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酮飲食-現代人的健康救星:如何透過低醣飲食找回健康》
作者: 宗田哲男 譯者: 劉滌昭
出版地:台灣 出版社:春天
出版日期:2017/11/09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9555883
規格:平裝 / 320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本書分類:醫療保健> 飲食保健> 飲食療法
內容簡介
榮登日本网络書店健康類暢銷榜!
黃威勝(台大醫院家庭醫學科總醫師)審訂
營養學大翻轉!
不僅對糖尿病、肥胖、高血壓有效,對癌症、阿茲海默症也有效!
沒有使用藥物,沒有運動,不需忍受難吃的食物,一點痛苦也沒有,反而可以享受美食,結果,卻成功減重而且變得健康!
是時候捨棄以葡萄糖為中心的信仰了!
這是本實際證明「生酮飲食生活」安全性的書籍
爆炸性震撼的醫學新發現 顛覆你對健康多年的錯誤認知
所謂酮體,就是體內脂肪分解而產生的能源。
罹患糖尿病的醫師歷經驗證所得到的「結論」:
※ 嬰兒的酮體值較高,本身就在實行低醣飲食!
※ 人類原本就是以酮體代謝系統為能量來源,而不是依靠葡萄糖
※ 只有醣類會使血糖值上升
※ 不攝取醣類,血液中的酮體就會上升,且酮體沒有毒性
※ 妊娠糖尿病與1型、2型糖尿病都能利用低醣飲食來管理
※ 充分攝取肉類、蛋類、乳酪等食物的蛋白質和脂肪來增加酮體吧!
※ 妊娠中的高膽固醇與高中性脂肪酸都是為了胎兒
※ 酮體不僅對糖尿病、肥胖有效,對癌症、阿茲海默症也有效
其實胎兒和嬰兒本身就在實行低醣飲食(日語:糖質制限)──本書作者宗田哲男是婦產科名醫,他針對有糖尿病的孕婦,透過低醣飲食指導及治療,幫助孕婦們順利生產。他測定過許多新生兒和嬰兒臍帶血和絨毛的酮體(體內脂肪的分解後產生出來的物質)濃度,發現其酮體濃度竟高達標準值的20至30倍。
這意味著嬰兒是以酮體而非葡萄糖作為能源,同時也暗示著從演化史看來,人類原本就是以酮體代謝系統為能量來源,而不是依靠葡萄糖。雖然以往普遍認為高酮體狀態是危險的,但目前其實有很多進行中的研究,證明生酮飲食不僅有助於糖尿病和肥胖,對於阿茲海默症和癌症與諸多疾病也有幫助。本書會提到作者透過低醣飲食,治療自己的糖尿病和其他糖尿病孕婦的諸多證據,之後會提到來自學會的激烈批評,以及作者怎麼對那些批評進行反証。書中豐富的實例,帶領讀者了解營養學的新常識,進入醫學的新境界。
酮體代謝才是人類本來的代謝方式。
然後我們必須重新檢討現代人依賴葡萄糖和碳水化合物的飲食生活,以及營養學過去的常識,若仔細思考的話,將會成為促進人類健康的契機。
作者簡介
宗田哲男
一九四七年生於日本千葉縣。父親為台灣台中沙鹿人,因此在台灣有許多親戚。
一九六五年就讀於北海道大學理學院地質系礦物學科。畢業後進入國際航業,從事地質調查等工作。因為有志從醫,一九七三年進入帝京大學醫學系就讀,畢業後曾在小豆澤醫院、立川相互醫院任職,之後在千葉縣市原市開設宗田婦產科醫院。著作有《快樂生產──強力推薦自然分娩、母子同室》(桐書房),合著除了《得到不孕症,也千萬不要放棄》(夏目社)外,還有《母兒同室論》(『周產期醫學』東京醫學社)、「使用不讓患者緊張的醫療監視儀器,進行讓病人滿意的自然分娩!」(『助產婦雜誌』醫學書院)等眾多論文,另外還製作了錄影帶『弟弟們的誕生 ── 家族共同陪伴的生產』(若葉社)。近年擔任facebook社團「糖質制限」(低醣飲食)共同代表、「酮體村」村長。宗田醫師藉由糖質制限(低醣飲食)指導及治療,在糖尿病妊娠,以及妊娠糖尿病的照護上有很大的成果。
審訂者簡介
黃威勝
一九八七年生於台南市,畢業於台大醫學系,現擔任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總醫師。自小因興趣自學日語,日語程度為N1。服兵役時,接觸江部康二醫師的部落格,後與宗田醫師結識。因為好奇心,自己也開始執行糖質制限(低醣飲食),並且實際應用在第二型糖尿病病人身上,目前於台大醫院持續進行低醣飲食於第二型糖尿病病人的研究。任住院醫師期間,秉持著要讓更多糖尿病患知道這飲食的精神,和台大醫院陳晶瑩醫師一起著手於低醣飲食研究,做了文獻回顧,也於台灣家庭醫學學會發表口頭論文並得獎。
譯者簡介
劉滌昭
輔仁大學日文系畢業,東京大學商研所碩士。曾任牛頓雜誌叢書主編,日本文摘主編,民生報編譯,現為專職譯者。譯有《不生病的生活》系列、《零極限》系列、《投資才有希望》等六十餘冊。
目錄
序章 想傳達給讀者的事情
一、我罹患糖尿病之時
二、首次限制糖尿病的孕婦攝取醣類
三、酮體物語·前篇──從會場的責難,到新的發現
四、酮體物語·中篇──出現更有勇氣的孕婦!
