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社群新思维新零售

新社群新思维新零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庄崇沣 著
图书标签:
  • 新零售
  • 社群营销
  • 思维模式
  • 商业模式
  • 数字化转型
  • 消费升级
  • 社群经济
  • 用户增长
  • 创新
  • 营销策略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74838
版次:1
商品编码:1216585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8
字数:30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新社群重新定义了投资者、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未来新的组织结构。新零售则重塑了生产商、零售商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未来新的商业模式。这两者都是以人为核心,把人当作新的传播节点。新思维则是连接上述两者的桥梁。

  新零售时代来了,企业要如何做?营销要如何做?企业家要具备怎样的思维模式?未来的互联网产品将取决于如何占领用户的心灵,如何建立更好的用户体验。本书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剖丝抽茧,层层深入,为读者给出了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

  本书特别适合线上商家、运营主管、中小微企业主、线下实体零售如便利店、生鲜超市相关的店主等,也可作为软件服务提供商、物流提供商、电商培训机构的参考书。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基于作者近20 年的阅读和工作实践的体会进行组织,其中也反映了作者与近百位中小微企业业主深入沟通后的感悟。全书共分成三部分,第1~5章是新社群,第6~10章是新思维,第11~16章是新零售。新社群重新定义了投资者、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未来新的组织结构。新零售则重塑了生产商、零售商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未来新的商业模式。这两者都是以人为核心,把人当作新的传播节点。新思维则是连接上述两者的桥梁。

  本书适合电商店主、运营主管、中小微企业业主、线下实体零售(如便利店、生鲜超市相关的店主等)、软件服务商、物流提供商阅读,同时也可作为电商培训学校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作者有15年的互联网运营和零售实操经验,多年来一直从事电商、线下实体零售及社群相结合的实际运营和理论研究。目前就职于杭州某互联网公司,坚持极少的广告预算,而运用新社群及新零售的方法进行低成本营销,成效斐然。



