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中藥臨床手冊

實用中藥臨床手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劉俊主編 著
圖書標籤:
  • 中藥
  • 臨床
  • 醫學
  • 醫藥
  • 實用
  • 手冊
  • 中醫
  • 藥物
  • 診斷
  • 治療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江陰新華書店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262004
商品編碼:27248088780
包裝:平裝
開本:32
齣版時間:2016-05-01

具體描述


內容介紹
本書共收載常用中藥19類295味,以臨床實用性為原則, 對中藥臨床應用既有理論總結,也有名老中醫特色用藥、用藥注意事項、古代文獻摘要以及現代藥理研究等的介紹,對於擴展臨床用藥思路,提升臨床用藥水平大有裨益。本書可供廣大中醫、中西醫結閤、西醫臨床醫師,基層中醫工作者,實習中醫師和中醫中藥愛好者閱讀、藉鑒。

關聯推薦
1.共收載常用中藥19類295味。2.對中藥臨床應用既有理論總結,也有名老中醫特色用藥、用藥注意事項、古代文獻摘要以及現代藥理研究等的介紹。3.全書內容豐富,實用性強,對於中醫中藥愛好者,猶如一把鑰匙,開啓大門;對於學有所成之士,則欲窮韆裏目,更上一層樓。 
目錄
D一章中藥學總論D一節中藥産地與采集001D二節中藥的炮製002D三節中藥的性能003D四節中藥的配伍006D五節用藥禁忌008D六節中藥的劑量與用法009D二章解錶藥D一節辛溫解錶藥015麻黃015桂枝019荊芥(荊芥穗)022防風024羌活026紫蘇028細辛031白芷036香薷041槁本042蒼耳子044辛夷046鵝不食草047生薑049蔥白051D二節辛涼解錶藥053薄荷053牛蒡子055桑葉059菊花062葛根063柴鬍065升麻068蟬蛻072蔓荊子075淡豆豉077D三章清熱藥D一節清熱瀉火藥081石膏081知母084梔子087蘆根089天花粉091夏枯草093決明子096淡竹葉099榖精草100D二節清熱燥濕藥101黃芩102黃連104黃柏107龍膽109苦參112秦皮114白鮮皮116D三節清熱解毒藥117金銀花(忍鼕藤)118連翹120大青葉121闆藍根122青黛124魚腥草126蒲公英128土茯苓131射乾135白頭翁136貫眾138敗醬草139紅藤142白花蛇舌草144穿心蓮146山豆根148馬齒莧149鴉膽子151D四節清熱涼血藥154生地黃154赤芍158水牛角160玄參162牡丹皮164紫草165D五節清虛熱藥170青蒿170地骨皮172白薇173鬍黃連175D四章瀉下藥D一節攻下藥180大黃180芒硝184番瀉葉186D二節潤下藥187火麻仁188鬱李仁189D三節峻下逐水藥190甘遂190商陸192牽牛子194D五章祛風濕藥D一節祛風寒濕藥198D活198威靈仙200木瓜203川烏204烏梢蛇206徐長卿208蘄蛇210路路通213D二節祛風濕熱藥215秦艽215防己217豨薟草219絡石藤221老鸛草223D三節祛風濕強筋骨藥225桑寄生225狗脊229鹿銜草230D六章化濕藥蒼術233厚樸236藿香239佩蘭241草果242D七章利水滲濕藥D一節利水消腫藥245茯苓245豬苓247薏苡仁249澤瀉252赤小豆254玉米須256螻蛄258澤漆261D二節利尿通淋藥263車前子263川木通266瞿麥268萆薢270滑石272石韋274海金沙275地膚子277D三節利濕退黃藥278茵陳279金錢草281虎杖282D八章溫裏藥附子287肉桂291乾薑296吳茱萸298丁香300小茴香302高良薑303蓽澄茄305花椒(椒目)306D九章理氣藥陳皮310青皮312枳實(枳殼)313木香317香附319烏藥321沉香324川楝子327薤白329青木香331天仙藤332D十章消食藥山楂335麥芽338雞內金340雞矢藤343萊菔子344D十一章驅蟲藥檳榔351南瓜子353使君子355鶴虱356D十二章止血藥D一節涼血止血藥359大薊359小薊361地榆363槐花(槐角)366側柏葉369白茅根370苧麻根373D二節化瘀止血藥375三七375蒲黃378茜草382童便384D三節收斂止血藥387白及387仙鶴草389血餘炭393藕節394D四節溫經止血藥396艾葉396炮薑398竈心土400D十三章活血化瘀藥D一節活血止痛藥405川芎405鬱金408延鬍索410乳香411薑黃413五靈脂415D二節活血調經藥419丹參419紅花424益母草427桃仁430牛膝432雞血藤437澤蘭440王不留行442D三節活血療傷藥443土鱉蟲444馬錢子446骨碎補450劉寄奴451D四節破血消癥藥455三棱455莪術457水蛭459穿山甲462鬼箭羽465D十四章化痰止咳平喘藥D一節溫化寒痰藥469半夏469天南星472皂莢(皂角刺)476白芥子478鏇覆花482D二節清化熱痰藥484貝母484瓜蔞486桔梗489竹茹494前鬍495竹瀝496海藻499附:海藻反甘草論500海蛤殼502白附子503黃藥子505D三節止咳平喘藥506杏仁506百部510紫菀511葶藶子514馬兜鈴517枇杷葉518桑白皮519白果521D十五章安神藥D一節重鎮安神藥525硃砂525磁石526龍骨(龍齒)529琥珀533D二節養心安神藥534酸棗仁534柏子仁536夜交藤538閤歡皮(閤歡花)540遠誌541纈草543靈芝544D十六章平肝息風藥D一節平抑肝陽藥548石決明548牡蠣549赭石552珍珠母556蒺藜557玳瑁559D二節息風止痙藥561羚羊角561牛黃563鈎藤564天麻565地龍568全蠍571蜈蚣575僵蠶578珍珠581D十七章開竅藥麝香584石菖蒲586蟾酥(蟾蜍)589D十八章補虛藥D一節補氣藥594人參595西洋參598黨參600太子參602黃芪604白術607蜂蜜610大棗613山藥614甘草617D二節補陽藥622鹿茸(鹿角、鹿角霜)622肉蓯蓉624巴戟天627淫羊藿629補骨脂631蛤蚧633續斷634杜仲636菟絲子637紫石英640D三節補血藥642熟地黃643何1烏645阿膠648白芍650D歸655龍眼肉(龍眼殼核)659楮實子661D四節補陰藥662沙參663麥鼕664天鼕666石斛667玉竹670枸杞子671黃精673墨旱蓮675女貞子677龜甲678DSJ章收澀藥D一節固錶止汗藥682麻黃根682浮小麥683D二節斂肺澀腸藥684五味子685烏梅688訶子690赤石脂692石榴皮695五倍子696罌粟殼698D三節固精縮尿止帶藥700山茱萸700覆盆子703金櫻子703刺蝟皮704海螵蛸706D二十章攻毒殺蟲止癢藥硫黃708蛇床子711白礬713蜂房714硼砂716參考文獻索引藥名索引(一)721藥名索引(二)727 顯示全部信息

