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參數
基本信息
| 書名: | 人生J是放下-XYDSZX人生開示 |
| 作者: | XYDS | 開本: | |
| YJ: | 49.8 | 頁數: | |
| 現價: | 見1;CY=CY部 | 齣版時間 | 2014-09-01 |
| 書號: | 9787552702163 | 印刷時間: | |
| 齣版社: | 甘肅人民美術齣版社 | 版次: | |
| 商品類型: | 正版圖書 | 印次: | |
內容提要 作者簡介
XYDS
1927農曆七月二十二齣生於江蘇江都,為臨濟正宗D四十八代傳人。GJZM佛學大師,佛光山開山宗長,GJ佛光會SJ總會會長。1967年創建佛光山,以弘揚“人間佛教”為宗風,佛光山寺D一、二、三任住持。先後在SJ各地創建200餘所道場;創辦9所美術館,26所圖書館、齣版社,20所書局,50餘所中華學校、16所佛教叢林學院;著作等身,有110餘種佛學著述,並翻譯成英、日、德、法、西、韓、泰、葡等十餘種語言,流通SJ各地,對佛教製度化、現代化、人間化、GJ化的發展,厥功至偉!
精彩導讀 放下我們心中早有的成見
信徒到寺裏禮佛上香以後,由一位年輕知客師引導到客堂休息。
坐定之後,知客師對肅立一旁的無德禪師說:“老師,請您上茶。”
無德禪師趕快去倒茶來。
一會兒,知客師又說:“請老師去把佛前桌子上的灰塵拂拭一下。”
無德禪師依言做瞭。
知客師又叫道:“JT還沒有替瓶花換水。”
無德禪師又趕快為瓶花換水。
之後,知客師又說:“老師,一會兒彆忘瞭引導信徒到餐廳用飯。”
無德禪師仍然WW答應。
知客師離去後,信徒對無德老禪師說:
“剛纔那位年輕知客師這般指使您做這做那,我實在是看不過去。請問那位知客師究竟和您是什麼關係?”
老禪師FC得意地答:“是我的徒弟。”
信徒大惑不解:“既然是您的弟子,為什麼對您那麼沒禮貌?”
老禪師欣慰地說:“有這麼能乾的徒弟,是我的福氣。我隻要倒茶、擦拭灰塵、留信徒吃飯,寺內其他的雜事都由他計劃安排。這給我很大的幫助,否則我會忙得很辛苦。”
信徒聽罷,仍然滿臉疑惑:“真不知道你們究竟是老的大呢?還是小的大?”
無德禪師說道:“D然是老的大。但是,小的比較有用。佛教裏有一句話:和尚要能老,老瞭J是寶。一般人都以為老的尊貴,其實,沙彌雖小,將來終會成為法王。”
“沙彌雖小,將來終會成為法王。”無德禪師可謂識人、識世。在有些人眼中,對於沙彌,待其成為法王後再尊重J可以瞭,何必現在。但無德禪師用他的行為昭告瞭世人,即使一個人現在很普通,甚至地位低微,也是應該受到尊重的。
凡人總是會無意間看人下菜,一個人現在落魄,便對他冷眼相嚮,待那人某日成瞭功名,又湊上前去。我們可以將這種行為說成是人情,但其實自己內心也知道,這多少還是有些世故的。
真正的尊者,J是能擺脫這種世故,做到對事不對人,不管那人如今地位如何,隻要他幫瞭你,亦或是做瞭善事,你J應該對他另眼相看,給予嘉奬。不要等人成瞭功名再湊上前去,憑空落得一個世故的稱號。你對人平等,人也會對你平等。你尊重弱者,比你強的自然也會尊重你。如果心內有一把衡量彆人的尺,那麼,你總有YT也會被人量。放下這把尺,用平等心對待每一個人,你纔能夠得到每一個人的愛。
目錄 D一章 人生J是放下
人的痛苦往往不在所得太少,而是擁有和想要擁有的東西太多。想要獲得真自在,J要學會放下。放下怨念,放下執著,放下分彆,放下一切的人與事。那時候你自會發現,你不僅收獲瞭灑脫和快樂,還擁有瞭很多以前想要而不可得的東西。
放下我們心中早有的成見 /002
捨J是得 /004
不缺的J是沒有的 /005
忘記理想 /007
有是無,早是晚 /008
彎腰做一個直立的人 /010
也J隻是像那麼迴事 /011
根不隨塵,心不在境 /013
施者的放下 /015
忘瞭佛從何處來 /016
你捨是為你捨 /017
害怕失去會阻礙前進 /019
無上大法難的不是解,而是真 /020
勿嫉妒彆人的好 /021
轉身不是認輸 /022
過於依靠外力猶如盲者點燈 /024
名利無心 /026
看淡過去纔能把握未來 /027
忘記自己的能力 /029
五蘊山 /030
一無所有 /032
搬走心上的石頭 /034
快樂與煩躁 /035
D二章 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
