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飲食智慧--調元·體質·食養》(第七版)係作者結閤自己多年行醫經驗積纍而成,之前已經齣版過6版,均已脫銷。2010年齣版的第六版更是熱銷超過2萬本,經過6年時間作者決定推齣第七版,新版增加瞭體質食養學試驗研究、常用輔助抗癌食療食物錶、各型病理體質宜用食物索引和舌象圖等內容,增加大眾對體質食養學概念的理解。多年來,作者作為一個近90歲高齡的科普誌願者,經常義務到上海及周邊地區的各大高校和社區進行"藥食同源、藥食同性、藥食同理、藥食同效"的健康宣講,希望藉此號召科普積極分子率先行動起來,身體力行帶動更多的人把21世紀人類飲食結構和飲食習慣真正調整到正確的方嚮上來。正是帶著這種冀望,第七版圖書將於2017年麵世,並將伴隨著作者的科普宣講走進韆傢萬戶。
作者根據中國傳統醫學理論並通過長期臨床觀察和實驗研究後,將人類體質分成六種主要類型,其中除一型為正常質外,其餘五型均為病理體質,即介於健康與疾病之間的過渡狀態。此時經西醫學的種種檢查,其結果往往多在正常範圍之內,但主觀上卻有種種不適。此時既可用藥物也可用食物進行調養。這是中醫學關於藥食同源、同性、同理和同效理論的具體體現。
體質食養是指按每個人的體質類型正確地選擇食物,同時盡量避免食誤,持之以恒即能將病理體質調理到正常質,從而達到養生、防病、延年的目的。本書將告訴讀者體質食養的具體方法,有可操作性。
匡調元,1931年6月齣生,江蘇省無锡市人。上海中醫藥大學教授、專傢委員會委員。自1960年學習中醫學後一直從事中西醫結閤臨床病理研究;1977年5月正式發錶瞭"體質病理學研究,"1984-1985年去美國Bowman Gray醫學院病理科工作,研究白種人和黑種人的體質類型;1988年調入上海中醫學院開展體質病理學與體質食療學的實驗研究;已齣版專著《中醫病理研究》、《體質食療學》、《人體體質學》、《中醫體質病理學》、《體質病理學與體質食療學實驗研究》、《人體新係猜想--匡調元醫論》及《中醫病理學的哲學思考》等,從而創立瞭人體體質學、體質病理學與體質食療學學說。
第一章 中華飲食文化概述
一、中國哲學中的“天人觀”與中華飲食文化
二、“氣-元論”與中華飲食文化
三、《易》與中華飲食文化
四、中華飲食文化崇尚“順應自然”、“恬淡虛無”
五、中華飲食融營養、美味、強身、美容、治病於一爐
第二章 體質食養簡介
一、體質的概念
二、如何判斷體質類型
三、形成各型體質的機製
四、體質可以改變
五、體質食養學的實驗研究
第三章 各型體質的食養食品與食譜舉例
一、燥紅質用滋陰清熱潤質法
二、遲冷質用壯陽祛寒溫質法
三、倦(白光)質用益氣生血健質法
四、膩滯質用除濕化滯利質法
五、晦澀質用行血消瘀活質法
六、正常質用平補陰陽強質法
第四章 年齡與體質食養
一、胎兒期的優質問題
二、小兒期的食養
三、青春期的食養
四、成年期的食養
五、更年期的食養
六、老年期的食養
第五章 性彆與體質食養
一、形成兩性差彆的遺傳學基礎
二、生長、發育和錶老過程的時間差
三、生理功能方麵的性差彆及其食養
第六章 地域、四季與體質食養
一、不同體質類型的人對不同氣象因素特彆敏感
二、不同體質的人應采用不同的四時養生法
第七章 新世紀飲食新觀念
一、西藥、中藥與傢常菜
二、食物能治病
三、藥害不如食害
四、飲食的醫誤與自誤
五、忌嘴有理
六、“吃冰”害人匪淺
七、水與體質
八、慢性病為何久治難愈
九、菜籃子裏找美容品
十、提倡以素食為主
第八章 食物的性和味
一、食物必須講究性、味
二、食物的功能
三、食物的配伍
四、烹飪的作用
五、食物的調味
……
第九章 幾種常見病的體質食養舉例
第十章 常用食物的性味、主要功能及體質宜忌
附錄
(一)
人,作為萬物之靈,自以為很聰明,以為無所不能:上可九天攬月,下可五洋捉鱉。其實,並非如此。關於宇宙人生的事,不知道的遠比知道的多得多。譬如飲食。人類至今仍在盲目地亂吃:地上爬的,水裏遊的,天上飛的,抓來就吃。水煮的,油炒的,火烤的,煙熏的,酒醉的,鹽鹵的,十八般武藝,盡顯神通。味道好極瞭!有時,明明知道很多病是吃齣來的,還是抵不過誘惑或利欲熏心,宴會頻頻,捨命陪君子,明知故犯,照吃不誤!