《中醫養生智慧:從飲食調理到生活起居的全麵指南》 本書並非一本枯燥的醫學典籍,而是一部貼近生活、充滿智慧的養生寶典。它旨在幫助讀者深入理解中醫“治未病”的核心理念,並將這份古老的東方養生智慧融入現代日常,實現身心健康的可持續管理。本書內容詳實,邏輯清晰,從宏觀的理論基礎到微觀的實踐操作,層層遞進,力求為每一位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讀者提供切實可行的指導。 第一部分:中醫養生理論精粹——解鎖身體的自然規律 在深入探討具體的養生方法之前,我們首先需要建立對中醫養生理論的清晰認知。本部分將從以下幾個關鍵維度進行闡釋: 陰陽五行與髒腑功能: 深入淺齣地講解陰陽學說在中醫養生中的核心地位,以及五行學說如何解釋人體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我們將具體分析金、木、水、火、土五行與肺、肝、腎、心、脾這五髒的對應關係,闡述它們各自的功能、生理特點以及在養生中的重要性。例如,我們會探討肝主疏泄、喜條達,脾主運化、喜燥惡濕等基本概念,並進一步分析這些髒腑功能失調時可能齣現的養生誤區和調理方嚮。 氣血津液與精: 詳細解讀中醫理論中構成人體、維持生命活動的三大基本物質——氣、血、津液,以及更深層次的“精”。我們將解釋氣是生命活動的原動力,血是滋養身體的物質基礎,津液是運行全身、濡養髒腑的液體,而精則是生命的本源,關乎生長、發育、生殖。通過理解這些物質的生成、運行和相互關係,讀者能夠更深刻地認識到為何“氣血充盈”是健康的基礎,以及如何通過日常養生來調和這些物質的盈虧。 病因病機與辨證論治的養生視角: 在中醫的傳統觀念中,“病”並非孤立的存在,而是內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本部分將簡要介紹外感六淫(風、寒、暑、濕、燥、火)和內傷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等常見病因,並解釋它們如何導緻氣血失調、髒腑紊亂。更重要的是,我們將從養生的角度來闡述“病機”,即疾病發生、發展、演變的過程和根本原因。理解病機,纔能有針對性地進行預防和調理,避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局限性。例如,長期情誌不暢可能導緻肝氣鬱結,進而影響脾胃功能,而這不是簡單地“疏肝”或“健脾”就能一勞永逸的,需要係統性的調理。 體質學說與個體化養生: 中醫強調“人人有彆”,每個人的體質都有其獨特性。本部分將介紹中醫的九種體質類型(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濕質、濕熱質、血瘀質、氣鬱質、特稟質),並通過詳細的特徵描述、易患疾病和養生建議,幫助讀者初步判斷自己的體質類型。理解自身體質,是製定個性化養生方案的前提。例如,陽虛體質的人在寒冷季節更容易感到不適,需要在飲食、起居等方麵有所側重。 第二部分:飲食調養的古今智慧——舌尖上的健康密碼 “藥食同源”,中國傳統養生極其重視飲食的作用。本書將把這一理念落到實處,提供一套科學、實用、可操作的飲食養生指南。 食物的性味歸經與藥用價值: 詳細介紹中醫對食物的“性”(寒、熱、溫、涼)和“味”(甘、酸、苦、辣、鹹)的劃分,以及食物“歸經”的概念,即食物對身體特定髒腑或經絡的作用方嚮。例如,生薑性溫,味辛,歸肺、胃經,具有發汗解錶、溫中止嘔的作用,是感冒初起、胃寒嘔吐的良方。我們將列舉大量常見食材,分析其性味歸經,並闡述其在日常飲食中的養生功效。 四季飲食的辯證調整: 春生、夏長、鞦收、鼕藏,四季的變化對人體有著深刻的影響。本部分將根據不同季節的氣候特點和人體的生理變化,提齣相應的飲食調養原則。 春季養肝: 強調多食甘味、疏肝理氣的食物,如菠菜、枸杞、芹菜等,避免辛辣、燥熱之品。 夏季養心: 推薦食用清淡、甘寒、富含水分的食物,如苦瓜、綠豆、西瓜等,以清熱解暑,同時注意補益心氣。 鞦季養肺: 倡導滋陰潤燥,多食梨、蜂蜜、百閤等,減少辛辣、乾燥食物的攝入。 鼕季養腎: 建議食用溫熱、甘溫、助陽的食物,如羊肉、核桃、黑豆等,以培補腎氣,抵禦嚴寒。 針對常見健康問題的食療方: 本部分將匯集一係列針對現代人常見健康問題的食療方,涵蓋從消化不良、失眠多夢到亞健康狀態的廣泛需求。每個食療方都會詳細說明其適用人群、主要食材、製作方法、功效以及注意事項。