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特点鲜明的传媒大国。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化因素共同作用,造就了当代法国新闻业的特质。本书是国内第一部系统梳理法国新闻业历史发展进程的著作。作者大量借鉴法语、英语世界的相关史料与研究成果,尝试以中国学者的视野建构法国新闻传播史的主要脉络。
陈继静,女,1978年生,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国际新闻界》栏目评审,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外新闻史,国际新闻与传播。主要成果:译著《新闻的历史》《目击者:这个世界上杰出的新闻摄影师》《笔锋胜剑:新闻媒体如何建构美国历史》;合著教材《外国新闻传播史》《中国新闻传播史新编》(合著);论文《事实、偏见与政治认同:解读法国<世界报>上的3.14事件和奥运火炬传递》等。
这本书的资料搜集工作,简直可以用“令人咋舌”来形容。它所引用的原始文献和二手研究,其广度和深度,远超出了我原本对一本通史类著作的预期。我注意到,作者在处理涉及革命时期的新闻管制与地下出版时,引用了大量来自不同国家档案馆的档案记录,这些细节的呈现,极大地增强了历史的可信度和现场感。例如,书中对某一特定报纸在不同政权更迭期间,如何进行“文字游戏”以规避审查的案例分析,不仅详尽地展示了当时的文本,还配上了审稿人的批注,这种“多重视角”的呈现方式,令人拍案叫绝。它揭示了新闻工作者在极端环境下,其智慧和韧性所展现出的光芒,让冰冷的史实瞬间鲜活了起来,仿佛我们正亲身参与到那场文字与权力的角力之中。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令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一种低饱和度的法式灰蓝色,搭配烫金的字体,散发着一种低调而又典雅的学术气息。内页纸张的选择也很考究,触感温润,油墨的印制清晰锐利,即便是长久阅读也不会让眼睛感到疲惫。我尤其欣赏作者在章节排版上所下的功夫,每一章的标题都用了古典衬线字体,与正文的无衬线字体形成了微妙的对比,这种视觉上的平衡感,让原本可能略显枯燥的学术内容变得易于亲近。更值得称道的是,书中穿插的历史图片和插图,虽然数量不算多,但每一张都经过了精心的挑选和高清的扫描,无论是早期报纸的版面设计,还是著名新闻人物的肖像,都极大地丰富了阅读的维度,让人仿佛能触摸到那个时代的真实肌理。这本书的实体感,从拿起它、翻开它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在向读者宣告,这是一部值得郑重对待的、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作品。它的物理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对知识的致敬。
评分初读这本书的导言部分,我立刻被作者那如同法国文学评论家般的叙事风格所吸引。行文如流水般流畅,充满了细腻的观察和独到的见解,绝非那种干巴巴的史料堆砌。作者在论述法国新闻业的早期萌芽时,并非简单地罗列事件,而是巧妙地将政治思潮、沙龙文化乃至当时的文学思潮,都织入了新闻传播的脉络之中。他对于“启蒙”与“舆论形成”之间复杂互动的分析,尤其深刻,让人不得不停下来反复琢磨。那种带着哲学思辨色彩的句式,使得即便是探讨技术革新,也充满了人文关怀。比如,书中对“小册子”兴衰的描述,不再是简单的历史事实陈述,而更像是一场关于知识权力转移的精彩辩论,笔锋犀利,逻辑严密,让人在阅读中不断进行着思考和自我反驳,极大地提高了阅读的参与感和智力上的愉悦度。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体现了一种高超的宏观把控能力。它没有被繁杂的年代更迭所裹挟,而是清晰地划分出了几个关键的“范式转移”时期,并围绕这些核心转折点进行深挖。比如,从印刷术的普及到大众传媒的兴起,作者构建了一个清晰的逻辑链条,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都会有一个明确的理论框架作为支撑。这种结构的好处在于,即便是对法国历史不甚了解的读者,也能迅速抓住历史演进的主干线索。更妙的是,作者在不同的历史段落之间,设置了精妙的“主题对比”,例如将十九世纪的商业化报业与二十世纪初的专业主义倾向进行横向的比较,这种既有时间纵深又有空间广度的梳理,使得整部作品的知识密度被优化到了极致,读完后留下的印象是脉络清晰、层次分明,而非一团乱麻。
评分我个人觉得这本书最宝贵之处,在于它没有将新闻传播视为一个孤立的学术领域,而是将其置于一个巨大的社会文化生态系统中进行考察。作者始终坚持探究“技术如何塑造社会,社会又如何反作用于技术”这一核心命题。读到关于二战后广播电视对传统报业冲击的部分,作者没有停留在技术竞争的层面,而是深入剖析了信息获取渠道的变化如何重塑了法国民众的集体记忆和公共讨论的质量。这种超越媒介本身,探讨其社会意义的视角,是当前许多新闻史著作所缺乏的深度。它提供给我的,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记录,更是一套观察当代信息环境、理解舆论力量的有力工具,让我对媒体的本质有了更为深刻和批判性的认识,受益匪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