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来听古典(套装共3册):古典音乐简单到不行+古典音乐就是这样子+古典音乐一下就听懂 后浪

大家都来听古典(套装共3册):古典音乐简单到不行+古典音乐就是这样子+古典音乐一下就听懂 后浪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 吉松隆 著,吴怡文,梁若琦 等 译
图书标签:
  • 古典音乐
  • 音乐欣赏
  • 入门
  • 后浪
  • 音乐普及
  • 文化
  • 艺术
  • 音乐史
  • 轻松学习
  • 套装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墨轩书屋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86153
商品编码:12346351021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吉松隆·大家都来听古典
开本:32
用纸:胶版纸
套装数量:3
正文语种:中文
店铺:墨轩书屋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75386

具体描述




  • 店铺:
  • 出版社:
  • ISBN:9787550275386
  • 定价:32.00
  • 包装:平装
  • 丛书名:
  • 开本:32
  • 出版时间:2017-05-01
  • 用纸:胶版纸
  • 页数:160
  • 字数:66000
  • 正文语种:中文
编辑推荐  日本超人气古典音乐入门书,听懂古典音乐的“敲门砖”。本书妙趣横生地介绍了交响乐队的乐器编制,指挥家及音乐会后台,告诉你指挥家和各路乐手如何激情演绎一场完美交响乐,并手把手教你认识五线谱,探究作曲的奥秘,纠正了一些容易被误解的古典音乐观念,让古典音乐变得通俗易懂,一点也不可怕。 

内容简介  涵盖各种乐器、演奏形式、管弦乐队及其分组、音乐会后台、听音乐会礼仪、乐谱知识,以及作曲方法等的介绍。以漫画形式图解古典音乐,生动介绍音乐理论知识,虽然是从作曲家的角度介绍古典音乐,却是一本“猫儿都看得懂的古典音乐完全图解圣经”,为音乐爱好者学习古典音乐的入门图书,听懂古典音乐的“敲门砖” 

作者简介  吉松隆,享誉世界的日本交响曲作曲家,1953年出生于东京涩谷,1981年以《朱鹭的哀歌》出道,带给现代音乐界很大的冲击。他反对现代音乐的非音乐性,发表多首具独创调性、节奏感以及幻想空间的作品,1998年签约英国CHANDOS唱片公司。除了作曲外,他还非常喜欢画漫画,本书内容有一半都是漫画,全部出自作曲家之手。 



  • 店铺:
  • 出版社:
  • ISBN:9787550277786
  • 定价:36.00
  • 包装:平装
  • 丛书名:
  • 开本:32
  • 出版时间:2017-06-01
  • 页数:240
  • 字数:167000
编辑推荐适读人群 :音乐爱好者

作曲家、演奏家的秘密大公开!

一定要知道的音乐学关键字!

认识你所不知道的古典音乐界!

以古典乐为题材的单口相声、探案推理……

“古典音乐”这个行业是个什么样的世界?从事“古典音乐”这行的人又是如何的呢?日本世界级交响乐作曲家吉松隆,打破大众对古典音乐这一行的美好憧憬和凭空想象,借由生动活泼的吉松式幽默叙述了古典音乐这一行不为人知的方方面面。

内容简介

从认识作曲家开始,通过诙谐的文字和漫画,作者带领我们逐步认识古典音乐的关键词,以及古典音乐业界各种出乎意料、难以想象的人物和风貌——听起来充满音乐艺术气质、高不可攀其实无固定收入、不被一般社会认同的作曲家;演奏会上看似虎虎生威实际只是尴尬地夹在作曲家和演奏家之间的指挥家;世上莫名其妙的职业之一、靠嘴吃饭但不知所云且不负责任的乐评家……本书有助于打破一般人的刻板印象,见识真正的古典音乐这一行。

作者简介

吉松隆,享誉世界的日本交响曲作曲家,1953年出生于东京涩谷,1981年以《朱鹭的哀歌》出道,带给现代音乐界很大的冲击。他反对现代音乐的非音乐性,发表多首具独创调性、节奏感以及幻想空间的作品,1998年签约英国CHANDOS唱片公司。除了作曲外,他还非常喜欢画漫画,本书内容有一半都是漫画,全部出自作曲家之手。

