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內容簡介
香辣雞腿堡、勁爆雞米花、瑞典肉丸、老北京雞肉捲、葡式蛋撻……跨國快餐連鎖店的這些看傢菜式,我們用基礎的原料、普通的炊具,在自傢廚房也能輕鬆復製。
博士二人組河水洋洋移居海外多年,臥底快餐連鎖店,手把手教你製作正宗的異國美味,超詳盡!超精準!超簡單!
這裏有把小吃做地道的門道,讓快餐好吃又健康的秘方。
作者簡介
河水洋洋,其實包括兩個人,一個是洋洋,攝影兼寫作,另外一個是洋洋先生,菜肴設計和烹飪。洋洋是醫學博士,做過十幾年的外科醫生,洋洋先生是工學博士,從事機械和光學設計。兩個人移居澳洲多年,平時喜歡的事情就是用理性思維的手術刀解剖美食菜肴,用工程學的手段把它們復製齣來,再用學術論文的態度寫齣來和大傢一起分享。
內頁插圖
目錄
序言/Preface
IV 沒有不健康的食物,隻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XII 關於本書的計量單位
第一篇 心胸寬廣漢堡包 /Hamburgers
3 漢堡麵包 /Hamburger Buns
9 牛肉芝士漢堡 /Cheeseburger
15 肯德基香辣雞腿堡 /KFC Fried Chicken Burger
19 照燒雞腿漢堡 /Teriyaki Chicken Burger
23 英式麥芬 /English Muffins
27 豬柳蛋麥滿分 /Sausage & Egg McMuffin
31 煙肉蛋麥滿分 /Bacon & Egg McMuffin
第二篇 秀外慧中三明治 /Sandwiches
35 俱樂部三明治 /Club Sandwich
39 培根生菜番茄三明治 /BLT Sandwich
43 雞蛋三明治 /Egg Sandwich
47 吞拿魚三明治 /Tuna Salad Sandwich
51 煙熏三文魚手指三明治
Smoked Salmon Finger Sandwich
55 熱?狗 /Hot Dog
59 熱狗麵包 /Hot Dog Buns
第三篇 內藏乾坤烙餅捲 /Wraps
63 墨西哥烙餅 /Tortilla
67 肯德基老北京雞肉捲
KFC Beijing-Style Chicken Wrap
71 麥當勞香辣脆雞捲
Crispy Chicken & Spicy Mayo McWrap TM
75 麥當勞慢燉牛排捲 /Steak & BBQ McWrap
79 雞肉牛油果捲 /Chicken & Avocado Wrap
第四篇 歡樂開懷披薩餅 /Pizza
82 披薩基礎 /Pizza Basics
87 瑪格麗塔披薩 /Margherita Pizza
91 夏威夷披薩 /Hawaiian Pizza
95 肉食愛好者披薩 /Meat Lovers’ Pizza
99 必勝客鐵盤超級至尊披薩
Deep Pan Supreme Pizza
103 烤雞肉披薩 /BBQ Chicken Pizza
107 大西洋珍鮭披薩 /Smoked Salmon Pizza
111 意大利辣腸披薩 /Pepperoni Pizza
第五篇 自由自在酥皮派 /Pastries
115 澳洲牛肉餡餅 /Meat Pie
121 香酥牛肉餃 /Beef Empanadas
125 茴香豬肉香腸捲
Pork & Fennel Sausage Rolls
129 菠蘿派 /Pineapple Pie
133 葡式蛋撻 /Portuguese Custard Tarts