例如,針對氣虛乏力,會介紹黨參、黃芪、紅棗燉雞湯;針對濕熱體質,會推薦薏米、綠豆、赤小豆粥。這些食療方均以食材的天然藥用價值為基礎,力求溫和有效,便於傢庭實踐。 飲品的養生之道: 除瞭正餐,日常飲品也蘊含著豐富的養生智慧。我們將介紹茶的種類及其養生功效(如綠茶的清熱解毒,紅茶的溫中散寒),自製養生飲品的配方(如玫瑰花茶的疏肝解鬱,枸杞菊花茶的明目),以及酒、咖啡等飲品在中醫養生中的適宜與禁忌。 飲食禁忌與誤區辨析: 破除一些流傳甚廣但缺乏科學依據的飲食說法,如“以形補形”的過度解讀,以及一些食物搭配的禁忌。我們將科學分析食物的屬性,解釋哪些搭配可能相互影響,甚至産生不良後果。 第三部分:起居有常的生活藝術——順應自然,養育生命 “天人閤一”,中醫養生強調順應自然規律,將養生融入日常生活。本部分將聚焦於生活起居的方方麵麵。 睡眠的質量與調養: 詳細探討睡眠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分析失眠、多夢等睡眠問題的常見原因,並提供中醫角度的調理方法,包括睡前放鬆技巧、適宜的助眠食物,以及如何調整臥室環境。我們將強調“日齣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規律,以及“子午覺”的養生原理。 運動的原則與選擇: 並非越劇烈的運動越好。本部分將介紹中醫提倡的“動以養陽,靜以養陰”的運動原則,以及不同體質、不同季節適宜的運動方式,如八段錦、太極拳等傳統養生功法的介紹和練習要點。我們將強調適度、持之以恒的重要性,以及運動後的調理。 情緒的疏導與管理: “情誌緻病”是中醫重要的病因之一。本部分將深入分析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對人體的影響,並提供有效的疏導和管理方法,如通過練習冥想、太極拳,或進行適當的傾訴來調節情緒。我們將強調情緒的平衡對於身心健康至關重要。 起居環境與季節養生: 探討居住環境的適宜性,如通風、采光、溫度等對人體的影響。並再次強調根據季節變化調整起居作息的重要性,例如,夏季宜晚睡早起,鼕季宜早睡晚起,以順應自然界的陽消陰長。 中醫的節律養生觀: 簡要介紹中醫關於人體晝夜節律、四季變化節律與養生相配閤的觀點,幫助讀者建立起一種與自然同步的健康生活模式。 第四部分:簡便易行的養生實踐——從零開始,循序漸進 理論最終要落實到實踐。本部分將提供一係列簡單易行、易於操作的養生實踐方法,讓讀者能夠輕鬆上手。 經絡穴位按摩與保健: 介紹人體主要經絡的走嚮和主要穴位的定位,並演示一些針對常見不適(如頭痛、頸肩痛、消化不良)的自我按摩方法。這些方法無需特殊工具,隨時隨地可做,安全有效。 簡易中醫外治法: 介紹一些方便快捷的中醫外治方法,如拔罐、颳痧、艾灸等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以及適用病癥和禁忌。例如,颳痧為何能緩解肌肉酸痛,艾灸如何溫通經絡。 藥浴與足浴的養生效果: 詳細介紹利用中藥材進行藥浴和足浴的方法,如何根據不同需求(如助眠、舒筋活絡、祛濕)選擇閤適的中藥材,以及具體的配方和操作步驟。 節氣養生與時令調理: 結閤二十四節氣的變化,提供每個節氣相應的養生重點和調理建議,讓讀者能夠更好地抓住養生時機,事半功倍。例如,立春如何進行“春捂”,鼕至如何“數九進補”。 傢庭常備中藥材的認識與應用: 介紹一些傢庭常備的中藥材,如生薑、大棗、枸杞、菊花等,闡述其基本功效、用法用量,以及如何在日常飲食和簡易養生中應用。 本書的價值與特色: 理論與實踐相結閤: 既有紮實的中醫理論基礎,又有詳實的實踐指導,幫助讀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內容全麵,覆蓋廣泛: 從飲食、起居到情誌、運動,全方位地展現中醫養生的智慧。 語言通俗易懂,避免專業術語的濫用: 即使是中醫初學者,也能輕鬆理解和掌握。 注重個體化差異: 強調體質辨識,為讀者提供個性化的養生建議。 強調“治未病”的預防理念: 幫助讀者建立主動健康的生活方式,而非等到生病後再尋求治療。 《中醫養生智慧:從飲食調理到生活起居的全麵指南》旨在成為讀者案頭常備的健康伴侶,引導大傢以一種更自然、更和諧的方式生活,最終實現身心愉悅、健康長壽的美好願景。本書沒有復雜晦澀的理論,也沒有高不可攀的養生秘訣,它所傳遞的是一種迴歸本真、順應自然的健康哲學,一種人人都可以踐行、受益終生的生活智慧。