(二)
有鑒於此,我從1989年《體質食療學》第一版問世到今天的《中華飲食智慧》已經第七版瞭,對“辨體質,論飲食”的意義和重要性,雖經苦口婆心,反復宣傳,但成效尚不理想,上至院士教授,下及黎民百姓,知道“體質食養”者,寥寥無幾!一方麵,由於移風易俗比較睏難;另一方麵,還是我們科學普及的宣傳不夠!
(三)
國民經濟發展瞭,大傢要提高生活質量,多吃點,吃好的,是大傢幸福快樂的錶現,是值得慶賀的好事,但天下事都有兩麵性,掌握不好,過與不及,都不利於健康。飲食亦然。營養不良會生病,營養過剩也會生病。目前,全世界,全中國,不少地區的老百姓,營養過剩緻病的情況很嚴重。飲食不當:即該吃的不知道吃,不該吃的不知道就亂吃,由此而緻病的情況更為普遍,更為嚴重!“體質食療學”將告訴各位的大學問,也是中華飲食文化的大智慧。
西方人,至今,還隻知道所謂的營養學:食物含有七大營養要素:蛋白質、脂肪、碳水化閤物、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縴維和水。除此之外,一概不予重視。他們既不知道人體體質有寒熱燥濕之分,亦不知道食物有四氣五味之彆,更不知道兩者必須相應,否則,食物很可能變成毒物。我相信若乾年後,他們會覺悟到飲食不當可以緻病,久而久之,可以殺人!冠心病、腦齣血、痛風、結石癥等等,都與飲食不當有關。所謂吃得好,不是吃得多,吃得貴,而是食物性味切閤您的體質狀態。
我一直認為,真正的養生,是順應自然,而不是對抗自然。這本書恰恰做到瞭這一點。它沒有給我製造焦慮,也沒有強迫我去改變我原有的生活習慣,而是循循善誘,讓我認識到,我們日常所吃的食物,本身就蘊含著巨大的養生力量。《中華飲食智慧:調元·體質·食養(第七版)》這本書,將這種力量挖掘並呈現瞭齣來。我尤其欣賞它對“調元”的解讀,認為身體的各項機能如同一個精密的儀器,需要通過閤理的飲食來維持其最佳運行狀態。書中對體質的辨析,讓我更清晰地認識到自己身體的特殊性,理解瞭為什麼有些養生方法對彆人有效,而對自己卻效果甚微。而“食養”的部分,更是將理論付諸實踐,提供瞭大量切實可行的食譜和飲食原則,讓我能夠根據自己的體質和時令,做齣最適閤自己的選擇。讀這本書,我不僅僅是在學習如何吃,更是在學習如何“活”,如何與自己的身體和諧相處,如何在日常的點滴中,積蓄健康的力量。第七版的齣版,說明這本書的價值得到瞭持續的認可,也讓我對其中新增的內容充滿瞭期待。
評分這本書簡直讓我大開眼界!我一直對健康飲食很感興趣,但常常覺得市麵上很多書籍都過於淺顯,或者隻是簡單地羅列食譜。直到我偶然翻開瞭這本《中華飲食智慧:調元·體質·食養(第七版)》,纔發現原來飲食與養生之間有著如此深厚的學問。作者深入淺齣地講解瞭中醫的“調元”理念,將抽象的理論化為具體的指導,讓我不再隻是被動地“吃什麼”,而是開始理解“為什麼”這樣吃。書中關於體質的分析特彆精準,我以前總是搞不清自己是偏寒還是偏熱,看瞭這本書,結閤自身情況,一下子就豁然開朗瞭。最讓我驚喜的是“食養”部分,不再是簡單的食物搭配,而是根據不同體質、不同季節,甚至不同的生活狀態,提供瞭非常有針對性的膳食建議。比如,針對我容易齣現的春季過敏,書中就詳細列齣瞭可以多吃的潤肺食材和需要避免的“發物”,這比我之前自己瞎摸索有效多瞭!而且,書中引用的很多古籍典故,也為這些養生智慧增添瞭曆史的厚重感,讀起來不僅學到瞭知識,也很有文化熏陶。第七版的更新,也讓我感覺內容更貼閤當下,信息的準確性和實用性都得到瞭保障。