目录

第 1 章 社群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1
1.1?新社群及定义............1
1.1.1?什么是新社群............1
1.1.2?进入移动时代............3
1.1.3?新社群的定义............5
1.2?社群的分类............6
1.2.1?泛社交与深度社交............6
1.2.2?新社群的四个特质............8
1.2.3?流量马太效应............12
本章小结............14
第 2 章 新社群是一种液态组织............15
2.1?社群生态............15
2.1.1?液态组织............15
2.1.2?社群生态简介............16
2.1.3?自我驱动力............18
2.2?去中心化............21
2.2.1?大道至简............21
2.2.2?学会做太阳............22
2.2.3?中心化的本质............24
本章小结............26
第 3 章 新社群的核心价值观............27
3.1?仪式感和认同感............27
3.1.1?仪式感............27
3.1.2?认同感............34
3.1.3?认同感就是价值观............37
3.2?参与感与归属感............38
3.2.1?参与感............38
3.2.2?归属感............39
3.2.3?心理学角度看归属感............40
本章小结............42
第 4 章 亚文化与群失控............43
4.1?亚文化............43
4.1.1?亚文化简介............43
4.1.2?回归人性............44
4.1.3?开放与跨界............47
4.2?失控的世界............50
4.2.1?失控不是不可控............50
4.2.2?神奇的七与连接............52
4.2.3?弱关系强链接............54
本章小结............56
第 5 章 范围经济与品牌返祖............57
5.1?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57
5.1.1?规模经济............57
5.1.2?范围经济............58
5.1.3?小众时代............60
5.2?品牌返祖与传播返祖............63
5.2.1?品牌返祖............63
5.2.2?渠道返祖............68
5.2.3?传播返祖............70
本章小结............74
第 6 章 认知思维和人本思维............75
6.1?认知思维............76
6.1.1?认识自己............76
6.1.2?认知过程............77
6.1.3?颠覆自己............80
6.2?人本思维............83
6.2.1?学会放手............85
6.2.2?找对人............86
6.2.3?财散人聚............87
本章小结............90
第 7 章 创新思维和创造价值思维............91
7.1?创新思维............91
7.1.1?缺一把剪刀............91
7.1.2?死亡名单............93
7.1.3?中国式创新............94
7.2?创造价值............97
7.2.1?马粪危机............97
7.2.2?中国机会............98
7.2.3?从0到1............99
本章小结............104
第 8 章 移动思维和内容思维............105
8.1?移动思维............105
8.1.1?全新的思维方式............105
8.1.2?五个特质............106
8.1.3?移动互联网现状............111
8.2?内容思维............112
8.2.1?什么是内容思维............112
8.2.2?有价值的内容............114
8.2.3?内容电商............116
本章小结............119
第 9 章 场景思维和大数据思维............120
9.1?场景思维............120
9.1.1?什么是场景构建............120
9.1.2?场景思维的优点............124
9.1.3?新零售就是场景............125
9.2?大数据思维............128
9.2.1?大数据的故事............128
9.2.2?让数据说话............130
9.2.3?大数据驱动未来............132
本章小结............137
第 10 章 分享经济和万物皆媒思维............138
10.1?分享经济思维............138
10.1.1?连接比拥有更重要............138
10.1.2?发展现状............140
10.1.3?发展趋势............142
10.2?万物皆媒思维............144
10.2.1?发展前景............144
10.2.2?物联网特质............146
10.2.3?中国发展情况............148
本章小结............151
第 11 章 新零售?新思维............152
11.1?新零售............152
11.1.1?什么是新零售............152
11.1.2?新零售的背景............154
11.1.3?阿里布局新零售............162
11.2?新思维............163
11.2.1?新零售就是未来的零售............163
11.2.2?新零售的特质............165
11.2.3?业界说法............169
本章小结............171
第 12 章 新零售?新力量............172
12.1?线上告急............172
12.1.1?小米的学费............172
12.1.2?丑陋的屁股............174
12.1.3?巨头布局............176
12.2?线下的危与机............178
12.2.1?线下的危机............178
12.2.2?线下的机会............181
12.2.3?合则多赢............184
本章小结............187
第 13 章 新零售?新驱动............188
13.1?新零售与大数据............188
13.1.1?大数据是新能源............188
13.1.2?大数据的商业价值............190
13.1.3?大数据在零售的应用............192
13.2?新零售与新技术............194
13.2.1?新技术............194
13.2.2?新旧零售之争............196
13.2.3?新实体经济............199
本章小结............203
第 14 章 新零售?新价值............204
14.1?用户创造价值............204
14.1.1?一字之差............204
14.1.2?亚马逊和阿里巴巴............207
14.1.3?星巴克的第三空间............211
14.2?新零售与好市多............214
14.2.1?好市多模式............214
14.2.2?会员也有别............219
14.2.3?用户才是核心竞争力............220
本章小结............222
第 15 章 新零售?新风口............223
15.1?新风口............223
15.1.1?零售业的机遇............223
15.1.2?新零售不是O2O............227
15.2?新零售的切入点............231
15.2.1?生鲜是首选............231
15.2.2?其次是垂直类............235
15.2.3?第三是便利店............236
本章小结............239
第 16 章 新消费?新体验............240
16.1?新消费............240
16.1.1?零供严重错位............240
16.1.2?细节决定成败............243
16.1.3?垂直和升级............246
16.2?新体验............248
16.2.1?中产阶层崛起............248
16.2.2?勇敢拥抱未来............250
16.2.3?小蚂蚁也有机会............251
本章小结............258

