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當孩子不順我心時
定價:32.00元
作者: 鄭恩珠,張倩瑜
齣版社:朝華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9-01
ISBN:9787505436640
字數:
頁碼:214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當孩子不順我心時》分成瞭兩大部分。前半部分為“我是孩子篇”,對積極學習法的核心要素“瞭解並理解孩子”做瞭詳細說明。通讀“沒什麼特彆纔能”與第二章“做什麼都不滿意”,就會發現問題不在於孩子,而在於父母看待孩子時的扭麯視角。後半部分為“孩子學習篇”,介紹瞭積極學習法的第二核心要素“瞭解學習的基本原理,纔能成為孩子堅實的後盾”。通過第三章“不愛去上學”、第四章“對學習完全沒興趣”、第五章“雖然努力瞭但成績還是沒提高”,介紹瞭幫助孩子學習的各種對策與適用於孩子的實際方法等。如果父母能以積極的心態仔細觀察孩子的學習,肯定不難知道該怎樣幫助孩子,什麼樣的方法纔是適閤孩子的方法。
目錄
序
沒有跟我想法一樣的孩子
章 沒看齣有什麼特彆的纔能
遺傳因子與環境的奇妙結閤體——我的孩子
挖掘齣孩子天生的纔能,很容易確定孩子的方嚮
彆自信地認為自己十分瞭解孩子
沒有現實基礎的宏大夢想毫無意義
不要錯失引導孩子的機會
領導力不是天生的,是可以培養的
積極肯定的經驗,有助於孩子的頭腦發育
按照孩子特有的尺度稱贊與責備
特彆提示:讓孩子擺脫狹隘.擁有更廣闊的視野
第二章 孩子做什麼都不滿意
孩子們大部分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
否定的示範會強化孩子否定的行為
孩子的自製力,是要由父母訓練的
孩子思考的力量,由父母決定
不想讓孩子成為笨蛋的話,就不要叫孩子笨蛋
想要糾正孩子的行為,首先找到問題的關鍵
即便是瑣碎的傢務事,對孩子來說也是有益的經驗
即便是兄弟,所處的情況也截然不同
以傢庭為單位一起行動,孩子的心裏會更踏實
製訂傢庭內部規定,按照規定執行
特彆提示:你完全可以成為一個好媽媽
第三章一點都不想去上學
父母的信任決定孩子的成就
對孩子保持較高的期望值
重要的不是學校,而是學習的質量
孩子說上學沒意思,肯定是有理由的
孩子特彆想要得到認可,說明他很孤獨
孩子在朋友中特彆受歡迎是有原因的
幫助孩子保持成功的人際關係的方法
培養努力的孩子,而不是聰明的孩子
在盡可能的範圍內,給予孩子選擇權
特彆提示:成為嚴格的教練,狂熱的支持者,智慧的導師
第四章 心思不在學習上
時間管理做不好,學習也不能好
……
第五章 努力地學習,但是成績卻沒提高
作者介紹
鄭恩珠,畢業於韓國梨花女子大學,並取得瞭教育心理學學士及碩士學位,曾就職於韓國行為科學研究所心理谘詢研究部及兒童心理研究部研究院,擔任過韓國廣播公司廣播翻譯作傢、迪士尼廣播翻譯作傢、西江大學廣播學院研究生部講師等,並取得瞭美國伊利諾伊州立大學教學與教育課程及教育學博士學位。
在韓國及美國培養子女,把三個子女送入瞭以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為首的美國大學。
現為美國雪城大學(Syracuse University)兒童學與教育學教授,緻力於兒童心理谘詢、兒童教育講座及教師資質、兒童發育等領域的研究。
文摘
即便目的相同,也要根據孩子的個性使用不同的方法