目录

序 010

主要出场人物 012

1 认识作曲家的必要关键字 013

2 了解音乐学的必要关键字 059

3 知悉音乐业界的必要关键字 105

4 认识演奏家的必要关键字 141

5 了解演奏会的必要关键字 197

后记 233

唱片目录 234

出处 236

出版后记 237



  • 店铺:
  • 出版社:
  • ISBN:9787550286153
  • 定价:35.00
  • 包装:平装
  • 开本:32
  • 出版时间:2017-07-01
  • 用纸:胶版纸
  • 页数:208
  • 字数:165000
  • 正文语种:中文
编辑推荐

音乐如何诞生的?古典音乐包含哪些流派和体裁?他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古典音乐史上有哪些作曲家和名曲?带着这些问题,与日本著名音乐家吉松隆一起漫步音乐史吧!妙趣横生的漫画让你轻松掌握音乐知识,古典乐必听名盘,带你聆听经典中的经典。

内容简介

学完古典音乐的基础知识之后,吉松隆老师带你漫步音乐史,回顾了古典音乐各个流派的发展历程和风格特点,介绍了重要的作曲家及其代表曲目,同时讲解了交响曲、协奏曲、歌剧、室内乐、独奏等各类音乐体裁,带你轻松畅游古典音乐的海洋。此外,作曲家还推荐了必听的古典音乐名盘,聆听经典中的经典,给读者更多感性体验和“可听”空间。

作者简介吉松隆,享誉世界的日本交响曲作曲家,1953年出生于东京涩谷,1981年以《朱鹭的哀歌》出道,带给现代音乐界很大的冲击。他反对现代音乐的非音乐性,发表多首具独创调性、节奏感以及幻想空间的作品,1998年签约英国CHANDOS唱片公司。除了作曲外,他还非常喜欢画漫画,本书内容有一半都是漫画,全部出自作曲家之手。 

吕雅昕,台湾台北人,台北师范学院美劳教育学士,日本九州艺术工科大学艺术工学硕士,现为专职日文翻译,并从事艺术文化相关方面的研究。 

游蕾蕾,台湾宜兰人,台湾清华大学中文系毕业,日本九州大学人间环境学研究科硕士,曾任出版社编辑,现为自由译者,译作包括电视节目剧本、绘本、小说、散文及实用类书籍等。 
目录第1章 名曲探寻之旅的入口处 
先来个问卷调查 到底该推荐什么样的古典音乐??14 
为古典音乐写下多彩历史的作曲家们?19 
古典乐派?20 
浪漫乐派?21 
近代—现代?22 
简略年表?24 
入门的基础知识 
①?曲式?28 
②?乐派?30 
③?知道得越多越有助益的音乐用语?32 
④??懂一些的话会让人刮目相看的?专家级音乐用语?34 
光听标题,就让人想听听看的梦幻名曲?36 

第2章 音乐史漫步 
音乐的诞生?44 
宗教音乐vs世俗音乐?46 
艺术音乐vs娱乐音乐?48 
歌剧vs音乐会?50 
名演奏家的时代?52 
古典音乐地图?54 
浪漫派的时代?56 
担纲指挥的作曲家们?58 
民族乐派?60 
交响乐团的今昔物语?62 
现代音乐的登场?64 
古典音乐的现在和未来?66 

第3章 各乐派及曲式中的古典名曲介 
交响曲① 古典乐派海顿、莫扎特以及贝多芬?72 
交响曲② 浪漫乐派贝多芬之后的交响乐名曲?74 
交响曲③ 民族乐派俄国、捷克以及其他国家的交响乐名曲?76 
交响曲④布鲁克纳与马勒?78 
交响曲⑤法国及其他国家的交响曲?80 
交响曲?番外篇有标题的交响曲?82 
包含声乐的交响曲之系谱?83 
………… 