139 紅豆派 /Adzuki Bean Pie
第六篇 琳琅滿目小吃鋪 /Snacks
144 肯德基炸雞 /KFC Fried Chicken
150 肯德基勁爆雞米花 /KFC Popcorn Chicken
153 原味韓式炸雞 /Korean Fried Chicken
157 日式炸雞 /Kara-age
161 炸雞排 /Chicken Schnitzel
165 澳洲鄉村烤雞
Aussie Country Style Roast Chicken
171 宜傢瑞典肉丸 /Swedish Meatballs
175 日式可樂餅 /Korokke
179 炸薯條 /French Fries
183 鴨油迷迭香烤薯角
Duck Fat & Rosemary Roasted Potato Wedges
187 土豆泥 /Mashed Potato
191 洋蔥圈 /Onion Rings
195 香蒜麵包 /Garlic Bread
199 照燒雞翅 /Teriyaki Chicken Wings
第七篇 濃情蜜意甜點屋 /Desserts
205 藍莓麥芬 /Blueberry Muffins
209 華夫 /Waffles
213 原味司康 /Plain Scones
217 樹莓杏仁費南雪蛋糕
Raspberry & Almond Financiers
221 草莓冰淇淋 /Strawberry Ice Cream
225 香草冰淇淋 /Vanilla Ice Cream
229 巧剋力熔岩麯奇 /Chocolate Cookies
第八篇 神清氣爽沙拉吧 /Salads
235 華道夫沙拉 /Waldorf Salad
239 凱撒沙拉 /Caesar Salad
245 土豆沙拉 /Potato Salad
249 油醋汁鮮蔬沙拉
Green Salad with Classic Vinaigrette
253 鮮蝦芒果沙拉 /Prawn & Mango Salad
257 完美水果沙拉 /Perfect Fruit Salad
精彩書摘
在中國,各大披薩連鎖店總是有意無意地與那些賣漢堡薯條的普通快餐店拉開距離,動輒以餐廳自詡,仿佛高人一等似的,其實僅有的區彆也就是先吃飯還是先埋單而已。在世界上的許多國傢,披薩作為快餐的流行程度可能還要超過漢堡薯條—公司裏需要加班的時候,
頭頭們總是去訂披薩給員工充飢;傢裏來瞭大批客人,忙得團團轉的女主人也會打電話叫些披薩來應急。
披薩是意大利人的國粹,但是把它發揚光大,讓它徵服全世界的卻是美國人。從1905年開始,很多美國的意大利社區裏麵就開始齣現各種披薩店。這些海外遊子全然不把偉大祖國的國粹放在心上,完全照著自己的性子信馬由繮,把意大利披薩硬生生地改造成瞭美式披薩
。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山姆大叔”的勢力如日中天,各種連鎖披薩店更是雨後春筍般遍布世界各地。漸漸地,美式披薩開始占瞭上風,以至於對於不少人來說,提到披薩第一印象總是連鎖店裏麵的那種美國風格的披薩。意式披薩相對來說比較薄,餡料的種類比較簡單,
更加講究用料的純正和製作工藝的規範。美式披薩呢,仿佛就是一位壓扁瞭擀平瞭裝在盒子裏的“山姆大叔”:不拘小節,用料豪爽。以頗具代錶性的底特律披薩為例:披薩盤其實就是當地汽車工廠裏裝零件的金屬方盤,披薩師傅們在盤底塗抹大量的黃油,這樣烤的時
候半煎半炸,讓餅底風味十足。至於餡料,但凡你能想到的,人傢都敢往裏放。
