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象學與哲學評論(第十九輯)現象學:從德國到法國》是《中國現象學與哲學評論》輯刊的第十九輯,聚焦德國現象學和法國現象學的比較研究,收錄2016年在廣州中山大學召開的第二十屆中國現象學年會的部分論文,以及德法現象學研究領域的國外*新研究成果。
現象學:從德國到法國
鬍塞爾與法國現象學運動的直接思想關聯或:法國哲學傢柯瓦雷、海林、列維納斯的鬍塞爾現象學背景
動機引發與“當下化的雙重還原”
意嚮性、身體與存在——論梅洛-龐蒂對鬍塞爾的繼承與發展
愛的情念與思之情韻——論捨勒和海德格爾的現象學“情”論
海德格爾與拉斯剋——論海德格爾“是態學差異”與“林中空地”的來源
從死與死亡的區分開展列維納斯以倫理觀點對海德格爾存有論之批判——以《存在與時間》為例
不同於海德格爾或在生存之外——薩特與列維納斯死亡概念之比較
他人的先在性——列維納斯對西方哲學傳統的顛覆
試論法國哲學中思考身體問題的兩條道路
現象學研究
自然空間性的現象學起源的基本研究
空間構造劄記
埃德濛德·鬍塞爾的哲學(為其七十誕辰而撰)
迴憶埃德濛德·鬍塞爾
《時間與他者》節譯
施泰因在觀念論與實在論之爭中的立場
碩士/博士論文精要
數目概念形成中的直觀基礎和意嚮分析——論《算術哲學》所萌發的現象學之路
資料
2015年中國現象學研究論文與著作統計
編後記
《中國現象學與哲學評論》徵稿啓事
《中國現象學與哲學評論》參考文獻的格式規範
現在,當我把大地“設想”為被運動的軀體——我使用一個地基,其相關於所有軀體經驗,因而相關於所有在靜止或運動中持存著的經驗。如此處理就是為瞭能夠將大地設想為甚至能夠將大地一般設想為最原初意義上的軀體,也即是為瞭獲得對於大地的一個可能的直觀,大地作為軀體的存在之可能性在此能夠成為直接明見的。這裏需要強調:我總能在我的大地地基上繼續行走,總是能以某種方式更充分地經驗它的“軀體的”存在;大地地基有其視域,就在於我恰恰能在大地地基上行走,從它和所有在它上麵的事物齣發,我總是能經驗更多。他人也同樣如此,他們的軀體在大地地基上行走,跟我一樣能夠經驗所有在它之上的東西,而且能夠與我的經驗達成一緻。我以塊片的方式認識大地,經驗諸部分的可分塊性,諸部分是真正的軀體,在運動和靜止中擁有它們已被分塊的存在——相對於塊片,大地現在重又是功能運作著的靜止著的大地地基。我也許會說“靜止的大地”——但是“大地”不可在作為統一的大地地基這一意義上是靜止的,因此在這一意義上也不可被經驗為一個軀體。它不可被經驗為“一個”如此這般的軀體,這個軀體不僅有其延展及其質性化,而且也在空間中有其“處所”,而這個軀體以可能的方式變換它的處所,處於靜止或運動。隻要我沒有一個新地基的錶象,大地從這個新地基齣發能夠在臨近和迴返的位移中擁有在運動和靜止中作為獨立完整的軀體的意義,隻要我還沒有兩個地基交換的錶象,以至於兩個地基藉助其中之一形成軀體,隻要大地自身恰恰就是地基,而不是軀體。大地並不運動——不過我也許會說,它靜止,但是隻能說,我切分的或他人切分的,或者自身切分的,靜止或運動的每個大地塊片是一個軀體。大地是一個整體,它的諸部分是軀體,隻要它能被設想為已被切分瞭的、可被切分的,但是大地作為“整體”則不是軀體。因此一個由作為軀體的諸部分“組成”的整體在這兒仍然不是軀體。
現在新的地基“軀體”之可能性處於什麼狀況?或者確切說,作為被期望的可能性,新的“大地”是軀體經驗的關係基礎,大地可以藉之同其他地基軀體一樣成為常態的軀體,這種新的大地處於什麼狀況?可能已經直接錶明瞭的是,事先談論的一個空乏的世界空間——即在我們談論一個空乏、無限的“天體的”世界的意義上的空間,大地位於其中,以相同於圍繞著大地的諸軀體位於空間中的方式——是無意義的。我們具有一個作為處所係統的、圍繞著的空間——也即是作為軀體運動的可能終止的係統。然而在這個係統中,大地上的所有軀體確實具有各自的“場所”(stelle),大地自身卻沒有。一旦地基轉換是可設想的,那麼情況與此殊為不同。
異議:大地構造為軀體的睏難是不是被過度誇大瞭?大地畢竟是一個蘊含著諸部分的整體,每個部分蘊含著劃分成實項諸部分的可能性,而一個軀體的任一部分都具有其處所——因此大地具有一個內在空間,作為一個處所係統,或考慮到一個所有可分性(當然還不是數學上思考的那樣)作為處所連續統。因而齣於同樣的理由,任何通常的軀體作為可分的,具有其關於諸部分的處所。但是大地的內在空間與外在空間構成一個唯一的空間。
……
編後記
2015年12月4—6日,由中國現象學專業委員會和中山大學現象學所主辦、廣州大學政治與公民教育學院和《廣西大學學報?哲社版》協辦的第二十屆中國現象學年會在廣州召開。
這是一次具有裏程碑意義的會議!這是對二十餘年來中國現象學研究團體相關工作的一次集中的迴顧和省思。這也是對中國現象學、乃至現象學本身未來發展的一次前瞻和可能的籌劃。
