。等到允许过年的时候,见到过一些横眉瞪眼的工农兵,拳打脚踢牛鬼蛇神,此时的名词叫“新年画”,农村必莺歌燕舞,工厂必钢花四溅,倒也色彩鲜艳、河清海晏。所以年画的演变史,本身就是一部中国人的社会史、生活史。东汉末年的《风俗通义?祭典》中说:“于是县官常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茭,画虎于门,皆追效前事冀以卫凶也。”蔡邕在《独断》中写道:“故十二月岁竟,常以先腊之夜逐除之也。乃画荼、垒并悬苇索于门户,以御凶也。”看起来和“文革”时的横眉瞪目异曲同工,都是某个动荡时代的艺术观照。
  而年画在宋明以后逐渐从“镇恶、驱邪”,演进到“祈祥、纳瑞”,直至清朝康乾盛世年画定名、成型,也恰恰反映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欲望更加强盛。大过年的,出门看见福禄寿喜,毕竟胜于金刚怒目。年画的鼎盛也和明中叶以后,商业、手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雕版印刷中的彩色套印技术的成熟分不开,木刻技艺为年画插上了翅膀,始于明朝、盛于清朝的诸如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杨家埠等著名的年画产地,都是那个年代的文化产业的高地,其影响与辐射犹如当今横店之于中国的影视业。
  年画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年节装饰,它呈现的表层文化是,花红柳绿的线条色块,在千家万户的墙壁上盛开。而年画揭示出的内核文化,其实质是华夏民族的心灵诉求和精神坚守。这种诉求和坚守悠久而韧长,无论遭受多大的打击与摧毁,它们都不会从生活的舞台上谢幕。正因为有了画上那些美好人物、事物的存在,历代中国人才串并起自己理想的精神链条。从某种程度上说,年画是底层百姓向往幸福人生的审美符号,这种符号在中国民间具有巨大的吸附性与穿透性。
  在长期对年画的创作与欣赏中,中国的艺人和民众走过了一条富有深意的轨迹,他们从对神灵的畏惧与崇拜,逐渐走向对祥福的追求与祈盼,最终发现并拥抱了人类的自身。从殷伟兄书里林林总总的门神、灵兽、福娃、寿星中,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从神性向人性的复归。那些慈眉善目的老者,围着肚兜的胖娃,乃至丰满巧笑的民国美女,带给多少绝望中的人一抹绚丽的曙光。
  殷伟兄从汗牛充栋的民俗文化图谱中博观约取,为我们打捞出这些几于湮灭的年画珍品,实际上是为我们在修复断裂的历史,中国的历史其实就是保护记忆、抵抗失忆的战争。历史学泰斗陈寅恪先生研究中古史,独辟蹊径发明了“以诗证史”的方法,我很惊讶地发现,殷伟兄如今开创了“以画证史”的新途,从年画表现的不同时代的风物世相中,历史学家们是否可以找到一些他们在文字中难以找到的新证据呢?我充满着期待与憧憬。
  殷伟兄让我为他的书作序,我愧不敢当,深恐狗尾续貂,但师兄之命难违,只得勉力为之,终有手不应心之憾,尚乞殷兄及读者诸君容读。
  是为序