至於芝士,更是多多益善,要一直鋪滿整個烤盤纔行。這還沒完,烤好的披薩上桌前還要澆上一層厚厚的那不勒斯番茄醬。當美國的食客們捧著這些披薩大快朵頤的時候,意大利披薩協會的大師傅們已經“撲通”“撲通”昏倒瞭好幾位。
……
前言/序言
提到洋快餐,大傢都會不由自主地把它們與“垃圾食品”聯係在一起。垃圾食品(Junkfood)本身也是一個舶來品,最早齣現在20世紀50年代。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伴隨著全社會對肥胖問題的日益關注,漸漸成為一個非常流行的詞匯。一般來說,垃圾食品具備其中一個或幾個特徵:高脂、高糖、高鹽、高卡路裏、低蛋白、低維生素、低礦物質。按照這個標準,許多洋快餐都不免落入垃圾食品的範疇,比如甜甜圈,再怎麼摺騰,也逃不齣高糖高卡路裏的框框,當然如果采用閤適的餡料,漢堡、披薩和烙餅捲還是有機會擠入“健康食品”行列的。
垃圾食品的範疇很大,按照它的定義,許多傳統食品也可以歸入這個行列,比如上海早餐四大金剛—大餅、油條、糍飯團、豆漿,前三位自然是當仁不讓,豆漿本身還算健康,可惜大傢吃的時候經常要加鹽加糖,所以也是晚節難保。肉包子,高脂高鹽,沒辦法,平心而論,缺油少味的肉包子你想吃嗎?要麼咱們改吃豆沙包吧,一樣,高糖高脂。更過分的是,中國人最重要的主食白米飯,蛋白質含量極低,成分幾乎全是澱粉,下肚後很快分解,導緻血糖迅速上升,被認為是東亞人群容易罹患糖尿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北方的麵食一族也不要得意,你鍾愛的又香又軟的精粉饅頭比白米飯也強不到哪去,“難兄難弟”而已。
再來說說所謂的“健康食品”。同樣以米為例,在古代,製米技術不發達,小戶人傢隻能吃到糙米,更底層的人甚至隻能靠麩皮來果腹—現在這兩樣都是備受追捧的健康食品,而大富之傢吃的卻是經過拋光的精製白米這樣的“垃圾食品”,因為隻有他們纔吃得起。可是,並沒有證據錶明平民百姓比高官巨賈們更加健康長壽,究其原因,大概是因為貧睏階層無力選擇其他食物來源,蛋白質和脂肪攝入不足。迴到現代,發明方便麵的日本企業傢安藤百福活到97歲,他說自己的長壽秘訣就是每天吃自己研
製的雞味泡麵,可惜安藤先生沒說除瞭泡麵之外他還吃些啥。肯德基的創辦人山德士
上校為瞭驗證最佳配方,炸雞沒少吃,後來一樣活到90歲。相反的例子也不少,搖滾明星貓王普雷斯利,非常喜歡吃各種垃圾食品,而且到瞭令人不可思議的地步:他鍾愛的一款三明治裏麵有1磅培根、1瓶花生醬和1罐葡萄醬,他曾經與另外4個朋友一口氣吃掉瞭22個這種三明治。暴飲暴食的結果就是他在42歲的時候因為心髒病發作英年早逝。通過這些例子,洋洋想錶明一個觀點,沒有一種食物絕對健康,也沒有一種食物是絕對有害的。為瞭維持正常機能,人類需要攝入多種碳水化閤物、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攝入這些成分太多或太少都會導緻許多問題,均衡飲食和有剋製的生活纔是健康之道。一句話,沒有不健康的食物,隻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不少發達國傢,快餐都與肥胖聯係在一起,同時也與貧睏密切相關。高鹽高脂高糖的快餐食用後迅速帶來一種生理上的飽脹感和心理上的滿足感,讓人們得以舒緩經濟壓力帶來的苦悶。此外,因為是工業化生産,快餐的單價相對便宜,自己下廚做飯費時費力也省不瞭多少錢,隻有中産階級纔有閑情逸緻享受在傢吃飯的種種樂趣。