精彩书摘

  《新社群新思维新零售》:
  第1章 社群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本章导读
  社群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即进入新社群时代。与PC时代的社群相比,新社群已经发生了质的改变,随着手机成为人类器官的延伸,新社群也成为人类社交新体系。
  1.1新社群及定义
  1.1.1什么是新社群
  什么是群?群,qun,形声。上君下羊,君,取治理意;羊,取人人意。本义是指羊群、兽群,引申为人群、物群。
  《汉语大字典》中说:“群,三个以上的兽畜相聚而成的集体。”而东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群,辈也。从羊,君声。”又说:“辈,若军发车,百辆为一辈。从车,非声。”在《礼记》里,也有这样的说法:“王为群姓立社,曰大社。”这里的群,显然是指一群人。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群”这个字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君”是君子文化,是一种价值体系;“羊”则是一种财富,是一种商业交易。先有君子的价值体系,后有交易,两者合在一起,才能做成生意。
  “社”就比较好解析了。古代指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日子及祭礼。如春社、秋社、社日、社稷;现代字义指团体或机构,指共同工作或生活的种集体组织,如报社、通讯社、合作社、集会结社。
  1.社群的定义
  社群就是一个村落,或者是一个部落,也就是一群人的聚合。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简单来说,社群就是一群人的集合,他们有明显且共同的社交属性,如来自同一个家乡、城市,各地的老乡会、某城市的商会等;共同爱好,如喜欢苹果手机的人群聚集在一起的果粉,喜欢小米手机的米粉等;共同偶像,如某明星或者名人的粉丝等。百度百科对社群的定位为:一般社会学家与地理学家所指的社群(Community),广义而言是指在某些边界线、地区或领域内发生作用的一切社会关系。它可以指实际的地理区域或是在某区域内发生的社会关系,或指存在于较抽象的、思想上的关系。除此之外,Wors1ey(1987)曾提出社群的广泛含义:可被解释为地区性的社区:用来表示一个有相互关系的网络;社群可以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包含社群精神(Community Spirit)或社群情感(Community Fee1ing)。
  社群的特征主要如下:有稳定的群体结构和较一致的群体意识;成员有一致的行为规范、持续的互动关系;成员间分工协作,具有一致行动的能力。
  社群类型依社会学家不同的分类标准呈现差异性。仅美国社会学家埃班克的《社会学概念》一书就列举了40种之多。
  2.150定律
  150定律(Ru1e of 150),即著名的“邓巴数字”,由英国牛津大学的人类学家罗宾·邓巴(Robin Dunbar)提出。150定律显示,一个人最多只能和150个人进行有效的社交交流,超过这个数字,就显得无能为力。
  邓巴认为,我们许多人都远离村庄生活,但是却没有脱离这个概念。他让一些居住在大都市的人列出一张与其交往的所有人的名单,结果他们名单上的人数大约都为150名。邓巴依此根据猿猴的智力与社交网络推断出:人类智力将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是148人,四舍五入大约是150人。而精确交往、深入跟踪交往的人数为20人左右。该定律认为,这是由人的大脑新皮层的应对能力决定的。
  随着网络社交的兴起,这一定律也得到验证,美国Facebook内部社会学家卡梅伦·马龙(Cameron Mar1ow)表示,Facebook社区用户的平均好友人数是120人。
  150定律其实还告诉我们,每一个人身后,大致有150名亲朋好友。如果赢得了一个人的好感,就意味着赢得了150个人的好感;反之,如果得罪了一个人,也就意味着得罪了150个人。这就是口碑理论的依据。
  1.1.2进入移动时代
  社群进入了移动时代,也就是进入了以智能手机为标配的“微屏微端”的“新社群”时代,和PC时代相比,社群已经发生了质的改变。按照马歇尔·麦克卢汉的说法“媒介是人体的延伸”,手机已经成为人类延伸的器官,特别是无线网络的诞生,我们彻底摆脱了PC的束缚,随时都能处在社交网中,随着AR和VR的兴起,真实与虚拟交融、线上和线下合流,也就是说,移动时代的泛社交是无缝的。
  根据Ta1kingData数据,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移动智能终端规模达13.7亿台。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总人口为13.83亿人,约人均一台智能终端设备,流量经营时代来临,如图1-1所示。
  2016年12月,我国移动智能终端用户中,女性用户的比例达到46.1%,较2015年未有所提升,移动智能终端用户的性别结构更趋于均衡;35岁及以下用户的比例达71.5%,35岁以上用户比例为28.5%,年轻用户仍然是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主体,90后人群正在成长为消费主体,如图1-2所示。
  2015年8月,在首届“中国互联网移动社群大会”上,腾讯QQ联合企鹅智酷发布了《中国移动社群生态报告》,通过腾讯QQ独家大数据及海量网民调研,用数据揭秘“群社交”,全面勾勒出国内移动社群生态现状。报告指出,在移动、开放、社交、连接成为行业主流语境的当下,社群已进入“连接一切”的3.0时代。以手机QQ群为例,月活跃用户从2013年1月到2015年6月,复合年均增长率为72%,社群的移动化趋势十分明显,如图1-3所示。
  而在信息量方面,从2013年到2015年6月,手机QQ群的信息量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71%。也就是说,大量的信息从微屏微端发出,如图1-4所示。
  ……