翰墨丹青里的乡愁与传承:一部探寻中国民间艺术生命力的深度考察 书名:《乡土的温度:中国民间艺术的变迁与坚守》 简介: 本书旨在跳脱出传统艺术史的宏大叙事,转而深入中国广袤的乡土腹地,以扎实的田野调查为基石,对中国民间艺术的流变、功能、审美特质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身份危机与转型之路进行一次细致入微的剖析。我们不将民间艺术视为“落后”或“原始”的代名词,而是将其视为中华民族集体记忆与日常伦理的活态载体。 第一部:寻根:被时间磨砺的形制与技艺 本部分聚焦于中国民间艺术的物质形态及其根源。我们考察了剪纸、皮影、布老虎、泥塑、织锦、以及木雕等多种艺术门类的物质基础——那些取材于地域的天然颜料、世代相传的工具、以及独特的制作流程。 一、材质的哲学:泥土与日光 民间艺术的生命力首先在于其对“在地性”(Locality)的极度依赖。我们详细记录了湘西蜡染所用的靛蓝的熬制秘诀,陕北剪纸中“窗户纸”的厚度与纹理对光影的独特处理,以及福建木偶戏的木料选择如何影响其发声的共鸣。这些手艺人并非遵循学院派的“艺术规律”,而是遵循土地的“生存规律”。书中收录了多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口述实录,他们关于“手感”与“灵性”的描述,揭示了技艺传承中那些难以被文字量化的非理性知识体系。 二、符号的密码:从祭祀到日用 民间艺术是功能先于审美的。它首先服务于生存、祈福、婚丧嫁娶等人生重大仪式。本章深入解读了这些符号的复杂内涵:为什么在某些地区的年画和门神画中,武将的盔甲上会点缀着蝙蝠(福)的图案?为什么在生育礼俗中,送给新嫁娘的“虎形枕头”总是用最鲜艳的红黄两色?我们通过对比不同地域(如徽派的“三雕”与苏南的“刺绣”)在表达“吉祥”这一共同主题时的差异,勾勒出中国传统伦理观念如何被视觉化、仪式化地固化在日常物件之上。 第二部:场域:艺术与生活的交织点 民间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其“在场性”。它不是陈列在博物馆中的展品,而是参与到社群的运作之中。本章致力于重建民间艺术的“使用场景”。 一、仪式性的建构:节庆中的“在场” 我们将焦点投向中国传统节庆中的艺术爆发点:春节的“扫房除旧”与“贴新饰新”、端午的“竞渡彩绘”与“艾虎佩戴”、中秋的“灯谜与灯彩”。书中通过对川西地区“社火”表演的追踪记录,详述了戏台构建、脸谱绘制、服装更换等一系列流程如何共同营造出一个临时的、神圣的“艺术场域”,使参与者得以暂时超越日常的物质困境,进入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 二、日常的诗意:器物上的“微历史” 民间艺术常常以一种低调的方式渗透到最平凡的器物中。从被反复擦拭、光泽温润的黄铜食具上的錾刻,到日常使用的食篮上用粗糙麻绳编织出的几何图案,都蕴含着制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朴素愿景。我们分析了这些“日用品”上的装饰母题如何反映了农民的阶层流变与审美趣味的悄然变化,例如,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牡丹和凤凰的图案是如何被“八一红星”和“麦穗”所取代,又在改革开放后如何重新获得“富贵”的解读。 第三部:转折:全球化冲击下的身份重塑 二十世纪中后期至今,工业化和全球化对传统民间艺术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部分探讨了这种冲击带来的结构性变化,以及艺术家们如何做出反应。 一、市场的诱惑与“去功能化” 当民间艺术品不再主要为社区仪式服务,而是被推向旅游市场和国际拍卖行时,其核心价值面临重构。我们研究了“旅游商品化”对传统手工艺的“异化”效应:为迎合外部审美(如速食的异域情调),某些传统技艺被迫简化流程、牺牲精细度,导致艺术品的“功能性剥离”与“观赏性溢出”。书中通过对比同一地区在不同年代生产的同类产品(如云南扎染的内销版与外销版),揭示了“市场标准”如何成为新的、有时是破坏性的“工艺标准”。 二、口述传统的断裂与数字的接续 传统手艺的“传承”严重依赖口耳相传和学徒制。在年轻人涌入城市、传统社区结构瓦解的今天,这种知识的代际传递面临断裂。本书探讨了当代艺术院校、政府主导的“非遗保护计划”在抢救性记录方面的努力,同时也批判性地分析了“文件式保护”可能带来的僵化与脱离群众基础的风险。我们关注那些试图利用现代媒介(如纪录片、社交媒体)重塑民间艺术叙事、使其与当代青年产生共鸣的实践者,审视他们在“守正”与“创新”之间走出的艰难路径。 结语:活着的记忆 《乡土的温度》试图证明,民间艺术并非历史的遗骸,而是当代中国文化肌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以其粗粝的质感和真挚的情感,不断提醒着我们,在追求现代化速度的同时,勿忘扎根于土地的、那些关于劳作、信仰与家族的永恒主题。本书的最终目的,是提供一种审视艺术的方式:一种不仰视、不俯视,而是与历史的创造者们保持平等对话的视角。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这本画册的整体印象是“沉稳而有力量”。它不像一些流于表面的艺术品那样追求浮华的视觉冲击,而是走了一条深入肌理、挖掘文化根源的路线。书中的排版布局体现了一种古典的平衡美学,图文的间距拿捏得恰到好处,让你在欣赏图像的同时,又不会感到信息过载。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节庆习俗”的系列插图,它详细地描绘了从腊月到正月期间,不同地区人们准备年货、祭祖迎新的场景。这些场景并非扁平化的展示,而是融入了叙事性,每一个人物的动态和姿态都在讲述一个故事。我仿佛能听到鞭炮声,闻到食物的香气。对于我这种对外来文化充满好奇心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窗口,让我得以窥见中国传统年节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生活哲学。它不是一本快消品,而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细细揣摩的珍藏之作。

