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培养孩子光有热情不行,还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技巧。相关资料显示,孩子在13岁前,可塑性是极强的。因此,本书将读者群锁定在13岁前的孩子家长身上,旨在为他们提供实用、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技巧,指导他们培养孩子的好习惯,纠正孩子的坏习惯,更好地呵护、培育孩子。
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播下一种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让我们牢记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土的这句经典名言,一起为养成孩子的好习惯而努力吧!
可是,怎么培养好习惯?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已有的坏习惯该怎么纠正?看看这本书,或许,你就能从中得到帮助。
内容简介
有人说:"习惯能造就一个人,命运是习惯的结果。"由此看来,习惯的好坏对一个人的成功与否是否关系重要,也因此,家长一定要让孩子从小就养成好习惯。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曾说:"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地自然就发生作用了。"可以毫不讳言地说,习惯是所有伟人的奴仆,也是所有失败者的帮凶。好习惯的培养越早越好,*好是在孩子13岁以前就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13岁以前的孩子无论是在身体的发育还是思维的发展上,都处于一个基础阶段,这一时期,孩子不但在了解世界,学习知识,也慢慢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好习惯容易,养成不良习惯也很快,因此家长这一时期要尤为重视。
作者简介
靳和平,男,1977年出生,中共党员,中学一级教师,现任安阳市龙安区马投涧乡第一中学副校长。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颇有研究,并取得良好成效,有多篇论文发表并获奖,先后荣获安阳市“教研先进个人”、安阳市“职业道德标兵”、龙安区“优秀班主任”等称。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序言
前言
根据教育研究部门对我国家庭的调查,我们惊讶地发现,有70%的孩子觉得自己不幸福,觉得自己和父母有距离;而73%的父母坦言,孩子总不肯乖乖听话,不明白孩子心里在想些什么,还没有找到与孩子正确沟通的办法。
孩子不听话,难以管教,很多做父母的对此万分苦恼。很多时候,尽管父母对孩子付出了百分之百的爱,可还是得不到孩子的“心”。比如让他好好学习,孩子却偏偏沉迷于网瘾中;为了帮助孩子做功课,妈妈不惜牺牲自己的时间当陪读,孩子却厌烦到想离家出走;父母天天教育孩子要跟同学友好相处,孩子却偏要跟同学打架;想和孩子聊聊学校里的生活,孩子却不愿意答理父母……这些都让家长感到头疼又无可奈何。
很多为人父母者都有过以上类似的经历,都曾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遭受过沮丧、失望。这些问题普遍存在,为什么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呢?原因就在于家长们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没有做到和孩子正确地沟通。人类的行为是受心理支配的,我们家庭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对孩子的心灵进行引导。鲁迅曾说:“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沟通是父母教育孩子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方式,而沟通的第一步就是要知道孩子的心里在想些什么。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把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作为一个重要命题来看待,是因为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每一个生活细节都可能成为蕴涵重大教育意义的事件,都可以扩展为孩子的终生相伴的好习惯或坏毛病。从这个角度看,家庭教育的意义是胜于学校教育的,所以家长与孩子的沟通能力就直接反映了家教水平,这也直接决定了孩子未来的发展。”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心理的发育和生理成长发育同等重要;在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都会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和问题。有些家长一味地注重孩子成长的某些结果,比如考试成绩、说话能力、动手能力等。但是,却从不知道孩子心里在想什么。微软前任总裁比尔·盖茨说:“与人沟通是一门学问,它能决定你的事业是否成功;与孩子沟通是一种责任,它能决定孩子的成长,这代表家庭的未来、民族的未来。”
其实,只要家长们肯多花点时间,多用点心思,平时多注意观察孩子,多点沟通,多点理解,家长就会发现,读懂孩子的心其实很简单。
本书从心理学的角度入手,结合日常家教中的实际案例,深刻分析了孩子不听话的心理原因;对孩子不听话的行为表现进行了深入透视;为父母正确地应对孩子不听话的行为提出了各种实用而有效的对策与技巧,从而帮助父母读懂孩子的心理,然后承认孩子的世界,走进孩子的世界,消灭家长和孩子中间那道“沟”,把“顽劣”的“犟”孩子变成听话的乖孩子!