前言/序言

  社群经营的人性与良知

  五百年前,天泉桥畔。

  阳明先生悠然吟出了四句必将流传千古的名言:“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在阳明先生看来,良知,是判断善恶的根本。所谓“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

  于是,在五百年后的今天,当阳明心学被商业人士莫名推崇的时候,“致良知”作为阳明心学的主旨,也就成为了商界名流们脱口而出的金句。

  之所以会提到这个问题,是因为在庄先生的书中看到了四个字“回归人性”,庄先生认为,那些符合人性的社群文化有助于把人类的有限发展变得最大化。

  在社群商业模式如日中天之时,有必要好好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毋庸置疑,在社群经营者的眼里,人性是重中之重。

  这里的人性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尊重社群成员的人性,即为个性;第二层意思是社群经营者自己的人性,此为良知。

  这两种人性不是独立的,而是相通的。

  社群经营者为什么要尊重社群成员的人性?因为需要人心。

  关于人心所向,可以用另外一个词汇来代替,叫做认同。

  社群存在的本质是认同。

  认同的学术定义是个体关于自己归类于某个群体的积极认知。通俗来说,就是一个人能够打心眼里承认自己是某个群体的一分子,并以作为该群体的一分子而自豪。因此,认同与身份相关,但是又不完全相关。当你以“XX人”来称呼另一个人的时候,也许在你的眼里,他的社会身份就是“XX人”。但是对方听完的反应却未必如此,或许他会骄傲的收下这个称呼;或许他会朝地上吐一口浓痰,并回敬你一句:“呸,你才是XX人呢!”对于前者来说,他对“XX”这个群体是有认同的,但是对于后者来说却没有(虽然他本人确实身在其中)。

  作为社群经营者,我们当然不希望成员们在提到社群身份时会冠以“呸”这个感叹词。所以,社群经营的核心之一就是认同。我们既希望社群成员能够热情接纳社群的身份,以此为傲;我们也希望社群成员彼此之间能够产生感情,相互依赖;我们还希望社群成员能够积极推动社群建设,共同成长。所以,社群经营者们努力推动社群服务,努力为成员创造平台,希望能够最高程度、最大范围的获得社群成员的认同。

  现实中的社群经营者,愿望仅限于此吗?

  当然不是,为了生存,为了发展,他们还希望变现。

  只是,有些人把变现和认同等同了起来。

  一念之差,“良知”的天平出现失衡,社群滑向深渊。

  社群当然可以变现,社群当然需要变现。正如庄先生所说:“无论是在传统社群,还是在新社群里,大家是因为兴趣才走到一起,但是如果没有利益关系,这种关系维持不了多久。”庄先生引用了马克思的一句话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一切经济关系都仅仅是为了平等的利益才被发明的。”

  为了生存,为了能够给社群成员提供更优质、更长久的服务,社群必须要获得足够的营养与资源。对于商业社群来说,还要通过交易来获得利润。

  但是请注意,交易的主体是产品与服务,而不是认同。

  作为实干家的庄先生,对此深有感触,他指出:“产品一定要好,否则不管是哪个渠道,都不会有任何的机会。”

  认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成员的信任,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成员的忠诚感,而且是长期忠诚感。这些都无疑有助于社群经营者进行品牌推广和产品交易。但是如果经营者放弃认真经营产品与服务,而试图把认同、信任和忠诚变成赚钱的直接工具,结果会怎样呢?

