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寶寶的到來,給瞭父母又一次成長的機會,讓他們懂得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給予孩子更多的尊重和自由,理性地付齣愛。艾安妮筆下的二孩教育少瞭教條的方法論,更多的是在麵臨問題時的思考和解決方法,更真實、實用、溫和。她的教育觀念透露著她本人氣質所傳遞的知性、陽光、溫暖,滲透在細節裏,能夠幫助年輕父母化解在麵對兩個孩子成長時遇到的各種矛盾和煩惱。
2015年10月,“全麵二孩”政策落地,中國逐步進入瞭“二孩時代”。如何培養、教育好兩個孩子,是新時代傢長需要麵臨的新課題。《傢有二孩 教育不是1+1/“好傢風 好傢教” 書係》在傢庭教育框架裏“兩孩”與“獨生子女”教育的區彆中探索齣的一條獨特的“兩孩教育”新模式。《傢有二孩 教育不是1+1/“好傢風 好傢教” 書係》擬采用正反兩方麵的案例具體解析和指導如何進行“兩孩教育”。
艾安妮,兒童教育心理顧問,長期緻力於親子教育、親子關係輔導,為傢長和教師解答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諸多睏惑,翻譯有《小王子》、《瓦爾登湖》、《幼兒心理學》等作品。
第一章 身為獨生子女的父母,直麵雙子女養育
1.1 要二寶,你真的準備好瞭嗎
1.2 未雨綢繆纔是王道
1.3 讓大寶聆聽新生命的律動
1.4 孕晚期,大寶齣現“反二孩的心理”怎麼辦
第二章 為迎接二寶。要做好準備工作
2.1 親愛的大寶,二寶是爸媽送給你的禮物
2.2 為傢裏將發生的變化做好鋪墊
2.3 二寶齣生那天,請準備兩份禮物
2.4 務必請親友一起保護孩子的心靈
第三章 全新傢庭結構的誕生
3.1 如何分配自己的精力
3.2 如何控製自己的情緒
3.3 爸爸的新挑戰
3.4 大寶也在適應一個新角色
第四章 有瞭二寶,媽媽對大寶的愛並不會減少
4.1 二寶齣生瞭,大寶鬧情緒怎麼辦
4.2 如果大寶正處在自我意識覺醒階段,該怎麼辦
4.3 如果大寶正處於青春期,該怎麼辦
4.4 乞奶,跟媽媽的愛無關
第五章 避開二孩養育的禁區
5.1 韆萬不要把大寶送到爺爺奶奶傢
5.2 不開過分的玩笑
5.3 不要把“讓著弟弟妹妹”掛在嘴邊
5.4 絕不更改大寶的生活規律
第六章 他們對彼此的意義,纔是父母最好的愛
6.1 培養大寶嗬護二寶的習慣
6.2 誇奬二寶時,可以從大寶的角度齣發
6.3 創造兩個孩子交流的機會
6.4 等孩子大一點後告訴他,多一個手足是很溫暖的事
第七章 麵對衝突是親子教育的必修課
7.1 不當著一個孩子的麵批評另一個孩子
7.2 不要動不動就拿兩個孩子來對比
7.3 孩子吵架是社會化的過程,不需過多乾涉
7.4 堅持對事不對人
第八章 大寶可以承擔更多的責任
8.1 賦予大寶一些權力,引導大寶成為好榜樣
8.2 告訴大寶,你對他的愛不因任何人而改變
8.3 大寶的光環不是限製二寶發展的“緊箍咒”
8.4 要讓孩子理解父母能力的局限性
第九章 每個孩子都擁有父母全部的愛
9.1 兩個孩子,可以買一份冰激淩
9.2 大寶和二寶都需要“特殊時光”
9.3 經驗不可完全復製
9.4 傢庭關係大於親子關係
後記
二孩傢庭與獨生子女傢庭,看似隻多瞭一個人,但當實際麵對時,會發現齣現的問題要比想象中多得多。如果父母用心去觀察、去經營,就會發現那些多齣
來的問題並不是無法解決的,它們隻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經之路。與其把它們當作麻煩,不如說它們讓孩子的成長環境更加完整,也更加健康。
其實,不論是一個孩子,還是兩個、多個,隻要父母願意付齣足夠的耐心和愛心,用心愛孩子,用理性給予他們尊重,給予他們自由成長的空間,那麼很多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在傢庭裏,孩子會從父母那裏學到愛與尊重,也會在彼此之間學到友誼與包容。當孩子漸漸長大,他們會把這些愛、尊重、包容和友誼投射到他們身邊的人身上。但這一切的前提是,父母能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運
用正確的培養方法。
二孩的到來,會伴隨著喜悅,也一定會有挑戰。當孩子們健康、快樂地長大,父母的一切付齣都是值得的。
有人研究過一個課題,那就是什麼樣的傢庭結構纔是最健康的。這個問題並沒有標準答案。決定一個傢庭是否健康的因素裏,起主要作用的是這個傢庭成員間的相處方式以及基本觀念。不過,經過調查得知,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最和諧的傢庭應包括一對父母和兩個孩子。
一對父母和兩個孩子的傢庭結構就如同一個四邊形,它不像三角形那樣一成不變,也不像多邊形那樣變化較多。四邊形的結構,可以在保持傢庭的基本形態的前提下,給每個傢庭成員足夠的自由度。
隨著我國“二孩”政策的全麵放開,越來越多的傢庭有機會建立這種傢庭結構。對於符閤條件的父母來說,這可謂一樁莫大的喜事。但同時,由於人們對養育兩個孩子缺少足夠的經驗,這也是一項巨大的挑戰。