评分

读完这本画册,我最大的感受是“震撼于民间创造力的无穷无尽”。书中选取的不少作品,其构图之巧妙、人物动态之夸张而又和谐,完全可以媲美一些严肃的学院派艺术。尤其是一些描绘神话故事和历史演义的版块,作者(或画师)是如何在有限的画幅内,将宏大的叙事展现得如此饱满而富有张力,实在令人拍案叫绝。这本书的编辑团队显然是下了大功夫的,他们不仅仅是简单地收集图片,而是做了一次深入的文化考古工作。我甚至发现了几幅带有水印或早期修补痕迹的画作,并附有详细说明,这为我们研究这些作品的流传过程提供了宝贵的线索。这本书不仅是一本视觉盛宴,更像是一部微缩的、关于传统艺术生命力的研究报告,推荐给所有对本土文化怀有敬意的人。

评分

坦白讲,起初我对“年画”这种题材的接受度是存疑的,总觉得它可能偏向于装饰性大于艺术性。然而,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固有印象。它的学术性与艺术性达到了一个惊人的平衡点。每一幅画作旁边都有简洁但信息量极大的注释,这些文字并非枯燥的学术术语,而是用非常生动、贴近生活的方式解释了画面的象征意义和历史背景。特别是其中对色彩学在民间艺术中的应用分析,让我受益匪浅,明白了为什么某些颜色组合能轻易调动起人们的情感共鸣。我甚至发现了一些以往从未注意到的细节,比如某些特定纹样的演变轨迹。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展示了“美”,更解释了“为什么美”,以及这种美是如何在岁月的长河中流传并适应时代的。这是一部既有厚度又有温度的艺术读物。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冬日里一炉刚烧旺的炭火,温暖、醇厚,带着一股踏实的烟火气。它没有复杂的理论包装,而是直接将最纯粹的民间智慧以最直观的视觉语言呈现出来。我最欣赏的地方在于它对“生活气息”的捕捉。在那些描绘家庭场景的画作中,人物的衣着、屋内陈设的摆放,都显得那么真实可信,让人感到亲切无比。这让我回想起小时候过年的场景,那些被遗忘的细微感受又重新被唤醒了。这本书的印刷质量也值得称赞,尤其是对黑色线条的勾勒,清晰有力,墨色的层次感丰富,这是很多同类书籍难以企及的。它成功地做到了“雅俗共赏”,既能满足专业人士对工艺的挑剔,也能让普通读者感到轻松愉快。

评分

这本画册真是让人耳目一新,里面的内容丰富程度远超我的想象。我原本以为只是一些传统的年画作品汇编,没想到作者在选材上颇具匠心,不仅收录了经典的老年画样式,更穿插了不少现代诠释的作品。比如其中一组关于“团圆”主题的画作,用色大胆却不失传统韵味,人物的表情刻画得入木三分,那种跨越时空的亲情连接感扑面而来。更让我惊喜的是,书的装帧设计也十分用心,纸张的质感和印刷的色彩还原度极高,使得每一幅画作都能以最佳的状态呈现出来。翻阅时,仿佛能闻到墨香和过年的热闹气息。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祈福纳祥”的版块,那些细节处理得极为精妙,每一个小小的图案背后似乎都蕴含着古老的祝福和期盼。对于喜欢民俗艺术或者只是想在繁忙生活中寻找一抹宁静与温暖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极佳的选择。它不仅仅是视觉的享受,更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评分

非常好的书,可以学到很多

评分

买东西的话,在京东购物是很不错的选择,活动多,货品多,各种服务都很到位,客服也很及时回应,更要说的就是京东的物流很快,而且送快递的小哥态度很好,所以在京东购物是很愉快的!!!

评分

非常好的书,可以学到很多

评分

孝道年画 赏年画

评分

买东西的话,在京东购物是很不错的选择,活动多,货品多,各种服务都很到位,客服也很及时回应,更要说的就是京东的物流很快,而且送快递的小哥态度很好,所以在京东购物是很愉快的!!!

评分

正版

评分

孝道年画 赏年画

评分

买东西的话,在京东购物是很不错的选择,活动多,货品多,各种服务都很到位,客服也很及时回应,更要说的就是京东的物流很快,而且送快递的小哥态度很好,所以在京东购物是很愉快的!!!

评分

买东西的话,在京东购物是很不错的选择,活动多,货品多,各种服务都很到位,客服也很及时回应,更要说的就是京东的物流很快,而且送快递的小哥态度很好,所以在京东购物是很愉快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