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 有趣300倍的方法

人生 有趣300倍的方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小川仁志 著
图书标签:
  • 生活技巧
  • 人生哲理
  • 积极心理学
  • 自我提升
  • 幸福感
  • 思维方式
  • 实用指南
  • 个人成长
  • 情绪管理
  • 好习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台灣東販股份有限公司
ISBN:9789863316855
商品编码:16073158
包装:平裝
出版时间:2015-03-14
用纸:胶版纸
页数:224
正文语种:繁體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從字典查閱已知意思的單字?蘇格拉底
  改變髮型?梅洛龐蒂
  偷懶吧?齊克果
  不必在意「讚」?尼采
  將「好慘」改說成「好棒」?黑格爾
  將通勤當作探險?齊克果
  偶爾開一下玩笑?凱窪
  從哲學的寶庫中,找尋讓人生更有趣的方法
  日本暢銷哲學家小川仁志,讓你遠離無趣的每一天
  人生往往能因為芝麻小事變得很有趣,只要每天嘗試本書裡所提的幾個方法,就一定能讓人生有趣300倍。簡單地說,一切都在於自己對事物的思考方式,思考方式才是最重要的,所以需要用到哲學!畢竟哲學是思考的寶庫。本書將參照各種哲學睿智,說明能幫助大家讓人生變有趣的方法。
  既然同樣要度過一成不變的日常生活,當然是過得愈有趣愈好。若說得極端一點,抬頭仰望天空時,會覺得「不就是天空而已嘛」的人,與認為「那片雲的形狀好像大象喔」的人之間,人生的有趣程度會截然不同。

作者简介

  小川仁志,1970年生,京都府人。京都大學法律系畢業、名古屋市立大學研究所博士課程修畢,取得博士學位(人類文化)。哲學家、德山工業高等專門學校副教授、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客座研究員(2011年度)。曾任職於伊藤忠商事,後來受台灣民主運動啟發而離職,一邊打工一邊努力準備司法考試。之後進入名古屋市公所服務,並為學習哲學而進入研究所半工半讀,最後順利取得博士學位。擁有商社職員、自由工作者、市公所職員等豐富經歷,後來成為哲學家。另外還在商店街裡舉辦「哲學咖啡廳」等,努力實踐為市民而存在的哲學。主攻公共哲學與歐美政治哲學。著有《超譯「哲學用語」事典》、《7天就讓頭腦變聰明的書》(皆為PHP研究所)、《工作與人生迷失時就去問問亞里斯多德!》(中經出版)等書。

目录

前言 某一天突然、人生變有趣

第1章 鍛鍊自己
No.01 查查已知意思的單字
蘇格拉底的「無知的知」?擴展世界
No.02 仰臥起坐
亞里斯多德的「潛能」?變得健康
No.03 早起5分鐘來改變命運
德希達的「延異」?可以活出不同平常的世界
No.04 改變髮型
梅洛龐蒂的「身體論」?擁有自信
No.05 停止使用智慧型手機
李維史陀的「野性的思維」?變強

第2章 改變個性
No.06 將「好慘」改說成「好棒」
黑格爾的「辯證法」?變得積極
No.07 塗鴉看看
黑格爾的「絕對知識」?咀嚼全能感的滋味
No.08 不必在意「不錯喔!」
尼采的「能動的虛無主義」?不必煩惱
No.09 偷懶吧
齊克果的「非此即彼」?有賺到的感覺
No.10 改掉某個習慣
海德格的「先行的決斷」?卸下肩上的重擔

第3章 改變看法
No.11 將慣例化的日常生活變成活動
邊沁的「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炒熱氣氛
No.12 將通勤當作探險
齊克果的「焦慮」?能感到興奮雀躍
No.13 將自己的人生化為故事並定個標題
巴特的「敘事學」?投入
No.14 將平凡無奇的東西化為藝術
黑格爾的「美學」?能肯定一切
No.15 將討厭的東西變成喜歡
柏拉圖的「eros」?沉迷其中

