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北极地区:国际合作问题. 卷
定价:99.00元
作者: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作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5-01
ISBN:978750125176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简装
开本:其他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卷分三部分:**部分“俄罗斯在北极的利益与该地区国际合同的主要机构”,共有7篇文章(《北极的现状与该地区国际合作的主要方向》《北极的国际法地位和俄罗斯的利益》《俄罗斯的北极战略:动态》《北极潜力》《北极的国际组织与合作》《北极的国际合作与俄罗斯的立场》《俄罗斯在北极的利益》)。第二部分“外国的北极战略”,共有13篇文章(《外国的北极战略:共同点与不同点》《加拿大的北极开发》《北极空间中的俄罗斯和美国》《丹麦的北极开发战略》《俄罗斯和冰岛:在极地互相吸引》《芬兰的北极开发战略》《瑞典的北极战略》《欧洲国家
目录
作者介绍
伊·谢·伊万诺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北极研究和开发工作,是一位专家。也是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特聘专家。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文字风格,坦率地说,与我过去阅读的同类主题书籍有着天壤之别。很多关于国际合作的书籍,往往过于依赖晦涩的学术术语和引文,读起来像是被层层迷雾包裹的迷宫。但这位作者(我猜想他/她一定是一位深谙国际法和外交实务的专家)的笔触却显得异常犀利和务实。他/她没有沉溺于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这类宏大叙事的空泛描绘,而是直接切入了合作中的“痛点”。比如,书中对北极理事会(Arctic Council)运作机制的剖析,就非常到位地揭示了其作为“软性治理”机构的局限性——即缺乏强制执行力。作者通过具体案例,比如某次关于石油泄漏应急预案的谈判,展示了不同国家在利益冲突面前,是如何巧妙地运用拖延战术或设置技术壁垒来维护自身短期利益的。这种对现实政治运作的“去理想化”描写,非但没有让人感到灰心,反而更增添了阅读的真实感和紧迫感。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敏感议题时的平衡术,他既没有完全偏袒任何一方的立场,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中立调解人,客观呈现了各方立场的合理性与潜在的破坏性,使得读者可以自行构建对“北极未来”的判断。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的另一个动机,是希望了解在气候变化这个全球性议题的压力下,北极国家之间是否存在真正的“合作大于竞争”的可能。毕竟,冰盖的快速消融,对所有环北极国家而言,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生存挑战。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合作蓝图。读完中段关于科研合作与原住民权利保护的章节后,我得到了部分解答,但也产生了新的疑问。书中详细介绍了跨国界的科学考察项目,例如共同监测海洋酸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努力,这些部分读起来令人振奋,充满了科学的浪漫主义色彩。然而,当话题转向资源开采权和军事活动的透明度时,那种合作的表象很快就被一层冰冷的现实所覆盖。作者对“双重标准”的揭露尤其令人印象深刻:一方面,各国在公开场合高举环保大旗;另一方面,在涉及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的私下谈判中,对环保条款的遵守却显得异常灵活。这种并存的张力,构成了当前北极治理的核心困境。这本书并没有给出简单的答案,而是像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在地球的至高点,人类的集体理性是如何不断地被个体或集团的短视所挑战。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极具吸引力,深邃的蓝色调让人仿佛置身于广袤无垠的北极冰原之上,中央的醒目标题“正版 北极地区:国际合作问题”清晰地传达了本书的核心主题,让人立刻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之所以选择阅读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对极地科学和地缘政治的浓厚兴趣。我原以为它会是一本偏向于纯粹的地理学或气候变化研究的学术著作,或许会详细罗列各种冰川融化数据和生态系统变化报告。然而,当我翻开第一页时,我发现作者以一种非常引人入胜的叙事方式,巧妙地将历史的回溯与当代的博弈交织在一起。书中对早期探险家的英勇事迹着墨不多,而是将重点放在了二战后,特别是冷战时期,北极地区如何从一个相对边缘的地理概念,迅速转变为全球战略竞争的关键舞台。书中对挪威、加拿大、俄罗斯等环北极国家在资源勘探、航道控制权以及军事部署上的微妙平衡,有着令人拍案叫绝的分析。特别是关于“无害通过权”与“专属经济区”的法律拉锯战,作者的梳理深入浅出,即便是对国际海洋法知之甚少的读者,也能快速掌握其中的核心矛盾。这本书并非枯燥的教科书,更像是一部融合了历史、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的深度报告文学,让人在阅读中不断地思考,在这个冰雪覆盖的世界尽头,人类的协作与冲突究竟将走向何方。
评分从装帧和整体的出版质量来看,这本书展现了正规出版物的专业水准。印刷清晰,排版舒适,即使是大量的图表和脚注也处理得井井有条,这对于一本严肃的学术或政策分析读物来说至关重要。我个人认为,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了普通读者的范畴,它更像是政策制定者、外交官、乃至相关领域研究生的案头必备参考书。它提供了一种宏观的、跨学科的视角来看待北极这一复杂系统——它不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而是一个充满动态平衡、相互制约的国际关系剧场。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将书中的内容与当前国际新闻进行对照,发现许多看似突发的北极事件,其深层逻辑和潜在的对抗点,早在书中就被作者精妙地预设和解析了。总而言之,这是一本经得起反复推敲、并且能够持续提供新洞察力的佳作,它成功地将一个看似遥远、冰冷的话题,转化为了与全球政治脉搏紧密相连的现实议题。
评分这本书的篇幅适中,但信息密度极高,以至于我需要经常停下来,对照地图和一些国际条约的背景资料来仔细消化。对于那些希望快速浏览、只获取表面信息的读者来说,这本书可能会显得有些“厚重”。它不适合在通勤路上进行碎片化阅读,因为它要求读者投入足够的时间和心力去追踪复杂的法律条文和历史事件的因果链。例如,书中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在北极适用性的分析,需要读者对大陆架延伸、专属经济区划界等概念有基本的认知。作者在引用法律条款时非常精准,但同时又辅以大量的案例分析来加以佐证,使得原本枯燥的法律文本变得生动起来。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使得这本书的论点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它不是在向你“推销”某种观点,而是在提供充分的证据,引导你得出最合乎逻辑的结论。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每一章结尾对未来趋势的谨慎展望,他/她从不武断预测,而是提供几种可能的情景模型,让读者自己去权衡不同变量的权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