一樣東西是否值得擁有,不在於其本身的價值,而在於你是否需要。隻有你需要的纔是Z好的。不要在自己不需要的東西上糾纏,在那上麵花費的時間和精力越多,損失的J越多。找準自己想要的,纔Z有意義。
做迴自己 /038
尋找內心的法寶 /040
自己體悟而非彆人教誨 /041
迴答與體悟 /043
誰是後人 /045
法身在變,佛心不變 /046
珍貴的東西在心裏 /048
不留平常心 /049
國師的禪心 /050
知恩報恩 /051
宜默不宜喧 /053
不立於文字 /054
雖是凡夫,但非凡夫 /055
明心見性 /057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058
轉身迴歸純真的自己 /060
D三章 要明瞭SJ,先明瞭自己
世上Z難弄懂的不是深奧枯澀的道理,也不是形形色色的人,而是我們自己。隻有弄懂瞭自己,纔能更好地認識SJ。搞清什麼是自己想要的,搞清什麼是自己擅長的,搞清什麼是自己能做的,搞清什麼是自己想做的。弄清瞭這些,自然也J找準瞭人生的方嚮。
直下承擔 /064
體驗自己比眾人的弱 /066
跳齣自己看自己 /067
提起放下 /069
虛空是無相無所不相 /070
誰在井中 /071
天生暴躁 /073
虛空可曾對你眨眼 /074
把塵勞放下 /075
燈要點在心中 /077
嘴上有不如心中有 /078
勿讓外心掩蓋內心 /080
契理容易契機難 /081
心中的一橛柴 /082
否定一切纔是肯定一切 /084
不可嚮你說 /085
誰知道你? /087
一動不如一靜 /088
心靜方能SJ淨 /090
禪門一言不易得 /091
不如練心 /092
虔誠的心 /094
什麼是本分事 /095
彆人不是我 /096
做一個快活烈漢 /097
D四章 強者動手做,弱者看人做
不怕慢,J怕站。不管什麼事情,隻要去做,總有成功的YT。如果隻是一味空想,結果定是一事無成。讓自己的眼睛動起來,手動起來,不要怕睏難,不要怕吃苦,努力去做,總會有所成的。
用會做什麼 /102
無言之教 /103
不能代替 /105
享受並不是福 /106
世上沒有不可救的人 /108
洗碗掃地 /109
木有本,水有源 /111
凡事帶幾分禪心 /112
安心做事 /114
思不如行 /115
牢記理想 /117
沒時間老 /118
一切皆禪 /120
不像個人 /122
不立文字 /124
無言語 /125
騎牛覓牛 /126
生從何來,死往何處 /128
真正的幽默是CY自己 /129
身心自在 /130
我也可以為你忙 /132
從無得來 /133
W有一塵法,無二亦無三 /135
賣生薑 /136
我還有你呀 /138
一喝有多重 /139
D五章 思維的廣度,決定人生的寬度
人生的輝煌,不在掌握的資源,也不在擁有的地位,而在頭腦。隻要敢想,會想,願意想,那麼一定能讓自己的人生路更寬廣。一味給自己的思維設限,獲得的除瞭束縛再無其他。
急隻會退步,執隻會錯誤 /142
步步不迷,未失方嚮 /143
不在那時,不在彆處 /145
聽人勸,吃飽飯 /146
左右為難 /147
心是佛,無心是道 /149
嘴動不如手動 /150
於無路處找齣路 /151
不說話也是法 /152
誰是主,誰是賓 /154
時間遙遠,其實隻是一刹 /155
禪不能離開生活 /157
佛性是常,心是無常 /158
否定J是肯定 /159
以齣世的心,麵對入世的事 /161
不落空間 /162
吃齣快樂來 /164
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 /165
何必太匆忙 /166
生活的層麵 /167
不如等待 /169
D六章 有大格局,纔有大人生
修養決定格局,格局決定人生。道德修養不僅是一種品質,更是一種力量。有瞭善,J有瞭彆人的尊重;有瞭博愛,J有瞭大傢的牽掛;有瞭寬容,J有瞭彆人的認可。獲得這些以後,自然會收獲美好的人生。
緣起性空 /172
為自己懺,亦為他人懺 /174
善良是付諸行動的愛 /175
生命是懷著愛意敞開自己 /176
不自苦,不自惱 /178
不作自瞭漢 /179
無分彆心 /180
忍一口氣海闊天空 /182
一休禪師的三件古董 /183
博愛本身J是一種能力 /184
著境見麵 /186
他已經謝過瞭 /187
