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9864773947
叢書係列:生活館
規格:平裝 / 352頁 / 21 x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齣版地:颱灣
繼傳奇暢銷書《思考的藝術》《行為的藝術》後,杜伯裏強勢迴歸
新書上市,蟬聯德國亞ma遜、《明鏡週刊》排行榜TOP 1,聲勢不墜
全德zu!受矚目的作傢,無數讀者殷切期待的zu!新力作
越是重要的事情,你越不該視情況彈性決策
跳齣能力圈尋找機會和成就,十之八九達不到預期效益
少做傻事比汲汲於做大事,更能讓你成功
我們總以為成功是一點一滴拚搏、纍積來的,
錯!美好人生不是「贏來的」,而是「輸掉的」。
少犯錯,幸福的可能性就越高。
應付複雜的現實世界,需要裝有各種思考方法的工具箱,
避免各種徒勞無功的嘗試,耗費時間與精力,
並預料哪裡隱藏著危險與障礙,事先預防、繞道而行,
避開層齣不窮的問題與意外在你的人生道路中設下的路障。
爬梳古希臘哲學理論與當代心理學研究,
杜伯裏延續《思考的藝術》、《行為的藝術》詼諧有趣、輕鬆易懂的寫作風格與格式,
標舉齣52個思考工具,幫助你聰明思考、理性作為,活齣生活的藝術、建構美好的人生。
各界推薦:
「我不僅閱讀杜伯裏的作品,更仔細品味其中的每個文字。」--法蘭剋?艾爾斯特納(Frank Elstner),知名電視節目主持人
「杜伯裏的文字清晰透澈、聰明睿智、令人信服。」--格哈特?施若德(Gerhard Schr?der),前德國總理
「杜伯裏是當前歐洲纔智zu!為齣眾的思想傢之一。」--馬特?瑞德利(Matt Ridley),暢銷書作傢
「杜伯裏將不同知識領域的思想巧妙地融會貫通,將知識、藝術與心靈、優雅、準確結閤在一起。」--約書亞?格林(Joshua Greene),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
「杜伯裏再次齣擊!他不僅開啟我們的視野,更喚醒瞭我們。他將敏銳的科學理解與令人印象深刻的哲學門徑相互結閤,從不滿足於膚淺的錶象。一旦讀瞭魯爾夫?杜伯裏的書,你將會愛不釋手!」--譚莉?歐布萊特(Tenley E. Albright),麻省理工學院閤作計畫主任暨哈佛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
「在他的d!一本書裡,魯爾夫?杜伯裏指齣我們該如何正確思考。如今他又提供極其珍貴的忠告,告訴我們該如何活齣美好的人生。」--詹姆斯?弗林(James R. Flynn),奧塔哥大學名譽教授暨「弗林效應」發現者
「魯爾夫?杜伯裏具有令人神往的纔華,能以扣人心弦、充滿啟發的方式,將當代的種種科研成果娓娓道來。」--布魯諾?傅萊(Bruno S. Frey),巴塞爾大學經濟學教授暨「經濟與幸福學」創始人
「魯爾夫?杜伯裏不僅具備明辨世間zu!佳理念的能力,更能將它們構築成價值遠超過個別部分的整體。他曾於《思考的藝術》一書中施展真功夫。如今又於《生活的藝術》一書中炫技。」--強納森?海德特(Jonathan Haidt),紐約大學教授暨暢銷書《好人總是自以為是》作者
「杜伯裏將科研的成果化為實用的步驟,幫助人們活齣更美好的人生,真的是太瞭不起瞭!」--羅伯特?席爾迪尼(Robert B. Cialdini),全球知名暢銷書《影響力》與《鋪梗力》作者  
前言
01 心理會計——你該如何將損失化為收益
02 高超的修正技巧——為何沒有完美的設定
03 誓言——策略性的僵固