用戶評價

評分

坦白說,當初入手《實用中藥臨床手冊》時,我並沒有抱太高的期望,畢竟市麵上關於中醫藥的書籍實在太多瞭,良莠不齊。但這本書真的給瞭我驚喜!我是一名正在學習中醫的在校學生,雖然學校裏有專業的教材,但總覺得有些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之間存在隔閡。這本書的內容,就像是給那些晦澀的理論注入瞭鮮活的生命。它不僅僅羅列瞭藥材的名字和功效,更重要的是,它能夠告訴你“為什麼”這樣用,“在什麼情況下”最適閤。例如,對於同一種癥狀,書中會根據病因、病位的不同,推薦不同的方劑,並且會詳細分析方劑中各味藥物的配伍道理。這種層層遞進的講解方式,讓我能夠真正理解中醫方劑的精妙之處,而不是死記硬背。而且,書中對每味藥的藥性、歸經、功效的描述都非常到位,配以現代藥理學的研究進展,讓我能夠從更科學的角度去認識和理解中藥。我特彆關注瞭書中關於“鑒彆診斷”的部分,很多時候,同一種病癥,看似相似,但細究起來卻可能癥情有彆,用藥也需有所差異。這本書在這方麵提供瞭非常實用的指導,能幫助我們避免誤診誤治。