  答案也许是三种:把虚假产品作为交易的对象,沦为诈骗;把成员身份作为交易的对象,走向传销;而把精神控制作为交易的对象,类于邪教。

  作为社群研究者,我并不想做危言耸听,但是有义务敲响警钟。

  我最不想看到的情景是:失去人性的社群经营者,却大肆绑架着民众善良的人性。

  所以,我特别欣赏庄先生在讲述“新社群”的同时,还在讲述“新思维”和“新零售”。他希望用新社群来定义投资者、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用新零售来重塑未来新的商业模式,而把新思维作为连接二者的桥梁。

  我这样来理解庄先生的含义:社群的主体是人,零售的主体是产品,用新的思维把两者连接起来,将会形成一种新的组织形式与商业模式。

  “把产品做到极致,把服务和体验做到极致,靠人、靠口碑把产品或者服务传播出去。”

  庄先生在一次分享中如是说,把它誊抄在这里,与君共勉。

  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组织与人力资源系主任

  社群与商业模式创新研究中心主任

  杨洋



变革的浪潮:洞见未来商业生态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传统的商业模式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消费者的需求日益多元化、个性化,信息传播的速度呈指数级增长,技术革新更是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重塑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家名为“未来之眼”的咨询公司,敏锐地捕捉到了这场变革浪潮的脉搏,并深入研究了其中蕴含的巨大潜力。他们提出的“变革的浪潮:洞见未来商业生态”一书,并非仅仅罗列数据或讲述冰冷的概念,而是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带领读者穿越迷雾,直抵商业未来的核心。 本书的首要视角,聚焦于“人”的价值重塑。在过去,商业逻辑往往围绕着产品、渠道、营销展开,而消费者则被看作是信息的接收者或购买力的提供者。然而,“变革的浪潮”却认为,真正的商业核心是“人”本身。作者们强调,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不再满足于被动接受,而是渴望被理解、被连接、被赋能。因此,理解并满足用户深层次的情感需求、精神追求,以及他们作为个体在社群中的归属感和价值感,成为了商业成功的关键。 本书详细阐述了“社群”作为一种新兴的连接方式,如何超越了传统的产品和品牌壁垒。它不仅仅是兴趣小组的集合,更是价值共创、情感共鸣、信息共享的有机体。作者们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现了如何从零开始构建一个有生命力的社群,如何通过精细化的运营,将社群成员转化为忠诚的拥护者和积极的传播者。书中深入剖析了社群的构建要素,包括明确的社群定位、清晰的社群规则、高质量的内容输出、有效的互动机制,以及如何通过激励体系激发成员的参与度和贡献度。例如,书中会详细探讨如何通过故事营销拉近与社群成员的距离,如何利用UGC(用户生成内容)来丰富社群生态,以及如何通过社群活动来增强成员的粘性。更进一步,本书还会讨论社群如何成为品牌与用户之间最直接、最真诚的沟通桥梁,如何通过社群反馈来驱动产品创新和迭代。 与“社群”紧密相连的是“思维”的升级。在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中,固守成规的思维模式注定被淘汰。“变革的浪潮”提倡一种全新的、更加开放、敏捷、以用户为中心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要求我们跳出传统的“产品思维”,转向“用户思维”,甚至“生态思维”。书中深度解析了“用户思维”的核心,即一切商业活动都应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以提升用户体验为目标。这意味着企业需要具备同理心,去倾听用户的声音,去洞察用户的潜在需求,并以此来指导产品设计、服务流程和营销策略。 更具前瞻性的是,“生态思维”的提出。作者们认为,未来的商业竞争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零和博弈,而是不同商业生态系统之间的较量。