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好家风

中华好家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天清 著
图书标签:
  • 家风传承
  • 家庭教育
  • 中华文化
  • 传统美德
  • 育儿
  • 亲子关系
  • 道德修养
  • 人生智慧
  • 国学
  • 家庭伦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50026261
版次:1
商品编码:1236019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5-01
用纸:轻型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华好家风》一书以还原经典的方式向读者呈现中华民族优秀的家风文化,分为经典家书、传世家训、特色家规、名门家风四部分,经典家书、传世家训和特色家规精选我国古代极有影响、有价值的家书、家训、家规,名门家风则介绍了我国历史上那些显赫一时的名门望族。全书结构安排合理,叙述严谨,充分展示了我国家风的精髓。

  



作者简介

  张天清,男,1966年生,江西寻乌人,1981年入江西师范大学历史系,1985年毕业后在江西省委讲师团工作。现任江西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目录

经典家书
戒子益恩书/3
诫子书/8
与子俨等疏/12
狱中与诸甥侄书/16
登大雷岸与妹书/22
告诸子及弟侄/27
与长子受之/32
示宪儿/37
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41
致诸弟·述求学之方法(节选)/47
传世家训
命子迁/55
颜氏家训(节选)/58
家范(节选)/63
家诫/69
了凡四训(节选)/74
药言(节选)/80
治家格言/85
聪训斋语(节选)/90
李光地家训/94
“样式雷”家训(节选)/99
特色家规
义门家法三十三条(节选)/105
郑氏规范(节选)/110
董氏大宗祠祠规(节选)/116
袁氏家教十则(节选)/121
江苏常州庄氏家规(节选)/127
山西吕梁于氏族规族训(节选)/132
茗洲吴氏家典(节选)/138
陕西韩城党家村家规/142
韩氏源流家范数则/147
江西新建大塘程氏家规/153
名门家风
诗书礼乐圣人家
—曲阜孔氏家风/159
踵武往圣儒风继
—邹城孟氏家风/163
将相一门耀千古
—闻喜裴氏家风/169
“华夏首望”非虚名
—琅邪王氏家风/174
芝兰玉树满庭阶
—陈郡谢氏家风/180
百忍传家美名扬
—百忍堂张氏家风/185
名园风雨五百年
—锡山秦氏家风/190
重农兴商儒传家
—金溪陆氏家风/195
砥砺风节黜浮华
—诸城刘氏家风/200
精英世族冠江南
—无锡钱氏家风/205
后记/210

