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場》《偶然聽到的話》作者
日本推理作家協會賞得主長岡弘樹一鳴驚人出道作。
全書包含五個短篇,
一律是透過日常生活事件刺探人性弱點,
尤其著重在事件造成的陰影與置身其中渴望自保的心態。
乍看是帶有溫度的寫實小說,
解開層層謎團之後才發現,
一篇篇如寶石般結構精密的推理傑作。
首篇描寫患有阿茲海默症的老人,面對媳婦託寄的物品不翼而飛時,想盡辦法遮掩事實的不堪;
次篇描寫母親開車快到家時卻撞到人,未成年兒子與母親密謀如何脫罪;
下一篇〈播放器〉則是市公所人事與墜樓致死兩件事情交織而成的故事,該則死亡事件為公所人事競爭投下一顆巨石。但究竟那是因為職務怠慢所造成的意外,還是自殺呢?
第四篇敘述欠下巨債的上班族,鋌而走險犯下綁架案,人質的母親卻拜託他留下小孩;
最後一篇是,兒子和好友被搶劫並毆打至重傷,但面對父親催促前往指認嫌犯時,卻說:「還不能去。」
長岡弘樹擅長描寫棘手的事件與令人鼻酸的人物刻劃,被視為日本推理界的明日之星。
長岡弘樹(Hiroki Nagaoka),1969年生於山形縣。筑波大學畢業。曾任職於某團體,2003年以〈真夏的車輪〉獲得第二十五屆小說推理新人獎。08年以〈偶然聽到的話〉獲得第六十一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短篇組),收錄該作的文庫本《偶然聽到的話》成為銷售量六十萬本的暢銷書。另有著作《教場》、《向陽處的謊言》。
王淑儀,輔仁大學日文系畢,曾任報社編譯、出版社長工。以小說散文療養身心,兼與平假名、片假名馬拉松賽跑中。龜速啃書譯書;超速買書堆書。譯有《衝動購物日記》、《裝釘考》、《太宰治的人生筆記》、《讓愛靠過來》等作品。
我必须承认,初读这本书时,我的耐心受到了极大的考验。它不像那些迎合大众口味的小说,一上来就抛出爆炸性的冲突,而是极其克制地铺陈着人物的内心世界。作者似乎对“留白”艺术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很多关键的对话都被省略了,或者以一种旁敲侧击的方式呈现,留给读者巨大的想象空间去填补那些沉默和未说出口的动机。这种“少即是多”的写作手法,对于习惯了直白叙事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我花了很大力气去解读那些人物微妙的面部表情、不经意的肢体语言,以及他们选择不谈论的话题。特别是主角群体的内心挣扎,那种深植于骨髓的矛盾感,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心疼却又无法轻易下判断。这本书迫使我跳出以往阅读的舒适区,去主动挖掘文本背后的潜台词,这是一种辛苦,但收获的却是对人性复杂性的更深层次的理解,非常值得这份投入。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实在让人捉摸不透,仿佛作者在刻意地引导着读者的情绪,时而急促如奔流的江河,将你卷入事件的核心,让你喘不过气;时而又像夏日午后的微风,轻抚过那些细微的、不易察觉的情感波动,让你慢下来,去品味那些潜藏在字里行间的微妙张力。情节的推进,不是那种线性的、一眼望到底的安排,而是充满了迂回和迷雾,每一次以为自己触及真相时,都会被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折轻轻推开。我尤其欣赏作者对环境细节的描摹,那些场景的构建,不是简单的背景板,而是活生生地参与到故事的肌理之中,甚至可以说,环境本身也成了推动人物命运的关键变量。比如某处阴暗的街道,或者某扇紧闭的窗户,都带着一种预示性的重量。读到最后,我甚至有些恍惚,分不清哪些是真实发生过的,哪些只是人物内心的投射。这种处理方式,使得整部作品充满了思辨的余地,每一次重读,或许都能从中发掘出新的层次和意味,绝非一目了然的快餐式阅读体验,而是需要沉下心来细细咀嚼的佳酿。
评分与其他同类型题材的作品相比,这本书最大的特色在于它对“道德模糊地带”的深入挖掘。它没有简单地将人物划分成好人与坏蛋,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灰色的光谱。你很难对任何一个主要角色产生彻底的同情或厌恶,因为他们的每一个决定,无论看起来多么自私或崇高,背后都有着可以理解的、甚至令人唏嘘的驱动力。这种对人性的不加批判的呈现,让整个故事的张力持续在线。我个人特别喜欢作者安排的那些“意外的善举”和“本应的背叛”,它们常常在最不经意的时候发生,像投进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久久不散。它成功地让我这个读者陷入了持续的自我审视:如果我处在那种极端情境下,我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这种强烈的代入感和道德拷问,是很多优秀文学作品追求的目标,而这本书无疑做到了。
评分这部作品在语言运用上的雕琢,达到了令人惊叹的程度。它不是那种华丽辞藻堆砌的“美文”,而是精准、犀利,带着一种冷峻的锋芒。作者似乎精通于捕捉那些最日常、最琐碎的口语片段,然后将其提炼成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我特别留意到作者如何处理时间的概念,有时时间线被极度拉伸,一个下午的等待仿佛持续了一个世纪,而有时,几年光阴却在一页之内匆匆略过,这种非线性的时间感,完美地契合了故事中人物被困境反复拉扯的精神状态。读起来,就像是在欣赏一件精心打磨过的精密仪器,每一个齿轮、每一个螺丝钉——也就是每一个句子——都恰到好处地发挥着作用,共同驱动着整体结构向前运作,绝无冗余拖沓之处。那种文字敲击在脑海里留下的回响,清晰而有重量感。
评分从结构上看,这本书的巧妙之处在于它使用了多重视角叙事,但这种切换并非为了炫技,而是为了实现一种“拼图式”的真相还原。每一个视角都提供了一个不同的切面,这些切面彼此之间既有重叠,又有明显的矛盾和信息差。你必须像一个侦探一样,将这些碎片化的叙述拼凑起来,去构建一个完整的图像。更妙的是,当所有视角似乎都指向一个确定的结论时,作者总会适时地引入一个新的、颠覆性的旁观者记录,使得读者之前建立起来的认知框架瞬间崩塌。这种叙事策略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互动性和智力参与度,它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在主动地参与建构故事的真实性。这种高密度的信息和视角交织,让这部作品在完结后,依然能在脑中反复播放、重新审视,回味无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