評分

這本書對我而言,更像是一位無聲的良師益友。作為一名有著多年臨床經驗的中醫師,我深知“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的道理。然而,麵對海量的信息和日新月異的臨床挑戰,總有那麼一些時刻,會覺得知識儲備稍顯不足,或是思路不夠開闊。這本書的齣現,恰恰解決瞭我的這一睏擾。它不是簡單地堆砌知識點,而是通過精巧的結構設計,將那些零散的知識點串聯起來,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我特彆喜歡它在介紹每味藥時,都會強調“臨證要點”,這四個字點齣瞭藥物使用的精髓。它提醒我,在實際應用中,需要關注哪些關鍵的臨床錶現,纔能做齣最精準的判斷。而且,書中對於一些復方、驗方的介紹,也讓我耳目一新,能夠為我的臨床實踐提供更多新鮮的血液。我常常在遇到一些疑難雜癥時,翻閱這本書,往往能從中獲得啓發,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能夠不斷地刷新和充實我的臨床知識體係,讓我始終保持學習的熱情和進步的動力。

評分

我是一名常年耕耘在中藥研究領域的學者,雖然我的工作更多的是在實驗室和文獻堆裏,但對臨床的關注從未停止。我深知,再好的理論也需要落地,再尖端的發現也需要轉化為實際的應用。《實用中藥臨床手冊》這本書,就像是一座連接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它以一種非常務實、嚴謹的態度,將中醫藥的精華提煉齣來,並且以一種易於理解和操作的方式呈現給讀者。我最欣賞的一點是,它不僅提供瞭基礎的藥材信息,還深入探討瞭藥物的炮製、貯藏等細節,這些往往是很多理論書籍所忽略的,但對於保證藥效和用藥安全卻至關重要。書中還詳細列舉瞭現代醫學對於某些中藥的研究成果,這使得中藥的療效有瞭更科學的佐證,也為我們進一步的研究提供瞭方嚮。我尤其關注瞭書中關於“新藥研發”和“藥物警戒”的部分,它能夠及時反映中醫藥領域的最新動態,對於我們這些研究人員來說,是非常寶貴的參考信息。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也很不錯,紙張厚實,印刷清晰,拿在手裏很有分量感,而且封麵設計簡潔大氣,一看就是用心製作的。我之所以特彆想評價一下這本書,是因為它在內容深度和廣度上都做得相當齣色。從基礎的中藥識彆、炮製,到復雜的病癥辨治,再到一些疑難雜癥的治療思路,它幾乎涵蓋瞭臨床中藥學的方方麵麵。我曾經因為臨床上遇到一個棘手的皮膚病,翻閱瞭多本典籍都找不到滿意的方案,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翻開瞭這本書。令人欣喜的是,書中對這個病癥的辨證論治分析得相當透徹,並且給齣瞭幾個不同證型的用藥方案,其中一個方劑的思路正是我當時所欠缺的。雖然最終的治療效果還需要進一步驗證,但這本書提供的思路和方嚮,已經讓我受益匪淺。我還會經常翻閱書中關於“中藥配伍禁忌”的部分,這在臨床上至關重要,能夠有效避免藥物之間的不良反應,提高治療安全性。

評分

這本《實用中藥臨床手冊》簡直是我近期的寶藏!作為一個一直在臨床一綫摸爬滾打的醫生,我深知一本好用的參考書對於日常工作的重要性。我一直尋找一本能夠將繁雜的中藥知識係統化、條理化,並且真正服務於臨床實踐的書。以往看過的很多中藥書籍,要麼過於學術化,理論性太強,實用性不足;要麼過於簡略,信息量不夠,無法滿足解決實際問題的需求。這本書恰恰彌補瞭我的這個痛點。它的編排邏輯非常清晰,從常見病癥切入,然後羅列齣治療該病癥常用的中藥,並且詳細講解瞭每味藥的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甚至包括瞭炮製方法、禁忌癥和不良反應。我尤其喜歡它在“用法用量”部分給齣的具體建議,這比泛泛而談的“適量”要管用得多。而且,書中還穿插瞭一些經典的醫案,通過實際病例來闡釋藥物的應用,這讓我感覺學習起來更加生動,也更容易理解藥物的運用精髓。我翻閱瞭其中關於咳嗽、感冒、胃痛等幾個常見病癥的部分,都覺得內容詳實,切閤臨床實際,讓我對這些疾病的中醫藥治療方案有瞭更深入的認識和更清晰的思路。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