精彩书摘

  将相一门耀千古
  —闻喜裴氏家风
  有着“士大夫林薮”之称的山西运城闻喜县,坐落在九曲黄河之滨的晋南大地上。闻喜古称桐乡,自西汉武帝赐名闻喜至今,两千多余年间,文化鼎盛,名人辈出。而其中最杰出的家族就是被称为“天下第一家”的裴氏家族。因闻喜汉代属河东郡,历史上闻喜裴氏习称河东裴氏。
  闻喜裴氏“自秦汉以来,历六朝而盛,至隋唐而盛极”,“豪杰俊迈,名卿贤相,摩肩接踵,辉耀前史,茂郁如林,世不乏人”。正史立传与记载的裴氏,有600余人;七品以上官员,3000余人。据《裴氏世谱》统计,裴氏家族曾有宰相59人,大将军59人,中书侍郎14人,尚书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御史10人,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25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封爵者,公89人,侯33人,伯11人,子18人,男13人;与皇室联姻者,皇后3人,太子妃4人,王妃2人,驸马21人等。真可谓“将相接武、公侯一门”。其家族人物之盛、德业文章之隆,堪称绝无仅有。裴氏宗祠所在地闻喜裴柏村也因此得名“宰相村”,名扬四海。
  裴氏与战国时秦国同姓,唐朝河东裴氏传人一致认为他们的直接祖先是秦公子鍼。公子鍼封于乡,因以为氏。后改邑为衣,以“裴”为姓。自公子鍼之后的三百年间,史无裴氏记载,直到西汉时期,出现了水衡都尉、侍中裴盖。这是河东裴氏在政治上崛起的第一人。东汉时期,裴氏出了两位敦煌太守:裴遵和裴岑。裴遵的曾孙裴晔,在东汉永建初年,迁居于闻喜礼元镇,此后家族繁衍,人才茂盛,闻喜也成为裴氏祖居地。裴晔之子裴茂在汉末任尚书令,封阳吉平侯。裴氏两汉时期逐渐崛起,进入中央政府,做出不凡贡献,为家族以后发展奠定了基础。
  魏晋时期,裴氏进入了发展重要期。裴茂的三个儿子裴潜、裴徽、裴辑成为裴氏三大宗派之祖。两晋时期,裴氏成为“匡佐晋室”的重要力量。裴秀、裴、裴楷是其中杰出代表。这时期的八位裴氏中人常被人比于琅邪王氏的八位名人。《世说新语·品藻》:“正始中,人士比论……又以八裴方八王。裴徽方王祥,裴楷方王夷甫,裴康方王绥,裴绰方王澄,裴瓒方王敦,裴遐方王导,裴方王戎,裴邈方王玄。”这可以说标志着河东裴氏崇高社会地位的确立,它与琅邪王氏成为首先发达起来的高门士族。
  东晋时期,裴氏因为错失下江东的机会而逐渐沉寂。但他们参与北方政权建设,立下了不少功劳。南北朝时期,更是出了不少文臣武将,如“三河领袖”裴骏、“三河冠盖”裴宽、“独立使君”裴侠等。“史学三裴”裴松之、裴骃、裴子野,对我国史学发展贡献甚大。
  隋唐时期,河东裴氏进入鼎盛。裴矩、裴仁基和裴蕴都在平陈之役中立下功勋。唐代裴氏出了17位宰相,因而被称为“宰相世家”。首先进入宰相行列的是助李渊起兵的裴寂和以山东之地归唐的裴矩。武则天时期,裴氏出现了裴炎、裴居道、裴行本、裴谈四位宰相,还有平定突厥、建立奇功的裴行俭。开元时期,裴氏出了裴光庭、裴耀卿两位宰相,还有“四大尚书”等一大批官居高位之人。而中兴名相裴度则是裴氏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他是唐代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文武兼备,历四朝为重臣,平定淮西之乱,实现了“元和中兴”,是“社稷良臣,股肱贤相”,白居易赞为“勋业过萧曹”。裴度之后,裴休也是一位有作为的宰相。不过随着唐朝的灭亡,魏晋至隋唐七百年的高门士族裴氏的鼎盛也彻底结束了。
  ……