第4章 改變做法
No.16 只看好東西
休謨的「一束知覺」?心情變好
No.17 改變規則
德勒茲的「根莖」?擴展可能性
No.18 稍微加點東西
塞荷的「噪音」?能改變品味
No.19 每星期都去認識人
九鬼周造的「偶然性的問題」?產生相乘效果
No.20 用新方法試試看
胡塞爾的「懸置」?讓心情清新

第5章 發動攻勢
No.21 備好驚喜
杜威的「實用主義」?心情變得超愉快
No.22 偶爾開一下玩笑
凱窪的「遊戲」?平靜
No.23 讓人爆笑一番
柏格森的「笑」?心情舒暢
No.24 讓人向你說「謝謝
康德的「善意志」?心情變開朗
No.25 隨時散播種子
沙特的「存在主義」?興奮雀躍

後記 興奮雀躍地活下去!
《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 作者: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 译者: (此处可根据实际情况填写译者名,例如:郑悦、张弛 等) 出版社: (此处可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出版社名称,例如:中信出版社、后浪出版公司 等) --- 内容简介: 在这部开创性的心理学巨著中,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教授带领我们深入探索人类幸福感与成就感的真正源泉——“心流”(Flow)。这不是一本关于如何快速致富或追求表面刺激的指南,而是一部深入探讨人类潜能、专注力与内在驱动力的经典之作。本书基于跨越数十年的广泛研究,采访了世界各地的艺术家、运动员、科学家、管理者乃至普通劳动者,旨在揭示那些在活动中体验到高度愉悦和全神贯注状态的人们所共有的内在机制。 一、何为心流?——超越平庸的体验 心流,被誉为“最优体验”,是一种当个体完全沉浸于某项活动时所产生的精神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时间感扭曲,自我意识消失,行动与意识融为一体,人们感到一种近乎本能的、毫不费力的掌控感。它并非源于被动的娱乐享受(如观看电视或简单休闲),而是源于主动、有目标、需要一定挑战性的活动。 契克森米哈赖指出,幸福并非简单的快乐堆砌,而是源于“有意识地投入到具有挑战性的目标中,并持续精进”。本书系统地剖析了进入心流状态的八大核心要素: 1. 明确的目标和即时的反馈: 活动本身必须提供清晰的方向和明确的结果反馈,让你清楚知道自己做得如何。 2. 挑战与技能的平衡: 这是心流发生的关键前提。任务的难度必须与个体的技能水平相匹配。如果挑战过高而技能不足,会导致焦虑;如果技能过高而挑战不足,则会导致厌倦。 3. 行动与意识的融合: 专注于手头的任务,不再有分离的“我”和“我在做的事”。 4. 高度的专注力: 注意力完全集中于当前活动,外部干扰被自然地过滤掉。 5. 失却自我意识: 不再担心他人的看法或自身的形象,自我批判消失。 6. 对时间的感知发生改变: 时间可能过得飞快,也可能感觉被拉长。 7. 掌控感: 尽管面临挑战,但内心深处确信自己能够应对。 8. 活动本身即是奖赏(自为性): 追求这项活动的动机不是为了外部利益,而是过程本身带来的满足感。 二、心流的应用场景与结构 本书详细考察了心流如何在不同领域中显现,并将其作为衡量生活质量的标尺: 1. 工作与职业生涯: 许多人认为工作是痛苦的代名词,但本书揭示了如何将工作环境转化为心流发生的“游乐场”。通过重新设计任务结构,赋予工作内在意义,员工可以从单纯的“打工者”转变为创造者。它探讨了领导力如何通过设定清晰的愿景和提供恰当的自主权,来激发团队成员的内在动机。 