13岁前,奠定孩子一生基石的智慧指南 引言 童年,是生命中最宝贵的时光,是人格塑造、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13岁,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节点,孩子们的性格、思维方式、学习习惯乃至人生观,都在这个阶段悄然形成。如何在这短短十余年里,为孩子的一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何引导他们拥有受益终生的优秀品质?这不仅是为人父母的期盼,更是需要一套系统、科学、可行的智慧指引。 本书并非市面上泛泛而谈的育儿技巧集合,而是一本深刻洞察儿童成长规律,聚焦于13岁前关键期,为家长提供的独一无二、专为您的孩子量身打造的成长蓝图。它不是简单地罗列“该做什么”与“不该做什么”,而是深入浅出地解析“为什么”,让家长真正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从而做出更具智慧的养育决策。 第一篇:习惯的力量——塑造内在的罗盘 习惯,如同一把无形的钥匙,开启孩子通往未来的大门。13岁前,是习惯养成最黄金的时期,一旦养成,便会深刻影响孩子的一生。本篇将从多个维度,为您揭示习惯塑造的奥秘。 第一章:自律的种子——学会管理自己 自我控制的基石: 引导孩子认识到延迟满足的重要性。通过小故事、游戏和日常实践,帮助孩子理解“现在的小坚持,换来未来的大收获”。例如,鼓励孩子完成一项小任务后再去玩玩具,逐渐培养他们抵制即时诱惑的能力。 时间管理的艺术: 并非要求孩子制定复杂的计划,而是从简单的“待办事项”列表开始。教会孩子区分“重要”与“紧急”,让他们学会规划有限的精力。从每天的作息时间,到周末的活动安排,逐步引导他们学会自我约束,不再被惰性牵引。 情绪的调控者: 帮助孩子认识并命名自己的情绪。当孩子感到愤怒、沮丧或焦虑时,引导他们用健康的方式表达,而不是爆发或压抑。教导一些简单的放松技巧,如深呼吸、数数,让他们学会与负面情绪共处,而不是被其控制。 责任感的萌芽: 让孩子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并从中体会到为家庭贡献的成就感。从整理自己的房间,到帮助父母分担简单的工作,逐步培养他们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意识。 第二章:学习的乐趣——点燃求知的心 好奇心的守护者: 鼓励孩子提问,无论问题多么“幼稚”。用耐心和引导,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带孩子走进图书馆、博物馆,参与有趣的科学实验,让学习成为一场充满惊喜的冒险。 阅读的罗盘: 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是为他们打开更广阔世界的金钥匙。从绘本到章节故事,选择适合孩子年龄和兴趣的书籍。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爱上文字,学会从书中汲取养分。 专注力的培养: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专注力尤为珍贵。通过一些需要耐心和细致的游戏,如拼图、搭建模型、乐高,锻炼孩子的集中力。在学习时,创造安静的环境,减少干扰,引导孩子一次只做一件事,逐步提升他们的专注度。 独立思考的翅膀: 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使与大人不同。在讨论问题时,引导他们分析原因,寻找不同角度的看法,而不是盲目接受。培养他们质疑的精神,但同时也要教会他们如何尊重不同的意见。 第三章:品格的雕塑——塑造高尚的灵魂 诚实的基石: 强调说实话的重要性,即使犯了错误。当孩子说谎时,不要过度指责,而是引导他们认识到诚实带来的信任感和内心的安宁。用榜样力量,让孩子明白诚实是立身之本。 善良的温度: 引导孩子学会关心他人,乐于助人。从对家人、朋友的关爱,到对小动物、大自然的呵护,点滴之处,播撒善良的种子。参与志愿活动,让孩子体会到付出和奉献的快乐。 感恩的心: 教导孩子珍惜拥有,感谢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引导他们向帮助过自己的人表达感谢,无论是父母的辛勤付出,还是老师的谆谆教诲。在日常生活中,常怀感恩之心,能让孩子拥有更乐观、更积极的心态。 