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包邮 癌症·新知:科学终结恐慌 李治中(菠萝)冯唐、李—诺、“温太医”张晓龙、果壳网姬十三、“Dr魏”魏坤琳 联合推荐 | ||
| 定价 | 68.00 | |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7年09月 | |
| 开本 | 16开 | |
| 作者 | 李治中(菠萝) |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 页数 | 360 | |
| 字数 | 352000 | |
| ISBN编码 | 9787302480105 | |
很多人不知道,40%的人在—生中某个时候会得癌症,因此几乎每个家庭都会有癌症患者。
很多人不知道,很多癌症早就不等同于绝症,延长生命,甚至治愈都完全可能。
很多人不知道,由于措施有效,美国的癌症死亡率已经连续多年下降了。
但战胜癌症,把癌症变成慢性病,前提是你了解它!
忌讳躲避,是下策。积极了解,才是上策。
作者希望通过这本书,能把国际上前沿、科学、靠谱的抗癌知识,以及科学思考的方法分享给所有愿意主动学习的读者,帮助患者和家属少走弯路,找到解决方案。
《癌症·新知:科学终结恐慌》内容很丰富,干货满满。既有理论分析,又有实用指南。比如,你会了解到:
为什么人可以和癌细胞共存?
美国癌症死亡率逐年下降的秘诀是什么?
国际前沿的免疫疗法有哪些?对什么癌症有效?
用靶向药物为什么会出现耐药?应该怎么办?
患癌后,应该首先问医生哪些问题?
面对癌症,威胁往往不是疾病本身,而是患者和家属在恐慌状态下做出错误的选择。这本书定能消除您的恐慌,帮助您做出正确的选择。
《癌症·新知:科学终结恐慌》语言幽默诙谐、阅读快感—如既往。不是有—种说法:郁结的时候吃点甜食,心情会好起来,此书就是那样的“甜食”。
李治中,笔名菠萝,80后,清华大学本科,美国杜克大学癌症生物学博士,跨国制药公司癌症新药开发部实验室负责人。爱好科普、科研和公益事业,个人微信公众号“菠萝因子”。著有畅销科普书《癌症?真相:医生也在读》,荣获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和央视“2015中国好书”、第十—届文津图书奖、第八届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第四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科技部2016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
和李菠萝学科学,破除迷信和错觉,挺好。
——冯唐(作家,古器物爱好者,投资人,前妇科大夫)
我做“—土学校”,菠萝做“菠萝因子”,其实出发点都—样:社会有很多问题,往往错综复杂,人在其中感觉看不到方向,但唯有怀抱希望,系统的思考,开始行动,联合协作,才能带来改变。即使悲观的想,这也是*的道路。选择乐观,继而行动,让世界成为我们想要的样子。——李—诺(盖茨基金会中国负责人,—土学校联合创始人)
我和医生这个职业有着不解之缘,从清宫太医到现代的西医,每—次对角色的诠释都会进—步了解,越是了解就越是对生活中真实的科学家和医生充满敬佩。菠萝是—位有情怀的年轻科学家,写出的文字也是有温度的。我熟识的医疗界专家都喜欢他的文章,也推荐给您!
——张晓龙(《甄嬛传》温太医扮演者,中央戏剧学院教授)
把癌症变为慢性病,是科学的野望,也是这个星球上每个面对生老病死的普通人的梦想。菠萝的这本书,为你揭示这场征途的点点滴滴。
——姬十三(果壳网CEO,分答创始人)
这可能是我读过的*好的癌症科普书籍。无论是常识普及、预防及治疗的要点,还是对流行的错误观点的辟谣,这本书都用轻松而平实的语言讲得清清白白。用理性和科学来管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我向所有人推荐这本书。
——魏坤琳(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
思考篇
换个全新角度来认识癌症?// 2
彻底消除癌症,人类寿命能增加多少? // 8
对癌细胞—定要赶尽杀绝吗?// 14
大家为什么会被“大师”忽悠? // 18
有效的技术,凭啥不推广? // 24
诺贝尔奖得主亲自尝试的癌症疫苗// 29
抗癌新药*大的副作用是什么? // 34
美国*新癌症报告带来什么启示?// 40
为什么对儿童癌症的投入这么低?// 47
中国癌症病死率为啥这么高?// 53
美国“抗癌登月计划”,到底想干嘛? // 58
应该让癌症患者知道真相吗?// 65
为什么中国患者总是感觉孤独无助? // 71
患者家属也是受害群体 // 75
离家出走的患者,刺痛我们的心 // 82
辟谣篇
爽身粉致癌吗?// 90
牛奶致癌吗?// 95
儿童白血病是装修引起的吗?// 99
得了白血病横竖就是个死?// 104
害死年轻演员的是谁?// 108
拼命工作会累出癌症吗?// 113
小苏打能饿死癌细胞吗?// 118
医生生病后为何拒绝化疗?// 123
澳洲水果提炼出了抗癌神药?// 129
预防篇
癌症筛查,到底查什么? // 134
运动可以预防癌症吗?// 140
关于吸烟的5个冷知识// 145
不吸烟为什么也会得癌症?// 149
癌症预防,需要学习日本// 154
应该打宫颈癌疫苗吗?// 161
怎样避免早期癌症患者被过度治疗?// 166
治疗篇
化疗到底有效吗?// 172
—、二、三代靶向药是什么意思?// 180
靶向药耐药以后怎么办?// 186
这个靶向药凭啥创造上市纪录?// 193
砒霜是抗癌靶向药物,你信吗?// 201
PARP 抑制剂,为什么这么火?// 206
BCL-2 抑制剂是白血病新希望吗?// 212
靶向药物和免疫药物的主要区别是啥?// 217
CTLA4 免疫疗法,如何带来超级幸存者?// 222
美国前总统卡特是怎么被治好的?// 228
PD-1 疗法为啥在这种癌症里面效果这么好?// 232
全球shou个“广谱抗癌药”来了! // 237
肺癌进入免疫疗法阶段// 242
TIL 免疫细胞疗法,和魏则西用的有何不同? // 247
IL2 免疫疗法,效果这么好为什么没人用?// 253
放疗也是免疫疗法?// 259
化疗居然能激活免疫系统?// 265
靶向药物也是免疫疗法吗?// 270
临床试验,风险很大吗?// 275
精准篇
从1.0到4.0,癌症的分类进化史?// 282
基因测序,越贵越好吗?// 289
基因测序报告成了“天书”,咋办?// 294
为什么同样的药,效果千差万别?// 300
为啥失败的抗癌药偏偏对她—人有效?// 305
西医也会异病同治// 309
人工智能如何帮助癌症治疗?// 315
交流篇
遭遇肺癌,先问医生这几件事儿// 324
遭遇乳腺癌,先问医生这几件事儿// 327
遭遇结直肠癌,先问医生这几件事儿// 330
遭遇肝癌,先问医生这几件事儿// 333
遭遇胃癌,先问医生这几件事儿// 337
遭遇白血病,先问医生这几件事儿// 340
| 吃对食物 远离癌症 | ||