《中华好家风》 卷一:溯源流长,家风之根深蒂固 本书深入探究“家风”这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基因,从其起源、发展脉络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承载的社会功能进行全景式梳理。我们将目光投向遥远的古代,探寻先民们在氏族部落时期,如何通过口耳相传、行为示范,确立起最初的家庭伦理与行为规范。从《诗经》中对“父慈子孝”的描绘,到《尚书》里对“德”的强调,家风的雏形已然显现,它不仅仅是家族内部的规训,更是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石。 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家风的内涵愈发丰富和系统化。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文化的主流,对家风的塑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核心价值,被融入到每一个家庭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审视古代的家训、家规,例如《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这些珍贵的文献不仅是道德教育的蓝图,更是家族传承智慧的结晶。它们详细阐述了为人处世的道理、读书治学的态度、持家理财的方略,以及如何抵御诱惑、保持纯良品德。本书将引述大量史料,展现这些家训在不同朝代如何被奉行,如何影响着士大夫阶层乃至普通民众的生活,从而构建起一个以道德为核心的社会价值体系。 更进一步,我们将考察家风的物质载体与精神传承。族谱、祠堂、祖坟,这些 tangible 的存在,不仅记录着家族的 lineage,更是家风代代相传的见证。祠堂里的楹联匾额,祖坟前的碑文祭语,无不凝聚着先辈的期望与嘱托。而那些代代相传的歌谣、故事、习俗,更是家风精神的无形传播者。本书将通过丰富的个案分析,展现这些物质与精神的结合,如何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每一个家族成员的品格,让他们在血液中流淌着家族的荣耀与责任。 卷二:时代洪流,家风之时代印记 随着历史的进程,家风也并非一成不变,它在时代浪潮的冲刷下,呈现出多样的姿态。本书将聚焦近代以来,家风在中国社会变革中的演变轨迹。从晚清时期,面对西学东渐,一些有识之士如何将“家风”与“国风”相结合,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将个体品德的培养提升到国家富强的层面。 民国时期,社会的动荡与思潮的涌动,也给家风带来了新的冲击与融合。在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的影响下,一些家庭开始强调独立、自主、平等,同时也将优秀的传统家风进行改良与重塑。本书将深入探讨这一时期,知识分子、革命先驱、实业家等不同群体,他们是如何在传承旧式家风的同时,融入新的时代精神,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家风典范。我们会看到,他们不仅要求子女勤奋读书、报效国家,更强调批判性思维、独立人格的培养。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对传统家风提出了新的要求。家国情怀、集体主义、奉献精神等,成为新时代家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将梳理这一时期的家风演变,考察在集体主义的大背景下,家庭如何扮演教育子女、传承红色基因的角色。我们会分析不同时期,国家对家庭教育的侧重,以及这些政策如何影响着家风的形成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思想观念的日益多元,家风的内涵和外延也更加丰富。物质条件的改善,使得家庭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例如创新能力、国际视野、健康生活方式等。同时,对传统美德的回归与重塑,也成为一股重要的力量。本书将通过采访、案例研究等方式,展现当代中国家庭在继承优秀传统家风的同时,如何注入新的时代精神,应对新的挑战,塑造具有时代特征的现代家风。 卷三:传承有道,家风之现代实践 步入当代,家风的价值不仅在于历史的追溯,更在于其对当下社会和个体命运的深刻影响。本书的第三卷,将重点探讨家风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之道与实践路径。 我们认识到,在信息爆炸、节奏快速的现代社会,家风的传承面临着新的挑战。传统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已难以奏效,如何让家风真正“活”在家庭中,成为许多家庭的共同课题。本书将从多个维度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 首先,我们强调“言传身教”的极端重要性。家长的榜样作用是任何理论教育都无法替代的。本书将分析,父母的言行举止、价值观念,如何一点一滴地渗透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成为他们内心深处最持久的印记。我们将通过具体事例,展现那些将家风付诸实践的家庭,父母如何用自己的行动诠释孝道、诚信、勤奋、担当等美德。 其次,本书将深入探讨“情感连接”在家风传承中的关键作用。良好的家庭氛围,亲密的亲子关系,是家风得以顺利传递的土壤。当家庭成员之间充满理解、尊重、关爱,家风的价值才能被欣然接受,而非被视为一种负担。我们将分析,如何通过有效的沟通、共同的活动,以及对家庭价值观的认同,来加深家庭成员的情感纽带,从而让家风成为凝聚家庭力量的纽带。 再次,我们关注“教育方式的现代化”在家风传承中的应用。传统的家训虽然经典,但在当今社会,需要与时俱进。本书将介绍一些创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例如情境式教育、体验式学习、游戏化教学等,如何将家风的精髓融入其中,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习,在体验中感悟。例如,通过家庭会议讨论家规、通过家庭旅行学习感恩、通过参与公益活动培养奉献精神等。 此外,本书还将探讨“家族文化与社会责任”的融合。一个家族的良好家风,不应仅限于家庭内部,更应辐射到社会,成为社会和谐稳定的积极力量。我们将考察,一些拥有优良家风的家族,是如何通过回馈社会、参与公益、传承优秀文化等方式,为社会做出贡献,从而将“家风”的意义升华到“国风”的层面。 最后,本书将回归个体。家风的最终目的,是成就健全的人格,实现有意义的人生。我们将通过对不同个体的案例分析,展现良好的家风如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何让他们在面对人生挫折时,拥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如何让他们在追求事业的同时,不忘家庭的责任与温情。家风,最终是为了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在传承中绽放,在奉献中闪光。 《中华好家风》旨在为您呈现一个立体、鲜活、深刻的家风画卷,它既有历史的厚重,又有时代的脉动;它既是看得见的言传身教,又是感受得到的情感连接;它既是家族的财富,更是社会的希望。希望本书能为您带来启发,让优秀的家风,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成为我们每个家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真是让人耳目一新,它没有落入那种老生常谈的俗套,反而以一种极为细腻和富有洞察力的方式,剖析了现代社会中“家”这个概念的复杂性与多面性。作者似乎是一位极其敏锐的观察者,她没有用宏大的叙事去描绘一个完美的乌托邦式的家庭,而是深入到那些真实生活中的微小冲突、日常的妥协与那些不为人知的温情中。我特别喜欢它对“代沟”的处理,不是简单地将一方描绘成落后或保守,另一方描绘成激进或叛逆,而是展示了两种价值观在特定情境下的碰撞与融合,那种感觉就像是看一场精心编排的默剧,台词很少,但每一个眼神和动作都承载着千言万语。书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得极为立体,他们身上的缺点和优点一样鲜明,让你在阅读时会不自觉地在脑海中为他们辩护,或者为他们的选择感到唏嘘。阅读过程中,我常常停下来,回想自己家中的一些场景,那些被时间冲淡的细节,又重新浮现在眼前,带着一种近乎残酷的真实感。这种力量是文字能够达到的最高境界之一:它不仅讲述了一个故事,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自身经验的影子。

