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社會思潮與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厘定瞭近年來對大學生影響較大的十種社會思潮,分析這十種社會思潮的性質、産生的社會背景、本質及利弊影響。根據不同社會思潮的觀點主張分設指標,通過問捲調查和數據分析把握不同社會思潮對大學生的影響現狀,對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的影響情況及具體錶現,並根據具體社會思潮對大學生及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的影響現狀及錶現,探討應對社會思潮影響與衝擊,提升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的基本思路。
作者簡介
王娟,女,法學博士,華中農業大學馬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研究中心華農研究基地成員。研究方嚮為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方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社會思潮等。主持國傢社科基金一項,省部級課題3項,在國內重要學術刊物上發錶學術論文二十餘篇,齣版個人專著《思想政治教育溝通研究》一部。
內頁插圖
目錄
導論
一、研究內容、研究重點和創新點
二、研究過程及方法
三、問捲的編製方案及過程
四、抽樣調查的設計方案與區域樣本分析
第一章 民粹主義思潮與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
一、民粹主義思潮對大學生的整體影響狀況
二、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狀況
三、民粹主義思潮影響與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的相關情況
四、基於民粹主義思潮影響的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教育對策
第二章 民族虛無主義思潮與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
一、民族虛無主義思潮對大學生的整體影響狀況
二、大學生對民族虛無主義思潮的贊同情況
三、民族虛無主義思潮影響與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的相關情況
四、基於民族虛無主義思潮影響的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教育對策
第三章 新自由主義思潮與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
一、新自由主義思潮對大學生的整體影響狀況
二、大學生對新自由主義思潮的贊同情況
三、新自由主義思潮影響與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的相關情況
四、基於新自由主義思潮影響的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教育對策
第四章 普世價值思潮與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
一、普世價值思潮對大學生的整體影響狀況
二、大學生對普世價值思潮的贊同情況
三、普世價值思潮影響與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的相關情況
四、基於普世價值思潮影響的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教育對策
第五章 文化保守主義思潮與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
一、文化保守主義思潮對大學生的整體影響狀況
二、大學生對文化保守主義思潮的贊同情況
三、文化保守主義思潮影響與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的相關情況
四、基於文化保守主義思潮影響的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教育對策
第六章 民主社會主義思潮與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
一、民主社會主義思潮對大學生的整體影響狀況
二、大學生對民主社會主義思潮的贊同情況
三、民主社會主義思潮影響與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的相關情況
四、基於民主社會主義思潮影響的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教育對策
第七章 後現代主義思潮與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
一、後現代主義思潮對大學生的整體影響狀況
二、大學生對後現代主義思潮的贊同情況
三、後現代主義思潮影響與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的相關情況
四、基於後現代主義思潮影響的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教育對策
第八章 激進民族主義思潮與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
一、激進民族主義思潮對大學生的整體影響狀況
二、大學生對激進民族主義思潮的贊同情況
三、激進民族主義思潮影響與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的相關情況
四、基於激進民族主義思潮影響的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教育對策
第九章 極端民族主義思潮與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
一、極端民族主義思潮對大學生的整體影響狀況
二、大學生對極端民族主義思潮的贊同情況
三、極端民族主義思潮影響與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的相關情況
四、基於極端民族主義思潮影響的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教育對策
第十章 曆史虛無主義思潮與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
一、曆史虛無主義思潮對大學生的整體影響狀況
二、大學生對曆史虛無主義思潮的贊同情況
三、曆史虛無主義思潮影響與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的相關情況
四、基於曆史虛無主義思潮影響的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教育對策
結語
一、社會思潮對大學生的影響
二、提升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
三、本書的不足
附錄“社會思潮與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調查問捲
參考文獻
後記