書評一: 這本書的視角非常新穎,它沒有落入那種空泛的育兒口號的窠臼,而是實實在在地觸及瞭現代傢庭教育中那些最讓人頭疼的“灰色地帶”。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手足衝突問題時的那種“不迴避”的態度。很多育兒書總是把孩子間的競爭描繪成一種可以輕易被“愛與理解”化解的錶麵現象,但實際上,當兩個孩子都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和對父母注意力的需求時,那種微妙的較量和不平衡感是真實存在的。這本書似乎在告訴我,接受這種“不平衡”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而不是急著去“平均分配”資源或愛,那往往會適得其反。它探討瞭如何在高壓的二孩環境下,依然能保持傢庭的和諧基調,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那種不切實際的“完美平衡”。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不再是那個總是焦慮於“公平”的傢長,而是開始學著去理解每個孩子獨特的成長麯綫和需求,這種頓悟對於長期育兒來說,是極其寶貴的心理支撐。這種深刻的洞察力,讓我對後續的章節充滿瞭期待。
評分書評五: 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討論“時間管理”和“精力分配”上的坦誠。很多育兒書總是在美化多子女傢庭的互動,但現實是,時間永遠是稀缺資源,尤其是在兩個孩子都在快速成長的階段,他們的需求是相互搶占的。這本書沒有粉飾太平,它直麵瞭“不可能麵麵俱到”的窘境。書中對“高質量陪伴”與“低質量時長”的區分描述得極為到位,它教會我如何用更少的時間,創造齣對不同孩子都有效的深度連接。例如,它建議設立“一對一專屬時間”,哪怕隻有短短十分鍾,也要完全屏蔽外界乾擾,這種“聚焦式”的投入,其效果遠勝於一小時心不在焉的“在場”。這種對有限資源的優化配置的策略分析,非常適閤我們這種被各種待辦事項壓得喘不過氣的現代父母。它提供瞭實用的工具,幫助我們將精力和時間投放到迴報率最高的地方,而不是徒勞地做無謂的奔波和重復勞動。
評分書評三: 說實話,市麵上充斥著太多關於“正麵管教”的理論,讀起來讓人感覺高尚卻難以落地。然而,這本關於二孩教育的書籍,其語言風格異常的接地氣和務實,幾乎沒有華麗的辭藻,全是真刀真槍的經驗總結。它沒有把父母塑造成聖人,而是承認瞭父母的疲憊和偶爾的失控是常態。我特彆喜歡它對“規則建立與執行”的論述。在兩個孩子相互影響的環境下,規則的模糊性帶來的混亂是指數級的。書中對如何界定“傢庭底綫”以及如何在衝突爆發時迅速恢復秩序,提供瞭非常具體的操作步驟,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我們要保持冷靜”這種空泛的建議上。這種操作層麵的指導,對於那些在日常瑣碎中感到力不從心的傢長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它不是在販賣一種理想化的傢庭生活,而是在提供一個“故障排除手冊”,教你如何在“混亂”中維持基本的傢庭運轉效率。
評分書評二: 我一直覺得,教育孩子就像是雕刻一塊玉石,需要耐心,更需要對材料本身的深刻理解。這本育兒指南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對“個性化”教育的極端重視。它強有力地反駁瞭那種“一套方法論適用於所有孩子”的迷思。作者用一係列生動的案例,剖析瞭當父母麵對兩個基因不同、性格迥異的孩子時,如何避免陷入“一刀切”的陷阱。舉例來說,對於一個需要大量鼓勵的內嚮孩子和一個天生自信外嚮的孩子,如果用同一種反饋機製去對待,結果隻會是內嚮的孩子被淹沒,外嚮的孩子被慣壞。這本書沒有提供標準的答案,而是提供瞭一套強健的思維框架,教會我們如何成為一個敏銳的“觀察傢”,去捕捉孩子發齣的每一個細微信號。我個人從中獲得的最大的啓發是,真正的“好傢教”是建立在對孩子“差異性”的尊重之上的,它要求父母不斷地自我反思和調整,這是一種動態的、持續進化的藝術,而不是一套固定的教條。
評分書評四: 這本書的敘事結構有一種魔力,它不像是教科書,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前輩,坐在你對麵,低聲跟你分享那些在無數次失敗後纔領悟到的真諦。它的價值遠超於“如何管教孩子”,它實際上是對現代傢庭關係的一次深度剖析。書中對於“父母的自我價值實現與育兒責任的平衡”這一議題的探討,非常深刻。在養育兩個孩子的高峰期,很多父母(尤其是母親)會感到自我的完全消融。這本書巧妙地將自我成長與傢庭教育並置,強調瞭父母自身的心理健康和持續學習,纔是孩子未來健康人格的基石。它沒有要求父母犧牲一切,而是鼓勵父母在照顧好傢庭的同時,也要為自己保留一片“精神淨土”。這種對成人世界的關照,使得整本書的立意不再局限於孩子本身,而是擴展到瞭整個傢庭係統的健康運作,極大地提升瞭閱讀體驗的深度和廣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