2. 学习与教育: 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培养学习者自我驱动的能力。本书批判了以死记硬背和标准化测试为主导的教育模式,倡导一种以兴趣和挑战为导向的教学法,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在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心流。 3. 休闲与日常: 许多看似放松的休闲活动(如观看电视)实际上并不能带来真正的满足感,因为它们缺乏结构化的挑战。本书指导读者如何将“被动娱乐”转化为“主动参与”,无论是园艺、乐器演奏、复杂的棋类游戏还是体育运动,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投入了足够的专注力和技能去应对其内在的复杂性。 4. 艺术与创造力: 艺术家和发明家是心流体验的典范。本书分析了创作过程中的挣扎、突破与最终的顿悟,揭示了创造性工作如何天然地满足了心流所需的结构——不断地设定微小目标,并立即接收到材料或想法的回应。 三、构建“有质量的意识” 本书超越了对单一体验的描述,最终指向了如何通过管理我们的“意识能量”来构建一种更丰富、更有意义的人生。契克森米哈赖认为,生活中的困扰和烦恼往往来自于我们分散和低效的注意力。 他提出了“秩序与混乱”的概念:当我们能有效地组织我们的思维,将注意力投入到有目标和有挑战性的活动中时,我们的大脑就处于“秩序”状态,这即是心流体验的基础。相反,当注意力无处着落,被琐碎的担忧或被动的刺激占据时,意识就陷入了“混乱”状态,导致焦虑、无聊或沮丧。 《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 是一本深刻的“自我工程学”指南。它不承诺速效的快乐,而是提供了一张通往深度满足和个人成长的地图。通过理解并有意识地设计我们的生活活动,使之不断满足“挑战与技能平衡”的黄金法则,任何人都可以学会如何化平凡为非凡,体验到生命中最深刻、最充实的时刻。它鼓励读者审视自己的日常,重新定义什么是“有价值的活动”,从而将生命中的每一刻都转化为成长的契机。 --- 这本书籍的焦点在于心理学理论、内在动机、专注力管理以及构建意义感,与任何关于快速致富、生活技巧的实用手册或娱乐指南的侧重点截然不同。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动手指南”,而不是“心灵鸡汤”。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本书给我的感觉,那就是“效率的优雅”。作者没有像许多成功学大师那样,试图用宏大的叙事来压垮读者,而是聚焦于日常决策的微观层面,但这些微观的优化,累积起来产生了巨大的宏观效应。我特别欣赏作者对“拒绝的艺术”那一章的论述。他没有简单地说“要学会拒绝”,而是提供了一套基于“机会成本最小化”的拒绝脚本。他会教你如何清晰地量化你拒绝一个低价值邀约,从而为你真正想做的事情腾出了多少“时间货币”。这套方法论让我从一个常常因为“不好意思”而过度承诺的“老好人”,转变成了一个能坚定守护自己时间边界的“价值守护者”。读完这本书,我没有立刻去环游世界或创业当老板,但我发现我每天早上醒来时,面对待办清单的那种沉重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清晰的、对下一步行动的预期,这种预期的确定性,本身就是最大的乐趣来源。这本书,是关于如何把生命中的“随机性”转化为“可设计性”的实战手册。