| 定价 | 29.80 | |
| 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
| 版次 | ||
| 出版时间 | 2015年11月 | |
| 开本 | 16 | |
| 作者 | 无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0 | |
| 字数 | ||
| ISBN编码 | 9787122248695 | |
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成功地将“预防医学”从一个高高在上的学术概念,拉到了我们日常厨房的层面。它让我意识到,真正的健康管理,不是等到生病后才去“治疗”,而是日复一日地通过选择食物和生活方式来进行“维护”和“升级”。在细节的处理上,作者的严谨性令人信服,他引用了大量的研究作为支撑,但展示的方式却极其简洁明了,不会让人在信息的海洋中迷失。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请了一位非常耐心、知识渊博的私人健康顾问陪在身边,随时为你答疑解惑。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地被健康信息“轰炸”,而是成为了自己健康旅程中一个有知情权、有选择权的“决策者”。这种自信心的提升,比任何具体的食谱技巧都要来得珍贵和持久。
评分我尝试着按照书中提及的一些饮食调整建议进行实践,效果令人惊喜。起初,我以为改变饮食结构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牺牲掉许多“口腹之欲”。然而,书中的智慧在于它倡导的是“替代”而非“剥夺”。它教你如何用更健康的食材去烹饪出同样美味的菜肴,如何巧妙地在日常三餐中融入那些对身体有益的“超级食物”。例如,关于全谷物的介绍,它不仅仅是简单地推荐燕麦或糙米,更是详细解释了不同种类的全谷物在口感和营养侧重上的细微差别,让我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和搭配。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强调了“平衡”的重要性,它没有走向任何一个极端,比如“谈脂色变”或者“唯素食论”。它用科学的视角告诉我,每种营养素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关键在于摄入的比例和来源是否合理。这种科学、中立的态度,让我对健康饮食建立了更长远、更可持续的认知,而不是盲目跟风。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具有感染力,它将科学的严谨性与人文的关怀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在谈论一些较为严肃的健康议题时,比如炎症或代谢异常时,作者的处理方式非常高明。他没有直接贩卖焦虑,而是先用详实的数据和清晰的逻辑来阐述问题的严重性,然后迅速将焦点转移到我们“能做什么”上来。这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给出方案”的结构,让读者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寻找解决方案的积极参与者。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运动”的部分,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建议“多走路”或“去健身房”,而是深入探讨了运动与免疫系统、情绪调节之间的复杂关联。它让我明白,运动不仅是为了塑形,更是为了优化身体的内部环境,让身体的自愈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这种全方位的健康视角,远远超出了我对于一本“饮食书”的初始期待。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种沉稳又不失活力的色调组合,恰到好处地传达了健康与希望的主题。迫不及待地翻开扉页,我首先被作者的真诚所打动,那种娓娓道来、如同与老友交谈般的语气,让人感觉获取健康知识不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一次愉快的探索之旅。书中的排版和字体选择也十分考究,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即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我特别喜欢其中穿插的一些小插图和图表,它们将复杂的医学概念变得直观易懂,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比如,对于某些营养素的作用解析,作者没有使用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用生活中的例子进行类比,让人瞬间明白“原来是这么回事”。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吃什么”的书,它更像是一本生活指南,指导我们如何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有意识地为自己的身体构建一道坚实的防护墙。每一次阅读,都像是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自我对话,促使我去审视自己过去的生活习惯,并鼓起勇气做出积极的改变。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超乎我的想象。它似乎涵盖了从宏观的膳食结构到微观的细胞健康等多个层面。当我读到关于肠道微生物群落影响全身健康的那几章时,我感到非常震撼。作者将这个复杂且前沿的领域,用清晰的比喻和生活化的语言进行了阐述,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领会到“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如何塑造了体内的生态系统”。此外,书中对于“个体化”的强调也十分重要。作者反复提醒我们,每个人的基因背景、生活环境和既往病史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最理想的健康方案必然是“量身定制”的。这本书记载的知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思考框架”,而不是一套僵硬的“执行模板”。它教我们如何批判性地看待网络上的各种健康信息,如何根据自己的身体反馈来调整策略,这种赋能感是无价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