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曆史悠久,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學派紛呈,流派林立,名醫輩齣,是中醫發展史上鮮明的文化現象。曆代不同學術流派既相互爭鳴,針鋒相對,又互相滲透,取長補短,從而促進瞭對中醫藥理論認識的深化,豐富瞭中醫藥內涵,補充和完善瞭中醫藥理論體係,提高瞭中醫藥的學術水平。可以說,中醫學術的發展一直就與不同學術流派、不同學術觀點的爭鳴緊密相連。 傅文錄編著的《祝附子(祝味菊)/火神派**醫傢係列叢書》就是想從醫傢這個視角,來深入探討火神派的學術觀點和主張,挖掘整理火神派醫傢豐富各異的學術思想和特色鮮明的臨證經驗,展示他們彆樣的醫學人生和獨特價值,進而推動中醫藥學術的傳承與發展,促進當代中醫臨床水平的提高。
祝味菊(1884——1951)先生,20世紀 初(民國時期)上海**醫傢,“學貫中西。
擅用附子”(《海派中醫》語),人送雅號 “祝附子”,為滬上火神派領軍人物。傅文錄編著的 《祝附子(祝味菊)/火神派**醫傢係列叢書》從 生平軼事、學術思想、後世傳承、醫案評析等 方麵,對祝味菊的學術思想進行瞭詳盡、客 觀、公正的分析、歸納與論述,對於學習、研 究祝味菊學術思想,傳承祝氏學派具有重要的 臨床價值與現實意義。祝氏《傷寒質難》一書 為火神派臨床研習的*佳讀本。
傅文錄,男,1960年齣生,河南省浚縣人。中醫內科副主任醫師,任職於河南省平輿縣人民醫院(463400)。從事臨床內科工作20餘年,曾投師於時振聲教授、石景亮教授、陳守義老中醫門下,深得名師言傳身教、名傢指點迷津,臨床醫術日趨成熟。一貫熟讀深思四大經典,活用精研四小經典,湯證論運用得心應手,崇尚火神派鄭欽安扶陽學術理論,近些年來潛心於研究學習火神派學術思想,並在臨床中實踐這一“扶陽助正,迴陽返本”心法。臨證之餘,勤於文筆,耕耘不斷,相繼齣版瞭《扶陽學講義>等火神派係列著作10部,曾多次受邀去中國香港講學,講授火神派扶陽學術思想,並在第二、三屆國際扶陽論壇暨第五、六屆扶陽論壇大會演講,受到瞭眾多業內人士的學習與關注。筆者一貫奉行“讀書思考寫文章,理論臨床兩提高”的修心治學之道。多年臨證悟齣,隻有理論水平的提高,臨證之時纔能理法方藥一綫貫穿,辨證論治,左右逢源。臨證之時“以三陰之方治三陰病,雖失不遠”,附子重用與廣用靈活自如,得心應手,擅用薑桂附治療風寒濕冷痛癥等內科疑難雜癥,多有奇效,求治者與求學者絡繹不*。曾先後發錶學術論文300餘篇,主編並齣版《脈診趣話》 《傷寒論湯證發揮>等著作30餘部。
一、生平軼事
(一)少年時期
(二)求學西醫
(三)川中行醫
(四)滬上懸壺
(五)興學重教
(六)婚姻傢庭
二、學術思想
(一)匯通中西
2.學習背景,促其成功
3.臨床實踐,積極探索
(二)本體療法
1.正氣為本,自然療能
2.疾病發生,體質定性
3.匡扶正氣,順勢療疾
4.因緣發病,助正達邪
(三)重視陽氣
1.時代背景,力主崇陽
2.體質澆薄,陽虛增多
3.遠承經典,重陽有據
4.陰陽之間,陽為主導
5.陽常不足,陰常有餘
6.未病重陰,既病重陽
7.辨識陰陽,中醫精髓
8.藥食入胃,防寒傷中
(四)廣用附子
1.廣用附子,辛熱為長
2.講究配伍,方法獨特
3.精選附子,重視煎法
4.熱藥弊端,反思醒悟
(五)溫潛新說
(六)發熱解析
1.人體發熱,祛邪反應
2.發熱有節,順勢療疾
3.發熱一癥,體功反應
4.辛以開錶,寒熱兩端
(七)傷寒新論
1.傷寒病因,有機無機
2.傷寒五段,陽氣為本
3.傷寒極期,劫病救變
4.傷寒厥陰,陰陽轉歸
5.傷寒成就,影響深遠
(八)溫病質疑
1.溫病發生,體功反應
2.葉桂治熱,補偏救弊
3.誤導新起,自圓其說
4.藥物寒涼,損陽傷正
(九)獨特思維
1.銳利的目光
2.治人與治病
3.陰陽為中心
(十)學術著作
三、後世傳承
(一)陳蘇生
1.生平簡介
2.跟師緣由
3.學習成就
4.臨床發揮
(二)徐仲纔
1.生平簡介
2.跟師緣由
3.學習成就
四、醫案評析
五、弟子迴憶祝味菊醫案
六、研習體會
附錄
翻開這本書的封麵,映入眼簾的“火神派醫傢係列叢書”幾個字,立刻吸引瞭我。火神派在中醫界素來以其獨特而強大的治療體係而著稱,尤其是在麵對一些虛寒、重癥的時候,其“溫陽化氣”、“驅寒逐邪”的療法更是被奉為圭臬。而“祝附子”這個名字,則將我的目光聚焦在瞭這一流派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以及他與附子這味神奇藥物之間的不解之緣。我一直認為,對於很多中醫大傢而言,他們往往會有一味“情有獨鍾”的藥物,這味藥物可能貫穿瞭他們的整個行醫生涯,也成為瞭他們醫學思想和臨床實踐的標誌。附子,作為“百藥之王”,其藥性之烈、功效之廣,曆來為醫傢所重視,但也因其峻烈而易緻誤用。我非常好奇,祝味菊老先生是如何駕馭附子這味“烈馬”的?他的經驗是否會體現在書中?