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古斯丁是西方思想的偉大探索者,他不僅以《懺悔錄》震撼瞭西方曆史的心髒,還用許多其他文字拓展瞭人對自我、世界和上帝的知識。《論靈魂及其起源》就是這樣的作品。該書預示瞭古典希臘靈魂論嚮現代人論的轉嚮,編入其中的另一重要作品《論基督教教義》,則可視為奧古斯丁所有作品的總綱。
奧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us,公元354—430年),古羅馬時代的基督教思想傢,教父哲學的集大成者。著有《懺悔錄》《論三位一體》《上帝之城》《創世記釋義》《論基督教教義》等作品。奧古斯丁的作品幾乎是後來整個基督教思想和西方思想的源頭,他對於人性的洞察,對於西方社會乃至整個人類社會的批評,一直是我們認識自己的思想基礎。
目錄
2016 年再版序1
2004 年譯叢總序1
中譯本導言1
中譯者前言35
論基督教教義
英譯本編輯導言3
內容提要5
前 言9
第一捲14
第二捲43
第三捲88
第四捲128
論靈魂及其起源
第一捲 緻僧侶萊那圖(Renatus) 179
第二捲 寫給長老彼得的一封信214
第三捲 緻維剋提烏·維剋多241
第四捲 緻維剋提烏·維剋多263
譯名對照錶306
2016 年再版序
我們對哲學的認識無論如何都與希臘存在著關聯。如果說人類的學問某種程度上都始於哲學的探討,那麼也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我們都是希臘的學徒。這當然不是說希臘文明比其他文明更具優越性和優先性,而隻是說人類長時間以來都得益於哲學這種運思方式和求知之道,希臘人則為基於純粹理性的求知方式奠定瞭基本典範,並且這種基於好奇的知識探索已經成為不同時代人們的主要存在方式。
希臘哲學的光榮主要是與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聯係在一起。這套譯叢則試圖走得更遠,讓希臘哲學的光榮與更多的哲學傢——伊壁鳩魯、西賽羅、塞涅卡、愛比剋泰德、斐洛、尼撒的格列高利、普羅剋洛、波愛修、奧古斯丁等名字聯係在一起。在編年史上,他們中的許多人已經是羅馬人,有些人在信仰上已經是基督徒,但他們依然在某種程度上,或者說他們著作的主要部分仍然是在續寫希臘哲學的光榮。他們把思辨的艱深詮釋為生活的實踐,把思想的力量轉化為信仰的勇氣,把城邦理念演繹為世界公民。他們擴展瞭希臘思想的可能,詮釋著人類文明與希臘文明的關係。
這套叢書被冠以“兩希文明哲學經典譯叢”之名,還旨在顯示希臘文明與希伯來文明的衝突相生。希臘化時期的希臘和羅馬時代的希臘已經不再是城邦時代的希臘,文明的多元格局為哲學的運思和思想的道路提供瞭更廣闊的視域,希臘化羅馬時代的思想傢緻力於更具個體性、時間性、曆史性和實踐性的哲學探索,更傾心於在一個世俗的世界塑造一種盼望的降臨,在一個國傢的時代奠基一種世界公民的身份。在這個時代並且在後續的世代,哲學不再隻是一個民族的事業,更是人類知識探索的始終誌業;哲學傢們在為古代哲學安魂的時候開啓瞭現代世界的圖景,在曆史的延續中瞻望終末的來臨,在兩希文明的張力中看見人類更深更遠的未來。
十年之後修訂再版這套叢書,寄托更深!
是為序!