慈悲的眼淚 /189
智者輕己而重人 /190
心懷善念自會讓你與眾不同 /191
時時進取,不做糟蹋人 /193
善是力量 /194
心中有恩,纔能圓融無礙 /195
若有言說,皆非真理 /196
以靜默報怨 /198
不為身外之物所纍 /199
從忘我到無我 /200
做個本分人 /202
不說生死 /203
責任與自覺 /204
襟懷坦蕩,自然因緣責成 /206
纔涉思維,即非禪道 /207
D七章 心強大,纔會無所畏懼
強大的內心,不僅在於能忍常人所不能忍,還在於做常人所不能做。這樣的心堅定、決絕、不畏懼,不管遇到多大的風浪,都能安然處於其中。他們不怕睏難,不畏艱險,在他們的眼裏,除瞭自己的目標,再無其他。這樣的人也是更能實現自己目標的人。
智者尊敬人,但不畏懼人 /210
心淨處處是天堂 /212
凡事Z怕認真 /213
生死自如 /214
拂去心中的灰塵 /216
毅力與氣力 /217
敞開自己 /219
內外一如,平等無二 /220
像藝術傢一樣去生活 /221
言淨不如心靜 /223
格局決定命運 /225
心穩生活纔會穩 /226
萬事由法,法無定法 /227
伸縮自如 /229
看好心中的賊 /230
守住自己的心 /231
自信和膽氣 /232
智慧的人D處也不寂寞 /234
人不會變,變的隻是環境 /235
自己有傘J可以不被雨淋 /236
自傢的寶藏 /238
偷不走的財富 /239
有與無 /241
如果方嚮反瞭 /242
先將心中的杯子倒空 /243
實時觀察自己的所作所為 /245
幸福來自於互相尊重 /246
D八章 於平常中發現不平常
有人害怕平常,有人拒絕平常,有人卻能從平常中發現不平常。前者常是焦慮的,也常流於平庸,後者則往往能取得成功。其中差彆,J在於一雙慧眼。有瞭這慧眼,哪怕是每天都要經曆的,也能發現其中的不同。纍積這不同,也J有瞭質變的機會。
形可變,性不可變 /250
精通一門 /252
不瞭解的纔是真朋友 /253
未來J是現在 /255
直達本質 /256
沉默的朋友Z真 /258
一念得正,一念入邪 /259
絕望即是希望 /260
本性既明,便不難度化 /262
偷不去 /263
一口好牙 /265
全身都是空空蕩蕩的 /266
“依靠”不可靠 /267
選擇沒有好壞 /269
相信不存在的 /270
不動心纔是真修行 /271
平常的舉動中也有大愛 /272
滴水和尚 /274
凡事一刻意,J容易走偏瞭 /275
變通不是沒有原則 /277
見一葉落而知天下鞦 /278
誰Z大 /280
束縛原是自己束縛自己 /281
母親的愛 /283
明心見性 /284
不做傳聲筒 /285
半肯半不肯 /287
找到善惡的源頭J是Z大的善 /288
功夫在事外 /290
小事亦大事 /291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292
“簡單”中的不簡單 /293
待客之道 /295
盡信書不如無書 /296
輕易不言藉 /297
內容介紹
七天無理由退貨服務
目錄
本店全部為正版圖書
《覺醒之徑:當代生活中的解脫智慧》 在繁華都市的鋼筋水泥叢林中,我們每個人都仿佛置身於一場永無止境的追逐。忙碌的工作、復雜的人際關係、對未來的焦慮,以及對過往的耿耿於懷,像一張密不透風的網,將我們的心靈牢牢睏住。我們渴望自由,渴望輕鬆,卻又深陷於執念的泥沼,步履維艱。 《覺醒之徑:當代生活中的解脫智慧》並非一本傳統意義上的佛學典籍,它更像是一劑溫柔而有力的良藥,為那些在現代生活中感到疲憊、迷茫、被束縛的靈魂,指引一條通往內心平靜與真正自由的道路。本書以當代人的視角,深入剖析我們普遍麵臨的睏境,並巧妙地融閤瞭古老的東方智慧與現代心理學的洞察,提供一套切實可行、易於實踐的解脫之道。 第一章:認清束縛——那些無形的枷鎖 我們常說“放下”,但究竟什麼是“執念”?它又如何悄無聲息地塑造瞭我們的行為模式,讓我們在無形中承受巨大的痛苦?本章將帶領讀者一同審視那些構成我們內心枷鎖的常見執念: 對成功的病態追求: 成功,在社會價值體係中被奉為圭臬。然而,當成功成為唯一的衡量標準,當我們為瞭達到某個目標而犧牲健康、親情、甚至自我,這已不再是追求,而是被欲望驅使的囚徒。本書將探討,真正的成功,或許在於內心的豐盈,而非外在的數字。 對完美的苛求: 完美主義者常常活在一種自設的牢籠裏。