烹飪的藝術與哲學:從零開始構建你的傢庭風味廚房 本書精選: 東方傳統麵點技藝的復興與創新: 深度解析中式發酵麵團的奧秘,從北方大餅的筋道口感到南方小籠包的皮薄餡大,提供詳盡的溫度控製和揉製手法指導。 全球香料圖鑒與風味搭配指南: 一本百科全書式的香料指南,覆蓋南亞咖喱體係、地中海草本植物群以及拉丁美洲辣椒的獨特風味譜係,教你如何通過香料的層次感來提升菜肴的深度。 慢燉與窖藏的古老智慧: 探討長時間低溫烹飪技術在現代廚房中的應用,如何利用瓦罐、鑄鐵鍋等傳統器皿,最大限度地激發肉類和根莖蔬菜的內在鮮美,並介紹基礎的發酵泡菜和酸菜製作流程。 精釀啤酒與美食的平衡藝術: 不僅僅是簡單的搭配建議,而是深入講解麥芽、啤酒花與食物中酸、甜、苦、鹹、鮮之間的化學反應,指導讀者如何在傢自製簡單的拉格或艾爾,並應用於佐餐。 刀工與食材處理的精細學問: 聚焦於專業廚房中對食材的尊重與精準處理,包括魚類的去骨技巧、蔬菜的雕花藝術,以及如何通過正確的切割方式,優化食物的口感和受熱均勻度。 餐桌美學的構建: 從餐具的選擇、布料的紋理到光綫的運用,指導讀者如何營造齣符閤菜肴主題的用餐氛圍,使烹飪成為一種全方位的感官體驗。 --- 第一章:麵食的韆年傳承——東方發酵的靈魂 本書將目光投嚮廣袤的東方廚房,探究那些依靠時間和酵母塑造的美味。我們不關注西式快餐中的即時滿足,而是著重於需要耐心等待的深度風味。 1.1 北方硬質小麥的應用與高筋麵粉的潛能開發: 北方主食中對“筋道”的追求,源於對氣候和地域的適應。本章詳細拆解瞭不同蛋白質含量的麵粉在水化過程中的分子結構變化。我們將深入探討“燙麵”與“死麵”的技術差異,並提供一套可復製的北方烙饃和油餅的製作流程,重點解析如何通過控製揉麵的次數和醒發時間來調整最終産品的孔隙結構和咀嚼感。 1.2 蒸汽的藝術:南方點心的精妙平衡: 南方濕熱氣候催生瞭對“鬆軟”和“透氣”的偏愛。我們將詳盡描述製作灌湯包和各類蒸餃時,對麵皮厚薄、褶皺收口的技術要求。此部分將引入“老麵”的培養與維護,這是一種需要長期投入的廚房實踐,它賦予瞭麵點獨特的酸香和生命力,是工業酵母無法完全替代的。 1.3 榖物替代品的研究: 探討在傳統麵食製作中,如何運用粗糧(如蕎麥、高粱、燕麥)來替代部分精製小麥粉,以增加縴維含量和風味復雜性。我們將提供如何調整液體比例和添加粘閤劑(如亞麻籽膠)以保證粗糧麵團的成型技術。 --- 第二章:香料的地理學——風味地圖的繪製 全球香料貿易塑造瞭人類曆史,每一種香料都是一個地域的縮影。本書旨在教授如何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調香師一樣,理解和運用這些來自不同緯度的“味道分子”。 2.1 咖喱的解構與重組: 我們摒棄預製咖喱粉的簡便,轉而研究印度次大陸上不同地區的“馬薩拉”(Masala)配方。從南印度偏重薑黃和椰奶的溫和香氣,到北印度大量使用丁香、肉桂和豆蔻的濃鬱口感,我們將指導讀者烘焙和研磨單一香料,以達到最高的新鮮度。解析“Tadka”(油炸香料)這一關鍵步驟對最終風味釋放的決定性作用。 2.2 地中海的陽光與草本: 重點分析牛至、迷迭香、百裏香和羅勒這四種核心草本植物的生命周期對風味強度的影響。特彆是介紹如何在傢中製作“浸漬油”(Infused Oils),例如利用檸檬皮和迷迭香浸泡的橄欖油,作為基礎調味汁的來源。 2.3 辣椒的斯科維爾等級與烘乾工藝: 這不是關於辣度的盲目追求,而是對辣椒風味輪廓的探索。從煙熏的西班牙煙熏辣椒(Pimentón)到果香濃鬱的哈瓦那辣椒,我們將提供不同辣椒的乾燥、去籽、以及低溫烘烤的技術指南,以展現其深層次的果酸和煙熏潛力。 --- 第三章:時間的力量——慢燉、發酵與窖藏的科學 現代生活追求速度,而真正的風味往往需要時間的沉澱。本章迴歸到人類最早的食物保存與風味深化技術。 3.1 鑄鐵與陶器的熱力學: 探討長時間(8小時以上)低溫慢燉(Braising/Stewing)如何將堅韌的結締組織轉化為膠質,從而獲得無與倫比的“入口即化”的口感。我們提供詳細的關於不同肉類(如牛腩、羊腿)的預處理和液體選擇的配方,重點關注如何使用酸性液體(如葡萄酒或醋)來輔助分解。 3.2 基礎乳酸發酵技術: 介紹製作自製酸菜(Sauerkraut)和韓式泡菜(Kimchi)所需的微生物學基礎。強調衛生控製、鹽水比例的重要性,以及發酵過程中溫度波動對風味復雜性和益生菌活性的影響。目標是讓讀者能夠穩定地製作齣帶有清晰酸度和爽脆口感的窖藏蔬菜。 3.3 高湯的藝術:從骨骼到精髓: 詳盡闡述製作澄清的雞高湯、濃鬱的牛骨高湯以及素食高湯的“黃金比例”。重點在於焯水、撇浮沫和慢火煨製的每一個細節,旨在提取齣具有高膠質的基底,這是無數高級湯品和醬汁的靈魂所在。 --- 第四章:餐桌的交響樂——飲品與食物的化學對話 本章超越瞭簡單的“紅酒配紅肉”的經驗法則,轉嚮理解飲品與食物在味覺感受器上産生的互動。 4.1 麥芽的甜與啤酒花的苦: 我們將引導讀者理解精釀啤酒的結構。例如,一款帶有焦糖甜味的波特啤酒如何完美平衡帶有煙熏和鹽分的風乾肉類;而一款高酸度的比利時小麥啤酒如何“切割”高脂肪食物的膩感。 4.2 傢庭釀造入門(基礎發酵): 提供一個極其簡化的傢庭自製基礎拉格或蘋果酒的流程,著重於安全操作和基礎風味的控製,使讀者能夠親身體驗發酵帶來的風味變化。 4.3 發酵飲品的潛力: 探索康普茶(Kombucha)的二次發酵技術,指導如何加入新鮮水果或香料,創造齣個性化的餐後清口飲品,作為濃重主菜的完美收尾。 --- 第五章:精益求精的技藝——庖丁解牛的哲學 食物的最終呈現,取決於其最基礎的準備工作。本章聚焦於工具的打磨和技法的磨練。 5.1 刀具的哲學與維護: 一把鋒利的刀是廚師的延伸。本章詳述如何選擇不同硬度的鋼材,以及最重要的——居傢磨刀石的使用方法,從粗磨到精拋的完整流程,確保每一次切割都乾淨利落,最大限度地保留食材的水分和組織結構。 5.2 法式與日式的切割標準: 對比講解法式“細條切”(Julienne)與日式“刺身切”的核心差異。前者注重均勻的烹飪受熱麵,後者則追求在口中融化的特定紋理。通過圖解方式,演示如何用精確的角度和力量來處理不同質地的食材,使刀工成為一種直觀的烹飪語言。 5.3 蔬菜的“結構重置”: 教授如何通過冰浴、微波或短暫的油炸(Blanching)等技術,來“鎖定”蔬菜的天然色澤和脆度,這是實現視覺和口感雙重提升的關鍵步驟,遠超簡單的水煮。 --- 第六章:環境與美學——餐桌的無聲敘事者 烹飪的終點並非鍋碗瓢盆,而是人們圍坐的餐桌。本章探討如何通過環境的布置來升華食物的價值。 6.1 器皿的材質與溫度: 解釋為什麼陶瓷、木質或石闆在盛放不同溫度食物時的效果不同。例如,厚重的陶碗如何延長湯品的保溫時間,而薄而冷的瓷盤如何凸顯海鮮的清爽。 6.2 光綫與陰影的運用: 指導讀者如何利用自然光和室內光源來強調食物的紋理和光澤,避免使用刺眼的頂光,轉而采用側光來營造深度感和立體感。 6.3 簡約主義的餐桌布局: 倡導一種剋製而優雅的餐桌布置風格,避免過多的裝飾乾擾瞭食物本身的風頭。重點在於布料的質地選擇和餐具的色彩搭配,確保每一個元素都為整體的“風味故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