有一個性格非常內嚮的小學生,他靦腆安靜,很怕在眾人麵前錶達自己的想法,卻可以跟好友絮絮叨叨說個不停。媽媽很擔心,“我們傢孩子錶達能力太差……”,後來就把孩子送到瞭演講培訓班。一般來講,學習瞭演講之後,孩子的自信心會得到強化,思維也會清晰明瞭,可以提升個人的語言錶達能力。可是,對於這個內嚮的孩子來說,演講卻是大大的煎熬,需要強烈的抑揚頓挫與誇張的肢體語言在許多人麵前大喊大叫,讓孩子覺得很恐懼也很疲憊,沒有足夠的信心做好這件事。終孩子的錶達能力不但沒有提升,反而開始恐懼學習演講,其他人在各種各樣的演講比賽中屢屢捧得奬杯而歸,自己卻次次空手而返,這讓孩子變得更加內嚮。
這麼說來這個孩子在演講培訓班中學到的到底是什麼呢?自卑感、對於演講的厭惡、對強迫自己學習演講的父母的怨恨,這與媽媽期待的自信心或是錶達能力相去甚遠。
這種事情是很常見的,因為父母並不瞭解孩子。孩子在年紀還小的時候,自身個性並不穩定,目標也不明確,大部分孩子都是在父母提供的環境中,毫無選擇地生活著,很難有機會錶達自己的個性。如果能用心觀察、理解孩子,很多問題是可以避免的。如果孩子天生內嚮,孩子想學什麼就教什麼,通過這樣的模式對他進行個性化的教育。事例中的媽媽如果能認可、尊重孩子的個性,並以此為齣發點,就不會送孩子去學習演講,而是會尋找更好的方法。
為瞭提高孩子的錶達能力,即使目標相同,也需要根據孩子的個性選擇不同的方法。舉例來講,可以讓孩子寫齣自己的想法,並在傢庭成員麵前錶達齣來,或者讓孩子把自己寫的故事用有趣的形式錶演齣來。對於內嚮的孩子來說,能站在彆人麵前發齣自己的聲音,已經是非常瞭不起的挑戰瞭,這與生俱來的性格,與其改變,不如培養成與眾不同的個性
很多父母都希望“我們傢孩子要是成為這樣的孩子就好瞭”,卻對“我們傢孩子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孩子”漠不關心。
如果孩子沒有某方麵的天賦,即使父母努力教育,提供更好的條件,成功的機率也不會很高。
怕水或者再怎麼教也不能漂在水上的孩子,還有必要去學習遊泳嗎?每當去學鋼琴的時候就覺得肚子疼,可能孩子就不適閤學鋼琴。讓不喜歡運動的孩子去學跆拳道或者芭蕾,或者讓活潑好動的孩子一動不動地下象棋或者寫書法,完全是齣於父母的期望而強加給孩子,不會取得任何成效,隻會浪費很多寶貴的時間。
天生的傾嚮不是需要完善的缺點,而是需要培養的個性。即便不符閤父母的價值觀與期望,也不能把這些傾嚮看成是孩子的缺點。希望父母寬容地接受孩子的個性,並在此基礎上更好地引導孩子走嚮成功。提高孩子成功的機率,培養有天賦的孩子,沒有父母的督促和提醒,他們也能很高興地去做。這就是給父母的個任務。
希望從今天起能更加客觀地看待並細心觀察孩子。
……
序言
我對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印象深刻,那種樸實中帶著一絲細膩的質感,讓人感覺它是一本經得起反復翻閱的書。我這個人有個習慣,好書一定要在上麵做標記、寫批注,記錄下那些讓我茅塞頓開的句子。我特彆希望能從這本書裏找到一些關於“邊界感”建立的探討。孩子“不順我心”的時候,往往伴隨著試探底綫、挑戰權威的行為。如何既堅定又不失愛意地設立清晰的界限,同時又尊重孩子的情感需求,這是一個永恒的難題。我迫切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平衡“管教”與“接納”這兩個看似矛盾的概念的。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些清晰的框架或流程圖來指導我們在衝突發生時的反應步驟,那就太給力瞭。我需要的是那種能在我手忙腳亂時,立即提供清晰指引的“急救手冊”。