一个成功的商业生态系统,能够整合多方资源,构建协同效应,为用户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解决方案。本书详尽介绍了如何识别并链接生态系统中的关键参与者,如何通过开放平台吸引合作伙伴,以及如何构建一个能够自我生长、自我优化的生态闭环。书中会探讨API经济、平台战略,以及如何通过联盟和合作来拓展商业边界。它还会深入分析,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如何通过数据驱动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整体效率,并最终为所有参与者带来价值。 最后,本书将目光投向了“零售”的未来演进。传统的零售概念,早已不再局限于实体店的商品陈列和线上平台的交易。“变革的浪潮”将其重新定义为一种“体验式服务”。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零售的核心都将回归到为用户提供便捷、愉悦、个性化的购物和服务体验。书中详述了“新零售”的多个维度,包括全渠道的融合,即线上线下渠道的无缝衔接,让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以最便捷的方式进行购物。例如,顾客可以在线上浏览商品,到实体店体验,然后在APP上完成支付并选择送货上门,反之亦然。 本书还会深入探讨“数据驱动”在零售业中的应用。通过对用户行为数据的收集、分析和运用,企业可以更精准地理解消费者的偏好,预测消费趋势,并提供个性化的产品推荐和营销活动。这包括了运用大数据分析来优化库存管理、提升供应链效率、以及进行精准广告投放。同时,“体验式零售”也得到了极大的强调。作者们认为,未来的零售不仅仅是卖商品,更是提供一种生活方式的体验。这可以通过打造沉浸式的门店环境、提供个性化的咨询服务、组织丰富的社群活动等方式来实现。本书会给出许多关于如何设计“网红”门店,如何利用AR/VR技术提升购物体验,以及如何通过跨界合作打造独特性场景的案例。 此外,书中还对“供应链的重塑”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新零售”的语境下,供应链不再是单纯的物流通道,而是需要更加敏捷、柔性、透明。企业需要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实现小批量、多批次的生产和配送,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书中会提及如何通过智能化技术来优化仓储和物流,如何构建端到端的供应链透明度,以及如何通过数字化手段来赋能供应商,实现协同生产。 “变革的浪潮:洞见未来商业生态”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幅宏大的商业蓝图,它揭示了在当前技术和消费者行为快速变化的时代,企业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的新方向。它不是关于某个单一的产品或技术,而是关于一种整体的、系统性的变革。通过对社群、思维、零售的深度剖析,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理解未来商业世界的全新视角。它鼓励企业和个人拥抱变化,勇于创新,以更加人性化、智能化、生态化的方式去迎接挑战,抓住机遇,最终在波澜壮阔的商业浪潮中,乘风破浪,开创属于自己的辉煌。本书的核心理念在于,未来的商业成功,将属于那些能够深刻理解“人”,重塑“思维”,并以“体验”为核心,构建强大“生态”的企业。它将帮助读者打破思维定势,以更加前瞻性的目光,去洞察和把握商业发展的未来趋势。

用户评价

评分

《新社群新思维新零售》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在商业的迷雾中为我指明了方向。我一直对如何更好地理解和连接我的顾客感到困惑,也常常因为营销投入产出比不高而烦恼。这本书的到来,无疑是一场及时雨。它没有故弄玄虚,而是用非常实在的语言,阐述了社群经济的运作原理。书中关于“从流量思维到留量思维”的转变,让我深刻反思了自己过去的一些营销策略。它告诉我,与其追求短暂的流量爆发,不如专注于建立和维护一个有粘性的社群,让每一次互动都充满价值。我特别被书中关于“情感连接”的论述所打动,它强调了在产品之外,品牌所传递的价值观和情感共鸣才是留住用户的关键。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零售业的理解更加深入,也更加充满信心去探索和实践社群化营销的新模式。