评分

我得说,这本书的结构安排相当精妙,它不是那种一气呵成的线性叙事,更像是一张错综复杂的思维导图,每一章都像是一个独立的、高度浓缩的“黑盒子”,等待你去打开。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论证观点时引用的那些看似毫不相关的跨学科案例。比如,他能把古罗马的灌溉系统设计哲学,平滑地过渡到现代项目管理中的“冗余设计”,用以解释为什么在追求效率的同时,适度的“浪费”反而能带来更大的长期收益和抗风险能力。这使得整本书的论证基础异常坚实,完全避免了同类书籍常见的“作者个人经验堆砌”的弊病。我不是一个容易被煽动的读者,但书中关于“感知时间流速的物理学”的探讨,让我不得不停下来,重新思考我对“度日如年”和“白驹过隙”这些描述的理解。作者提出,我们的主观时间感知,其实是基于大脑对新奇刺激和信息处理复杂度的反应阈值,而非时钟的滴答声。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就是不断地在刷新你的“新奇刺激阈值”,让你的大脑处于一种高效但又充满探索欲的状态。读完后,我发现自己走路时会下意识地去观察周围环境的细节,不再只是机械地从A点移动到B点。这是一本需要反复阅读和内化的书,因为它不是给你答案,而是帮你升级了提问的层次。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最大震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熵增管理”视角来看待人际关系和个人成长。我们通常认为,生活中的混乱和退化是自然趋势(熵增),需要不断投入能量去对抗。但作者提出了一种“负熵捕获”的理论,即通过构建高价值的连接和进行高质量的思考,我们不仅能减缓自身的熵增,甚至能从环境或他人的复杂系统中,提取出可用的“秩序能量”。这种描述非常具有物理学的质感,让人感到一种基于自然法则的可靠性。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知识复利池”的构建方法。作者建议,我们应该像管理投资基金一样,定期对自己的知识进行“资产配置”,淘汰那些已经贬值的认知模型,将注意力集中投入到那些具有指数增长潜力的领域。这促使我立刻去梳理了过去五年的阅读记录和学习投入,发现很多时间都浪费在了那些边际效益递减的知识点上。这本书不是让你更努力地工作,而是让你更聪明地选择在哪里投入你的“存在能量”。它的语言风格介于严谨的科学论文和一位经验丰富的人生导师之间,既有逻辑的支撑,又不失人文的温度。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生活中的一剂强效兴奋剂,读完后感觉自己像被重新编程了一样。我原本以为这又是一本老生常谈的“积极思考”读物,结果完全出乎意料。作者的叙事风格非常口语化,仿佛他正坐在我对面,用他那双洞悉世事的眼睛告诉我一些“你早就应该知道,但一直没意识到”的真理。特别是关于如何识别并拆解那些潜意识中设置的“满意度陷阱”那一部分,简直是醍醐灌顶。我以前总是满足于现状,觉得“就这样吧”,但读了之后,我开始审视自己的“舒适区”到底有多小,以及我为了维持这份微不足道的“稳定”付出了多少不必要的精神成本。书中没有空泛的口号,而是提供了一套严谨的、几乎可以称之为“认知工程学”的工具箱。比如,书中提到了一种叫做“情绪时间轴校准法”的练习,要求读者回顾过去一个月中,哪些时刻你的“真实快乐度”与你投入的时间不成正比,然后系统性地调整资源分配。我试着应用了一下,结果发现我每周花在刷无意义信息上的时间,如果用来学习一项新技能,半年后带来的成就感会是现在的十倍不止。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给你鱼,而是教你如何识别出水域里最肥美的鱼群所在,并且告诉你怎么造一条更快的船。强烈推荐给那些感觉生活略显平淡,却又不知道如何打破僵局的人,它能帮你把生活的灰度调成高饱和度的彩色。

评分

坦率地说,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内心是抱有极大的怀疑的,毕竟市面上“提升生活质量”的书籍汗牛充栋,大多是包装精美的空心萝卜。但这本书的开篇,用一种近乎于冷峻的幽默感,解构了我们对“成功学”的集体迷信,这让我产生了兴趣。作者没有用那些虚头巴脑的励志词藻,而是直接切入到人类行为背后的驱动力——恐惧和惯性。他将“拖延症”描述为大脑在面对多重最优解时的“算力过载保护机制”,这个定义让我茅塞顿开。我过去一直为自己的拖延感到羞愧,现在我明白了,这可能不是道德问题,而是一个需要优化算法的技术故障。书中关于“最小有效行动单元”(MEU)的构建方法尤为实用,它不是让你制定宏伟目标,而是指导你如何将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拆解成一个你甚至懒得去拒绝的小动作。比如,如果想写一本书,MEU可能不是“写一章”,而是“打开文档,写下日期”。这种对“起步阻力”的精准打击,是这本书最锋利的武器。它剥去了生活“有趣”外衣下那层沉重的“努力”的伪装,让我们看到,有趣本身就是一种高效的驱动力,关键在于如何启动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