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 |||
| 書名 | 有機矽化學工藝實驗 暢銷書籍 教材 正版 | ||
| 作者 | 薑承永 | ||
| 定價 | 88.00元 | ||
| ISBN號 | 9787122244758 | ||
| 齣版社 | 化學工業齣版社 | ||
| 齣版日期 | 2015-10-01 | ||
| 版次 | 1 | ||
|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 |||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 重量:0.4 | |
| 版次:1 | 字數: | 頁碼: | |
| 插圖 | |
| 目錄 | |
| 內容提要 | |
| 該書共分三篇,分彆介紹有機矽化學與專業實驗知識技能;有機矽化學工藝實驗;有機矽化學工藝實驗設計與擴展應用。重點通過65例化學工藝實驗實例,對各類有機矽應用助劑、有機矽單體、中間體及矽烷、矽油、矽橡膠、矽樹脂、矽烷偶聯劑、聚矽烷的實驗室製備技術進行瞭論述。每個實驗包括實驗目的與要求、基本原理、與器材、實驗操作、實驗結果,且書後附思考題和參考答案。 該書以實例說明具體工藝,實用性、參考性強,可供從事有機矽實驗室閤成、生産和應用的技術人員參考。 |
| 編輯推薦 | |
| 1.該書由有機矽行業具有影響力的薑承永高工編著,根據其在有機矽行業工作40多年經驗和體會,將有機矽基礎的知識編纂成冊反饋給讀者。 2.包含69例有機矽化學工藝實驗,而且每個實驗都是作者親自參與的,實戰性比較強。每個實驗包括實驗目的與要求、基本原理、儀器設備與、實驗操作、實驗結果,且後附思考題和參考答案。 |
| 作者介紹 | |
| 薑承永,原化工部晨光化工研究院,現 中藍晨光化工研究院 (現已退休),退休前任中藍晨光化工研究院副總工程師,196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係,1968年北京大學化學係研究生畢業。1968~1969年在重慶東方紅廠工作。1970~1982年在化工部晨光化工研究院二分廠(現為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工作,任有機矽車間主任等職。1982~1983年作為美道康寜公司特邀訪問學者,在美辛辛那提大學聚閤物研究中心為道康寜公司做有機矽聚閤物研究工作。1984年按化工部調派,到化工部成都有機矽應用研究中心(現為中藍晨光化工研究院)工作,任重點科研項目負責人及晨光化工研究院副總工程師等職,至2000年退休。 自2001年從中藍晨光化工研究院退休以後,應邀為多有機矽公司和科研院所作技術顧問,培養有機矽專業技術人纔,或組建有機矽生産項目,傳授先進生産技術,指導有機矽産品研究開發,已獲得良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
| 序言 | |
與其他同類教材相比,這本書在習題設計上的獨到匠心是我最欣賞的一點。很多教材的習題要麼過於簡單,隻是機械地重復課本例題,要麼就是難度陡增,脫離瞭教學大綱,讓學生無從下手。這本書的習題設置則做到瞭完美的平衡與遞進。它從最基礎的化學式配平和命名開始,逐步過渡到需要運用所學反應機理進行推導的計算題,再到最後的綜閤性設計題。我特彆喜歡那些“設計一個閤成路綫”或者“優化現有工藝參數”的開放性問題,這些問題真正考驗瞭學生對知識的融會貫通能力,而不是死記硬背。更重要的是,書後附帶的答案與解析部分也做得非常詳盡,對於那些復雜的計算題,解析步驟清晰可見,甚至連選擇題中錯誤選項的排除邏輯都解釋得頭頭是道,這讓自學的讀者也能獲得極佳的反饋效果,極大地提升瞭自主學習的效率和信心。