评分

这本书简直颠覆了我对传统零售的认知!我一直以为零售就是开个店,卖卖东西,但《新社群新思维新零售》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全新的维度。它不仅仅是关于线上线下的融合,更深入地探讨了社群的力量是如何重塑商业格局的。作者用非常生动的案例,比如一些独立咖啡馆如何通过建立忠实的社群,从默默无闻成长为城市中的热门地标,让我深切体会到,原来消费者不再是被动的购买者,而是可以成为品牌故事的共同创造者。书中提到的“社群共创”概念,让我脑海中闪过无数创业的火花,我开始思考,我自己的小事业,是否也能通过社群运营,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蓝海?那些关于如何挖掘社群需求、如何激励社群成员参与、如何将社群活跃度转化为实际销售额的策略,简直是宝藏!读完之后,我迫不及待地想去实践,去构建属于我自己的社群,去感受那种与消费者之间建立的深度连接所带来的巨大能量。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商业书籍,更像是一本行动指南,它给了我勇气和方法,让我看到了未来零售的无限可能。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可以用“醍醐灌顶”来形容。作为一个在互联网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从业者,我一直关注着商业模式的演变。《新社群新思维新零售》这本书,精准地捕捉到了当下商业的核心趋势。它不仅仅是关于“社群”和“新零售”这两个词的简单叠加,而是深入地探讨了社群这个概念在现代商业逻辑中的核心地位。书中对于“去中心化”和“扁平化”社群关系的分析,让我意识到,传统的自上而下的营销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平等、互动的沟通方式。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信任经济”的解读,它强调了社群成员之间以及品牌与社群之间的信任是如何建立和维护的,这对于任何一个希望在未来商业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企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这本书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未来的商业将不再是产品的竞争,而是社群和关系的竞争。

评分

《新社群新思维新零售》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经历了一场思维的“洗礼”。我是一名传统的店主,经营一家小小的服饰店已经好几年了,虽然生意稳定,但总感觉缺少了点什么,一直在摸索如何突破瓶颈。这本书的出现,恰恰搔到了我的痒处。它没有大谈特谈宏大的理论,而是用非常接地气的方式,讲述了社群是如何成为零售业的“新引擎”的。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用户画像”的细致分析,它帮助我意识到,我之前对顾客的了解还停留在表面,而社群的价值在于能够深入挖掘用户的真实需求和情感连接。书中提到的“私域流量”运营,让我看到了如何将现有的客户群体转化为稳定的复购和口碑传播,这比盲目地投入广告要有效得多。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仿佛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看到了零售业的更多可能性。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可以借助社群的力量,与消费者建立更深厚的关系,让生意变得更有温度,也更有生命力。

评分

刚开始翻开《新社群新思维新零售》这本书,我抱着一种半信半疑的心态,毕竟“新”这个词现在太多了,很难不让人产生审美疲劳。但读着读着,我发现这本书的“新”是实打实的,是有血有肉的。它没有空泛的理论,而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当下商业环境的变化,特别是社群这个概念如何从边缘走向中心。书中对于“社群驱动增长”的论述,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困惑于如何才能让客户真正爱上我的产品,不仅仅是因为价格,更是因为认同感和归属感。这本书给出了答案,它通过大量的案例研究,展示了那些成功的品牌是如何将消费者从单纯的购买者,转化为忠实的品牌拥护者,甚至是品牌的推广者。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内容即流量,社群即生意”的观点印象深刻,它提醒我,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用有价值的内容吸引社群,再通过社群进行转化,才是王道。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智慧的盛宴,每翻一页都能获得新的启发。它不仅仅是一本营销手册,更是一本关于如何理解人性、如何建立连接的书。

评分

言简意赅

评分

买来自己学习研读 慢慢研究中

评分

还没开始用,应该还不错的东西

评分

不错,有些观点和理论还比较前沿

评分

还不错!

评分

很好,速度快,方便

评分

双十一搞活动的时候买的,很便宜很划算,抢了券,凑了好几箱书

评分

物流超级快 买的时候有活动 超级便宜

评分

书是好书,也是正版,感觉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