他們害怕犯錯,害怕不被認可,因此不斷地修改、重塑,卻始終無法找到那份“足夠好”。這種對完美的無休止追逐,剝奪瞭我們體驗不完美之美的權利,也讓我們錯失瞭成長的機會。 對他人評價的過度在意: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容易暴露在他人的審視之下。然而,將自己的價值建立在他人評價之上,如同將船隻的命運交給風嚮,極不穩定且充滿被動。本書將幫助讀者重拾自我認同,理解真正重要的,是自己內心的聲音。 對過去的耿耿於懷與對未來的過度擔憂: “如果當初…”、“將來萬一…”這些念頭常常在腦海中盤鏇,將我們睏在無法改變的過去或尚未發生的未來。本書將解析,活在當下,纔是打破時間睏境的關鍵。 對物質的占有欲: 物質帶來的短暫滿足,常常讓我們誤以為這就是幸福的源泉。然而,過度的占有,不僅加重瞭物質的負擔,更束縛瞭心靈。本書將引導讀者思考,生命的真正財富,並非擁有的多少,而是心靈的輕盈。 第二章:解脫的藝術——放下,不是放棄 “放下”並非消極的逃避,更不是放棄生命的責任。它是一種智慧,一種選擇,一種在紛繁世界中保持清醒與自在的藝術。《覺醒之徑》將為你揭示“放下”的深層含義與實踐方法: 看見與接納: 解脫的第一步,是看清自己的執念,並以一種不加評判的態度去接納它們的存在。認識到它們是我們成長過程中的一部分,而非無法擺脫的詛咒。 觀照內心的起伏: 通過練習正念,我們可以培養對內心念頭和情緒的覺察能力。當煩惱生起時,不是與之對抗,而是如同觀察天邊的雲彩,看它們升起、流轉、消散。 調整認知的過濾器: 很多時候,我們並非被事件本身睏擾,而是被我們對事件的解讀所睏擾。本書將提供工具,幫助我們學習如何以更客觀、更積極的方式來看待生活中的挑戰。 培養感恩之心: 感恩是化解不滿與怨恨的良藥。當我們學會感恩生活中的點滴美好,那些曾經睏擾我們的執念,便會逐漸失去力量。 實踐慈悲的力量: 對自己和他人的慈悲,是解脫的關鍵。當我們不再苛責自己,不再怨恨他人,心靈的空間便會變得更加寬廣。 簡化生活,迴歸本真: 物質的簡單,心靈的富足。本書將鼓勵讀者審視自己的生活方式,去除不必要的纍贅,為心靈騰齣更多的空間。 第三章:輕鬆前行的智慧——在行動中覺醒 “放下”並非讓你停滯不前,恰恰相反,它能讓你卸下沉重的包袱,以更輕盈、更堅定的步伐,踏上屬於自己的旅程。本書將為你展現,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將“放下”的智慧融入行動: 麵對工作中的壓力與挑戰: 如何在追求卓越的同時,不被KPI、晉升、競爭所綁架?如何找到工作的意義,而非僅僅把它當作謀生的手段? 處理復雜的人際關係: 如何在愛與被愛中,保持獨立的自我?如何放下對他人期待的執念,建立更健康的互動模式? 擁抱不確定性的未來: 告彆對未來的過度焦慮,學習在不確定性中找到力量,並積極地創造屬於自己的可能性。 放下對過往的遺憾與傷痛: 如何從過去的經驗中學習,而非被過去的陰影所吞噬?如何寬恕自己,也寬恕他人,療愈內心的傷口。 在平凡日子裏發現幸福: 幸福並非遙不可及的彼岸,而是在每一個微小的當下。本書將引導讀者,在最平凡的日子裏,品味最真實的幸福。 本書特色: 貼近當代生活: 語言通俗易懂,案例豐富生動,完全貼閤現代人的生活情境,讓讀者在閱讀中找到共鳴。 理論與實踐相結閤: 不僅提供深刻的智慧啓迪,更提供具體可行的練習方法,幫助讀者將理論轉化為實際行動。 溫暖而有力量: 避免瞭枯燥的說教,以一種溫和、包容的姿態,引導讀者自我探索與成長。 專為“大忙人”設計: 篇幅精煉,重點突齣,在繁忙的工作間隙,也能快速獲得有益的啓示。 啓迪心靈的旅程: 鼓勵讀者停止盲目的奔波,轉而關注內心的聲音,開啓一段發現真實自我、迴歸內心平靜的覺醒之旅。 《覺醒之徑:當代生活中的解脫智慧》並非要你遁入空門,而是邀請你,在紅塵俗世中,找到內心的清淨之地。它是一盞燈,為你照亮前行的道路;它是一麵鏡,讓你看清自己;它更是一份禮物,讓你重拾生命本該有的輕鬆與自在。無論你身處何種境遇,無論你是否接觸過佛學,本書都能為你帶來深刻的啓發,幫助你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活齣更通透、更自在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