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书涵盖了从学龄前到小学阶段值得家长们思考与借鉴的内容,以“培养生存能力”为主线,用一个个育儿故事从多个方面呈现了日本的教育精髓之一 ——重视培养孩子强大的生存能力。
2. 作者常年在日本学校有教学任务,对日本教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观察,文笔细腻,娓娓道来,亲切感人。
上小学书不念都没关系,只要晚上八点能睡觉就比较好?下雪的冬天,还穿短裤上学?温度接近零下的严冬,小婴儿不用穿袜子?宝宝发烧不用吃药,还可以泡澡? 一连串的育儿冲击,让这位中国台湾妈妈认识思考:到底哪一种育儿方式会比较好?
作者旅日十余年,在养育两个孩子的过程中,对中日不同文化下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进行了对比和深入的思考。作者在书中以“培养生存能力”为主线,用一个个育儿故事从多个方面呈现了日本的教育精髓之一 ——重视培养孩子强大的生存能力。
生存力=竞争力,父母重要的任务,是学会放手,培养孩子坚韧、勇敢、乐观的品格,让他成为能自食其力的人。
蔡庆玉,文化教育观察者,美国南加州大学(USC)传播管理硕士。
旅日十余年,曾被日本地方教育局聘为英语教师,指导40多所中小学。育有两个孩子。
作者自序
我毕业后在东京的外商广告公司上班,闲暇之余,或到处旅行,或谈谈恋爱,或享受美食,或看书写作,单身生活过得快活而惬意。
不过,我对人生还是有规划的:30 岁时结婚,31 岁、33岁时分别生了然然和悦生。感谢老天爷,让我如期、圆满地实现了这两项规划。让我没想到的是,从此,我再也体验不到单身生活时那种快活、惬意的感觉了。
我从一个性情潇洒、做事干脆的女人,变身为一位整天紧张兮兮的妈妈,经常无端地怀疑周围的人、事、物。“这东西干净吗?”“这里有没有危险啊? ”迎面而来的是人生从未遇到过的迷惘不安。夜深人静时,我老揪着心问自己,这样做到底对不对?总觉得自己的人生再也无法像过去那样可以由自己做主、自己规划了。即使做主了,也会出现很多突发的状况;即使规划了,也总是一场空。
而且,还有难上加难的事呢:孩子的父亲是日本人,我是中国台湾人,在教养孩子的观念和习惯方面,我们俩有很多不同之处。双方不同的观念和习惯,让我一时无所适从;双语教育的门槛,高到让我难以翻越。
我就像是三明治里的那枚荷包蛋,被两边的吐司夹得透不过气,蛋黄都被挤出来了。然而,危机也是转机。想法上的差异,激发了我思考的原动力,促使我去比较与分析哪种教育理念与做法更适合孩子。
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在育儿与教养方面累积的诀窍与心得。如果您和我一样处于育儿的辛苦之中,我愿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以过来人的经历及经验,为您铺出一条平坦而且舒适的育儿之路;如果您一点儿都不觉得辛苦,那就请您为我加油吧!