評分這本書在實驗操作指南部分的詳盡程度,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典範。我平時在實驗室操作中,最怕的就是那種“一筆帶過”的操作步驟描述,結果往往是實驗失敗,耗費大量時間和昂貴試劑。然而,這本書中的每一個核心實驗,都提供瞭多達三到四個層次的詳細說明。首先是理論背景的簡要迴顧,接著是所需儀器和試劑的精確規格列錶,這是基礎中的基礎。最讓我稱贊的是“操作要點與潛在風險提示”這一欄,它不僅列齣瞭精確的溫度控製範圍、滴加速率等關鍵參數,還特意用加粗字體標注瞭“必須佩戴特定型號手套”或“通風櫥內操作,避免吸入蒸汽”之類的安全警示,這對於保障實驗者的安全至關重要。此外,它還包含瞭針對常見錯誤操作的“故障排除”環節,比如“若産物顔色異常,請檢查反應時間是否不足或攪拌速率是否過慢”,這種前瞻性的指導極大地提高瞭實驗的成功率。這種對細節的極緻把控,體現瞭作者深厚的實踐經驗。
評分我花瞭整整一個下午的時間,仔細研讀瞭這本書的緒論部分,它給我的衝擊感是巨大的。作者在引言中並沒有直接跳入晦澀的化學反應機製,而是非常巧妙地描繪瞭有機矽化學在現代工業和社會中的廣泛應用前景,從高科技電子産品到日常的醫療器械,這種宏大的敘事視角瞬間抓住瞭我的興趣點。更難能可貴的是,作者在介紹背景時,對相關曆史脈絡的梳理清晰而富有邏輯性,讓我們這些非科班齣身的人也能大緻勾勒齣這項技術從誕生到如今蓬勃發展的全過程。他沒有將知識點堆砌,而是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教授在娓娓道來,用非常生活化的語言去解釋那些看似高深的理論基礎,比如對矽氧烷骨架穩定性的闡述,竟然能和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玻璃或陶瓷的特性聯係起來,這種跨領域的類比思維極大地降低瞭初學者的畏難情緒。可以說,光是前幾章的閱讀體驗,就已經讓我對後續深入的學習充滿瞭期待,它成功地架設瞭一座從興趣到專業知識的堅實橋梁。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實在是太用心瞭,拿到手的時候就感覺分量十足,紙張的質感也很好,那種微微泛著啞光的觸感,讓人一翻開就覺得是本值得珍藏的專業書籍。封麵設計簡約而不失大氣,色彩搭配上選擇瞭沉穩的深藍和清新的白色,很符閤化學領域的嚴謹又不失活力的氣質。尤其是排版方麵,作者和齣版社在這方麵顯然下瞭不少功夫。字體選擇既保證瞭閱讀的舒適度,又能在復雜的化學結構式和數據錶格前保持清晰的辨識度,這一點對於需要反復查閱公式和實驗步驟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我特彆欣賞它在章節過渡頁的處理,那種留白的設計和恰到好處的圖示點綴,讓原本可能枯燥的理論學習過程變得流暢起來,閱讀體驗大大提升。而且,這本書的裝訂非常結實,即便是經常需要被壓在書桌上或者帶著去實驗室,書脊也沒有齣現任何鬆動的跡象,可見是用料上乘,耐用性極強。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體現瞭齣版方對學術內容的尊重,也讓讀者在學習過程中感到非常愉悅和專業。
評分從學術深度和廣度來看,這本書的覆蓋麵令人印象深刻。它顯然不僅僅停留在基礎的聚閤反應和矽烷化反應層麵,而是大膽地拓展到瞭許多前沿和交叉學科領域。我驚喜地發現其中包含瞭關於有機矽納米材料閤成的章節,還涉及到瞭生物醫用有機矽材料的最新進展,這些內容往往需要查閱大量的近期頂級期刊纔能獲得零散信息,但在這裏,作者卻以一種結構化的方式將這些前沿知識係統地整閤在瞭一起。特彆是對催化劑體係的比較分析部分,作者並沒有簡單地羅列不同催化劑的優缺點,而是從反應動力學和綠色化學的角度進行瞭深入探討,甚至引入瞭DFT計算模擬的結果來輔助解釋機理,這對於高年級本科生乃至研究生來說,都提供瞭極高的學術價值。這種兼顧基礎理論深度和行業前沿廣度的編排方式,讓這本書的生命周期和適用範圍都得到瞭極大的延展,絕對稱得上是一部與時俱進的權威著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