04 黑盒子思考——現實並不在乎你的感受如何,或者說,為何每次墜機都能讓你的人生變好
05 反生產力——為何節省時間的人往往是浪費時間的人
06 美好人生的負麵藝術——不要做任何錯的事,就會發生對的事
07 卵巢樂透——為何你不配擁有你的成功
08 內省錯覺——請你認真地對待情感,但不是你自己的情感
09 率真陷阱——為何你需要一位外交部長
10 五秒鐘的不——小幫忙是大陷阱
11 聚焦錯覺——為什麼住在加勒比海並不會比較幸福
12 種種的購置是如何消失在空氣中——為何你該少買東西、多做體驗
13 去你的錢——儲存的自由
14 能力圈——為何你得知道自己的斤兩
15 守恆的祕密——為何無聊者比冒險者更成功
16 使命的專橫——做你能做的事,而不是你可能喜歡做的事
17 美名監獄——如何從外部評價找到內部評價
18 歷史終結錯覺——你可以改變你自己,但改變不瞭別人
19 人生的小意義——哪些目標是你能達成,哪些則不能
20 你的兩個我——為何你的人生不是相簿
21 記憶帳戶——體驗化為記憶
22 人生故事是鬼話連篇——為何我們會帶著一個錯誤的自我形象闖蕩世界
23 寧可有個美好的人生,也不要有個美好的死亡——為何你不該煩惱自己這輩子zu!後的一小時
24 自憐漩渦——為何挖掘過去是沒有意義的
25 享樂主義與幸福——你該如何用意義來補償快樂,用快樂來補償意義
26 尊嚴圈—Part 1——即或不然
27 尊嚴圈—Part 2——一個人若是對外屈服……
28 尊嚴圈—Part 3——與魔鬼交易
29 憂慮之書——你該如何關掉腦袋裡的喇叭
30 意見火山——為何沒有意見你會過得更好
31 精神堡壘——幸運輪
32 嫉妒——魔鏡啊魔鏡
33 預防——請在問題惡化到非解決不可前先避免它們
34 心理災難工作——為何你不必為世界的現狀負責
35 關注陷阱——該如何處理你zu!有價值的資源
36 減量閱讀,但要加倍精細——我們閱讀的方式不對
37 教條陷阱——為何意識形態把事情弄得太過簡化
38 心理減法——你該如何認識自己的幸福
39 思考極限值——思考和行為的關係就像是手電筒和探照燈
40 別人的鞋子——角色互換
41 改變世界錯覺—Part 1——請勿耽溺於「偉人」理論
42 改變世界錯覺—Part 2——為何你不該把任何人捧上神壇,至少不該把你自己
43 公正世界謬誤——為何我們的人生並非古典偵探小說
44 貨物崇拜——請別用稻草造飛機
45 跟自己賽跑的人獲勝——為何通識教育隻能當作愛好
46 軍備競賽——為何你該避免上戰場
47 接受異類當你的朋友——為何你該認識局外人,但別做個局外人
48 祕書問題——為何我們的人生樣本數太小
49 期望管理——期望越小,幸福越大
50 史鐸金定律——如何調整你的狗屎偵測器
51 讚美謙卑——越不看重自己,人生會越美好
52 內在的成功——為何投入比產齣重要
後記
謝詞
附錄  
我必須強調,這本書的價值,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反復重讀”的價值上。初讀時,你可能會被那些新鮮的觀點和精妙的例證所吸引,像是在快速瀏覽一個藝術展的精華導覽。但當我隔瞭幾個月,帶著新的生活體驗再次翻開同一頁時,我驚訝地發現,同樣的文字,竟然能呈現齣全新的含義和深度。這說明作者構建的思考框架是足夠堅固和多維的,它不是那種讀完就失效的“技巧手冊”,而是更像是一套可以隨著讀者自身成長而不斷迭代的“心智地圖”。每一次重溫,都像是給自己的認知係統進行瞭一次係統升級,發現瞭上次閱讀時因為經驗不足而忽略掉的更深層的邏輯。這種持久的、與生命同步成長的閱讀體驗,纔是衡量一本真正優秀書籍的黃金標準,它真正做到瞭“陪伴”,而不是“完成”。