评分

这本书的文笔简直是一种享受,它像流动的音乐,每一个段落的节奏感都把握得恰到好处。它的语言风格是那种带着古典韵味的现代白话,既有古籍的沉稳和张力,又不失现代人表达的流畅与亲切。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对环境和氛围的渲染能力极强,你几乎可以闻到那种旧木头发霉的味道,感受到午后阳光穿过窗棂投下的斑驳光影。在描述人物情绪的转折点时,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比喻,这些修辞手法不是为了炫技,而是为了精确地捕捉那种难以言喻的内心波动。比如,书中有一处描写主人公面对重大抉择时的内心挣扎,作者用“如同困在琥珀中的飞蛾,既渴望光明,又眷恋那层束缚的温暖”来形容,读来令人心头一震。全书的叙事结构也处理得相当高明,它并非线性推进,而是像一个精心编织的挂毯,不同时间线索和人物视角相互交织、穿插,最终汇聚成一幅完整的图景。这种阅读体验是需要投入精力的,但回报是巨大的,它强迫你慢下来,去品味每一个词语背后的重量。

评分

这本书的格局非常开阔,它不仅仅聚焦于个体的情感纠葛,更巧妙地将历史的洪流和社会的变迁融入到家庭的故事之中。通过几代人的兴衰起伏,我们看到了时代是如何塑造了人的性格、决定了他们的命运轨迹。书中对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氛围和集体心理的还原,细节之详实,简直令人叹为观止。作者显然是做过大量的案头工作的,那些服装的式样、日常的俚语、甚至是当时的物价波动,都被不动声色地嵌入到叙事之中,使得整个故事拥有了一种坚实的“年代感”和“真实感”。这种历史的厚重感,为人物的个人悲欢提供了宏大的背景支撑,使得他们的挣扎不再是孤立无援的,而是与整个时代脉搏同频共振。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不仅是在看一个家族的故事,更是在阅读一部浓缩的社会变迁史。它提醒我们,每一个微小的个人命运,都深深地烙印着时代的印记,无法逃脱。

评分

我不得不说,这本书在探讨人性中那种“灰色地带”方面,达到了一个令人惊叹的高度。它拒绝给出简单的道德判断,而是将我们置于一个充满悖论的伦理迷宫中。书中的角色们做出的许多选择,在严格的道德标准下或许是“错误”的,但在他们所处的特定情境、背负的历史重担以及深层的情感驱动下,又显得无可奈何,甚至带着一种悲剧性的必然。作者并没有试图去美化或丑化任何人,而是以一种近乎冷静的科学家的态度,去解剖人性的复杂肌理。这种中立而深刻的观察,反而让读者获得了更大的解读空间。我常常思考,如果是我处在那个位置,是否会做出同样的选择?答案往往是模糊的。这种对模糊性的拥抱,恰恰是这本书最深刻的地方。它告诉我们,生活本身很少有非黑即白的分界线,大部分的真实都栖息在那片混沌的、充满妥协的中间地带。这使得这本书的后劲非常大,读完后合上书本,那种对世界运行逻辑的重新审视感依然久久不散。

评分

从阅读体验上来说,这本书的节奏控制得如同大师级的交响乐团指挥。它有着非常精准的张弛有度。有些章节读起来令人屏息凝神,信息量爆炸,情感推向高潮,让你几乎无法放下书卷;而另一些章节则突然放缓速度,转入一种近乎冥想的状态,专注于某一瞬间的感官细节或哲思的片段。这种节奏的变化,有效地避免了叙事疲劳,始终保持着读者的投入度。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中穿插了一些非常巧妙的“留白”。作者不会把所有的事情都解释得清清楚楚,而是留下了一些谜团和开放性的结局,它们像散落在章节间的微光,需要读者自己去拾取、去拼接。这种“邀请”读者参与到意义建构中的写作手法,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互动性和持久的魅力。它不是一碗盛好的鸡汤,而是一套需要自己去烹饪的食材,充满了探索的乐趣。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感悟浮现,这才是真正伟大的文学作品的标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