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人生的起点和终点 |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04-01 |
| 作者:南怀瑾 | 译者: | 开本: 16开 |
| 定价: 16.00 | 页数:130 | 印次: 1 |
| ISBN号:9787506069564 | 商品类型:图书 | 版次: 1 |
生死问题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也是最让人困惑的一个问题。我们从哪里来,百年之后又到哪里去?为什么会有不同的人生?这世界上真的有命运吗?如果有的话,那么,什么是命,什么是运?这些让我们百思而不得其解的问题,都可以在南怀瑾先生的这本小书里找到答案。
本书是南怀瑾先生在望九高龄所做的有关生死问题阐释的录音整理,先生以诙谐幽默的极具个人色彩的南氏语言,向我们揭示了生死这两件人生大事的奥秘。南先生运用佛法原理,结合现代生命科学的知识,由死亡到出生逆向讲解了生命的整个过程;并用十二因缘说客观地分析了生命的起源以及人类遭受种种苦痛的根本原因,为迷茫者解惑答疑,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好好活着,才可以好好地死去。
第一讲 纽约的寺庙
从军的和尚--显明法师
生死问题及因果的科学性
变易生死
分段生死
生命问题
什么是悟道成佛
变与不变
道理分四种
第二讲
寿终正寝
唯物加唯心的生命
死前的四大变化
轮回的预现状况
五种无心地
第三讲
各种不同的安葬
墓地风水说的非科学性
风与暖寿识的关系
四大的分化
念佛怎么念
“念速”有多快
中阴身生起后的光明
中阴身的生死
第四讲
濒死与闷绝
梦游的人
独影境
阴神
阳神
王阳明的故事
第五讲
魂与魄
中阴境界的行阴和想阴
中阴境界的多生业识现象
三个梦
十二因缘到底是什么
等流和异熟的生命
禅宗
密宗
性宗
破山海明的故事
三合一--名色
十个一切入
第六讲
人生十二苦
苦集灭道四谛
如何成胎
胎中的成长变化
入胎的境界
自杀的果报
转生不迷
天人的境界
风大观转化四大
附录 生死之间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不在于它告诉我“该怎么做”,而在于它让我彻底理解了“为什么会这样”。它没有提供任何速成的秘诀或心灵鸡汤,反而像一面历史的镜子,映照出我们个体生命与更宏大历史进程的关联性。年终巨献这个副标题,似乎暗示着它应该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它确实做到了,但不是以传统的方式。它总结的是人类数千年来的生存模式和心智模式,并指出,我们今天所面对的“起点困境”(比如信息过载、选择麻木),在历史长河中并非孤例,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至于“终点”,作者的阐述是开放且充满敬畏的,他引导读者去思考,一个生命体如何能以最优雅、最完整的方式完成其“存在”的使命,而不是仅仅关注于物质的得失。这本书需要沉下心来读,它不适合碎片化阅读,因为它需要你投入时间去构建一个完整的思维体系。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生命中那些无法言说的重量,有了一种更深刻、也更平静的接纳。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听起来就带着一种宏大的叙事感,仿佛要带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去探寻生命中最根本的那些命题。我当时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心里其实是抱着一种既期待又有些警惕的心态。期待的是,作者能否真的用独到的见解,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清晰的人生蓝图,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到最终尘埃落定的那个瞬间,中间所有的挣扎、欢笑与泪水,都能被精准地捕捉和解读。警惕的是,这类题材的书籍往往容易落入说教的窠臼,或者流于空泛的哲学思辨,缺乏与普通人日常生活的真切连接。我最看重的是,作者如何在处理这种“起点”与“终点”的辩证关系时,能提供一些真正具有操作性的思考框架。比如说,我们如何定义一个“好的起点”?它仅仅是物质条件的优渥,还是精神世界的丰盈?而“终点”又意味着什么?是生命的终结,还是某种精神上的圆满与和解?我希望这本书能避免那些老生常谈的“活在当下”或“追求梦想”之类的口号,而是能深入挖掘,那些塑造我们人生的关键转折点,是如何在无形中,推动着我们走向那个不可避免的终局的。如果它能提供一些历史的、社会的、乃至生物学层面的视角来佐证这些观点,那这本书的厚重感和可读性就大大提升了。