評分購買這本書之前,我其實已經積纍瞭一堆關於自我提升的書籍,但很多都是聚焦在某一個特定的維度,比如如何更有效地工作,或者如何更好地與人交往。這本書的厲害之處在於它的“橫嚮整閤”能力。它不偏廢任何一個生活麵嚮,而是將“效率”、“情感”、“審美”、“反思”這些看似分散的元素,用一條清晰的綫索串聯起來。讀完其中一個章節後,你會發現,這不僅僅是對某個具體問題的解決,而是對你整個人生觀的一次微調。它引導你看到,你對一件小事的處理方式,是如何反作用於你對宏大目標的追求的。這種全局性的視角轉換,是我在其他同類讀物中較少體驗到的。它沒有強迫你做齣劇烈的改變,而是像一個高明的園丁,悄悄地調整瞭土壤的酸堿度,讓你自己長齣更健康的枝葉。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本身就帶著一種令人心安的質感,拿到手裏沉甸甸的,紙張的觸感很舒服,那種略微粗糲卻又細膩的紋理,讓人忍不住想一直摩挲。封麵上的字體選擇也十分考究,既有現代的簡潔,又透著一股曆久彌新的古典韻味,那種留白的處理恰到好處,不會讓人覺得信息過載,反而營造齣一種寜靜、可以沉下心來閱讀的氛圍。我特彆留意瞭內頁的排版,字裏行間距處理得非常閤理,即便是閱讀時間稍長,眼睛也不會感到疲憊。那種仿佛精心布置的閱讀體驗,已經為接下來的“思考工具”做好瞭鋪墊,它不像市麵上很多快餐式的自助書籍,更像是一件需要被珍惜和慢慢品味的工藝品。每一次翻開它,都覺得不隻是在獲取知識,更是在參與一個安靜而莊重的儀式,為接下來要麵對的日常瑣碎,提前建立起一道精神上的屏障。這種對“物件”本身的重視,已經體現瞭作者對於“生活”的細緻入微的理解,遠超齣瞭單純的內容層麵。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有一種奇特的魔力,它似乎總能找到最精準、最不落俗套的方式來描繪那些我們習以為常卻從未深思的情緒。我經常發現自己讀到某個段落時,會猛地停下來,不是因為震驚,而是因為一種“啊,原來是這麼迴事”的豁然開朗。作者似乎擁有穿透日常迷霧的透鏡,能將那些糾纏不清的內心戲,抽絲剝繭成清晰的脈絡。那種敘述的節奏感也把握得極佳,時而舒緩,像是在湖邊散步,時而又突然變得緊湊有力,直擊核心。尤其是一些關於自我對話的描述,簡直就像是作者潛入瞭我的腦海,把那些我一直想說卻組織不起來的內心獨白,用一種更優美、更有力量的語態重述瞭一遍。這使得閱讀過程充滿瞭共鳴,而不是單嚮的接收,感覺就像是進行瞭一場高質量的、思想深處的“雙人對談”。
評分坦白講,我原本對這種主題的書抱持著一種審慎的態度,畢竟市麵上太多號稱能“重塑人生”的口號喊得震天響,但實際內容卻空泛無力,翻個兩頁就想束之高閣。然而,這本書最令人驚喜之處在於它的“落地性”。它沒有采用那種高高在上的理論說教,而是像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友,在你耳邊輕聲細語,提供的那些“思考工具”絕非空中樓閣,而是可以立即在第二天早上洗漱完畢後,應用到處理一封棘手郵件,或者規劃周末活動時的切實方法。我嘗試著將其中一個關於“時間碎片化管理”的小技巧運用到我的工作流程中,效果齣奇地好,它不是教你如何擠齣更多時間,而是教會你如何看待那些被浪費掉的“零頭”,從而讓它們産生復利效應。這種務實到近乎有點“狡黠”的智慧,讓人不得不佩服作者在生活實踐層麵的功力,它不是讓你變成一個更勤奮的人,而是讓你成為一個更懂得“巧勁”的成年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