《音乐的秘密:从巴赫到香颂的文化之旅》 一本带你深入理解音乐世界、探索文化脉络的深度读物 作者: 史蒂芬·麦克唐纳 / 艾丽丝·陈(虚构) 出版社: 时代之声文化(虚构) 页数: 约 850 页(三册精装版) 定价: 人民币 288.00 元 --- ???? 内容概述:一扇通往音乐殿堂的沉浸式大门 《音乐的秘密:从巴赫到香颂的文化之旅》并非一本关于“速成”或“简单入门”的指南,而是一部旨在引导严肃乐迷和好奇听众深入剖析音乐历史、结构、社会影响及其美学意义的深度研究合集。本套装共分三卷,旨在系统地梳理西方音乐(兼顾部分世界音乐元素)的发展脉络,探究不同历史时期音乐风格背后的哲学思想与技术革新,并提供鉴赏经典作品的必要理论工具。 我们相信,真正的欣赏源于理解。本书将避开学院派的晦涩术语,转而采用严谨而富有洞察力的叙述方式,带领读者领略音乐如何成为人类文明最深刻的情感载体和思想表达。 --- ???? 第一卷:调性与神性——巴洛克至浪漫主义的结构革命(约 300 页) 主题聚焦: 本卷重点考察西方音乐体系(特别是欧洲古典音乐)如何从早期的宗教赞美诗发展为高度结构化的艺术形式。 核心章节解析: 1. 格里高利圣咏的余音与复调的诞生: 追溯中世纪音乐的单音传统,重点分析莱奥宁、佩罗坦等人的早期复调实践,探讨这种技术革新如何打破了单一旋律的局限,为和声学奠定了基础。 2. 巴洛克时期的“情感修辞学”: 深入解读巴赫、亨德尔的赋格与协奏曲结构。本章详细剖析“对位法”的逻辑严密性,以及巴洛克音乐中“狂想”(Affekt)理论如何指导作曲家运用特定的音型与节奏来表达具体的情感状态。我们不会止步于介绍作品,而是解析其内在的数学与神学联系。 3. 古典主义的秩序与清晰: 聚焦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早期作品。本卷详细讲解奏鸣曲式(Sonata Form)作为一种哲学和戏剧结构的重要性。理解奏鸣曲式如何通过呈示、发展、再现三个阶段,体现启蒙运动对理性与平衡的追求。特别关注贝多芬如何将这种既有结构推向极限,使其成为表现个人英雄主义和宏大叙事的载体。 4. 浪漫主义的个体解放与管弦乐的扩张: 探讨肖邦、李斯特、瓦格纳等作曲家如何将主观情感置于绝对理性之上。本章将分析“自由体裁”(如夜曲、即兴曲)的兴起,以及李斯特“交响诗”对叙事性音乐的突破。同时,会详细研究浪漫主义时期管弦乐队的规模扩大及其对音色(Timbre)的革命性运用。 本书特色: 强调音乐形式的“功能性”——为何需要奏鸣曲?为何巴洛克时期偏爱三部性?揭示结构背后的时代精神。 --- ???? 第二卷:印象、冲突与革新——从德彪西到两次世界大战的审美转向(约 300 页) 主题聚焦: 随着十九世纪末期的社会剧变,音乐开始偏离传统叙事,转向对瞬间感受、潜意识和抽象概念的捕捉。 核心章节解析: 1. 印象派的色彩与“去中心化”的和声: 深入解析德彪西和拉威尔如何受到印象派绘画和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本章细致考察全音阶、五声音阶及增三和弦的使用,这些“模糊”的和声如何营造出雾气弥漫、光影变幻的听觉体验,挑战了主音中心论。 2. 表现主义的焦虑与十二音体系: 焦点转向勋伯格的“自由无调性”及后来的“十二音列技术”。本章不仅介绍技法本身,更将其置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社会普遍的心理恐慌背景下。分析“格鲁本之歌”和勋伯格的歌剧如何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表达人类的内在分裂与痛苦。 3. 斯特拉文斯基与原始主义的冲击: 重点研究《春之祭》的“暴力美学”。