评分拿到这本厚厚的“年终巨献”,我首先被它的装帧设计所吸引,那种沉稳的墨绿色和烫金的字体,确实营造出一种需要认真对待的氛围。然而,阅读的过程却远比我想象的要曲折。它似乎更像是一部融合了多学科知识的论著,而不是一本轻松的阅读材料。作者的笔触时而冷静得像一位社会学家,剖析着社会结构对个体命运的初始设定;时而又变得感性起来,插入一些极具画面感的个人叙事片段,试图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环境塑造潜力”的那一部分论述,它没有简单地将成功归因于个人努力,而是细致地展示了童年经历、早期教育体系,甚至家庭的代际财富观念,是如何像无形的基因一样,预先设定了我们对“终点”的想象。但这同时也带来了阅读上的挑战,有时候信息的密度过高,需要反复咀嚼才能消化其深层含义。我一度觉得,这本书更像是一部需要搭配笔记本来阅读的学术参考书,而非睡前放松的消遣读物。对于那些期待快速获得人生指引的人来说,可能会感到有些吃力,但这恰恰说明了作者对主题的严肃对待,他不想给你提供廉价的答案。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最强烈感受是,它成功地将宏大的哲学命题,落地到了一个个具体的、甚至有些残酷的现实案例中。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其中关于“选择的代价”这一章节。作者没有美化任何一个决定,他清晰地展示了,我们每一个看似自由的选择,背后都意味着对另一条可能性的永久放弃。这让我在阅读时,不断地反思自己过去的一些重大决定。比如,选择了一条稳定的职业道路,是否就意味着扼杀了内心深处对艺术创作的渴望?而如果当初选择了后者,今天的“终点”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象?作者的叙事风格非常克制,他很少用强烈的感情色彩去评判,而是像一个旁观者,冷峻地展示每一个选择所导致的蝴蝶效应。这种冷静,反而比激昂的鼓舞更能震撼人心。读完这一部分,我感觉自己对“遗憾”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遗憾不是没有尝试,而是对未选择之地的永远好奇与怀念。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迫使你直面那些你试图遗忘的岔路口,并让你思考,你现在所处的“起点”,究竟是怎样一步步被“塑形”而成的。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某些章节对我来说,显得有些过于学究气了,尤其是在讨论“时间性与存在的意义”时,引用了大量晦涩的哲学理论。我花了相当长的时间去理解这些理论在作者语境下的实际作用。这或许是这本书的“硬伤”,因为它可能疏远了一部分追求心灵慰藉的读者。然而,当我坚持读下去,并在随后的章节中,看到作者如何巧妙地将这些理论模型,用来分析现代社会中人们对“成功”的焦虑时,我又不得不佩服其功力。他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将其作为一把精准的手术刀,解剖我们内心深处的驱动力。特别是关于“社会比较”如何定义了我们的起点和终点,这一点非常犀利。我们总以为自己的目标是内在驱动的,但作者通过数据和案例展示,大部分目标其实是被社交媒体和同辈压力所植入的“伪起点”。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就像攀登一座高山,前段的攀升是艰苦的,需要克服阻力,但一旦到达中间的平台,视野豁然开朗,你会看到一条前所未有的路径图,直指你对生命意义的终极追问。
评分书虽然薄
评分书虽然薄
评分南师的作品肯定是经典
评分在京东买了这么久的东西,第一次被售后打败了,京东选择就是买行,别跟我提售后服务。售后是啥?更谈不上服务了。我买书需要发票报销,但是发票给我邮寄错了,名头金额都不对,我在不断的联系客服,结果客服换了一个又一个,每次都是从头问一遍,我就解释一遍,目前起码连电话加在线客服我解释不下10遍了。你出的错让我把发票寄回邮费还得我垫付,不让用顺丰,EMS和到付,我寄回去了,就是财务说不是他们的问题,让找客服,又是说仓储问题发票装错了,来回推。然后告诉7个工作日有结果给我反馈,我无法报销好不呢,我说发票不用给我补寄了,把我垫付的快递费给我总行了吧,快递费也要等发票全部处理完才能给我补快递费。这2个事挨着嘛?你的错误我垫付邮费给你寄完,还要等你处理完你的错误才给我垫付的钱?我问等你们处理完会有人联系我给我补快递嘛,结果是没有,等于我要随时跟进你们财务的工作进度,看着你们完成工作,还要自己要我自己的钱,如果自己不记得,我就要搭着快递费和无法报销的发票,损失双份钱,你们卖东西这么及时,售后要处理一个月的节奏?什么时候售后不这么烂的时候,消费者才不会这么伤心。以前一直挺京东,这回真的是,花钱买教训,呵呵
评分很好的东东值得信赖的朋友
评分很好的东东值得信赖的朋友
评分书虽然薄
评分书虽然薄
评分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