自1994年第一屆中國現象學年會召開以及中國現象學專業委員會成立以來,中國現象學取得瞭長足的進展和顯著的進步。全國性的年會以及各地各類專門討論會和青年論壇的不斷舉辦、《中國現象學與哲學評論》和“中國現象學文庫”的持續齣版、“中國現象學網”的更新建設以及“熊偉現象學基金”和“心性現象學基金”的先後創立等,都在不同程度上推動著這一學術事業的發展。在大量經典作品和研究文獻翻譯的基礎上,在日益密切的國際學術交流的促動下,中國現象學的研究持續深入,不僅積纍瞭一批可觀的漢語經典研究著作,也逐漸融入到國際研究語境之中,而且更為重要的是,“現象學的中國化”或者“漢語現象學”也開始嶄露齣其可能的某些發展方嚮。
本屆會議的主題為“德法現象學”。來自中國大陸、香港、颱灣以及海外的正式與會代錶逾百人,提交論文八十餘篇,為曆年之最。《評論》將從這些會議報告中選編文章輯為兩冊。本輯《現象學: 從德國到法國》側重於德國現象學與法國現象學的比較研究,下一輯《德法現象學的新視域》將主要聚焦於德國現象學或法國現象學的新發展、新論題。這兩輯共同錶明,現象學從德國到法國的發展,從來都不意味著後者對前者的單方麵接受或背離,而是意味著後者對前者的批判式融閤甚至是反哺。這對正在形成、發展中的中國現象學自然彆具意義。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有一種獨特的魅力,它既保持瞭德法哲學文本應有的嚴謹和精確,又在不失學術性的前提下,展現齣一種令人愉悅的節奏感。我注意到作者在構建復雜論述時,大量運用瞭比喻和類比,這些修辭手法並非是為瞭賣弄文采,而是真正起到瞭“照亮黑暗角落”的作用,幫助理解那些抽象得近乎形而上的概念。閱讀過程中,我甚至能想象到作者在案前沉思、斟酌每一個詞匯時的情景。這種文字的溫度,讓原本冰冷的學術討論變得富有生命力。它不像某些硬邦邦的譯本,讀起來像是在啃嚼乾癟的骨頭;這本書的文字更像是經過精心燉煮的濃湯,入口醇厚,迴味悠長,讓人忍不住想一口氣喝完,又捨不得太快消逝。
評分從一個純粹的閱讀體驗角度來看,這本書非常耐得住“再讀”的考驗。初讀時,你可能驚嘆於其博大精深,但當你隔瞭一段時間,帶著新的思考迴歸時,你會發現新的層次和新的對話點在文字中悄然浮現。它不是那種讀完就束之高閣的“完成品”,更像是一個持續激活思維的“對話夥伴”。我發現自己會在日常生活中不經意地引用書中的某個觀點來分析眼前的社會現象,這種知識的活性和遷移能力,是判斷一本哲學著作是否卓越的重要標準。它成功地將那些遙遠而宏大的哲學思辨,轉化為可供我們當代人使用的思想工具,這纔是真正的學術成就所在,讓人由衷地感到物超所值。
評分這本書對於我日常的研究工作提供瞭極大的啓發和參照價值。我特彆關注其中關於“意嚮性”在不同流派之間細微差彆的剖析,作者的處理角度相當犀利,它避免瞭陷入空泛的學院派爭論,而是落腳於具體的方法論差異上。書中對幾個關鍵哲學傢的核心文本的解讀,堪稱是“切中肯璗”的點睛之筆,它抓住瞭那些被主流解讀所忽略的關鍵轉摺點。我甚至在寫自己的論文時,多次返迴查閱書中相關的論證段落,它們為我的論點提供瞭堅實的理論支撐。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在於梳理瞭曆史脈絡,更在於它激發瞭我對現有理論框架進行批判性反思的動力,讓我看到瞭一條可以沿著這條路徑繼續探索的學術前景。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是哲學著作中的一股清流,內斂又不失雅緻。拿到手裏,首先吸引我的就是封麵那種略帶復古的油墨質感,深沉的色調讓人聯想到沉思的重量感。我特彆喜歡這種不張揚的設計,它仿佛在暗示,真正的思想深度不需要花哨的包裝來證明。內頁的紙張選擇也相當考究,閱讀時沒有刺眼的白光,長時間盯著也不會太纍,這對於深入研讀哲學文本來說至關重要。排版清晰,字體大小適中,注釋部分做得非常到位,引文格式統一規範,看得齣編輯團隊在這方麵下瞭不少功夫。每一次翻閱,都像是在進行一場莊重的知識之旅,而非簡單的文字瀏覽。這種對細節的堅持,體現瞭齣版方對學術質量的尊重,也為讀者營造瞭一個極佳的閱讀心境。它讓我想起那些老派的學術典籍,厚重、可靠,讓人願意花時間去品味其中的每一個論斷。
評分這本書的內容組織邏輯清晰得令人稱贊,它仿佛為我們構建瞭一條通往復雜思想的平穩階梯。我以往閱讀相關領域書籍時,常常因為概念的跳躍性而感到迷茫,但這本書的作者顯然對讀者的認知過程有著深刻的理解。每一章的過渡都設計得如同精心編排的樂章,前一個議題的結論無縫銜接到下一個議題的開端,使得整個思想的脈絡得以順暢地延伸和深化。我尤其欣賞它在處理那些晦澀難懂的核心概念時所采取的“漸進滲透”的手法,它不是一次性拋齣所有定義,而是通過層層遞進的討論,讓讀者在不知不覺中掌握瞭其精髓。讀完一個主要章節,我感覺到自己不是被動地接受瞭知識,而是主動地參與瞭思想的建構過程,這種體驗是極其寶貴的,也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成就感和持久的記憶效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