書中是否會從理論到實踐,詳細解讀附子在中醫辨證論治中的地位,以及火神派如何巧妙地運用附子來達到起沉屙、迴生天的效果?我希望這本書能為我揭示火神派的神秘麵紗,讓我更深入地理解附子在中醫治療中的重要性,以及祝老先生在這一領域的獨特造詣,從而拓寬我對中醫用藥的認知邊界。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讓我感受到瞭齣版方的用心。當我看到“祝附子”和“火神派”這兩個關鍵詞時,我的腦海中立刻浮現齣一位充滿智慧的老中醫,他眼神深邃,手中摩挲著幾味藥材,仿佛能洞察世間百病。火神派在中醫體係中,一直是比較“硬核”的存在,其用藥大膽,療效卓著,常常讓我在學習過程中感到驚嘆,又帶有一絲畏懼。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淺齣地解讀火神派的核心理念,特彆是“陽氣”在人體中的核心作用,以及如何通過溫熱的藥物來扶助和激發陽氣。而“祝附子”這個標題,無疑是指嚮瞭祝味菊老先生在運用附子方麵的獨到之處。附子在中醫方劑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但其使用確實需要極高的辨證水平和臨床經驗,稍有不慎便可能適得其反。我希望這本書能為我解答,祝老先生是如何把握附子的精準用量和配伍,如何避免其毒副作用,並將其強大的溫陽散寒、迴陽救逆的功效發揮到極緻。這本書,對我而言,是一次探索中醫智慧的絕佳機會,我希望能從中汲取寶貴的臨床經驗和理論指導。
評分收到一本關於“祝附子”的書,雖然我還沒來得及深入閱讀,但光是看這名字就勾起瞭我極大的興趣。我對傳統醫學,特彆是那些充滿傳奇色彩的醫傢和他們的獨門絕技,一直都抱有濃厚的探索欲。“祝附子”這個名字本身就很有畫麵感,讓人聯想到那些在藥櫃深處沉睡,卻又蘊含著驚人療效的藥材。書中提到“火神派”,這更是點燃瞭我對中醫理論深層次的好奇。火神派以其“熱藥”、“峻藥”的特點而聞名,在很多疑難雜癥的治療中,往往能起到“釜底抽薪”之效。我一直想瞭解,在這樣的理論體係下,像附子這樣性熱、味辛的藥物,究竟是如何被運用到極緻的?書中是否會詳細闡述火神派的用藥原則、方劑配伍,以及祝味菊老先生在這一領域的貢獻?我期待著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醫案分析,讓我們這些讀者能夠直觀地感受到火神派理論的精髓,以及祝老先生如何憑藉對附子的精妙運用,解決瞭一個個棘手的醫學難題。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醫書,不如說是一把鑰匙,一把開啓我對中國傳統醫學深層奧秘的鑰匙,我迫不及待地想用它來探索那些古老而又充滿智慧的醫術。
評分當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時,我的目光就被牢牢吸引住瞭。“祝附子”這三個字,立刻讓我想到瞭中醫名傢祝味菊,以及他在附子運用方麵的深厚造詣。而“火神派”這個標簽,則更是勾起瞭我對這一中醫流派的強烈興趣。火神派以其“辛熱”、“剛猛”的用藥風格在中醫界獨樹一幟,尤其是在治療虛寒、陽氣虛衰等疑難雜癥時,常能展現齣驚人的療效。我一直對火神派的理論基礎和臨床實踐感到著迷,特彆是其對“陽氣”的重視,以及如何通過溫熱藥物來激發和固護人體陽氣。我非常希望這本書能夠係統地介紹火神派的核心思想,以及祝味菊老先生是如何將火神派的理論精髓與附子這味具有代錶性的藥物相結閤,並形成瞭自己獨特的臨床風格。書中是否會包含祝老先生的醫案選集,讓我們能夠窺見其辨證施治的精妙之處?他又是如何把握附子的用量、配伍,以達到溫陽散寒、迴陽救逆之效,同時避免其峻烈之性的?這本書,對我而言,是一次深入學習中醫大傢經驗的絕佳機會,我渴望從中獲得寶貴的知識和啓發。
評分手握這本《祝附子(祝味菊)/火神派醫傢係列叢書》,我內心湧起一股期待。我對火神派的醫術一直深感好奇,那種敢於以“火”破“寒”,以“猛藥”治“沉屙”的魄力,著實令人神往。在火神派的用藥體係中,附子無疑是核心中的核心,它既是力量的象徵,也是一把雙刃劍。我一直想瞭解,究竟是什麼樣的醫學理念,讓火神派如此鍾愛附子?又是什麼樣的醫者,能夠將附子的力量運用得如此爐火純青?“祝附子”這個名字,讓我自然而然地聯想到瞭祝味菊老先生,他很可能就是那位將附子之道研究到極緻的大傢。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地闡述火神派在辨證論治上的獨特之處,特彆是在對待那些虛寒、危重病癥時,他們是如何通過附子來力挽狂瀾的。我更期待的是,書中能有豐富的醫案,讓我們能夠親眼見證祝老先生如何巧妙地運用附子,解決一個個臨床難題,他的用藥心得,他的辨證思路,他的方劑組閤,這些都是我渴望瞭解的寶藏。這本書,對我來說,是一次嚮中醫大傢學習的機會,一次深入理解火神派精髓的旅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