《社會思潮與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一本洞察時代脈搏與青年心靈的探索之作 在波瀾壯闊的時代洪流中,思想的浪潮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席捲著社會,而作為未來國傢棟梁的大學生群體,無疑是這場思想變革中最活躍、最敏感的參與者與接受者。他們的認知、觀念、價值取嚮,不僅摺射齣時代的精神風貌,更深刻影響著國傢和社會的發展方嚮。本書《社會思潮與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正是這樣一部旨在深入剖析當代社會思潮的變遷軌跡,並細膩描繪其對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所産生復雜影響的力作。它並非一篇枯燥的理論說教,而是一場對青年心靈與時代精神深度對話的呈現,一場對社會發展動因與個體認知建構相互作用的審視。 本書的寫作初衷,源於對當下中國社會轉型期特有現象的深切關切。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中國社會正經曆著前所未有的社會結構變遷、經濟模式轉型、文化觀念碰撞以及全球化進程的加速。這些宏觀層麵的劇烈變動,必然催生齣多元、復雜且常常相互激蕩的社會思潮。從自由主義、新左翼的學術爭鳴,到民族主義、愛國主義的集體迴響;從消費主義的蔓延,到後現代思潮的滲透;從信息時代的知識爆炸,到網絡空間的意見多元……這些形形色色的思想觀點,如同一股股無形的力量,在大學校園內激蕩,在青年學子的心中激起層層漣漪。 大學生群體,作為高等教育的精英,他們擁有相對開放的心態、較強的學習能力和獨立思考的意願,更容易接觸、理解和吸收各種新的思想觀念。他們身處象牙塔,但又非與世隔絕。校園生活、課程學習、社會實踐、網絡互動,無不讓他們直接或間接地暴露在當代社會思潮的“信息場”中。然而,這種接觸並非簡單的“被動接受”。青年學子的意識形態認同,是在接受、批判、內化、重構的復雜互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他們會根據自身的成長經曆、教育背景、價值判斷以及社會環境,對不同的思潮進行篩選、比較、辨析,最終形成自己的主流意識形態立場。 本書的核心視角,正是聚焦於“社會思潮”與“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之間的這種內在聯係與互動機製。它試圖迴答一係列關鍵問題:當今中國社會存在哪些主要的社會思潮?這些思潮的産生根源、演變脈絡及其核心觀點是什麼?它們如何通過不同的渠道(如學術研討、媒體傳播、網絡互動、人際交流等)滲透到大學校園?不同類型的社會思潮對大學生的主流意識形態認同産生瞭怎樣的影響?是強化、動搖,還是重塑?在這一過程中,大學生的主體性、批判性思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學校教育、傢庭環境、社會實踐在引導大學生形成健康主流意識形態認同方麵,又發揮著怎樣的作用? 為瞭係統地迴答這些問題,本書將采取多維度的研究方法。一方麵,它將運用文獻研究法,梳理和分析國內外關於社會思潮、意識形態、青年研究等領域的經典理論與最新成果,構建起堅實的理論框架。另一方麵,本書將深入運用實證研究方法,通過問捲調查、訪談、案例分析等形式,直接收集和分析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嚮以及他們對各種社會思潮的認知和態度。這包括對不同學科、不同地域、不同年級大學生的抽樣調查,以及對典型案例的深入剖析,力求呈現真實、鮮活的大學生思想圖景。 在內容結構上,本書將圍繞幾個關鍵主題展開。 第一部分:時代脈搏與思潮湧動——當代中國社會思潮的掃描與解析。 這一部分將深入剖析改革開放以來,特彆是新世紀以來中國社會經曆的深刻變革,以及這些變革催生的主要社會思潮。我們將係統梳理諸如改革與發展、公平與效率、開放與自主、傳統與現代等核心議題下的不同觀點流派,考察它們在不同曆史時期的錶現形態和演變邏輯。重點將放在當前活躍在思想界、學術界乃至網絡空間的主要思潮,如主流的馬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創新、新自由主義及其在中國社會的傳播與反思、新左翼思潮的批判視角、民族主義情緒的復雜錶現、消費主義文化對價值觀念的衝擊、後現代主義對個體意義的解構等等。我們將嘗試剝離這些思潮的錶麵現象,深入挖掘其背後的經濟基礎、社會土壤、文化基因和理論淵源,力求揭示其內在的邏輯與張力。 第二部分:青年之窗與思想之海——大學生群體與社會思潮的交匯。 這一部分將聚焦於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分析他們在當代社會思潮影響下的思想狀況。我們將探討大學生群體在接觸、理解、評價各種思潮時所錶現齣的共性與個性。大學校園作為知識傳播的中心和思想碰撞的平颱,其環境如何塑造大學生的思想?課程設置、學術活動、社團組織、校園文化等因素,在引導大學生接觸、認識社會思潮方麵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同時,互聯網的普及和新媒體的興起,如何改變瞭大學生獲取信息、參與討論、形成觀點的途徑和方式?我們將分析網絡空間中各類思潮的傳播特點,以及大學生在網絡信息環境下可能麵臨的挑戰,如信息繭房、觀點極化、虛假信息等。 第三部分:認同建構與價值選擇——主流意識形態的形成與嬗變。 這是本書的核心與難點所在。我們將重點考察社會思潮對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的影響機製。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並非簡單的“接受”或“排斥”,而是一個復雜的主體性建構過程。我們將分析大學生在麵對多元思潮時,如何權衡、取捨,如何將其中的閤理因素內化,如何批判性地審視那些不適閤自身發展和國傢根本利益的觀點。本書將特彆關注主流意識形態在大學生群體中的“落地”問題,探討如何讓主流意識形態的內涵與大學生的價值需求、情感體驗相契閤,使其真正成為大學生內在的價值追求和行為遵循。這其中,批判性思維的培養、價值辨彆的能力、國傢認同的構建,都將是重要的考察維度。 第四部分:實踐之徑與未來之光——引導與培育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的路徑探索。 在深入分析社會思潮影響與大學生認同建構的基礎上,本書的最後一部分將著眼於實踐層麵,提齣切實可行的引導和培育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的策略和建議。這包括但不限於:優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與內容,使其更具時代性、針對性和實效性;加強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的有效結閤,幫助大學生在實踐中理解和認同主流價值;構建健康的網絡思想文化環境,抵製不良思潮的侵蝕;發揮優秀文化傳統的滋養作用,增強民族文化自信;關注大學生群體的個體差異與心理需求,提供有針對性的思想引導和情感支持;加強傢校社協同育人機製,形成多元共治的育人格局。 本書的價值,不僅在於為學界提供一份關於當代社會思潮與大學生意識形態認同的係統性研究成果,更在於它為教育工作者、傢長、政策製定者乃至每一個關心青年成長的社會個體,提供瞭一扇理解當代青年思想世界的窗口,一份洞察社會發展動嚮的參考,以及一套引導青年健康成長的思路。在復雜多變的時代背景下,理解和把握青年一代的思想脈搏,關乎國傢的前途命運,關乎民族的未來走嚮。本書正是這樣一部肩負時代使命、洞察青年心靈、探尋發展路徑的嚴肅學術著作,它將以嚴謹的態度、深刻的洞見,邀您一同走進這場關於思想、認同與未來的深刻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