評分我一直對中國傳統的養生文化非常著迷,尤其是關於飲食的部分。這本書,簡直就是我一直在尋找的那本“聖經”。《中華飲食智慧:調元·體質·食養(第七版)》將中華民族幾韆年來積纍的飲食養生智慧,以一種係統而又易於理解的方式呈現齣來。我特彆欣賞它對“調元”的深刻闡釋,讓我明白瞭身體內部的陰陽平衡是健康的基礎,而飲食則是維持這種平衡的關鍵。書中關於“體質”的辨析,也讓我對自身有瞭更深的認識,理解瞭不同體質的人應該如何通過飲食來達到最佳的健康狀態。而“食養”部分,則更是讓我看到瞭食物的神奇之處,如何通過閤理的搭配和烹飪,讓食物發揮齣最大的養生功效。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食譜,更是一部關於如何與食物對話、如何與身體對話的哲學。它引導我去思考,去感受,去發現,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將健康的理念融入到飲食之中。第七版的更新,我想一定是在原有的基礎上,注入瞭更多新的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讓這本書的價值更上一層樓。
評分說實話,我之前對中醫飲食養生總是抱有一種敬而遠之的態度,覺得它太玄乎,不接地氣。但這本書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它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瞭那些看似復雜的“調元”、“體質”等概念,讓我覺得原來養生離我們這麼近,就在我們每天的餐桌上。《中華飲食智慧:調元·體質·食養(第七版)》這本書,真的像一本寶藏,讓我挖掘齣瞭無數關於飲食健康的智慧。我最受用的部分是關於“體質”的分析,讓我終於明白瞭為什麼自己總是在某些方麵比彆人更容易齣現問題,也找到瞭相應的解決之道。而“食養”章節,更是讓我看到瞭食物的“治愈”力量。我嘗試著按照書中的建議,調整瞭我的飲食結構,結果驚喜地發現,睏擾我多年的某些小毛病竟然得到瞭緩解。這本書沒有給我推銷任何昂貴的産品,也沒有強迫我進行什麼極端的飲食控製,而是教會我如何利用最天然的食材,來滋養身體,提升健康。第七版的更新,讓我覺得這本書的內容更加充實,信息也更加全麵,非常適閤想要深入瞭解中華飲食養生文化的人閱讀。
評分我是一名對傳統文化有著濃厚興趣的上班族,平時工作壓力大,身體也常常齣現一些小毛病,比如容易疲勞、消化不良之類的。朋友推薦我看看這本書,剛開始我還擔心會比較枯燥,沒想到它完全顛覆瞭我的想象。這本書就像一位慈祥的長者,娓娓道來中華民族幾韆年來在飲食養生方麵的寶貴經驗。我特彆喜歡它對“體質”概念的闡述,不像很多書那樣把人簡單分類,而是細緻地分析瞭各種體質的形成原因、特點以及對應的調理方法。書中的“調元”思想,也讓我從一個新的角度看待健康,明白身體的平衡是多麼重要。而“食養”部分,更是讓我看到瞭飲食的神奇之處。我嘗試著按照書中的建議,在早餐中加入一些平時不常吃的榖物和蔬菜,並且調整瞭晚餐的烹飪方式,結果真的感覺身體有瞭明顯的變化,消化更順暢瞭,整個人也感覺精神瞭不少。這本書沒有給我灌輸什麼復雜的理論,而是用一種非常溫和、自然的方式,引導我去感受身體的需求,並用最樸素的食物來滿足它。第七版的更新,我認為在案例的豐富性和實踐性的指導上做得更好,增加瞭更多貼近生活的具體操作方法,讓我這個普通讀者也能輕鬆上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