分析其复杂的多重节拍、非对称的节奏模式,以及对“异域”打击乐的借鉴,探讨这种对“野性”的回归如何作为对资产阶级审美疲劳的一种反叛。 4. 电子实验与音乐的边界拓展: 二战后,音乐家开始探索新的媒介。本卷介绍具体音乐(Musique Concrète)的早期尝试,分析皮埃尔·舍费尔如何将录音磁带视为新的乐器,挑战了传统乐器学和作曲法的固有概念。 本书特色: 关注“反叛者”如何用新的技术语言回应动荡的时代,探讨音乐语言的“词汇”是如何被重新定义的。 --- ???? 第三卷:全球语境下的音乐——爵士、香颂与全球化声音(约 250 页) 主题聚焦: 本卷跳出纯粹的欧洲古典音乐框架,将目光投向二十世纪以来对古典体系产生深远影响的流行与地域性音乐流派,探讨音乐的全球化与本土化张力。 核心章节解析: 1. 爵士乐的即兴哲学与蓝调的根基: 详细梳理爵士乐的起源,从新奥尔良的布鲁斯和拉格泰姆(Ragtime)出发。重点解析即兴创作(Improvisation)作为一种高度结构化的自由形式的内在逻辑,以及其如何影响了二十世纪的作曲家(如拉威尔、格什温)。探讨爵士乐对节奏复杂性的贡献。 2. 法国香颂的诗性与城市记忆: 专题研究二十世纪中期法国香颂(Chanson)的独特地位。分析从德彪西的余韵中走出的法国歌曲如何融合诗歌、口语化表达和精致的和声,形成一种既世俗又高度艺术化的音乐形式。考察雅克·布雷尔、伊迪丝·琵雅芙等人的作品对情感表达的纯粹化处理。 3. 极简主义的禅意与重复的力量: 考察拉·蒙特·扬、菲利普·格拉斯等人的极简主义(Minimalism)思潮。分析他们如何通过减少材料和延长结构,引导听众进入一种沉思和时间感的扭曲状态,是对浪漫主义过度发展的一种“收缩”式回应。 4. 当代音乐的数字化未来与跨界融合: 讨论数字技术、采样技术如何进一步模糊了“作曲家”与“演奏者”的界限,以及古典音乐家在当代如何与电子音乐、世界音乐进行富有成效的对话与融合。 本书特色: 展现音乐的“生态系统”——不同的音乐流派如何相互渗透、学习和挑战彼此的规范,最终共同构成了我们今日所听到的丰富声音景观。 --- ???? 本书适读人群 对音乐史的深度剖析感兴趣的音乐学院学生或专业人士。 希望超越表面介绍,理解复杂音乐结构(如对位法、奏鸣曲式)背后的逻辑的业余爱好者。 对音乐美学、哲学与其时代背景关联性有强烈求知欲的读者。 寻求系统、严谨且富有启发性的音乐文化读物的听众。 本书旨在提供一把钥匙,让读者能自己开启音乐的殿堂,去发现作品中蕴含的智慧与力量,而非被动接受标准答案。它要求读者投入时间与专注,回报则是一场深刻而持久的音乐启蒙。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书简直是打开了我对古典音乐世界的大门!以前总觉得古典音乐高深莫测,遥不可及,每次听到那些名字,要么是听不懂,要么是记不住,更别提欣赏其中的美妙了。但自从翻开了这三本书,我才发现,原来古典音乐真的可以“简单到不行”!它没有用那些枯燥的术语堆砌,而是用非常生动有趣的方式,一点一点地剥开古典音乐的神秘面纱。从那些耳熟能详的旋律背后隐藏的故事,到作曲家们不为人知的创作趣事,都写得妙趣横生。我尤其喜欢书里关于一些著名乐曲的解析,它不像学术论文那样严谨到让人打瞌睡,而是用一种讲故事的口吻,把音乐的起承转合、情绪的变化讲得明明白白。读完之后,再听同样的乐曲,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仿佛能看到作曲家眼中的画面,感受到他内心的澎湃。而且,书里还给了很多入门级的推荐曲目,我终于有了方向,不再是漫无目的地乱听了。这套书让我觉得,原来欣赏古典音乐,并不需要有多么深厚的功底,只需要一颗愿意去了解和感受的心。它真正做到了,让“大家都来听古典”,并且听得懂,听得乐。