坚韧的脊梁: 挫折是成长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当孩子遭遇困难时,鼓励他们尝试,不要轻易放弃。引导他们从失败中学习,总结经验,培养他们面对挑战的勇气和毅力。 第二篇:成长的沃土——营造支持性的环境 优秀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有力支持。本篇将聚焦于如何为孩子打造一个充满爱、理解和引导的成长环境。 第四章:父母的智慧——成为孩子最好的榜样 言传身教的力量: 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家长自身良好习惯的展现,是教育孩子最有效的途径。无论是在时间管理、情绪控制,还是在学习态度和待人接物上,父母的榜样作用至关重要。 积极的沟通艺术: 建立开放、信任的亲子沟通模式。用心倾听孩子的心声,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用鼓励和肯定代替批评和指责,让孩子敢于表达,乐于分享。 合理的界限和规则: 明确的界限和规则,是孩子安全感和规则意识的来源。与孩子一起制定适合的家庭规则,并坚持执行,让孩子明白行为的后果。 情感的滋养: 无条件的爱和支持,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精神食粮。让孩子感受到被爱、被接纳,无论他们表现如何,都能成为他们坚实的后盾。 第五章:环境的熏陶——搭建成长的舞台 家庭教育的氛围: 营造积极向上、充满学习氛围的家庭环境。鼓励家人一起阅读、讨论,分享彼此的见闻和感悟。 学校教育的协同: 与学校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与老师合作,共同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支持和引导。 社会资源的利用: 善于发掘和利用社会上的优质教育资源,如图书馆、科技馆、艺术展览等,拓宽孩子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 同伴交往的引导: 引导孩子结交积极向上、有良好习惯的朋友。教会他们如何在与同伴交往中,保持自我,同时也学习如何合作与分享。 第三篇:智慧的导航——应对成长的挑战 成长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本篇将为家长提供应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常见问题的智慧策略。 第六章:偏差的纠正——化解成长中的“小插曲” 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孩子遇到困难或犯错时,引导他们分析问题的原因,并一起寻找解决办法。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凡事依赖父母。 积极的反馈与鼓励: 即使在孩子表现不尽如人意时,也要注重发现他们的进步和优点,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让他们知道,即使失败,也能从中学习和成长。 学习型的管教: 管教的目的不是惩罚,而是引导。用耐心和智慧,将孩子的错误转化为学习的机会,让他们理解规则,懂得反思。 第七章:未来的展望——播撒成功的种子 目标意识的启蒙: 引导孩子思考自己的兴趣和愿望,并尝试为之设定一些小目标。让他们明白,为了实现目标,需要付出努力和坚持。 积极心态的培养: 帮助孩子认识到,生活中的困难是暂时的,挫折也是成长的催化剂。引导他们保持乐观的态度,相信自己,勇往直前。 健康生活方式的塑造: 均衡的饮食、规律的作息、适度的运动,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物质基础。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他们一生的健康打下基础。 结语 13岁前,是孩子生命中最具可塑性的阶段。在这个黄金时期,用智慧和爱,为孩子播撒下优秀的习惯,用科学的方法,为他们搭建起成长的沃土,用积极的态度,为他们导航人生。本书提供的,不仅是一套方法论,更是一种深刻的育儿理念。愿每一位家长都能从中汲取力量,陪伴孩子,在13岁前,为他们的人生,种下一颗颗闪耀着智慧与品格光芒的种子,让他们带着这份宝贵的财富,勇敢而自信地走向更广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