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消化科临床禁忌手册——执业医师临床禁忌丛书
原价:38.00元
作者:厉有名 主编
出版社: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10-1
ISBN:9787810725323
字数:300000
页码:429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近20年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消化科领域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随着对各种消化科疾病的认识、研究不断深入,以及各种新的诊疗方法的应用与改进,临床诊疗及操作中禁忌证的概念得不到修正和更新,一些过去被认为了临床绝对禁忌证的诊疗措施,已逐渐成为临床与相对的禁忌证或适应证。
本书力求全面阐述现代消化科学诊疗方面的禁忌证和临床注意事项,在各章中亦阐述了经验和认识,希望能够为广大临床消化科医师提供借鉴和参考。为了提高诊疗质量、减少医疗事故提供帮助,亦希望成为年轻的消化科临床医师继续教育教材之一。
目录
第一章消化道疾病常见症状的诊断思路及诊断注意事项
第一节 恶心和呕吐
第二节 反酸和胸骨后烧灼感
第三节 吞咽困难
第四节 消瘦和畏食
第五节 腹痛
第六节 腹泻
第七节 腹水
第八节 腹部肿块
第九节 黄疸
第十节 便秘
第十一节 消化道出血
第十二节 消化道疾病其他脏器表现
第二章消化道疾病常用检查技术与临床禁忌
第一节 临床病史和体格检查
第二节 常用实验室检查
第三节 超声检查
第四节 X线检查
第五节 内镜检查
第六节 CT检查
第七节 MRI检查
第八节 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检查
第九节 消化道运动功能检测
第十节 消化道腔内酸碱度及胆盐测定
第三章消化道疾病常用治疗技术与临床禁忌
第一节 营养支持疗法
第二节 消化道疾病的介入治疗
第三节 消化道疾病的心身治疗
第四节 消化道疾病的抗菌治疗注意事项
第四章食管疾病诊治与临床禁忌
第一节 先天性食管疾病
第二节 食管功能性疾病
第三节 食管创伤
第四节 食管异物
第五节 食管炎症性疾病
第六节 食管静脉曲张症
第七节 Barrett食管
第八节 食管肿瘤
第九节 某些全身性疾病的食管表现
第五章胃部疾病的诊治与临床禁忌
……
第六章十二指肠疾病诊治与临床禁忌
第七章小肠疾病诊治与临床禁忌
第八章结肠疾病诊治与临床禁忌
第九章肝脏疾病诊治与临床禁忌
第十章胆道疾病诊治与临床禁忌
第十一章胰腺疾病诊治与临床禁忌
第十二章腹膜、横膈、肠系膜和网膜疾病诊治与临床禁忌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从专业术语的准确性角度来说,这本书的基础是扎实的,很多基本的药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的描述是准确无误的。但是,在消化科领域,临床实践的变化速度非常快,特别是新型靶向药和生物制剂的不断涌现,它们带来的新型禁忌点和特殊监测要求也越来越多。我仔细查阅了关于近几年上市的几款针对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的新型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P-CABs)的章节,发现它们与特定食物或药物(例如他汀类药物)的潜在相互作用的讨论非常简略,甚至没有提及一些初步的研究中发现的安全性担忧。这让我不禁怀疑,这本书的资料更新频率是否能跟上当前消化科前沿的临床证据迭代。一本“禁忌手册”的生命力在于其时效性,如果核心禁忌信息存在滞后,那么它的实用价值就会大打折扣,因为它可能正在引导我们规避那些已经被证伪的“禁忌”,或者遗漏掉那些新出现的“红线”。
评分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特殊人群”的禁忌处理,比如妊娠期、哺乳期以及老年患者。这部分内容是衡量一本临床用药参考书价值的重要标准。遗憾的是,在这块,这本书的表现只能说是中规中矩。它给出了基于药物的分类列表,指出哪些是孕期禁用(D/X级),哪些是哺乳期慎用。但是,当涉及到消化系统疾病的特殊治疗时,比如炎症性肠病(IBD)的活动期,母亲需要接受生物制剂治疗时,对母婴风险的权衡和具体操作流程的描述就显得非常笼统。我希望能看到更细致的风险分层和替代方案的比较,例如,在特定孕周内,某类抗生素的使用与其他并发症的关联强度分析。这本书更侧重于“不能用什么”,而对于“在不能用什么的情况下,最安全的替代方案是什么”的论述深度明显不够,这使得在紧急情况下,我可能需要同时翻阅多本指南才能做出最稳妥的决定,这与我期望它能成为一本“一站式”禁忌参考的初衷相悖。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质量确实不错,纸张摸起来挺厚实的,油墨的印制也很清晰,长时间阅读眼睛不容易疲劳,这一点在医学专业书籍中是加分项。不过,内容组织上,我感觉它试图涵盖的范围太广了,从最基础的解剖生理到各种常见病的治疗原则都涉及了一点,结果就是很多关键的“禁忌”点被稀释在了大量的背景知识中。比如,在讨论关于内镜操作的术前准备时,它用了大量的篇幅去解释不同抗凝药物的作用机制,而对于在指南更新后,某些特定术式对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的停药时间推荐变化,仅仅是一笔带过,甚至有些信息点看起来像是几年前的标准,没有体现出医学知识的动态发展。我购买此书是希望它能成为我案头边随时可以翻阅的“红线”指南,但目前来看,我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筛选和核对那些真正具有“禁忌”级别的核心信息,这降低了它作为工具书的效率。如果能更聚焦于那些高风险、高频次的临床决策点,结构上做更多的横向对比,体验会好很多。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说实话,挺吸引人的,那种深沉的蓝色调配上清晰的字体,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的专业性。我买它主要是冲着它“临床禁忌”这个定位去的,毕竟在日常诊疗中,快速、准确地判断哪些药物或操作是绝对禁忌的,对于保障患者安全至关重要。然而,当我翻开内页时,发现它更像是一本偏向于基础知识的梳理,而不是我期待的那种针对复杂临床场景的“快查手册”。比如,关于某些罕见病合并常见病的药物相互作用分析,内容就显得有些浅尝辄止,缺乏足够深入的案例支持和循证医学证据链条的详细阐述。我希望能看到更多像“当患者合并II型糖尿病和慢性肾功能不全时,降糖药的选择禁忌”这样具体到剂量和个体化的指导,而不是仅仅罗列出“肾功能不全患者慎用某类药物”。整体而言,它更像是为刚接触消化科临床的学生准备的入门读物,对于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来说,它的“禁忌”内容更新速度和深度可能稍显不足,很多需要现场判断的灰色地带,这本书并没有给出足够有力的参考坐标。
评分这本书的章节逻辑似乎更偏向于传统的教科书结构,即按照疾病系统或病理生理学来划分。虽然这种结构有利于系统学习,但在高压的临床环境中,我们往往是根据“我正在用的药”或“我遇到的主要症状”来查找禁忌的。例如,如果我想快速核对“异烟肼”与消化科常用药物的相互作用,我可能需要先定位到“抗结核治疗”章节,再在其中寻找药物相互作用部分,而不是可以直接在索引或一个专门的“药物相互作用速查表”中,通过药物名称直接定位到所有相关的禁忌提示。这种设计路径相对迂回,对于追求即时反馈的临床工作流来说,适应性较差。此外,全书缺乏足够多的图表和流程图来可视化复杂的禁忌链条,大量的文字描述使得在快速阅读时,关键的“禁”字信息容易被忽略,期待未来能增加更多视觉化的警示标志和决策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