五、酮體物語·後篇──如此厲害的「酮體引擎」
六、營養學的常識其實是錯誤的!
七、妊娠糖尿病到底是什麼疾病──妊娠期的人體教導我們的事情
八、再見了,白米幻想!
九、學會是個奇怪的世界──思考對低醣飲食的批判
十、胎盤酮體研究之學會發表
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特别是针对港台原版,确实体现出一种对知识的尊重。纸张的质感摸起来很舒服,油墨的颜色饱满,即便是细小的图表和文字,在光线下阅读时也不会出现反光或模糊的情况。我个人习惯在阅读时做大量的笔记和标记,这本书的页边距设计得比较宽裕,这为我的二次加工提供了便利。通常一些精装书为了追求美观,会牺牲实用性,但这本书显然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我甚至注意到,作者在一些关键概念的阐述后面,会用小小的方框总结出“关键要点”或“实践检验”,这对于时间有限的读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便利。它像一本工具书一样,可以随时翻阅到核心信息,又像一本教科书一样,具有系统性和深度,这种多功能性让它在我的书架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评分这本书拿到手的时候,光是封面那种带着些许年代感的印刷质感,就让我对里面的内容充满了好奇。我一直对营养学和饮食调整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各种“网红”饮食法层出不穷的今天,能找到一本看起来像是经过时间沉淀的、有扎实背景的著作,实在难得。我翻开目录,里面的章节划分非常细致,不像很多市面上的快餐读物那样浮于表面,而是深入到基础的代谢原理和实际操作的细节中。比如,它对碳水化合物的替代方案的讨论,就不是简单地罗列食物,而是结合了不同地域、不同生活习惯的人群如何进行微调,这一点非常实用。我尤其欣赏作者在阐述一些复杂的生理过程时,所采用的类比和图示,即便是初次接触这个领域的读者,也能迅速抓住核心概念,而不是被一堆拗口的专业术语吓退。这本书的排版也很有讲究,文字的留白恰到好处,读起来丝毫没有压迫感,即便是需要反复查阅的公式和数据,也做得清晰明了,让人愿意静下心来慢慢啃读,而不是囫囵吞枣。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营养师在和你面对面交流,不急不躁,步步为营地引导你建立起正确的认知框架。
评分说实话,我原本以为这类聚焦特定饮食模式的书籍,内容都会趋于单一化,无非就是告诉你“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然后就是一些食谱堆砌。但这本书的深度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它花了很大篇幅去探讨这种饮食模式背后的“哲学”和长期适应的心理建设。这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因为任何饮食上的重大改变,最终都会落脚到“坚持”二字上,而“坚持”往往是心理战而非生理战。书中对如何处理社交场合中的饮食困境、如何应对亲友的不解甚至质疑,都有非常真诚和富有操作性的建议。我特别喜欢作者提到的一种“渐进式渗透”的调整策略,而不是要求读者一下子从“天上”跌落到“地下”,这种人性化的设计,让“健康革命”听起来不再那么遥不可及和痛苦。它仿佛在告诉我,这是一个可以融入你现有生活的、可塑性的调整过程,而不是一个需要你彻底推翻现有生活的教条。这种细腻的情感关怀,使得这本书的价值提升了一个层次。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有一种独特的沉稳和权威感,读起来让人感觉作者是一位真正浸润在这个领域多年,并且经过了大量实践检验的专家。它没有使用太多华丽的辞藻去渲染“奇迹”或者“快速瘦身”的诱惑,而是用一种非常务实的、基于生理学常识的语气,引导读者去理解身体的反应和调整的必要性。在讲述如何构建营养素比例时,它没有固守某一个教条化的数字,而是强调了“个体化”的重要性,并提供了一套可以根据自身感受进行微调的框架,这才是真正科学的态度。它让我明白,健康管理不是一刀切的制度,而是一场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适应的、与自己身体的长期对话。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提供了一个神奇的秘方,而在于提供了一套完整、可靠、可执行的“思维工具箱”,让我有能力去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饮食挑战。
评分我是一个对科学证据要求比较高的人,很多健康书籍喜欢用一些模糊的、缺乏引用的“感悟”来支撑观点,读起来总觉得心里没底。而这本著作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在关键论点后都会清晰地标注出参考文献的类型和大致方向,虽然没有做成学术论文那样密集的尾注,但这种“有源可溯”的感觉,极大地增强了内容的可靠性。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并没有过度美化任何一种饮食方式,而是保持了一种批判性的视角,坦诚地指出了在特定人群中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和需要警惕的误区。例如,它对电解质平衡的讲解,深入浅出,并且给出了非常具体的日常监测和补充方案,而不是简单地丢下一个“要多喝水”的空泛建议。这种严谨又不失可读性的平衡,让我在阅读过程中,完全可以放下对“被推销”的戒心,放心地吸收其中的知识,因为它似乎更关注的是“真相”本身,而不是“畅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