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共三章,靠前章主要介绍了围棋定式中很基本的星定式及其变化。第2章介绍了小目定式及其变化。第3章介绍了不常使用但变化多样的目外定式、高目定式、三三定式。定式是围棋的很基本技术,这一基本技术掌握得是不是扎实,是不是能对定式达到理解的程度,这个环节十分重要。 (韩)李昌镐 著;陈启 译 李昌镐,男,40岁,出生于1975年,韩国人。小学五年级时,即1986年成为职业棋手,14岁时在韩国KBS围棋王战中首获优选,成为世界上很年轻的围棋优选,1996年经韩国棋院特别批准升为九段。这套书的排版简直是为初学者量身打造的,每一个棋谱的展开都清晰明了,作者在讲解基础概念时,用词非常耐心,完全没有高高在上的感觉。我记得刚开始学围棋的时候,最怕的就是那些厚厚的、密密麻麻全是符号的书,看了就头疼。但这本书不一样,它把复杂的布局拆解成了几个易于理解的小块,即便是像我这样连“打吃”都搞不清楚的新手,也能跟着书中的步骤一步步摸索。特别是对一些常用定式的演变,作者给出了非常详细的图解,每一步的意图都解释得清清楚楚,让我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真正理解了“为什么”要这么走。而且,书里还穿插了一些对局中的小故事或者历史典故,让学习过程一点都不枯燥,感觉像是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棋友边聊天边进步。对于想要系统入门,但又不想被专业术语吓跑的人来说,这绝对是值得信赖的引路人。
评分我个人觉得,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对“常见陷阱”的警示作用。很多棋手,包括我自己,在定式中总是会因为贪小便宜而陷入僵局,或者因为没有预见到对手的后续变化而措手不及。这套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它会特意辟出一块区域,用醒目的方式标注出“陷阱所在”或者“禁着点”。作者会用非常生动的语言描述一旦落入这些陷阱后棋局会变得多么被动。这种“反面教材”的教学方式,比单纯告诉我们应该怎么走,更能深刻地印在脑子里,因为我们天生对失败的教训记忆更深刻。通过阅读这些内容,我学会了在看似有利的局面下保持警惕,学会了提前两三步去预想对手可能采取的“破绽一击”。这本书真正帮我建立起了一种审慎的棋风,减少了不必要的失误,这是任何计算练习都无法替代的宝贵经验。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设计和纸张质量简直是艺术品级别的。作为一名资深的书籍爱好者,我非常注重阅读体验。内页的印刷清晰度极高,即便是最细微的黑白棋子和线条,也处理得干净利落,长时间盯着棋盘看眼睛也不会觉得累。更值得称赞的是,作者在选择案例时,兼顾了历史经典对局和现代流行的变化。我们能看到古代大师的布局思想,也能从中看到现代人工智能对传统定式的修正和补充。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感,让学习过程充满了趣味性和探索性。作者的叙述风格幽默风趣,行文流畅自然,读起来完全没有那种枯燥的教条感。它不仅仅是一本围棋书,更像是一本关于棋道美学的鉴赏录,让人爱不释手,也愿意反复品味。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实用性超乎我的预期。我之前尝试过很多网络课程,感觉知识点太零散,学完就忘。但这一整套书的编排逻辑非常严密,它就像一个精心设计的学习路径图,每一步都为你下一步的提升打好了坚实的基础。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讲解“手筋”时的那种细致入微。很多看似不起眼的小技巧,放在不同的局面下,效果天差地别。作者不仅展示了手筋本身,还对比了使用和不使用该手筋后的局势走向,这种对比教学法极其直观有效。我尝试着在和朋友的对弈中运用这些新学的技巧,效果立竿见影,甚至能抓住对手的失误一举奠定胜局。对于那些渴望快速提升实战能力,想把理论知识转化为手中棋力的棋友,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可以随时翻阅的“战术宝典”,每次翻开都能发现新的闪光点。
评分读完这套书,最大的感受就是作者对围棋哲学的深刻理解,这已经超越了一般的棋谱教学范畴。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哪里是“好手”,而是引导你去思考棋盘上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和权衡。比如在讨论“侵消”和“占角”的取舍时,作者没有给出绝对的答案,而是通过大量的实战案例,展示了环境变化对决策的影响。这种开放性的引导,极大地激发了我独立思考的欲望。我开始不再满足于仅仅模仿书上的招法,而是尝试在对局中寻找自己下出那一步的理由。书中的某些章节,更像是关于“大局观”的哲学探讨,让我意识到围棋不只是计算,更是一种对空间、时间和效率的综合管理艺术。这种对高阶思维的启蒙,是很多速成教材所欠缺的,它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让我对围棋这项运动产生了更深层次的敬畏和热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