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人口创新力:大国崛起的机会与陷阱 | 作者 | 梁建章 黄文政 |
| 定价 | 59.00元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 ISBN | 9787111594628 | 出版日期 | 2018-04-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32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吗?中国能否成为发达国家取决于未来中国的创新力。中国能否越过中等国家收入陷阱,继续全球经济,取决于其创新力。而创新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口因素,包括人口规模、组成和分布。中国的创新力能否比肩甚至美国、欧洲、日本呢? 本书从历史和世界的角度,用大量数据和*的经济学理论,论证了人口与创新以及经济的关系。与传统的人口经济学观点侧重点不同,本书在剖析了人口对于环境、资源、财税等方面的经济影响之后,得出的结论是,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人口成为影响创新力的根本因素,也就成为经济发展动力的*重要的因素。本书详细分析了人口规模、人口年龄结构和人口地域分布对创新力的影响,也分析了各个主要国家在人口创新力方面的优势、劣势、政策的机会和陷阱。 中国以前享受了人口多、市场大的优势,但是未来会受累于人口严重老龄化问题。此为,中国的人口分布和流动也存在结构与政策的问题。与中国相比,在创新和人口方面,美国、印度也有独特的优势,日本和欧洲也有机会。尤其是美国具有得天独厚的移民优势。未来大国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国之间的人口政策的竞争。 本书提出了各国*的人口策略,并且对于中国现行的人口、教育和城市化政策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这些政策建议将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如果不尽快调整现行的人口政策,中国很有可能在取得短暂的优势以后,迎来人口断崖式的下跌,从而在全球创新竞争中败下阵来。 |
| 作者简介 | |
| 梁建章 携程旅行网联合创始人兼董事局主席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研究教授 黄文政 上海交通大学系统工程硕士、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生物统计学博士,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科学系讲师、哈佛大学生物统计系助理教授、纽约千禧年对冲基金策略师。现为北京某金融公司合伙人与董事总经理、财新网人口问题专栏作家、人文经济学会特邀研究员。 |
| 目录 | |
| 赞誉 作者简介 致谢 前言 部分 理论与政策 章 全球人口发展趋势 1超低生育率背后的因素 2对各国的人口预测 3文化、宗教与生育率 4东亚文化圈国家 5非婚生育 6基督教文化与西方世界 7伊斯兰文化 8老龄化趋势 9城市化 第二章 人口与创新 1创新的经济理论 2创新的类型 3创新的历史趋势 4创新驱动的社会变革 5不同国家的创新能力 6如何促进创新 7创新的三个人口因素 8规模效应 9聚集效应 10老龄化效应 11其他可以促进创新的因素 12创新和教育 第三章 人口与经济 1低生育率与养老 2低生育率和人口红利/赤字 3高生育率能降低人均资产水平吗 4低生育率能减少失业吗 5机器人、失业与创新 6老龄化对不同行业的影响 7娱乐旅游业 8健康产业 9金融业 10中国婴儿潮和美国婴儿潮的比较 11房地产行业 12制造业 13能源和大宗商品 14人口与通货膨胀 15人口和不平等 第四章 资源与环境 1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 2清洁能源 3世界粮食生产 4水会变得稀缺吗 5人口与环境 6空气污染 7城市拥堵 8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 9北京的人口太多了? 10规划3000万人口规模的特大城市 第五章 公共政策 1发达国家近鼓励生育的政策 2亚洲生育政策的逆转 3鼓励生育政策的分析 4财政支持 5日托和教育支持 6产假 7构建鼓励生育的文化 8女性的结婚率与未婚女性的生育率 9鼓励生育政策的未来 10移民 11关于人才的战争 12城市规划政策:城市规模有没有限制 13国家间的竞争:大国与小国 14大国的陷阱 15携程旅行网的故事:公司规模和国家规模之间的类比 16语言障碍与英语优势 17贸易与移民 18英国脱欧和特朗普执政 19教育改革 第二部分 创新竞争 第六章 日本 1日本经济的老龄化 2失去的几十年 3日本企业的老龄化 4日本社会的老龄化 第七章 美国 1美国的创新史 2美国拥有创新的固有优势吗 3生育率优势 4移民优势 5收入不平等会是问题吗 6中国和美国 7政策建议 8特朗普总统任期前瞻 9超级大国之间的修昔底德陷阱 第八章 欧洲 1昔日的创新 2现在断言德国出局是否为时过早 3英国会有所不同吗 4俄罗斯属于欧洲吗 5欧洲创新前景 6生育率和老龄化 7生育率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8移民 9英国脱欧和欧盟的未来 10政策建议 11其他发达国家 12结论 第九章 印度 1印度的历史 2印度能否实现持续增长 3规模优势 4印度的基础设施问题 