包利民 章雪富
2016 年5 月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沒得說,拿到手裏沉甸甸的,紙張的質感細膩得讓人愛不釋手。封麵采用瞭一種深邃的靛藍色,搭配著燙金的書名和作者信息,在光綫下閃爍著低調而神秘的光芒,仿佛真的能從中窺見一絲關於“彼岸”的端倪。內頁的排版也十分考究,字距和行距都處理得恰到好處,即便是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過分疲勞。我特彆喜歡它在章節開頭的引言部分,那些古老的哲學斷章被巧妙地嵌入其中,像是為接下來的探討設置瞭某種古老而莊重的基調。當然,作為一本探討形而上學議題的著作,它在文字的密度上要求讀者有一定的耐心和基礎知識儲備。我花瞭很長時間纔消化完前幾章關於本體論的論述,那些嚴密的邏輯推導和術語的精確界定,讓我想起某些古典哲學傢的著作,有一種撲麵而來的學術氣息。這本書的排版細節,無疑提升瞭閱讀體驗,讓這個嚴肅的主題顯得不那麼枯燥,更像是一次精心準備的知識朝聖之旅。
評分我最近讀瞭不少關於心靈哲學與科學交叉領域的書籍,但很少有能像這本書一樣,在保持極高理論深度的同時,還能時不時地拋齣一些讓人醍醐灌頂的洞察。作者對於意識的“難問題”(the hard problem of consciousness)的探討,簡直是直擊要害,他沒有采取主流科學界流行的還原論視角,反而大膽地引入瞭一些跨學科的類比,比如從量子糾纏的某些特性中尋找關於非局域性心智活動的蛛絲馬跡。這種大膽的假設和謹慎的論證相結閤的方式,非常引人入勝。不過,對於不熟悉現象學或分析哲學的讀者來說,初讀時可能會感到吃力,因為作者在建立自己的概念體係時,引用瞭大量的曆史哲學觀點作為參照,需要讀者頻繁地在不同知識體係間跳轉思考。在我看來,這本書更像是一份邀請函,邀請那些真正對“我思故我在”的本質感到好奇的深度思考者,一同進入一個復雜而迷人的思想迷宮。它不是提供快速答案的讀物,而是催生更多問題的催化劑。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把握得相當巧妙,它沒有陷入純粹的理論說教,而是穿插瞭大量的曆史案例和思想傢的生平軼事,讓原本抽象的論述變得鮮活起來。比如,書中關於某個中世紀神學傢如何試圖調和亞裏士多德的物理學與新興的基督教神學中關於“不朽靈魂”的論述,那段描寫得栩栩如生,仿佛能看到那位學者在昏暗的燭光下,為瞭維護信仰的完整性而進行的艱苦卓絕的智力搏鬥。這種將宏大理論置於具體曆史情境中的處理方式,極大地增強瞭可讀性。當然,這種敘事上的豐富性也帶來瞭一個小小的挑戰:有時讀者可能會被那些精彩的側麵故事分散注意力,稍微偏離瞭作者構建的主乾邏輯綫。我花瞭點時間纔適應這種“理論鋪陳——曆史插麯——理論深化”的循環結構。總而言之,它成功地將一本嚴肅的哲學專著,處理齣瞭一種具有史詩感的閱讀體驗。
評分我發現這本書最令人贊嘆的一點,是它對於不同文化背景下“生命本質”觀點的包容性和對比分析能力。作者似乎不滿足於僅僅局限於西方哲學傳統,而是花瞭相當大的篇幅去考察東方,特彆是印度教和佛教中關於“阿特曼”(Atman)和“般若”(Prajna)的論述。他並沒有簡單地將這些異域概念套用西方的術語框架,而是努力去理解其內在的語境和目的性。例如,他對“輪迴”概念的分析,不是停留在其宗教層麵,而是將其視為一種關於信息持續性的哲學模型,這提供瞭一個極具啓發性的全新視角來理解“不朽”的含義——並非是單一個體永存,而是某種模式的不斷迭代。這種跨文化的對話,極大地拓寬瞭我們對“存在”這一概念的邊界感。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在於它提齣瞭多少新理論,更在於它展示瞭人類在麵對終極問題時,思維路徑的豐富多樣性。
評分坦白說,這本書的後半部分,尤其是在探討“靈魂與物質的交互作用機製”時,其論證的力度似乎有所減弱,我個人感覺有些地方略顯牽強和臆測。作者在前麵部分建立瞭一個非常堅固的批判框架,對笛卡爾式的二元論進行瞭毀滅性的打擊,但在試圖提齣自己的替代模型時,似乎陷入瞭某種邏輯上的循環論證,或者說,那些用來解釋超自然現象的“橋梁”構建得不夠紮實,缺乏確鑿的邏輯支撐。比如,他引入瞭一個非常新穎的“信息場”概念來解釋記憶的非物理性存儲,雖然這個概念在概念上很吸引人,但作者未能提供足夠的工具來檢驗或證僞這個場域的存在。這使得讀者在讀到關鍵結論時,會不自覺地産生一種“說服力不足”的感覺,仿佛作者本人也對這個最終的解釋抱有某種程度的不確定性。這並非說全書就此崩塌,而是說在最核心的突破口上,它顯得不夠果決和自信。
評分好書值得珍藏
評分一直想買西塞羅的書,這次京東的價格很實惠。好評
評分挺喜歡的,這次活動還挺給力的,希望京東繼續做下去,嗯,社科文獻齣版社非常好
評分很棒的書,一直在京東買書,正版,物流快,服務好!
評分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好書,就是看起來比較費腦!
評分京東搞活動買的,價錢便宜,發貨快,京東買書挺好的!
評分兩希文明的書真想趁著六一八的活動全部收集齊
評分以前好像有個平裝本,這個精裝的不錯,就是開本大瞭點兒。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