评分

作为一个初学者,我之前对古典音乐的印象就是“很难”,总觉得需要长时间的熏陶和专业的指导才能入门。但《古典音乐一下就听懂》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把那些复杂的音乐概念变得清晰易懂。书里没有那些晦涩难懂的理论术语,而是把注意力放在了如何“听”上。它教我如何去分辨不同的乐器声部,如何去捕捉旋律的主题,如何去感受音乐的情绪起伏。例如,书中讲到如何辨别不同乐章的特点,或者如何通过指挥者的手势来理解音乐的层次感,这些都是非常实用的技巧。我按照书中的指导去听一些经典的交响曲,真的发现自己能够听出更多东西了。以前只是觉得“好听”,现在能听出“为什么好听”,比如某个地方的弦乐变得激昂,或者某个地方的木管声部巧妙地插入,这些细节都让我的听觉体验更加丰富。而且,这本书还鼓励读者大胆去尝试,去犯错,去找到自己喜欢的风格,这种包容的态度让我感到非常放松。现在,我真的觉得自己“一下就听懂”了,至少,是打开了听懂的正确方式。

评分

我一直对历史和音乐的结合充满兴趣,这套书正好契合了我的这个点。它不仅仅是关于音乐本身,更是将音乐放置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解读,让我看到了不同时代音乐的演变脉络。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不同作曲家所处时代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描写,这有助于我理解为什么他们的音乐会呈现出那样的风格和情感。比如,了解了巴洛克时期宗教改革和宫廷文化的繁荣,就能更好地理解巴赫音乐的神圣与庄严;理解了启蒙运动对理性与人文主义的推崇,就能更深刻地体会莫扎特音乐的明快与均衡;而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变革和个人主义的兴起,则为我们解读贝多芬音乐中的反叛与激情提供了更清晰的视角。这种解读方式,让古典音乐不再是孤立的艺术形式,而是与人类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的有机体。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学习音乐,更是在重温一段段鲜活的历史,感受那个时代人们的情感与思考。书中的一些章节,还穿插了关于当时的社会事件、哲学思潮如何影响音乐创作的分析,这种跨学科的视角,让我对古典音乐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

作为一名曾经对古典音乐感到“望而却步”的读者,我必须说,这套书真的太有诚意了!它就像一位耐心十足的朋友,一点一点地拉近我与古典音乐的距离。我特别喜欢书里那种“接地气”的写作风格,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也没有高高在上的姿态。它用很多生动形象的比喻,将一些抽象的音乐概念讲得通俗易懂。比如,书中用“建筑的结构”来比喻乐曲的篇章,用“故事的情节”来比喻旋律的发展,这种贴近生活的类比,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那些原本觉得难以理解的东西。而且,书中还提供了很多非常实用的“听音乐指南”,比如在听交响乐时,应该先关注哪些乐器?如何分辨快板和慢板?这些细枝末节的指导,都极大地降低了我的入门门槛。我不再害怕听到一些“听不懂”的乐句,因为书里告诉了我,即使是初学者,也能从中找到乐趣。它鼓励我去“多听”、“多感受”,即使一开始听不出名堂,也不要紧,慢慢就会有自己的体会。这套书让我觉得,欣赏古典音乐,原来是一件可以如此轻松愉快的事情,它真的做到了,让“大家都来听古典”,并且能够真正地享受其中。

评分

我一直觉得,要真正理解一门艺术,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听”或者“看”,而是要走进它“为什么是这样子”的内在逻辑。而这套书,恰恰满足了我这种探究的心理。它没有止步于介绍几首名曲或者几位作曲家,而是深入探讨了古典音乐在历史长河中是如何演变、发展,形成如今我们所知的样貌的。书中关于不同音乐时期(比如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的风格特点、核心理念的阐述,真的让我豁然开朗。我明白了为什么巴赫的音乐那么严谨有序,为什么莫扎特的音乐那么轻盈欢快,又为什么贝多芬的音乐那么充满力量和戏剧性。它就像一个导游,带领我穿越时空,去亲身体验不同时代背景下音乐家们的思想火花和创作激情。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分析了一些乐器的发展如何影响了音乐的创作,以及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如何渗透到音乐作品中。这些“为什么”的解答,让我在欣赏音乐时,不再是单纯地被旋律所打动,而是能从更深层次去理解和品味音乐的结构、情感和文化内涵。这套书让我觉得,古典音乐不仅仅是优美的旋律,更是一部浓缩了人类文明史的百科全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