5出口和贸易平衡 6政治体系 7贫困和不平等 8人才流失还是人才增益 9自然资源 10环境 11经济前景展望 12其他发展中国家 第十章 中国 1中华民族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 2人口众多是中国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优势 3人才规模的优势 4科技创新大国正在崛起 5中国未来经济展望:中国会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吗 6中国经济的风险 7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中的风险 8收入差距扩大的风险 9环境与自然资源风险 10中国经济的大风险是恶化的人口形势 11中国、印度和美国的比较 12未来人口政策的建议 13推动城市化和大城市化 14中国的教育制度改革 15移民政策 16生育政策 17低生育率陷阱 18中国未来人口趋势 19鼓励生育刻不容缓 20中国的人口创新优势能够保持多久 21结论 后记 人口、创新和文明的竞争 参考文献 |
| 编辑推荐 | |
| 深入探究人口与创新及经济的关系,剖析各国人口创立力的优势、劣势、政策机会和陷阱,聚焦中国未来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解决方案。主席马云鼎力推荐!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有心思,硬壳封面摸上去质感十足,那种沉稳的墨绿色调与烫金的书名相互映衬,透着一股厚重又不失现代感的书卷气。拿到手里掂量一下,分量恰到好处,让人感觉其中蕴含的知识量必然是扎实的。内页的纸张选择也令人赞赏,微黄的米白色,既保护了视力,又保证了印刷的清晰度,字体排版疏密得当,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即便是长时间沉浸其中也不会产生强烈的视觉疲劳。我特别注意到,扉页上印制的出版社信息和条形码都非常规范,这从侧面反映了出版方对书籍质量的严格把控。整体而言,从外在视觉到触觉体验,这本书都给我一种“值得收藏”的初步印象,让人迫不及待地想要翻开去探索其内在的奥秘,这种精心的打磨,确实能提升读者的阅读期待值。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最大启发,是关于“未来视角”的重塑。以往阅读相关主题的著作,往往侧重于总结经验教训,但这本书似乎更聚焦于“如何设计未来”。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哪些路走对了,哪些地方需要警惕,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套关于如何系统性地培育和激发一个庞大社会体系的创新潜能的思考工具。合上书本时,我发现自己看待身边发生的新闻事件的维度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再仅仅关注表面的现象,而是习惯性地去探究其背后的驱动力、潜在的制约因素以及长期演化的路径。这是一本真正能“改变认知模型”的书籍,它提供的不是一个简单的答案,而是一套更精密的提问框架,其价值无疑是长久且深远的。
评分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只是对照着目录梳理了一下作者的思路框架,这种梳理本身就是一种享受。作者似乎采用了多学科交叉研究的独特视角,并非简单地罗列数据或进行宏观叙事,而是试图构建一个复杂的分析模型。章节之间的逻辑递进非常清晰,仿佛是层层剥开一个巨大的谜团,前一章抛出的概念,在后一章的案例分析中得到了印证和深化。尤其欣赏作者在引入一些理论模型时,能够辅以详实的历史背景材料作为支撑,使得原本可能显得抽象的理论变得触手可及。我个人认为,这种构建体系的写作手法,极大地考验了作者的功底,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系统理解复杂社会现象的有效路径。这本书的结构严谨到近乎苛刻的地步,让人相信其内容的深度绝非泛泛之谈。
评分读到中间部分,我不得不停下来,对着其中的一个论点反复揣摩了很久。书中关于“要素重构下的内生动力机制”的阐述,简直是振聋发聩。它没有停留在对现有成就的歌颂上,反而犀利地指出了潜藏在高速发展背后的结构性矛盾,那些被光鲜数据掩盖的、关于资源错配和效率瓶颈的讨论,非常大胆和深刻。作者似乎毫不避讳地揭示了权力结构、市场失灵与技术滞后之间相互作用的微妙关系,这种直面问题的勇气,在同类题材的作品中是比较少见的。我甚至感觉作者不仅仅是在陈述事实,更像是在进行一场深刻的社会“诊断”,提供的药方虽然看起来复杂,却充满了现实主义的色彩,让人在感到压力的同时,也看到了清醒的希望。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具有辨识度,它既有学术著作的严谨和精准,又融入了部分人文社科评论的犀利与洞察力。我注意到,作者极少使用那些浮夸或煽情的辞藻,而是倾向于用精确的动词和名词来构建句式,使得整个阅读过程保持一种高度的智力张力。尽管内容涉及宏大的时代背景和复杂的经济指标,但作者总能找到恰当的比喻或者选取一个极富代表性的微观案例来阐明核心观点,这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对于我这样的非专业读者来说,这种“高屋建瓴”却又不失“脚踏实地”的叙事方式,无疑是最佳的阅读体验。它既满足了我对知识深度的渴求,又确保了信息接收的流畅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