評分天呐,這本書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我最近在育兒的路上真是遇到瞭不少坎兒,孩子一不如我意,我就感覺心頭那股火蹭蹭地往上冒,簡直要失控瞭。我一直以為自己挺有耐心的,但一到關鍵時刻,那種挫敗感和無力感就接踵而至,看著孩子那張倔強的臉,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處理自己的情緒,更彆提去理解他瞭。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給我一種很溫暖、很治愈的感覺,讓我忍不住想翻開看看裏麵到底有什麼“秘訣”,能幫助我這種快要“爆炸”的傢長冷靜下來。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實實在在、操作性強的方法,而不是空泛的理論。我特彆期待看到那些關於如何識彆孩子“不順我心”背後的真正需求,以及父母如何調整自己心態的章節。畢竟,我們做父母的,首先得學會管理好自己的情緒,纔能去引導孩子。我太需要這種來自專業人士的指導瞭,感覺自己快要被日常的育兒壓力壓垮瞭,急切地盼望著能從中找到一絲曙光,重拾為人父母的信心。
評分這本書的作者組閤很有意思,一位是韓籍專傢,一位是國內的譯者或閤作者,這種跨文化的視角融閤,讓我對內容的深度和廣度充滿瞭好奇。我常常在想,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親子教育理念會不會有不同的側重點?我尤其關注那些可能在傳統教育中被忽略的,關於孩子獨立性和個性發展的探討。我最近在思考,是不是我對孩子的要求太高瞭,或者說,我設定的“順我心”的標準是否太過僵化?這本書如果能提供一些打破常規思維的視角,那就太棒瞭。我希望它能引導我去審視自己根深蒂固的教育觀念,鼓勵我放下那些不切實際的完美父母的執念。這本書的篇幅看起來適中,不會讓人望而生畏,很適閤我這種時間碎片化的傢長利用零散時間閱讀和思考。我打算買瞭之後,就放在床頭,每天睡前翻閱幾頁,讓那些深刻的見解在我的潛意識裏慢慢發酵,期待能帶來潛移默化的改變。
評分說實話,我買書前都會在網上搜索大量的反饋,這本書的好評率確實吸引瞭我,尤其是那些提到“解決瞭長期睏擾我的心結”的評論,讓我覺得這可能就是我一直在尋找的那把鑰匙。我最近常常感到,自己是不是把對生活其他方麵的不滿,不自覺地投射到瞭對孩子的期待上。這種自我覺察是非常痛苦但又必要的。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工具,幫助我解開這些復雜的心理糾葛。我期待它能深入探討“控製欲”和“放手”之間的微妙平衡點。當孩子做齣的選擇與我預設的最佳路徑大相徑庭時,我該如何深呼吸,然後真誠地贊美他的自主性,而不是暗自沮喪或試圖操控結果?這本書如果能教會我如何從一個“指揮官”轉變為一個“支持者”,那它對我來說就是無價之寶。我準備好瞭,迎接一次深度的自我對話和重塑。
評分最近市麵上的育兒書層齣不窮,但真正能觸及靈魂深處的少之又少。很多書讀完後,感覺隻是停留在錶麵,道理都懂,就是做不到。我這次選擇這本書,很大程度上是看中瞭它那種直麵衝突和負麵情緒的態度。我需要的不是一本教我如何“馴服”孩子的書,而是一本教會我如何與一個有著獨立意誌的小生命進行有效溝通的書。我希望看到那些關於“看見”孩子情緒的實例分析,而不是簡單地貼標簽。比如,孩子故意打翻牛奶,我錶麵上很平靜地清理,但心裏可能已經對他的“故意”行為感到憤怒瞭。這本書能否深入剖析這種“看不見的內部戰爭”,並提供一套實用的情緒轉譯技巧?如果能做到這一點,這本書的價值就不僅僅是育兒指南,更是一本自我成長的教材。我非常期待這種能引發深刻反思的閱讀體驗,而不是走馬觀花的知識灌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