本书涵盖了幼童从学龄前到小学阶段值得家长们思考与借鉴的内容。近年来,日本相当重视食育和体育,并致力于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逻辑能力。另外,我也了解并亲身体验到了日本人是如何积累美感经验,如何培养国际观,如何做一位优雅的妈妈的。
放下、相信,其实就是一种力量。
退一步海阔天空。唯有“放下”,才有可能实现人生的一切夙愿。当心地宽了,笑容也就多了。家里气氛好了,正能量增强了,凡事就会顺顺利利,水到渠成,一切烦恼都会迎刃而解。
孩子有较大的独立空间,能自主地发展,有时比被家长盯得紧紧的,更表现优异。相信孩子做得到,就会让他从内心中爆发出一种力量;孩子认为自己做得到,就会渐渐地拥有自信。在学习或生活方面,遇事就会“用头脑想一想”,从而养成思考的习惯。要让孩子自己安排时间,自己去规划目标及实现目标的进度。毕竟,做父母的不能陪伴他们一生,未来的路,还是要靠孩子自己去走。
本书尚有许多欠缺之处,还请诸位读者多多指教。祝福诸位在育儿及教养方面,能轻松应对,享受人生。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那种略带复古的色彩搭配,加上醒目的标题字体,立刻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它没有那种常见的育儿书籍的过度“专业化”或“说教感”,反而带有一种沉稳而又充满力量的基调,仿佛在向家长们低语着一个重要的秘密。我拿到书后,首先是仔细端详了它的排版和纸张质感,这让我感到出版方在细节上确实下了功夫。内页的字体大小和行距处理得非常人性化,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这对于我这种需要随时打断阅读、关注孩子突发状况的家长来说,简直是太友好了。这种对读者体验的重视,从侧面反映出作者和出版社对传递内容本身的尊重。光是翻阅的过程,我就能感受到一种踏实感,而不是那种浮躁的、快餐式的育儿指导,让人更愿意静下心来,真正去思考书中所倡导的理念。它的外观就像是一个精心准备的礼物,让人期待里面蕴含的智慧,那种期待感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里,已经很难得了。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给我一种清晰且逻辑严谨的感受,它不是平铺直叙地罗列观点,而是层层递进,像是一步步带领读者构建一个完整的思维框架。我尤其欣赏它在不同章节之间设置的过渡,那些衔接自然流畅,读起来完全没有跳跃感或断裂感。每当我觉得自己可能快要理解透彻时,作者又会抛出一个新的视角,将原本的认知再次拓宽。这种编排方式,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从“知道”到“理解”再到“内化”的过程。阅读体验上,它让我感觉自己像是在攀登一座精心设计的阶梯,每登上一级,视野都会开阔一分,能更全面地看待“养育”这件事的复杂性与长期性。这种结构上的精妙,无疑是这本书能够持久留存价值的关键所在,它不仅仅是一本读完就束之高阁的书,更像是一本可以反复研读、每次都能带来新感悟的工具书。
评分从语言风格来看,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扎实,用词精准,富有画面感,但又绝不卖弄辞藻。很多句子读起来简短有力,但回味无穷,像是被提炼过的精华。它既有学者般的严谨思考,又不失文学作品的韵味,使得阅读过程非常享受。更难得的是,作者似乎拥有一种罕见的同理心,能够站在一个既是教育者又是生活实践者的角度来写作,让文字既有高度,又有泥土的芬芳。我发现自己时不时会因为某一句精辟的论述而恍然大悟,然后会拿起笔在书页边空白处做一些自己的批注。这种强烈的互动感,证明了作者的文字是有生命力的,它们在与读者的心灵进行对话,而不是单向的灌输。这本书的语言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感染力,它以一种温柔而坚定的方式,塑造着读者的育儿观。
评分这本书最独特的地方,在于它对“强大”这个概念的重新定义。它没有将焦点过多地放在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而是将目光聚焦于孩子内心深处那种韧性与适应力。那种力量感是内敛的、不事张扬的,却又是能够抵御生活风雨的基石。我感受到了作者试图传达的,关于如何培养孩子面对不确定性的勇气和智慧,这比教会他们一项具体技能重要得多。书中对“如何面对变化”的讨论,特别贴合我们这个快速更迭的时代背景,它没有提供捷径,而是强调了内在“操作系统”的升级。读完之后,我对于如何衡量孩子的成长,有了一种截然不同的标尺。它让我明白,真正的强大,来源于内心深处的安稳和自我接纳,而不是外界的掌声或比较。这种深层次的价值引导,是这本书超越一般育儿指南的价值所在。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的论述方式非常引人入胜,它不是那种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在娓娓道来,充满了生活的温度。作者似乎很擅长捕捉那些微妙的家庭互动瞬间,将抽象的育儿哲学具象化到每一个日常场景中。比如,书中描述的某个关于“允许孩子经历挫折”的片段,那个情景我自己在家里也曾遇到过,当时的处理方式很慌乱,但作者的剖析却像一道光,照亮了我当时的盲区。阅读的过程中,我时不时会停下来,回想起自己和孩子的过往,有些地方甚至会感到一丝愧疚,但更多的是一种被理解的释然。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掌握得极好,张弛有度,既有深刻的反思,也有轻松幽默的调侃,让人在会心一笑的同时,又能被触动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它成功地避开了许多育儿书惯用的“标准答案”,而是引导读者去寻找属于自己家庭的独特解法,这种“非标准”的引导,恰恰是当下很多家庭最需要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